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为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作出了里程碑的贡献

2025-02-14 文摘 评论 阅读

毛泽东为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作出了里程碑的贡献  

——革命限制到“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陈朝文

谨以这篇研究文章纪念伟大领导毛主席逝世三十五周年  

  

  

  

笔者按:毛主席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实际就是创造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事业,一是怎样才能夺取国家政权,为构建社会主义创造好条件,做好准备的问题;二是防止这一伟大事业被党内当权走资派出卖了的问题。实际他还干了一件事:解决了构建、验收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点,即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也许是这个问题,还有待发展、完善,他没有把这件事和前两件事并列说成自己一生的贡献。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谷底的今天,读懂毛主席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社会主义事业就能重新赢得广大劳动人民的心,走出低谷,迎来第二次大发展高潮。

  

 1974年10月20日 ,他在会见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谈社会主义制度时说:中国“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同年12月26日,他和周恩来谈理论问题时说:“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毛泽东传》1949-1976,第1713、1714页)他对柬埔寨共产党总书记波尔布特说:“我们现在正是列宁所说的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   

  

现在就来解读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思想:

  

一、“现在”“这些”指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毛主席是在谈社会主义制度时说了这些话。“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就是现在实行的社会分配方式、制度、结构;“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就是社会分配、关系,“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货币交换”方式,就是人们创造的产品的交换方式,即等量劳动相交换的方式,它是人类社会劳动交换方式发展变化的一种,并不是某种社会制度特有的内容。所以,这个问题在这里,就没有重点讨论的必要。

马克思十分明确地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如果物质的生产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么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 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 13 页)  

所以,毛主席这里说的“现在”、“这些”,就不仅仅是指“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而是指整个社会实行的经济制度,即社会主义革命进展到这里建立起来的经济制度。它包括以下六个主要方面:

一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占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国家、官员掌握着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如财产处置权,生产所有权,收益权,分配权等,直白地说,有“老板”的权力。

二是国有企业,基本是为国家创造利润生产方式的生产。  

三是国有企业,工人也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发工资取得收入的生产者。  

四是国有企业,也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即国家官员和工人结成的不平等的生产关系。  

五是国家、官员,掌握整个社会的经济,如分配、积累、投资、救济等等权力。  

六是,共产党执政领导一切的“政体”。

  

二、“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的性质就是“传统的所有制关系”的性质  

  

1、国家占有生产资料,是传统的一种生产资料占有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要是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强力组织,工具,它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共产党掌握的国家,也是国家。国家占有生产资料方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只能属于非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的范畴。

  

2、国营,是传统的一种生产方式。  

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就只能采取这种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生产者为国家财富即利润而生产劳动。生产归不生产的国家所有,而不归生产者所有,生产者没有产品所有权,就没有真正的、完全的经济权利。这种生产方式存在几千年了。

  

3、国有国营企业,是传统的生产关系  

由不生产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当家管理生产、经营等,决定企业的重大问题,拥有“老板”的权力,由此决定,和工人们形成不平等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存在几千年的时间了。

  

4、共产党执政的政体是传统的政体  

共产党是一种政党,属于政党类,他领导一切,就是“执政”社会。政党出现以后,就有了政党执政的政体,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共产党“执政”,只是换了执政的政党,但政党执政的政体并没有改变。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所以,毛主席说,“我们现在正是列宁所说的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 这样的国家,即共产党执政的政体、国有国营的经济体制,不可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  

  

三、资本主义不能直接变革到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因为:  

  

1、私人占有的资本生产资料,是不能直接变革为社会占有的  

因为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是有意识形态、观念等条件要求的。只有人民群众习惯、意识观念接受了自由平等联合生产这种经济体制,有了一定的集体主义思想、觉悟、精神,基本没有自发资本主义倾向,公私分明,自私自利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再加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权威,国家才能把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有步骤地交给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国家在没收剥削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的时候,人民群众显然没有这些意识观念、精神条件。如果这时就把这些生产资料交给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就会被抢光,社会就会乱套。

  

2、为资本创造利润生产方式,是不能直接变革为生产归生产者所有方式的  

因为实行生产归生产者所有生产方式也是有意识形态、观念等条件的。人民群众必须有以上所说的思想、觉悟,而且还要有当家作主的知识、能力。没有这些条件,采取生产归生产者所有的生产方式,谁都不愿把自己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即收入上缴给社会,用于社会的各项所需;没有管理,没有发展进步,没有积累的社会,必然乱成一锅粥。南斯拉夫共产党,就是在这里犯了致命的错误,造成社会主义事业完全失败,亡党亡国,民族大内战。

  

