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警惕中国边界争端的多米诺效应

2025-02-27 文摘 评论 阅读
  

  警惕中国边界争端的多米诺效应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研究生 高成瑨

  

   摘 要:中国同周边国家存在较多的领土领海争端,近年来部分国家动作连连,妄图使其控制地区合法化,中国有可能因为某一个地段的丧失而发生无法抑制的连锁反应,即“多米诺效应”,导致中国损失目前存在争端地区的主权。针对于此,中国需要积极应对,两手准备,以维护我国的国家最高利益。

  

   关键词:边界争端;多米诺效应;防止连锁反应;灵活性

  

  自2008年以来,同中国存在领土领海争端的国家动作连连,屡屡制造事端,妄图使占领合法化。由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存在较多的领土领海争端地区,会不会因为某一个地段的丧失而发生无法抑制的连锁反应,即“多米诺效应”,这是一个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多米诺骨牌效应及在边界争端中的产生的可能性分析

  

  多米诺骨牌是一种用木制、骨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形骨牌。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多米诺效应”能够起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第一张排的倒下能够产生足够的能量。否则后面的牌就不能够倒下,此效应就不能够产生。

  

  “多米诺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力量也能最终产生无法抑制的巨大能量的产生。[①]“多米诺”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性术语。不管是在政治、军事还是商业领域中,只要产生一倒百倒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效应”或“多米诺现象”。

  

  多米诺效应在政治经济尤其是安全生产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比较为人所知的就是在1954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针对中美洲革命提出了著名的“多米诺骨理论”。 他警告说如果印度支那陷入共产党统治,东南亚其它地区将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很快陷落,这种局势对西方来说后果是不堪想象的。鉴于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考虑,艾森豪威尔在1954年法国撤离印度支那后,开始大幅度援助及扶持1954年建立的吴庭艳政府,直接插手越南内战,以至于后来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我们需要讨论的是除了在政治经济领域,在边界领土、领海争端上会不会产生这种效应?由前面可知,多米诺骨牌发生连锁反应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一副牌,没有牌就缺失了最基本的条件;二是要有一个足够的推动力量,没有这个推动力量,即使牌排的再好也不可能发生这种连锁反应。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两个假设条件:第一,一个国家边界争端产生“多米诺效应”的基本条件是要有着众多的争端地段,这样才能够形成一副“边界争端地段的多米诺牌”;第二,要存在一个推动力量,而且这个力量要足够的大,能够推倒这副牌,否则这个效应就不会发生。在边界争端中应用这个原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倒”的可能,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连锁反应,否则即使具备了以上的两个条件也不会发生这种连锁反应。所以只要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在边界争端上发生多米诺效应还是很有可能的。

  

  二、中国边界争端存在的多米诺效应的风险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着众多临国的国家。中国共有陆地临国14个,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②]临海国家8个,分别是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目前陆上临国中同印度还存在着边界争端,涉及的领土面积相当庞大,而且印度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中印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有8块,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9万平方公里、中段2千平方公里均为印方控制,西段3.3平方公里为我方控制。中国与临海的国家几乎都存在领海或岛屿的争端。在这些争端的背后,或多或少的都掺杂进了大国的势力,目前处理的难度比较大,有的相当棘手。南海的南沙群岛,中国仅控制了其中的9个,其中还有一个是中国台湾目前控制的太平岛。其他的都被周边国家抢占,其中越南占领了其中的29个,已形成230海里的岛链,驻扎了一个营600人的军队,并在南威岛设立指挥部;菲律宾占领了10个,进驻了10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拥有一条长1300米的简易飞机跑道;马来西亚占领了3个,在所占岛礁上驻军100人,拥有一条600米长的简易飞机跑道;印度尼西亚占领2个岛礁,并宣布8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传统海疆为其“主权”;文莱占领1个岛礁,虽然未派兵进占,但对掠夺南沙油气资源也不甘人后,目前已钻探油田9个,气田5个,[③]并采取和西方石油公司合作的方式,间接的把西方大国的势力引入了南海的争端。中国与日本之间还存在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端,且日本在解决争端上缺乏诚意,态度较为强硬。在黄海,同朝鲜和韩国局部还存在着划界争端。

