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回听中文歌还需要翻译
民众崛起,民众产出他们自己的文化,谁也管不着,按“自由平等”学说来论,起码应该尊重包容,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精英”轻飘飘来句“土味”“不够高雅”就下了结论打了标签。
我作为1个键政男,对音律之事一窍不通,对男歌星的认知基本停留在近20年前。这2日QQ音乐上一首《罗刹海市》爆火,老实说刚听没听太明白,后来看了科普,又看了《聊斋志异》节选部分,喔,大概明白刀郎想表达个什么意思了。
所以啊,这看书不能太过垂直,否则将来搞不好听个中文歌你都得靠翻译。这歌具体讲啥,同志们可自行百度,此不多表。
这歌火不单火在歌词本身,也不单纯火在刀郎跟那英那些人的恩怨,火在1个“阀”字,在乐坛里叫“乐阀”,在其他领域还有“财阀”“学阀”。
1个“阀”字,不知掐死多少英才。今天与其说是刀郎爆火,不如说是大众在讨伐“精英”。
话再说回来,这什么“精英”?无外乎是一群把持资源,躺着收钱,一天到晚自嗨的大地主罢了,怎敢舔着脸自己是“精英”?
今日大众为何要讨伐“精英”?不过是对这帮人从仰望到平视的过程。前几年很火的那什么《中国好声音》,名字挺霸气,实则一看,全是“转腚”。说起转腚,早年间就有传言,导师们转1次屁股那就得50万起步...
老实说,这什么好声音我是1次都没看过,我很多同学朋友也都没看过,论我自己来说我无法理解这套逻辑,我唱的好不好听,就靠几个导师说了算?
凭什么你们说了算?
难道不该是听众说了算么?
我相信大家都有体会,论乐坛来讲,近乎10多年时间里,我们再也没听过几首好歌,没看过几部好电视剧,好电影了。这几年但凡是有好歌好剧,全都被冠上了“良心剧”的称号,就那几部好作品,放在那么一大堆垃圾剧里头,如白玉落粪坑,完全不够看。
以至于今天很多人吃饭用的“电子榨菜”竟还是近20年前的《武林外传》。曾经我以为小时候跟少年时期的《夜曲》《蒲公英约定》《亮剑》那种神曲好剧辈出的状态会是常态,没成想竟成了经典标杆,此后至今不复再现。
可悲,可叹!为什么?是冯导说的,因为有一群“垃圾观众”吗?我看不像,好像是有一群“垃圾人”占据资源交通要道,控制住人才流动,自己赚的盆满钵满。结果呢,若大个华语乐坛,内地影视市场,这10多年时间里竟没有几首能听的歌,没几部像样的剧。
说以别担心弄倒了这群“精英”以后就没好歌听,我告诉你,这么多年实际经历告诉我们,搞不好,弄翻了这群“精英”,好歌好剧会井喷出来。
民众的创造力不可估量!比如B站上面,多少神曲,多少自己改编的电影情节,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有板有眼的,大有昔日好剧遗风,多少UP主那演技甩小鲜肉小仙女几条街:
不管是什么门阀、学阀、财阀包括这什么“乐阀”,他们无不例外,这些“阀”字辈的人,一旦有了些许功劳就不思进取,不再打磨作品,而在炒作自己。
他们要“造神”,因为他们要往上爬,跟世袭门阀结交以成为新门阀,然后这些世袭门阀跟新门阀结合起来,掌握“信息差”继而控制财富、权力、人员的上升通道。
最后到今天你看到的这些“选秀”节目全都1个逻辑:评委就是权威,我们说你好你就是好,说你不行你就下去。
之前我在写有关毛主席当年高考改革就说过,主席当年废除高考,一来就是要废除这种“唯分数论”不重视社会实践的腐朽思想,二来就是要打碎这帮“学阀”垄断资源,搞工农教育,拼尽全力拔高民众受教育的下限,最主要是什么?
一定要打破“反动权威”,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这就要说到我们自己了,我们也不能老说那些“精英”,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要割掉这种“精英思维”?我们自己有没有重视大众,尤其重视从实践而来的经验?
不管是乐阀还是财阀、学阀,你就包括咱身边普通人,他们身上都有一股子“精英味”。这股“精英味”其本质是:一劳永逸,且唯书本论,唯分数论。
对那英那些歌手讲,我年轻时火了,我中年以后就可以躺功劳簿上了,我就可以当导师去指指点点别人了。
对普通人来讲,我10年寒窗苦读外加考公考研,我一纸学历就是我最大的资本,我可以拿着多年前985、211的学位证,去反对所有反对我的人。
其实都是一丘之貉。
我之前工作时碰到这种“精英”多了去,不乏海外留学归来,专攻中文系或汉语言的。你如果提出不同意见,他们有意无意间就说“我是学汉语言的”“我是学传播学”的。
他们言下之意就是:你什么档次的,跟我论学?我当时说,啊,这蛮好,但我们还是要看实际效果,对吧?这言下之意就是:你学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活能不能干好。
你懂传播学理论,你汉语言毕业,不能打动人心,不能看透本质,说直白点,你连粉丝读者都没几个,你学历别说拿去建设社会主义,你就是在资本主义没被市场考验,你那学历跟一张纸有何不同?
现如今一个很腐朽的风气就是:很多人对1个人的过去的努力予以极高的肯定,这是不对的。更科学的做法是:我们既要肯定1个人的过去,更要去看到他今天的行为,最后为这个人的未来而投资。
1个人他过去奋进,不代表他一直如此,1个人他过去落后,不代表他不会变法图强。用过去评断今后,这跟之前武断戴高帽有什么区别?
今年开年大戏《狂飙》都有看过吧?高家老2高启盛以前是学霸,然后呢?后来他不学习了,以至于做出“手拿冻鱼追一路”的莽夫行为,惹了多少屁事。
他哥高启强以前就是个卖鱼的,好家伙一直坚持学习,《孙子兵法》没事就翻,翻到后面成了个黑社会头子。
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是不是说明了,所谓的“精英”是恒量的吗?不,在有些情况恰恰是变量。
而因为“精英”思维的起步就是荒唐,进而会有一系列荒唐的行为,比如这种莫名其妙的选秀节目,还有教农民种地这种事。就是前阵子“农管”那事,一帮子锄头都没挥过几下的傻屌,跑到田间地头去指导农民种地。
农民种了几十年的地,轮得到你们这帮只会照本宣科的人来教?
其实这一切道理都很简单,
但是总有人故意不去明白。
我今天想说的就是“精英”思维的起步就有问题,我们今天该重视“大众”的崛起,鼓励“大众创作”,更该重视“大众标准”。
1首歌1部剧1篇文章,好不好看你说了不算,民众说了算。试想,就拿自媒体来说,如果不是今天各类自媒体百花齐放,不是这帮大V小V往来厮杀,那今日舆论阵地怕是还在它《知音》《意林》《读者》包括其他南方系媒体手里,“德国油纸包”“日本夏令营”的故事指不定都更新了多少个版本了。
若真如此,还谈什么醒悟,你醒不过来的,因为你连信息摄入这么点权利都被别人把持着,你想看的根本没有,你不想看的遍地都是。
怎么?你不扶起?
民众崛起,民众产出他们自己的文化,谁也管不着,按“自由平等”学说来论,起码应该尊重包容,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精英”轻飘飘来句“土味”“不够高雅”就下了结论打了标签。
还是主席的做法对,要打倒“反动权威”,因为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