3、雇主和雇佣劳动者生产关系,也不能直接变革为自由平等联合劳动生产关系  

因为社会多人的各种活动,必须有自己的权威,否则,人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各行其是,那就会乱套。恩格斯明确指出:“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551、552页)但权威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上面任免的,而是在实际活动中,群众公认自然形成的。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教育、培养、锻炼,才能逐渐形成群众自己的权威。有了自己的权威,才能实行自由平等联合劳动生产关系。

  

4、按资分配方式,也不能直接变革为按劳分配方式。  

因为按劳分配必须有一定的集体主义思想、精神、觉悟为基础。因为在一个生产集体里,每个人劳动创造了多少价值,是很难准确量化出来的,分配,只能是近似的按劳分配。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教育、帮助,企业的集体主义思想、精神、觉悟,才能逐渐形成,才能实行按劳分配。

  

以上特殊性决定了,变革必须用一种临时的体制来过渡,才能变革到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生产者所有的生产方式,自由人平等联合生产关系,真正的按劳分配等。  

  

四、共产党领导的国有国营体制是这种过渡性的体制  

  

共产党“执政”的政体、国有国营经济体制,既然“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是“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 那就应该否定它们,因为社会主义是否定资本主义的崭新的社会制度。但毛主席对它们的态度、意见却是,“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不是否定它们,而是限制它们。为什么?只有一种解释: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工程建设”中,还需要它们,必须有它们,没有它们不行,那它们就是过渡性的体制。  

  

1、国有国营,是既有传统性又有革命性的一种经济体制  

⑴生产资料所有者,既像“资本家”,又是革命的领导指挥者

这正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过渡体制的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基本要求。

⑵它除有传统性的一面外,还有更主要的革命性的一面

是用革命手段取得的:是革命夺权了国家政权后,用革命国家这个强大的威胁力量,采取强制的或者赎买的办法,把全部自然资源和剥削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生产资料所有者是革命的:共产党是革命的政党,组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指挥者;国家是社会主义事业革命的国家,是要着手使国家逐渐自行消亡的国家。

占有目的:变革到完全的、成熟的、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

⑶国有国营,除有资本主义性的一面外,还有更主要的社会主义制度性的一面:

生产资料所有者,用这些生产资料及其它手段,尽力保证全社会的人,能劳动生活,即人们常说的,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保证市场供应;领导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使工人破天荒地有了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学习、锻炼、逐步提高自己当家作主的知识、能力;是有一定集体主义思想、精神的企业,并不断发展,增强;除实行无太大差别的等级工资分配外,还有根据每个人劳动表现的奖金分配,有了按劳分配的雏形;职工对企业领导干部,有了批评、监督和建议给予奖惩、建议罢免的民主权利。

  

2、过去将来都不会有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的社会制度  

国家尽管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至今也没有以国家占有生产资料方式为主,即社会上的大部分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的这样一种社会制度;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国家消亡规律,人类社会在讨论、实践国家消亡的问题了,所以,将来也不会有这样的社会制度。

  

3、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社会中的国家占有,又有所到不同  

⑴占有目的不同

封建社会中,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实际上就是皇室家族的私人占有,和地主私人占有完全一样,收地租剥削租地农民。

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占有生产资料,是社会发生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资本主义制度岌岌可危,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急救办法,是资本主义发生“器质性病变”后自我调整,是开始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表现。这种占有,完全是资本所有制的性质,无偿占有生产者的剩余价值的一种方式。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国家占有生产资料,是消灭人剥削人社会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一种手段,并不是一种社会制度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一是为了尽快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使社会完全稳定下来,有一个创新构建崭新社会主义制度的环境条件。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积极投身下一步创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事业;二是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积累物质资料,准备物质条件,为这次社会制度变革事业提供物质保证。

⑵和社会制度的关系不同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占有生产资料,是那种社会经济制度性质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一种,它和自己社会制度的主要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性质是一样的。

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就完全不同了。它并不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不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拆除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后的物质资料的临时保管,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物质条件;并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为了保证革命的社会安居乐业并有适度社会生产积累,保证革命的物质需要。  

⑶占有时间不同

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国家占有,都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故这种占有方式存在的时间很长,要到它的社会制度被另一种社会制度取代以后才会消失,一种社会制度存在多长时间它就会存在多长时间。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只是革命的临时占有方式,一旦完成了摧毁剥削经济基础的任务,即把全社会的剥削性的生产资料没收到革命国家的手中以后,就要立即着手,把这些生产资料逐渐交给社会成员共同占有。故这种国家占有方式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值得一提。这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定。如果硬要抱住国家,让这个国家长期占有生产资料,那就违背了规律,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误入歧途。  

