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姗姗来迟:针对《司马南揭批柳传志和联想的意义在哪里?》一文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2025-02-13 文摘 评论 阅读

不去纠问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个原罪问题,而去纠结于联想的其它问题,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吗?联想的其它问题可以一笔勾销了吗?能够将联想的问题统统归结于计划经济模式导致体制机制的僵化,必须改革成市场经济吗?,改成了市场经济就没有问题了吗?毛时代的计划经济是极左吗?必然会走向官僚主义,腐败盛行,倒退到农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而不得不进行所谓市场化改革吗?

  最有资格谈做大做强企业,做成功企业家的是任正非,而不是柳传志们,更不可能是盛兴瑞(自己做企业都没有怎么成功的人)。盛兴瑞写了那么多关于联想和柳传志的文章,不揭批他们的企业实际上是强盗企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元凶,犯有原罪的事实,而在剔除原罪的情况下谈细枝末节问题,根本就搞错了方向,那司马南怎么能够听取你的意见呢?那是不可能的。最近的这篇文章问题很大,说什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经验,得继续探索。都快50年了,还没有经验?还要怎样继续探索下去?探索到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死掉了,柳传志们成功地将大量国有资产转移到国外,过富家翁生活,悠哉游哉,逍遥法外,而得不到清算为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你盛兴瑞同志总结出经验来了吗?自己本身就是一头雾水,毫无定见,却在那里自顾自的批这批那,批所谓极左,批文革,批计划经济,批毛时代的几乎一切,表面上看是“理中客”,头头是道,实际上越来越走向了极右和反社会主义立场。盛兴瑞的系列文章,如果被联想和柳传志们看到了,肯定是如获至宝,既然联想没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罪,那么,联系的问题就只是内部管理不善的问题了;既然第一桶金没有原罪问题,那就只是企业内部的分配问题了,这样还能解决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问题吗?还能追回已经流失的国有资产吗?

  苏联东欧的轰然倒塌不是不搞改革开放的问题(前苏联的“民主化与公开性”,“改革与新思维”是指导苏联改革的指导方针,最终结果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亡党亡国),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放弃计划经济模式搞所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结果,不是计划经济模式不稳,恰恰是搞市场经济带来的投机成风,大起大落,极其不稳。说搞计划经济模式是一定要走向腐败的官僚体制(毛时代的计划经济恰恰很少腐败),现在的市场经济不是形成了官商勾结的官僚资本主义,买办资本主义和外资控股的资本主义吗?腐败问题不是更严重了吗?原先的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出问题,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的问题,而是搞修正主义,投降资本主义的问题,必然在资本主义的腐蚀下一败涂地。那些解体后的苏联东欧国家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搞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后,国家就振兴了吗?人民就幸福了吗?事实是更加不如以前了,超级大国沦为三流国家了。按照毛主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面红旗道路走下去,早已(在2000年前后)实现四个现代化了,何来后面的“三农问题”和诸多矛盾?毛主席的道路就不是改革啦?不仅是改革而且是根本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革命,是前所未有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变革。如此伟大的变革就“难以避免因被动改革开放而轰然倒塌,走向农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吗?毛主席当初所设计的道路是国家(城市)工业化和农业(农村)工业化两条腿走路,互相补充,交互作用,最终共同走向现代化的战略(到毛主席去世时,我国的工业部门和种类已经非常齐全,是全世界最完整的。这都是事实啊,怎么可以视而不见呢?),怎么可能导致走向农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什么思维逻辑和道理?完全是本末倒置,颠倒是非,胡说八道啊!

