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朝鲜对中国仍具有不可复制的战略价值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6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迫使美军退回到三八线,保住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同时,中国也付出了十几万人的生命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曾经被传诵的中朝用鲜血凝成的友谊,随着岁月的流失、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如今朝鲜政权的世袭体制而成为残存的记忆。2010年因天安舰和延平岛事件,美韩持续高强度的联合军事演习,使得整个东北亚局势是惊涛骇浪、波秘云诡。在可能爆发的半岛战争面前,中国还要不要支援朝鲜,甚至是再来一次抗美援朝,在民间和学界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朝鲜对中国仍有潜在的战略价值,且中朝之间存在睦邻友好条约,应该继承和发扬中朝的传统友谊。反对者认为,冷战早已结束,而且朝鲜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决定了它不仅是中国永远都填不满的无底洞,而且在世界价值认同面前有损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中国的包袱,中国应该卸下这个包袱。

  

  对中国而言,这的确是一个包袱,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观察,朝鲜不仅是一个包袱,而对中国仍具有不可复制的战略价值。

  

  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认知与认定。

  

  维护北朝鲜政权的存在,不仅关系到维护抗美援朝战争的成果,更关系到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认知及其合法性、正义性的认定。近些年来,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合法性及其正当性的争论日趋活跃,其中否定战争正当性与合法性的言论在国内外均有呈现。如1992年8月27日,即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的第三天,韩国的《东亚日》就发表李基洪的文章《斑驳的过去》。文章说:“为了韩中间真正的友好睦邻关系,必须对两国近现代史上形成的曲折的过去进行清算,两国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数不少。如中国人民志愿军六•二五出兵问题、被歪曲的中国教科书的纠正问题…。”就是赤裸裸地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否定。

  

  今天,我们撇开意识形态和对战争性质的判断,单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观察,不应怀疑那是一场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的战争。中国在国内千疮百孔、百废待举的情况下,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代革命家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断,不仅充分表明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在捍卫国家利益上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而且今天的结果同样验证了历史决策的前瞻性。抗美援朝战争的合法性、正义性不容否定。

  

  阻止美国战略意图的实现,拖住美国。

  

  从实力对比和价值认同的角度分析,朝鲜半岛的统一都必然是以韩国为主导的统一。以韩国为主导的朝鲜半岛的统一,意味着美国在零代价下完成了其60年前所谋求的战略意图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可以自由地、毫无顾忌地进行战略选择,其一他可以体面地撤出朝鲜半岛,其二可以继续驻军朝鲜半岛。

  

  在第一种情况下,虽然美国撤出朝鲜半岛但无助于改变东北亚的战略格局,美国在日本的基地和驻军足以维持东北亚的力量平衡。既然中国无法从美国撤出朝鲜半岛中获取战略优势,就应将他的部分力量仍然留存半岛,让朝鲜成为美国一根无法轻易解脱的绳索,这既拖住了美国,也减轻了中国东南方向的战略压力。1958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发表关于“绞索政策”的讲话时指出:美国所有在外国的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美国在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它脖子上的绞索就将越紧。“绞索政策”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出现第二种情况,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安全将构成巨大挑战,因为美国可以直接将他的前沿军事基地推进到接近中国东北的任何一点。第二种情况的出现是中国不得不慎重处理半岛问题的重大战略考量,是中国不放弃朝鲜也不能放弃朝鲜的现实需求。

  

  获取东北亚的出海口钳制美日韩,震慑俄罗斯。

  

  从地图上大家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在东北地区没有出海口,中国进入日本海的通道一直被俄罗斯和朝鲜堵住。东北亚没有出海口,无疑会对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产生巨大的影响。罗津港地处图门江江口,处于朝鲜、中国经贸合作的枢纽位置。图门江入海口两岸是俄罗斯和朝鲜的领土,因此要想从中国东北地区进入东海,则只能借用两国的港口。朝鲜在2008年将设施最完善的罗津港3号码头租赁给俄罗斯,让中国万分焦虑。

  