  

  由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边界争端之多,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少见的。争端的面积之大,在世界上也是为数不多的。那么这些争端地段,有没有可能构成多米诺效应产生的两个条件呢?首先需要讨论的是,这些争端地段能不能构成一副多米诺牌。中国和周遍国家争端的多地段是可以构成一副多米诺牌的,只是这个牌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如果把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领土争端看成是一张标准的多米诺骨牌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和中国的领土争端所构成的牌相对于中国和印度之间构成的牌要小一些,中国和印度的领土争端中的这个“牌”要大一些。其次我们需要讨论一下这些“牌”有没有倒的可能,倒下的时候能不能产生足够的力量促使多米诺效应的产生。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边界争端时间都比较长,最少的也接近三十年的时间。而且在这些边界争端中,中国真正实际控制的领土并不多,多数都控制在对方的手中。“国际法规定,如果当事国在六十年内未对有争议地区采取实际行动的话,则该地区的主权属于实际控制国。”[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国和印度自从1962年边境自卫反击战后印度重新占领争端地区到今天已经接近五十年的时间了,印度的军队仍然控制着原属于中国的那片争端区域,并在那里修建了高原军用机场,建立了具有行政归属的阿鲁纳契尔邦。2009年向藏南地区增兵6万,派遣SU-30战机进驻高原军用机场,妄图使用武力维持占领永久合法化。所以在中印领土争端中,留给中国的时间并不多,在接下来的十余年中,若中国没有实际的行动,那么中国的被占领土将不再属于中国。[⑤]印度将会得到国际法的承认,同时也将得到国际上的事实承认。即使是当前也少数外国学者和组织也承认了印度对现行占有地区的主权。[⑥]在南海的争端中,侵占南海岛礁的国家自知单靠自己的实力是没有办法同中国抗衡,但又不想就这样简单的把占领的岛礁还给中国,毕竟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于经济处于低迷状态的南海周边国家来说无疑是很有诱惑力的。于是就采取了使南海国际化的方式,把西方的大国势力引进南海,意图使中国和西方大国对抗。他们从中间渔利,通过这种方式将占领的中国领土、领海合法化、永久化。在东海的领海和领土争端中,中国对被占领土也没有实际的控制权,钓鱼岛一直由日本军舰和海上保安厅的船只在巡逻。由于在钓鱼岛周围的海域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日本政府和民间对在钓鱼岛问题上表现都趋于比较强硬。而且日本一旦将占领钓鱼岛合法化,即可要求两百公里的经济区,从而实现和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的目标。东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于日本这样能源极度缺乏、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来说,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日本在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上表现一直都比较强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因为领土问题和中国公开武力对抗,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实力相对于有边界争端各国来说比较强大,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各方面来看,中国都是一只不可小觑的力量;另一方面是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为周边的国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各国都想借助中国这班顺风车发展自己的经济。但这并不表示同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周边国家会放弃对中国的领土要求,他们只是在自身实力不够的情况没法完成这个目标。对于实力目前不济的国家来说拖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用时间来换取领土、领海是一个比较经济的方式。一种方式就是拖过六十年,一旦过了六十年就可以获得国际习惯法的承认,而中国也将丧失所有存在争端但没有实际控制的领土和领海;另一种方式就是等待时机,一旦天下有变时机成熟,他们即可以兵不血刃的完成他们的目标。所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所构成的多米诺骨牌是存在着倒下的可能的。在这些争端中,中国同印度构成的多米诺牌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方面中国和印度的领土争端面积巨大,几乎相当于一个浙江省的面积;另一方面就是印度和中国的争端接近六十年,一旦印度占领超过六十年,而中国没有采取实际行动的话,那么印度就会占领合法化,中印之间存在争议的领土便会划进印度的版图,这无疑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只要拖过了六十年,领土就会归自己所有。他们便会想尽一切办法给中国制造解决领土争端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想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就会变的相当的困难。由此可见一旦中国和印度之间领土争端的最大的一张牌倒下,那么其他的牌就极有可能跟着倒下,而无法阻止。反观其他相对较小的牌倒下也可能会推倒较大的牌。因为力量相对比较弱的国家都能够获得其想要的既得利益,作为相对较大的力量行为体同样有理由不放弃领土需求。

