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关于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人性认识问题上的分歧

2025-02-14 文摘 评论 阅读

一个网友的来信:  

彼岸先生:  

您好!  

拜读过您的一些文章,受益非浅!  

看先生的《透析赵本山文化现象》,其间发现先生也说人既有社会属性,又有自然属性。但我也曾看过《毛主席在刘少奇给续范亭信上的批语(1943年)》这篇文章,文中毛主席特别强调人进入阶级社会后只有一种基本特征即社会性。以下是原文部分:  

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又把人与妄诞中的神仙区别开来,这就确定了人的自然本质。把人性与一般的物质性动物性区别开来,又把人性与妄诞中的神性鬼性区别开来,这就确定了人的自然本性。(这几句是刘少奇写的)【毛批:当作人的特点、特性、特征,只是一个人的社会性——人是社会的动物,自然性、动物性等等不是人的特性。人是动物,不是植物矿物,这是无疑义的,无问题的。人是一种什么动物?这就成为问题,几十万年直至资产阶级的费尔巴哈还解答得不正确,只待马克思才正确地答复了这个问题。既说人,它只有一种基本特性——社会性,不应该说它有两种基本特性:一是动物性,一是社会性,这样说就不好了,就是二元论,实际就是唯心论。】  

其实我都有些难懂毛主席所说的意思,按理说,人也是由最基本的C+H+O等元素组成,也在自然界生存,无论什么社会,怎么可能脱离自然物性呢?毛主席也说人是动物是无疑义的,那它怎么又说人没有动物性的基本特征呢?脱离物质而谈精神是不是才应该是唯心的?但毛主席是我最为爱戴的人,即使他在这个问题上说得不对(我情愿是我的悟性不够),并不影响我对他的爱戴!  

所以请先生于方便时能予以解惑,谢谢!  

祝先生健康愉快!  

2009年5月15日 深夜2点  

  

对一个网友来信的答复:  

关于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人性认识问题上的分歧  

彼岸  

前几天因公出差,没有时间打开信箱,请原谅我到今天才回复你。

关于对人和人性的认识,最可信的应当是:首先,从自然科学的原理、经验和知识出发,对人进行脱离于政治关系即社会关系的观察和分析之后,而得到认识或结论,但是,这只是其一;其二,对于精神的现象,自然科学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上还无能无力,还不能以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利用物质实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而表现出来的可供观察的“物质信号”,来在数理方法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对其进行确定和把握。所以,纯粹的“科学认识”还远远不足以准确地反映和把握人的(精神)本质,它相对于“真理性的认识”,还只能算做是一种初级的毛坯材料,只有把这种初级的毛坯材料再投入到“理性的火焰”中,经历“宇宙至高法则”之手的焙烧、锻炼和加工后,才能最后形成“终极的真理认识”。这个理性的火焰,就是凌驾并超越于自然科学之上,并有能力反映和把握整个自然过程(即宇宙进程)的哲学思想(少数特别人的特殊思维);而宇宙至高法则,就是贯穿于人脑运动即思维运动和客观物质世界一切运动过程的统一规律和逻辑,这个规律和逻辑在自然科学的领域中难觅踪影,只有在黑格尔的“辨证思维”即“辩证法”当中,才可窥见其全貌。辩证法是无法用科学实验来检验的,因为它不是实证的而是理性即精神的。理性和精神,可以把自然界在亿万年间的变化和运动过程,在超时空的层次和领域(精神世界)中,进行无需时间(瞬息)的撕裂、拼装和组合,通过这种无数次的“组合”和“整合”的过程,能够把自然的本质从虚假的现象中“萃取”出来,形成最高也是终极的认识——真理!无疑,人就是这种最高和终极的认识——真理的产物,但是,人本身并不是真理,而是真理(姑且也可以把它命名为:上帝)派生出来的“奴仆”,即真理之光投射在物质运动背景上的理性(逻辑)掠影。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带人类,人的自然本质(即动物性,表现为饥饿、性欲)就不是人的全部,而是人的存在基础和支撑(或者说是人的实体架构),正如构成楼房的毛石、砖瓦、钢筋、混凝土和其它各种材料不能简单地称作楼房一样,而是这些“基本的元素”,通过一定的逻辑程序进行有机地组合和联系之后,形成的“规则性产物”;而人的社会本质(即社会性,表现为复杂的情感和精神现象),也不能独立地成为人的全部,而是在依赖于自然本质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性运动(即逻辑和规律的束缚),而形成“受奴役的真理运动”。所以,人,既不可脱离动物的基础(本性)而成为虚幻的神圣,也不能离开自然的真理法则(即矛盾的法则)而沦为堕落的魔鬼,它必须以神性——理性,与动物的自然本质——物性,相结合和统一之后,才能够成为一个活生生的“高级动物”。

要注意:这里对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描述,并不是二元论,而是思想表述过程中所迫不得已采取的一种“形而上学”方法和手段,即“时间序列法”,否则,我们将无法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因为我们的思想和意识无法摆脱和超越“形式世界”的物质羁绊,而在直接的“精神世界”中相见,这就是所谓的“思维此岸性”。  

在现实世界中,“神性”和“物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某些人的“神性”多一些而“物性”少一些,某些人的“神性”少一些而“物性”多一些;“神性”多一些的人,就有更大的机会和可能成为卓越的人,而“神性”少一些或者几乎没有“神性”的人,就少有机会或者根本不可能成为卓越的人。超凡脱俗的伟大卓越人物,在现实当中总是少之又少,而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却总是随处可见。

所以,单纯地说人是动物性的或社会性的,都不正确,而说人是动物性和社会性的复合,在“思辨”上又难免不陷入二元论,这种“两难”现象的发生,与中国第一大忽悠——赵本山所表演的“智力游戏”——脑筋急转弯,有些类似,即通过事先蓄意造成一个(命题或判断)前提的迷误和不确定(诡辩术),来形成其后的任何一种回答(结论)的错误。其实,这种认识矛盾的发生,本身就是世界矛盾本质在人类的思辨上的真实反映,只要我们在行动中坚持“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理性和感性不是分离和对立的,而是共融和统一的”思想认识,那么,就没有必要在“一元论”和“二元论”的问题上,一定要分出个高低和争出个你死我活来,因为世界的“一元本质”离不开“二元形式”的表述。所以,人的本质就是建立在动物本性基础上的“受奴役的和不解放的真理(或理性)运动的反映”。

其实,毛泽东坚持“人是社会性的”即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的思想,并没有彻底否定“人具有动物性的一面 ”,而是把“人的动物性一面”隐含于“人的社会性一面”之中,以形成不以“物性的魔障”遮蔽“理性的神圣光芒”之态势,这样,在进行具有绝对社会意义的“政治性活动”(即革命)中,就可以把众多的“少于神性”而“多于物性”的碌碌无为之辈,团结和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战斗的整体。这一点,可以在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中,通过他对敌我双方的人性分析和判断,而得到明证。

所以,作为政治领袖化身的毛泽东,责任的使命感要求他丝毫不能动摇对“人的社会性”的政治观点的坚持,否则,因承认“人的动物性”而淡化或否定“人的社会性”,将造成共产党全部革命理论(即马克思理论)的崩溃和颠覆,以致使这个政治集体失去动力和方向。

Email: [email protected]

于2009年5月23日

  

标签:人的   动物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