A-A+

西南干旱:几分天灾几分人祸?

2025-02-14 文摘 评论 阅读

“西南干旱”网文三则

①西南干旱:几分天灾几分人祸?

田嘉力

强国网 2010-03-25 10:04

强国心声论坛》深度透视》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 3月23日,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5省份耕地受旱面积9654万亩,占85%。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有2271万人因旱饮水困难,1380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是多年同期均值的两倍。其中西南5省份有1805万人受旱,占全国的79%,1017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干旱,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抗旱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解决旱区群众饮水问题是重中之重。

  “一提起中国南方,通常人们都联想起水乡、梅雨等。南方多雨,这是一般常识。但是今年特大干旱的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传统上的一些丰水地区,以前不缺水。特别是云南水量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丰水地区今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严重的旱灾?”—— 这是专家思考的问题,更是中国百姓思考的问题。

  专家的结论是“降水偏少和蓄水不足造成南方旱情的主要原因”。“降水偏少”说得文邹邹的。百姓的话就直截了当得多:老天爷不下雨。然而,“蓄水不足”又是个什么意思呢?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邱瑞田说:虽然南方水资源量非常充沛,但是它的河道属于峡谷型的河道,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大致上我们水资源利用率在6%左右,这是相当低的。这也和它的特殊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它要从河道里提水,它的水头要很高,需要特殊的水泵才能解决,因此它的成本也相当高。这样的话,这也是促成了我们现在干旱和饮水困难的一个原因。

  邱瑞田所说等于又是一个“历史原因”的翻版。但是百姓的话就一句击中要害:温总理到云南视察旱情时,站在已经干涸见底并呈“梅花桩”的水库地面忧心忡忡,村民王存生对总理说:“要是增加一些水利设施就更好了。”温家宝马上肯定地说:“你说到点子上了。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不仅解决当前困难,还要从长远解决问题。要从长计议,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我想起了河南林县的红旗渠。不知道红旗渠周边的农村居民目前生活情况如何?记得我在陕西关中农村插队劳动时,那里有著名的泾惠渠。它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郑国渠,曾经是与都江堰、灵渠齐名的中国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后来历代都有扩充和重修,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民国时期在杨虎城的支持下,由水利专家李仪祉主持重修后改名为泾惠渠。关中平原的农民至今称泾惠渠为“恩惠渠”。自从1928年陕西特大干旱之后,由于泾惠渠的灌溉,关中平原再也没有出现过那种干旱了。兴修水利,是从古至今的抵抗旱灾的重要手段。我在下乡劳动期间,年年都要参加水利工地的劳动,那是由公社到大队然后到生产队下达的任务,农闲时候,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要轮流上水利工地劳动。

  那么,现在的农村又如何组织水利工程的实施呢?不可否认,造成如此大面积的干旱,造成如此之多的居民饮水困难,各地农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以至损毁,是重要的原因。有网民指出:农田水利设施等严重不足、过度开发或是不科学的种植,导致生态植被破坏,都是造成干旱局面的原因。这是“大自然的报复来了”!

问题是:几分天灾,几分人祸,分得清吗?分清之后,又如何解决?当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城打工了,当集体经济已经彻底瓦解,“不仅解决当前困难,还要从长远解决问题。要从长计议,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谈何容易!我们更理解温总理站在“梅花桩”似的龟裂的地面那忧虑的心情了。科学发展观,任重而道远呵。我看,小岗村的道路需要重新给予评价了。

②旱灾让我们想起当年陈永贵!

作者:东方日报菩提明镜

强国网2010-03-24 11:06

强国心声论坛 » 杂谈天下

西南遇到六十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食水都有问题,成千上万的人「逃水难」,到不缺水的地区暂避。另一方面,北方沙尘暴肆虐,席卷本港、台湾、日本和朝鲜半岛。自然,中国的缺水问题又被提出,这并不奇怪,有趣的是,有人还说起了陈永贵。

原来,中国是世界上十三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占有量是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在全世界排于第一百二十一位。过去几米深的机井可见水,现在有的地方打到上百米深才能见水。六百多个城市中,有四百多个城市缺水,一百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北京就处于最严重缺水城市的前列。

沙尘,其实与缺水有直接关系。卫星图片上可清晰地看到,中国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西北大部分土地没有绿色植被覆盖,而是赤裸裸的黄色。河北省固安县的永定河床已经干涸,这里沙漠化距离北京天安门只有五十公里,而从辽宁西部过来的戈壁沙尘,距离北京也就是二百四十多公里。于是,北京有专家惊呼:水利兴,则国家兴;水利亡,则国家亡。