  

  三、发生多米诺效应的后果及如何阻止连锁反应的发生

  

  玩过多米诺牌的人都清楚,一旦第一张牌开始倒下,如果没有干扰力量,那么后面的牌都将很快的倒下。要想使连锁反应停止,有两种办法:第一就是在没倒下的牌中间在去掉一张牌;第二就是全力的阻止第一张牌的倒下。第一种方法虽然中止了连锁反应,但是前面的牌都已经倒下了,在边界争端上来说就是已经损失了部分领土或是领海了。而第二种方法则需要作出比较大的努力,尽一切的可能去阻止第一张牌的倒下。在边界争端上可以表现为不惜动用军事力量去维护任何有争端的领土主权完整,对方如果丝毫不让步,那么爆发军事冲突的危险就比较大了。处理中国的边界领土、领海争端,在没有倒下的牌中去掉一张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中国不可能在任由自己的领土被别人占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被割占的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国人心中永恒的痛;另一个方面丢弃一部分去保其他的领土或是领海,这种方式仍然不太可能阻止连锁反映的发生。例如目前与某国的南海争端,即使中国放弃了同某国存在争端的岛屿和海域主权要求,去阻止其他国家的类似继续行为,这种方式仍然难以成功。首先,中国没有对占领者采取任何的行动而且丧失了一部分领土,这种做法在同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其他国家看来,对中国的领土的占领是可以成功的。他们就会变本加厉,而不再顾及中国即将采取的行动。其次就是尽力采取一切手段阻止第一张牌的倒下,主要是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因为其他的方式在一系列的忍让之后对某些国家来说将变得没有实际意义。与其中间采取军事行动,那么不如一开始采取军事行动。这样至少要比中间采取实际军事行动要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在丢失一些领土之后在去阻止显然是得不偿失的,所以阻止中国边界领土争端的多米诺效应的方式被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一旦边界争端的第一张牌即将倒下,中国就要尽全力阻止,甚至要不惜使用军事力量进行遏制。因为这张牌不论是大还是小,倒下后产生的能量都将会是巨大的。[⑦]但是由于边界争端中的复杂性,大国势力的过多介入,爆发大型战争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一旦爆发了大型战争,后果如何是我们很难预料到的。这些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四、如何防止多米诺效应在边界争端上产生崩溃的连锁反映

  

