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劫难逃,受伤的印度将哭泣(下)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大劫难逃,受伤的印度将哭泣(下)

  

  谭智元

  

  【新闻档案】保尔森促金融开放印度股市再创新高

正在印度进行首次正式访问的美国财长保尔森2007年10月28日表示,印度政府应该加快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同时在重启多哈谈判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他还敦促印度政府尽快解决国内分歧,推进美印民用核协议谈判。 

据悉,保尔森也是继美国总统布什2006年3月访印以来,出访印度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作为财长,保尔森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推动印度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对美国企业。印度前不久出台的(2007年10月16日)限制海外机构离岸炒作印度股市和汇市的措施,也成为保尔森此行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保尔森到访次日,印度股市在来自美欧的海外资金推动下,印度股市再度大涨3.8%,点,刷新历史高点,盘中还一度达到点,为有史以来首次突破点大关。根据印度官方统计,2007年印度国内基金及寿险公司约投入150亿美元于印度股市,海外投资人买入的印度股票达到创纪录的170亿美元,金额创历史新高。

保尔森在孟买表示,印度对未加注册的外国投资者所施加的资本流动限制,需以快速和透明的方式施行。他说,对资本流动的限制是“生硬的工具”,可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并称华尔街将帮助印度把孟买建成为一个主要的金融中心。

【竹卿点评】半年前,美国新任的财长保尔森到访印度,送给印度一份大礼:美国要帮助孟买成为国际的“主要的金融中心”,这份大礼更象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陷阱,其危险的程度,不亚于在印度身上的潜伏新一轮一触即发的亚洲金融危机。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世界上最危险的莫过于美国的“帮助”与“好意”。美国的资本集团从1970年代开始,就用它的“帮助”与“好意”,首先在拉丁美洲各国,试验出了一整套利用经济方式成功掠夺他国的发展财富的有效手段。后来这套掠夺的模式,又如愿以偿地收割了日本的国家财富,运用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经济“休克”了十年,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鲸吞东南亚各国财富,手段日益娴熟。而最近弱小的越南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在本质上也是美国这一掠夺手段的又一牺牲品。

目前印度经济自身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和风险,一旦遇有强大的外力作用,对于印度经济的破坏程度,就会带来最深的伤痕,甚至可能会导致印度经济的崩溃。

1、印度股市中的危险因素

印度股市的快速发展和总量的急遽膨胀,与亚洲金融危机时极为相似:来自国外的资金与投机热钱大规模的进入,是推高印度股市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今的印度已经成为继中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新兴的股票市场。印度股市2007年上涨了47%。如以2003年6月孟买敏感指数基本处在3000点的低位为衡量的标准,到2008年1月初的近点高点相比,印度股市上涨了700%。2008年5月13日,基准的孟买敏感指数点,较其高锋值已经下跌了四分之一,但是印度的股票市值仍高达1.3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1.01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与中国对待股票市场所持的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的态度不同。印度对自身股市的快速发展和总量的急遽膨胀,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沾沾自喜的态度,并作为吸引海外资金及全球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在印度人的心目中,印度股市是吸收外国投资的主要,是印度经济的一大“亮点”,是印度经济的发展模式优于中国模式的又一明证,是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并在未来超越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因此,对于外国资金与热钱大规模的进入推高股市,印度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危险,或主动采取类似中国的对外国资金与热钱大规模进入进行严格监管的措施。

不仅如此,印度允许并鼓励境外投资银行参与印度的股市,获得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的外资机构有权向海外投资者发行“参与凭证”,这使海外的投资者可以避开印度证交会繁琐的登记注册程序,以匿名的方式让国际对冲基金等“深水炸弹”在投资印度股市时不致暴露身份,热钱兴风作浪后还有进出方便快捷的好处。因此,海外的投资者对这种“参与凭证”情在独钟。2007年,在印度,外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参与凭证”等衍生品牵涉到的股票资产等规模高达890亿美元。印度股市的净买盘中,有超过一半是通过“参与凭证”这种金融衍生工具而进行的。
  
热钱的大规模进入印度在股市兴风作浪,外资进出自由,意味着危险。印度也不是傻子,并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在2007年10月16日,也就是在美国财长保尔森访问印度之前,印度为此发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限制外资购买连结印度本地股票的海外衍生金融产品――“参与凭证”。

第二天,印度股市暴跌9.2%,一如狂风骤雨,一天之内约有17亿美元资金争先恐后撤出印度股市。孟买证交所的各种股票几乎全线跌停,惨不忍睹,印度两大证券交易所被迫暂停交易1小时,超过1020亿美元的股票市值在3天内统统化为乌有。印度财长被迫出面澄清,称只是为了缓和资本流入,并非禁止外资投资印度金融市场。