  2009年大连某企业和朝鲜某贸易公司共同获得罗津港一号码头的使用权,2010年图门市一家企业也在积极推进租赁清津港的事宜。中国获得罗津港一号码头的使用权,被外电评论为“中国100多年来首次在日本海拥有直接立足点”、“中国开辟日本海通道”。韩国《世界日》道称,“多年来,中国一直希望将罗津港发展成为东北三省的东海出海口”。应该说,中国租用朝鲜罗津港从发展经济角度说,为东北三省出海贸易找到了捷径之路,同时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安全环境也因此悄然改变。租用朝鲜罗津港破解了中国在日本海获得出海口的大胆的规划。在北纬42度线上的“关键区域”有了出海口也是突破美国第一岛链封锁的关键步骤。中国海军若是进驻关键区域,能极大地牵制美日对中国东海、南海的关注。就像当年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对日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样。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只要有需要,中国的军事力量可以随时前移。在关键区域的港口部署海军是对美日韩造成极大的战略威慑,就像插入美日韩心脏的一把尖刀。同时,震慑对历史上摄取中国东北领土,如今对中国东北形成包围之势的俄罗斯。

  

  冻结中朝(韩)领土争端,为中国和平崛起争取更长的有利外部环境。

  

  1964年,中朝两国正式划定边界以前,两国边界除陆地接壤部分外,双方长期习惯于以鸭绿江、图门江为界。1964年3月20日,在北京,中国外长陈毅和朝鲜外长朴成哲分别代表两国签订了《中朝边界议定书》。根据条约规定,双方于1964年勘定了两国边界的具体走向。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后来双方于1972至1975间进行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个,其中划归中方13个。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双方在部分岛屿的归属上产生分歧,辽宁省界段有10个岛屿至今未能确定。

  

  冷战结束后,苏联崩溃,原先为意识形态所掩盖的纠纷也纷纷浮出水面。首先,中国和朝鲜之间的边界问题频发,时常有中国渔民被朝方殴打或枪杀,两国在图们江、鸭绿江江心岛的划分上存在不小的争议。其次,在黄海海域的划分上两国也存在不小的争议。黄海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为浅海大陆架。目前,黄海大陆架的界线尚来划定。中国与朝鲜在黄海大陆架是相邻共架国。中国主张按中间线划界,朝鲜则主张以纬度等分线划界。这样,中朝便产生了300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

  

  中韩两国在领土和领海问题上也存在较多的争议。1992年中韩建交之时,韩方就提出长白山天池和中国延边地区的归属问题。两国在黄海、东海大陆架的划分上也在争议。在黄海,中国与韩国为相向共架国,其间有靠近朝鲜半岛一边、两侧底土不同的中国古黄河河道相区分。所以中国主张按自然延伸原则划界,即按古黄河河道与韩国划分黄海大陆架。但韩国主张按中间线原则划界。这样,中韩双方便产生了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此外,中韩两国在东海还有12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中国主张按自然延伸原则与其划界,而韩国则主张按和划分黄海大陆架相同的中间线划分东海大陆架,两国之间便形成了12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

  

  1991年5月至8月间,韩国在没有与中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连续在中方黄海水域进行石油钻探活动,遭到强烈抗议。2004年7月,韩国还联合日本,在中国东海中方一侧的大陆架进行石油钻探,也遭到中国的抗议。

  

  拖延不是解决主权争议的最好办法,但鉴于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土或领海纠纷,暂时冻结某一领域的主权争议,有利于为中国和平崛起争取更长的有利外部环境,同样有利于中国国家资源与力量的运用和各个击破战略意图的实现。

  

  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冷战思维并未随之烟消云散。尤其是美日军事同盟的存在,对中国自身安全构成巨大挑战并制约着中国最终解决东海、南海和台湾等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事件。外交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优先原则,中国社会应学会适应利用能冲击外部围困链条的力量为国家谋得利益的西方惯用手法。朝鲜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不在于它的穷与富,同样不在于它是民主或专制,而在于它对中国地缘战略的影响。围绕朝鲜半岛展开的对东北亚的主导权,是当前形势下中国缓解安全困境的唯一而有效的突破口。再不喜欢朝鲜的体制,在事关中国的国家利益面前都得让位。

相关文章 金正恩靠什么粉碎美韩“北侵野心”朝鲜卫星前的众生相朝美交易,谁输谁赢网友揭秘:“朝鲜出事了”谣言是这样诞生的金正日17年治国路——“按照领袖的思想和意图推动革命和建设”2012,毁灭或重生朝鲜人民所展示的力量,我被深深震撼文锋:从那些被有意或无意歪曲和忽略的朝鲜事实真相说起学者笔谈:朝鲜变局与中国的立场金正恩给李明博“下马威”?叶劲松:资本对朝鲜的攻击及怎样看待朝鲜韩国政府为什么如此嚣张?
标签:中国   朝鲜   战略   美国   韩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