他其实指的是毛泽东时代的水利被破坏了。陈永贵因为带领大寨人「战天斗地」,被毛任命为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一九七三年四月,墨西哥总统埃切维利亚访问大寨时,送给大寨一套农田喷灌设备。一九七四年五月,埃切维利亚邀请陈永贵访问墨西哥,永贵大叔看到农场的一套滴灌系统,蹲在那儿不走了,两个小时参观时间结束了,他还不走,直到墨西哥总统答应送他两套,他才高兴的起身。由于陈永贵回国后推广,全中国多出了一亿三千万亩水浇农地。

中国政治是人亡政息,加上包产到户,陈永贵病故后,他的喷灌、滴灌系统变成废物。呜呼!

③西南大地欲哭无泪!向谁问责?

水上人家

强国网 2010-03-24 16:44

强国心声论坛》时政观察》

3月23日,韩寒在接受凤凰网体育连线时表示,“看到西南人们用水困难后,现在用水都有罪恶感了!”

其实,面对西南干旱,是用不着韩寒在用水时“有罪恶感”的,他不过是“之前自己也没太注意节约”,倒是造成韩寒不明白“为什么”的现象的责任者应该有一点“罪恶感”。

韩寒说,“不过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干旱有征兆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西南干旱又不是第一次,40、50年了都常常干旱,但是今年这种干旱到了这种地步,我十分不明白,也想知道为什么”。

韩寒还说,“为什么西南一直没解决干旱问题呢,应该从生态上、从水利上解决这个问题,要根治这种情况。如果以后还是年年干旱的话,这种问题就要到两会上讨论了。其实,我也从媒体上看到过一些报道,说这几年灾难虽然多,但GDP并没有受到影响,为啥不放弃一些GDP数字,来根本上解决西南资源紧缺的问题”。

韩寒的“为什么”,也是公众心头难以厘清的困惑。

在云南砚山,达者腊乡掰听村,因干旱半数村民外出打工,72岁老人挑水浇地。全村自去年底饮水陷入困境,已影响两季作物收成,农田大片裸露,土地开裂,翻整过的土地再次结成硬块,新一季作物仍迟迟无法播种。自去年秋天开始的旱情,如今已经三季连旱,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或无法耕种,使得不少村民在焦急的等雨中另谋出路,外出打工。

在甘肃省,全省受旱面积仍达1628.3万亩,有143.6万亩春播地因旱情严重下种困难,72万人、76万头大牲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饮水困难,旱情形势依然严峻。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在向媒体通报2010年全省抗旱春耕生产情况时说,去年入秋以来,甘肃大部分地方降水偏少三至六成,截至2月初,旱情最严重时,全省受旱面积2060.6万亩。

3月23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邱瑞田解读当前中国西南旱情时说,今年的旱情还是有它比较鲜明的特点的。比如我们国家往年的旱,特别是春季的旱,都是从北方往南方,但是今年的旱,从地域上来看,是南方的旱比北方的重,确切地说,这些旱情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南五省区市。这五省区市的耕地受旱面积共达到9600多万亩,占到全国的85%。从人的饮水困难数量来看,五省区市共1800多万人,也占到了将近80%。从它的持续时间来看,旱情从去年下半年直到目前将近五个多月的时间,南方五省区市持续的降雨偏少导致干旱。另外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我们现在遇到了人畜饮水困难比较严重的问题。截止到目前,我们国家的饮水困难人数达到2200多万。更为突出的是西南五省市饮水困难人数占到将近全国的80%,今年旱情的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另外,随着近期降雨偏少,北方的旱情也在慢慢开始露头。

从这点和面的情况看,韩寒说得情况没错。干旱在去年秋天已经相当严重,到现在全面发作,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已经覆水难收,不仅农作物会颗粒无收,连人畜饮水也产生严重困难。

西南五省区市遭遇严重旱灾,面对这么大的危机困境,从一些相关地方政府的表态看,有的说已经“高瞻远瞩”采取了措施,有的说水利建设硬件设施不存在问题,就没有说一个自己的责任的。

现在,西南五省区市的严重旱灾,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亲赴灾区慰问、视察、指导,可以相信,凭举国体制的优势,西南人民的饮水困难是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但是谁为这场严重旱灾承担责任的问题模糊不清。

西南大地欲哭无泪,向谁问责?如果更多的人能像韩寒一样产生一点罪恶感,那就是西南大地的一点希望,因为这种罪恶感背后应该是沉重的责任感,是面对过去、面向未来的反思和实践。更何况,南方旱情没有减缓的苗头,并在向北方蔓延。

标签:干旱   西南   困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