由此可见,印度要限制外资购买“参与凭证”,难度极大,要下的决心也大,印度受制于人,受影响的因素大多,有心无力之感,也就在意料之中。而印度股市对外资和热钱的依赖程度极高,欧美经济的风吹草动对印度的经济影响极大,因而印度股市潜伏的危险因素没有真正排除,并不是远离经济与金融危机的“绝缘体”,而是一个能撑多久能否撑到夜长梦多的时候的问题。

2、印度的对外贸易赤字

印度有大量的外汇储备,2008年2月最新数字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1.7万亿美元,印度的外汇储备达3012亿美元,超越中国的台湾居世界第4位。

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是巨额的对外贸易顺差与FDI,它见证了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30年以来我们一砖一瓦扎实的打好了工业地基,使我们有了优势的产业作为根基,不会轻易的受外界风浪的影响,因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具有了抗12级飓风的本钱: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最少。

而印度却不同,基础工业始终是这个发展中的国家无法回避的一道坎,没有优势的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完全是靠房地产市场和股票期货市场玩资本游戏填补亏空——印度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总量,不是自身工业发展和外贸出口的结果,而是近4年以来国际游资与热钱为主体的资本净输入超过了贸易赤字所致的。

印度自立国61年以来,对外进出口贸易一直是大额逆差:除了1950年和2003年是贸易顺差,其余的59年都是贸易逆差。

以2005-2006财年为例,印度的总进口是1400亿美元,总出口是1000亿美元,400亿美元的巨额逆差。当年石油大约在70美元/一桶,印度单是花在石油产品的进口就用了430亿美元。印度贸易年年逆差,但是印度的外备储备在2006年反而增加了上千亿美元,达到了1500亿美元——这些无疑都是从资本项目而来的,玩资本填补亏空的游戏:从股市上弄来的钱补贸易的巨额逆差。

2006-07财年,印度进出口总额达到3057亿美元,其中出口1245亿美元,进口1812亿美元,贸易逆差567亿美元;2007-08财年前10个月(4月-1月),印度对外贸易总额为3157.94亿美元,其中出口1241.9亿美元,进口1916.04亿美元,贸易逆差674.14亿美元。短短两年之间印度的贸易逆差累积相加达1241.14亿美元,但是印度的外汇储备由1500亿美元,又增加了1500多亿美元,上升至3012亿美元,由此可以一窥国际游资和热钱进入印度的惊人规模。

对于印度而言,这实在是非大福而是大祸:自身工业根基不稳固,反而让国家经济安全寄望于国际游资与热钱的慷慨“施舍”上,不但国家经济发展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且授人以柄。那些慷慨“施舍”的国际游资与热钱,那有如此好人心肠的?刀锋一出,白光一闪,自己怎样死了,估计印度去了阴间还未能清醒过来。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下,这场危机还远没有结束。美国金融风险外溢、全球贸易萎缩及通胀,冰冻三尺的欧美经济动荡不安。资源供给压力陡增,以及食品和燃料价格上涨导致印度面临通胀节节高升,(2008年3月,印度的批发物价指数升至7%的3年新高)通涨冲击迟早会捅破泡沫经济,风吹草动下的印度经济将首当其冲——这意味着一旦惊人规模的国际游资与热钱停止输入,或大规模的掠夺撤出,印度的经济必受重伤:印度为此付出的代价,或许就是类似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东南亚各国,辛苦多年发展才累积起来的国家财富,最终被这些国际游资与热钱无情收割并掠夺一空了。

3、美国对印度的战略定位与危机的产生

新一轮的亚洲金融危机极有可能将在印度身上发生。但是,让人们意料之外是,一切围绕印度所作的危险和后果可能十分悲惨的预言,到今天为止,它并没有应验,也没有任何迹象要发生。反而,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却落在了虽然是亚洲国家但是比印度更为弱小的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和留意的越南身上。印度,这艘早己经四处破烂而且是沉重不堪的大船,和至少是8级的大台风擦肩而过,再一次有惊无险的驶过危险。

为什么新一轮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没有发生在印度身上呢?这是因为有可能在印度身上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将完全取决于美国对印度的国家战略定位。

印度自独立以来,印度第一任的总理尼赫鲁甚至拿出的一份毫无根据的英国殖民者搞的条约——麦克马洪线作为其领土要求的依据,强占中国的藏南至今未还。而且一直对中国的西藏存在野心,以前甚至不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年中国处于三年大困难时期,中美之间的关系紧张,中苏又发生变脸,印度认为中国软弱可欺,认为机会来了,于是趁火打劫,在1962年直接挑起中印战争,同时支持我国西藏内部的叛乱活动,至今,达赖的“西藏流亡政府”仍设在在印度的喜马偕尔邦的达兰萨拉,在印度的羽翼下不停地从事分裂活动.......