  边界争端上的多米诺效应的后果提醒我们在处理边界争端问题时要谨慎行事,一定要使损失降到最小化。在2006年,中国和俄罗斯成功处理了边界争端,解决了历史的遗留问题。很多人由此看到了中国和其他有边界争端的国家处理好边界争端的希望。但是中国和俄罗斯的边界争端处理模式不能轻易的被应用于中国和印度及其他国家的边界争端处理上。一旦印度在中印边界争端中获得了较大的领土承认,那么无疑向其他一些和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周边国家传递这样一个信号:只要先占领中国一部分领土,想办法拖延让中国暂时无法处理,等到中国疲惫不堪的时候,再利用国际力量促使中国放弃武力收复,逐渐使占领合法化;即使不能合法化,也要想尽办法使其国际化,从中捞取较大的利益。所以在处理领土争端这个问题上,不能一概而论不顾实际情况采取相同的模式去处理不同地段、不同情况的领土争端;另外有关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问题,一定要谨慎处理。因为领土和领海一旦丢失,收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除非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引发大规模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收回丢失的领土。德国在统一进程中同法国发生了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法国才借助凡尔赛和会通过《凡尔赛和约》收回了失地。在一战后期,苏俄为了退出战争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条约》,割让了部分的领土给德国作为媾和的条件,直到一战德国战败,苏俄才乘势收回了领土。我们可以利用反事实推理进行假设德国如果不是战败了而是战胜了,那么这部分领土苏俄很难收回的。二战快结束时,前苏联占领了日本的北方四岛,直到现在日本仍然未能收回,而且收回的前景十分堪忧。亲手葬送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在北方四岛问题同日本谈判也谨慎的提出:边界争端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两极格局解体的情况下,日本政界和国民认为,收回北方四岛的时机来了,但最终失望而归,因为俄罗斯在领土问题上仍然很强硬。可见对于边界争端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比较谨慎的。

  

  中国在处理边界争端的问题上,要有原则而不失灵活,决不能轻易作出让步。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借鉴一下韩国和俄罗斯处理边界争端上的原则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曾经很好的处理了中国同缅甸、老挝、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界问题,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留下了很多的处理边界争端的方法和模式。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导致很多在当时有效的模式在今天可行性发生了变化。所以面对今天中国的边界争端,要有新的处理方式。防止边界争端的多米诺效应,在现今形势下需要竭力把第一张牌树牢。在时机成熟、各个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下,要着力消除多米诺效应存在的条件。鉴于中国边界争端的复杂性,处理方案要更为灵活。

  

  (一)平等协商大方向下的循序渐进

  

  继续遵循照顾历史、考虑现实、平等协商等中国解决边界问题几十年来遵循的基本原则。从实践来看,这是和平解决边界与领土争端的成熟思路,亦是几代外交人的智慧结晶。中国在处理边界争端的问题上,要体现更大智慧,要有原则而不失灵活,适时解决边界争端。

  

  1、灵活利用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准则。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准则虽然没有强制作用,但违反国际法的国家将会丧失国际道义的支持、遭到世界各国的谴责。中国要着力寻找国际法和国际条约的支撑,在法律上和道义上占领制高点。同时要在重要的双边会议以多边会议或相关的场合不断的宣称对争议地区的主权,时间间隔要短,以此向外界传递这样一个信号,中国并没有放弃对争端地区的主权要求。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谴责和反对,伊拉克丧失了国际社会的道义支持。在随后的海湾战争中,被多国部队迅速击败。

  

  2、自古就存在争议的地区可以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通过谈判解决。但是在谈判中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原则,中国同周边国家存在争端的地区,从历史归属上来说,中国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南海,钓鱼岛,藏南中国有大量的历史资料证据可以证明是属于我国的,在20世纪逐渐被别国蚕食,但都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所以在被蚕食的领土和中国历届政府都未承认的领土争端上则要坚持原则,谨慎处理,尽一切可能来保住主权。

  

  (二)廓清形势,抓住时机,主动出击

  

  在解决领土争端中,大都处于频于应付状态,这与我国奉行搁置争议的政策是有一定的关系,此外就是中国的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从事经济建设,对于边界争端中国一直都是避免事态的扩大化,从不主动挑衅。中国的宽容忍让在某些国家的眼中成了软弱,使他们更加的变本加厉。未来在解决边界争端中,应该廓清形势,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

  