⑷对生产资料的态度不同

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国家的主要职权,是维护和保护自己的那个社会制度,同时也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认为,自己是这个社会的最高权力所有者,占有一些生产资料才能更好管理这个社会,才能严格社会等级和贵贱制度;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就是自己这个强力组织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只能属于自己,决不会放弃这些生产资料所有权,除非自己已不存在了。这种国家,就是地主,就是资本家。

社会主义革命国家对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的态度就完全不同。

这些生产资料,现在也是属于社会制度变革事业的,并不属于自己集团所有。自己只有为革命事业保管好这些生产资料,利用好这些生产资料,保证革命时期人民的生活、经济的发展和革命的物质需要的权利。自己实际没有社会经济制度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只有为革命事业,组织管理好生产的任务;生产资料是革命事业的,自己索要生产资料所有权就是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搞到一起,同流合污。自己不能侵蚀自己保管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创造的财产,随时牢记,一尘不染,让革命放心,让人民放心。

  

五、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就是向完全社会主义制度过渡  

  

不是否定、废除国有国营、共产党“执政”体制,而是限制它们,这就是说,还需要它们来过渡。限制,就是约束,就是规定范围,不许超过。在社会制度大变革中,人为规定范围限制、约束它们,就是革命,就是要它们自我革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就是不断削弱旧社会制度范畴里的东西,逐步革除旧社会制度的东西,批判、萎缩旧社会的意识形态、观念;同时,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就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革命内容、任务、目标。

限制,实际主要是对共产党国家、共产党官员权力的限制。

由谁来限制,怎样限制?——逐步扩大劳动人民的权利来限制;以无产阶级专政工具即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权力来限制。

毛主席对此看得清清楚楚。他在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中说“讲到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总权利,这是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个权利,就没有工作权、受教育权、休息权等等”。“总之,人民必须有权利管理上层建筑。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是由部分人管理,人民只能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面亨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

只有这样,劳动人民才能逐步真正当社会的家,作社会的主,,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恩格斯的论断、预言:“国家最多也不过是无产阶级在争取阶级统治的斗争胜利以后所继承下来的一个祸害;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也将同公社一样,不得不立即尽量除去这个祸害的最坏方面,直到在新的自由的社会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能够把国家制度这一整堆垃圾抛掉为止”。(列宁《国家与革命》第71页)  

  

六、和旧的不同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才是社会主义制度  

  

毛主席的以上谈话,明确了思考、设计、在建、验收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基本点—— 是不是和旧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不同!这就使人类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殿堂的大门。他的以上谈话,是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大厦的理论指导。

从以上谈话可以看出,毛泽东始终在观察、分析自己领导建立的社会制度,是不是完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他判断的标准就是拿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和旧社会制度对比,看是不是和旧的不同的新制度。这就是毛主席找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点:只有和旧社会制度不同的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旧社会制度相同、差不多的制度,就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共产党宣言》中说的,还没有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传统的观念”彻底决裂的所谓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看真假社会主义制度最直观、最便捷的方法,一目了然。

这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鉴定是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发生发展消亡的一个过程,旧事物被否定消亡,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过程中产生。新事物能否定旧事物,就是因为它和旧事物不同,能否定旧的、过去没有的东西才是新的。故社会主义只能是和旧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

这是真革命彻底革命社会制度的基本要求。他明确告诉共产党人,只有彻底否定、消灭旧社会制度,构建起和旧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才是真正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彻底社会主义革命和半拉子革命的根本区别。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对国家、官员的权力加以长期的限制,就是对国有国营体制、共产党“执政”政体,长期加以革命的限制,也就是国家、官员的经济权力、管理社会的政治权力逐渐削弱,变小,而生产劳动者们的经济权利、管理社会的政治权力,逐渐加强,变大。此消彼长,总有一天,国家、官员,对企业来说,就只有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等财产的所有权了,即管理这些财产不被侵蚀、侵占的权力,而不再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利;这些权利,就完全是企业职工的权利。这样的企业,实际就是,生产、产品归生产者所有的生产方式的企业,是职工们平等联合管理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就是马克思说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即社会占有基础上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企业,就是“自由人联合劳动体”的企业。  

生产、产品归生产者所有后,自然就是由全社会的生产劳动者们,用自己劳动创造出来的物质资料,来安排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和自己的生活,来当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管理的家,决定社会的所有重大问题。这样一来,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政体,就逐渐“失去了工作”,当社会完全是劳动人民在当家作主后,这种政体也就逐渐消亡了。

毛泽东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的革命,就不谋而合地走到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上去了!

这就有力证明,毛泽东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心是相通的!

  

  

 2011/9/8 于蓉城解甲园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