中印两国数十年交恶的历史,两国的国家关系难以根本调和,相互猜忌而且互不信任是常态——这就是现价段美国对印度国家战略的定位的出发点:在美国的全球利益框架下,诱导印度作为最有利用价值的平衡中国的棋子,从而牵制中国。所以,在最近的几年,印美关系打得十分火热,主要是因为美国要以各种利益诱使印度偏离印度的国家战略方向,进而成为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颗棋子。

2002年印美联合军事演习,4月17日,印度与美国签署了一项军火采购协议,美国向印度出售8部“火力发现者”反炮兵先进定位雷达,总价值高达1.46亿美元。

2005年6月2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与到访的印度国防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签署了一份为期10年的印美防务合作协议,这份旨在提升印美防务合作、被称为“美印国防合作新框架”的协议包括两国联合生产武器、相关技术转移以及在导弹防御体系方面开展合作。

2006年3月2日美印签署核能合作协议,转让核技术。2007年9月,美、日、印、澳、新五国9月联合大规模海军军演。美国试图构建亚洲版的北约,拉笼印度,遏止中国的战略构想走向“实质构成阶段”......

由此可见,美国至今还不收割印度,无非是不想便宜中国而巳。在美国的全球利益因中国插手伊核而受损极重,美国国势衰落早己经是今非昔比,实在太需要印度作为平衡中国的一股力量了。所以美国的资本利益集团,那怕印度这只羊如何肥美让人动心,如何近在尺咫举手之劳,美国也绝不会轻易对印度发动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因为美国深知:一个经济崩溃并且国家衰弱的印度,直接让中国少了一个对手,不仅牵制中国的力量将大为减少,而且又与印度结下梁子,这是绝对不符合美国现阶段利益的。这也就是印度至今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但是,美国现在不想收割印度的国家财富,并不意味着印度就可以高枕无忧,也不意味着印度的经济是安全的。印度的代价太大:等于亲手把自己的国家经济命脉拱手送于美国,再怎么不情愿也要作为美国的人质,国家的生死存亡被迫要仰美国的鼻息,下面的两种情况的发生,其中任何的一种,都会把印度直接推进死亡的深渊:

(1)、美国的次贷危机死局若遥遥无解,印度将成替罪羔羊。

美国至今没有考虑收割印度,美国的次贷危机这个内伤没有真正威胁到生命安全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美国至今无法摆脱次贷危机,若国家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就会严重危及了自身的生命,所以,美国现阶段就已经急需要大量的美元血液回流补充身体营养。美国现在有点饥不择食:明知越南这只羊太小,效果相当于打点滴,也先宰了补充点营养再说,顺便赶些亚洲的资金回国救急。

如果这次美国在越南制造的金融危机效果不好,在亚洲大量的资本并没有被惊走回流美国救急,为了自身的身家性命,美国就不会顾忌太多。自家生命都有危险了,印度还算那棵葱?中国这块硬骨头太硬了,美国是啃不动的。亚洲其它的国家,都几乎让美国收割过一次了,再来收割,说反脸就反脸的。所以,美国只怕在第一时间就要盯上印度这只大羊了。

(2)、美国用以威胁印度的手段,印度的下场将很悲惨。

从长远来看,印度有称霸印度洋使其成为内海的雄心,在未来也是一个有能力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国家,这是和美国要独霸全球的利益也是相冲突的。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考虑,印度不愿意也不廿心做美国的棋子。

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大国,都不会乐意做其他国家的棋子。所以现阶段印度最大的利益,就是在美与非美的势力间做一个骑墙的“中立国家”,既不想得罪中国,同时又想从美国身上得到更多的好处,在中美两国鹬蚌相争中“渔翁得利”。

只可惜印度想得太天真了——美国要想让印度成为棋子,是一定会不择手段的:大萝卜无效了,那就要用大棒了。要不要试一试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身上的味道?怕不怕?不想经济崩溃的话,那就请乖乖听话吧。印度还有第二种选择吗?只是做美国的棋子,下场都是很悲惨的。日本就是一个明证,印度也不会有例外。

未完待续,敬请留意下篇的文章: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26)

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一文,著作权归谭智元所有,仅供网友免费阅读,如有转载,请在文章中注明名字。未经本人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用、出版本人作品。本人保留对擅自使用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一文(连载1-25):

谭智元的小筑-----水幽竹清:
环球热讯作家专栏-----谭智元专栏: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印度   美国   美元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