  1、采取实际行动派遣武装力量到争议地区定期巡逻,宣示主权,但决不轻易使用武力,而且方式是多样的。例如韩国在独岛问题上,采用的是派遣海军舰艇到独岛巡逻。而日本在和中国争端的钓鱼岛问题上则使用的是另一种方式,为达到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战略意图,积极调动各种兵力,在钓鱼岛海域已经逐渐形成了“军警协同、联合监控、多层拦截”的强力部署态势。海上保安厅1至2艘巡视船每天在钓鱼岛周边海域进行数次巡逻,并将钓鱼岛周围划分为三个巡逻区域,距钓鱼岛12海里范围内为“绝对禁止区”,对进入该海域的大陆及台湾民间船只“不惜代价”地进行驱逐;12海里~24海里为“严格监控区”,对进入该海域的非日籍船只进行目标识别和喊话驱赶;对24海里以外试图接近钓鱼岛海域的船只,保安厅根据外国军舰、政府船舶、民间“保钓”船只、外国渔船以及“不明国籍船只”等类别,对不同性质目标采取尾随监视、警告、驱离等方式予以密切监控。面对钓鱼岛不容乐观的态势,2008年起中国也派遣海监船只前往钓鱼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在目前的南沙的各岛屿归属的争端中,中国也派遣渔政船只进行巡逻、护渔、宣誓主权。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动用海军进行定期的巡逻,并做好武力维护领土主权的准备。

  

  2、要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所谓“不惜一切代价”就是在关乎民族根本利益这个底线上决不能轻易作出让步。所以在应对我国边界争端这个问题上,关乎民族主权根本利益问题上,我们必须有“不惜一切代价的”亮剑勇气或姿态。任何妄图在同中国边界争端中获取利益的国家都不可能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它们只想保证既得利益。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是抱着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和勇气,这让很多意图染指中国台湾问题的国家都退避三舍,不敢和中国发生冲突。同样在边界争端这个关系中国重大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也需要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和适时的亮剑精神。当然这个不是要和周边国家主动的挑衅,而是像台湾问题一样向其他国家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的领土是不容侵占的,中国是有能力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例如中国在南海被占岛礁问题上,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了,中国本着友好和共同发展的原则,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相关国家却认为中国不敢采取行动,南海被占的岛礁中国不打算要了,在南海争相开发油气资源,还牵扯进了西方国家的势力,意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所以我们需要主动向相关国家传递我们的信号,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

  

  3、中国的军事力量维护中国国家领土和领海主权完整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在边界争端中既要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和勇气,适时亮剑,同时也需要中国的军事力量实时准备,在事态变化无法控制时武力收回中国被占的领土和领海,维护中国领土和领海主权的完整。对于意图武装占领中国领土领海的要给予应有还击,而且在国际习惯法规定的隶属主权年限不断接近的时候,武力收复将不得不被考虑的。我们不主动挑起战争,但也不惧怕战争。在涉及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时候,中国军队有能力击败任何的入侵力量。中国西沙群岛部分岛礁在20世纪70年代一度被南越占领,南越当局仗着美国留下的大量海军军备,妄图占领整个中国西沙群岛。在形势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中国南海舰队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以小博大,将南越侵岛海军击败,保证了西沙群岛的安全。历史上无数经历都表明,战争从来都不会等你准备好的时候再来临。我国的军事力量必须时刻做好准备维护我国的领土及主权的完整。

  

  结语

  

  我们在以上讨论了多米诺效应在边界争端中的应用的可能性,并假定了效应发生的条件,并予以理论证实。我们可以看到在边界争端上发生多米诺效应是存在可能的。为了防止多米诺效应在中国边界领土争端中发生,我们应该做好一切准备,以平等协商与主动出击相结合,循序渐进,变被动为主动,尽最大的可能保障我国的核心利益。

  

  注释:

  

  参考文献:

  

  [1]吴华,周定湘主编:全球冲突与争端:亚洲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2] 吴华,周定湘主编:全球冲突与争端:欧洲·美洲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3]许嘉主编:冷张后中国周边安全态势[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

  

  [4] 于晨:对我国东海的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途径的几点认识,法制与社会[J],2009年第1期

  

  Keeping Alert to the Domino Effect of China's Boundary Disputes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territorial disputes both on land and sea existing between Chin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What’s worse, some countries have been taking actions actively in recent years, attempting to legitimize its control region, and because of the loss of a particular region, China is likely to hardly suppress the chain reaction, that is a "domino effect ", which will lead to the loss of Chinese sovereignty over the disputing regions. In light of this, China should response positively, having two strings to our bow to protect the best interests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boundary dispute; domino effect; to prevent a chain reaction; flexibility


  

  [①]这里说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力量也能最终产生无法抑制的巨大能量的产生,是有这么一个案例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特海德曾经制用了一组骨牌,共13张,第一张最小。长9.53mm,宽4.76mm,厚1.19mm,还不如小手指甲大.以后每张体扩大1.5倍,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最大的第13张长61mm,宽30.5mm,厚7.6mm,牌面大小接近于扑克牌,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一张,必然会波及到第13张.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指数形式增长的.若推倒第一张骨牌要用0.024微焦,倒下的第13张骨牌释放的能量达到51焦。可见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能量的确令人瞠目. 不过A.怀德特毕竟没有制作第32张骨牌,因为它将高达415m,两倍于纽约帝国大厦.如果真有人制作了这样的一套骨牌,那摩天大厦就会在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倒。

  

  [②] 在这里有一个争议的问题,就是锡金还应不应该算是中国的一个邻国?我们从中国现行的地图中可以看到,已经没有锡金这个国家,故本文中锡金没有算做一个中国的陆上邻国。

  

  [③] 这里的数据来自腾讯新闻网,《南海争端升级专题》,

  

  [④]这样的例子有很多,1853年,沙皇俄国侵占了中国东北部的库页岛(萨哈林岛)、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夺走了数百个岛屿,它们的归属已经得到了国际法的承认;另外中国在西北割让给沙俄的领土也得到了国际法的事实归属认同。梁西主编:《国际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第160页

  

  [⑤]在这里说藏南将不再属于中国,一个是现状,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地图将藏南地区误认为“印度领土”,现在第三方出版的地图中,只有联合国地图将其标注为争议地区,而其他多数国家的地图,都把那里涂上印度的颜色;另一面就是如果在六十年内中国没有对藏南进行有效的管辖,在国际法上将丧失对藏南的主权。

  

  [⑥]据《印度快》网站9月18日道,中国在关于一份“公开协议”的表决中获胜,阻止了亚行正式承认“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达旺地区)为印度的一部分。2009年3月底,印度向亚洲开发银行提交了一份约29亿美元的贷款计划,其中包括向中印两国争议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地区提供6000万美元贷款,用于洪水治理和卫生项目。而亚行董事会在2009年6月15日通过了一份名为《印度国别伙伴战略(2009-2012)》的文件,就是在2012年前对印度贷款的概要,其中就包括了向所谓“阿鲁纳恰尔邦”的援助。亚行的这一举动,引起中国方面重大关切,因为这个文件等于默认了该地区是印度“领土”。《中国成功阻止亚行涉中印领土争议文件通过》,新浪新闻网,年09月20日

  

  [⑦] 前面提到多米诺骨牌连续倒下,能量也在逐级递增。在边界争端中,领土或领海的连续丢失,同样产生的政治影响力也是逐级递增的。晚清时期的割地可以说是一个例子,割让香港给英国后,后面连续的引起其他国家对中国领土的抢占,而且每一次割让的政治影响力都是巨大的,以至后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相关文章 卢麒元:打狗棍法钓鱼岛主权,我们寸土不让钓鱼岛争端将怎样演变港评:俄国强悍对日中国自惭形秽战略交锋:美国耍的就是“二杆子”大陆台湾联合保钓稳赚不赔,还可威慑南海纪念保钓运动40周年:70年代保钓运动的珍贵资产台湾70年代保钓运动始末俞力工:在台湾世新大学“保卫钓鱼岛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俄联手对付日本,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谁把“钓鱼岛主权”被炒成回锅肉的?
标签:中国   争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