  “按毛主席给出的方法解决,也就是用人民民主的方法解决。”那就没有私人企业了,就是任正非的华为在毛时代也不会有,更不用说柳传志的联想了,企业都是国家的,人民的,怎么可能变成私人的企业,管理者怎么可能成为业主或企业家?毛时代是没有企业家,更没有资本家之说的。所有人都是国家的劳动者,贡献者而非企业的老板,靠剥削和压榨员工的血汗与剩余价值而自己发财致富的。

  “在针对柳传志和联想的问题进行大讨论的时候,真的不必去纠缠于什么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还是那句话,从开始对联想决定进行改制的那一天起,联想的资产就不再是国有资产,而是中科院计算所的资产,是柳传志、卢志强、曾茂朝、倪光南等人,乃至是所有中科院计算所全体或部分职工可以私人拥有的资产。”这句话真是大错特错,中科院计算所的资产就不是国有资产了吗?中科院计算所本身就是国家开办的,它的资产当然是国家的了,属于国有资产一点问题都没有。怎么一“改制”,原先属于国有资产的就不再是国有资产了?是什么样的神奇魔法导致了这种的改变?那“改制”本身将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本身是不是就有问题呢?如果所有国有资产只要一经过“改制”就都可以变成非国有资产,最后全部改制完成,还有国有资产存在吗?国有资产不就彻底流失完了吗?国家的经济基础不就彻底完蛋了吗?这样导致国有资产彻底流失,国家经济基础彻底崩溃的“改制”究竟是不是原罪呢?是谁通过“改制”这种玩魔术的手法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样的恶果呢?需不需要追究责任?

  “柳传志和联想的问题不涉及国有资产问题,就有人警告我们,国有资产问题是法律问题,柳传志和联想的问题就是法律问题,就是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和侵占的问题。如果不涉及国有资产问题,也就不会涉及法律问题。实际上正好相反,国有资产问题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政治和政治经济学问题。要说柳传志和联想的国有资产问题,就不涉及法律问题,而是政治和政治经济学问题。如果说柳传志和联想的问题不涉及国有资产问题,那就一定是法律问题。”这段话是将政治经济问题与法律问题割裂开了看问题,是极其错误的。改革是涉及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路线问题和方向问题,不仅仅涉及法律问题或仅仅是政治经济问题,而是全方位的问题,即道路方向问题。各种问题是纷繁复杂,纠结在一起的。片面的看问题一定会犯错误。看联想柳传志们的问题也是这样,国有企业改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侵占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是涉及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战略设计问题,是走什么道路的大是大非问题。改制必须有利于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夯实国家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削弱和侵蚀国有企业,导致国家的经济基础彻底坍塌或破产。联想属于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对联想的改制不能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如果出现大面积的联想事件,国家经济全面崩溃,那仅仅是法律问题吗?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能够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吗?法律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经济是为谁服务的呢?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是要为人民服务的,而联想改制的结果导致联想变成了私人企业甚至于外国的企业,你那是为人民服务吗?不是,是在为自己的私利服务,是在为我们的敌人——美帝国主义服务,是严重的卖国行为,那能仅仅看成是简单的法律问题吗?

  联想的柳传志们之所以选择沉默,不敢应战,是不屑于应战吗?不是,是害怕应战,一应战就要暴露全部问题了,问题全部暴露了,事情就大了,麻烦就来了。想一想,如果司马南揭露联想的问题没有一点点的事实根据和道理,联想还不要把司马南告到法庭,让司马南身败名裂,吃不了兜着走吗?但是为什么庞大的联想集团就是不敢动司马南一根寒毛呢?正是因为司马南戳到了联想的痛处,柳传志们自知理亏啊。至于其他那些与联想有关系或者没有什么关系的经济学家,公知大V们,他们或者是因为看到了此事兹事体大,害怕引火烧身,才选择沉默,不闻不问,而不是“不必和你理论了”,或者是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何必战队联想而惹是生非,找一身麻烦呢,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选择沉默是金最好。

  2021-12-19

  附录:盛兴瑞:司马南揭批柳传志和联想的意义在哪里?

  2021-12-18

  由司马南用六个视频谈话开启的对柳传志和联想的揭批,或者叫网上大讨论,不管司马南当初的初衷是什么,怎么就想起抓住柳传志和联想进行揭批,单就柳传志和联想所具有的时代特性,结合今天中国所处的环境,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1

  柳传志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最早、也是最成功的一个投机商人。但在错误的西方政治经济学误导下的中国经济学界和企业界,一直以来却被称为最成功的企业家,被胡锡进、白岩松等投机文人说成是定义中国企业家的人物,也被一些做企业的人和一些研究怎么做企业的人奉为教父级的人物。

  因此,在中国经济走到今天这样一个状态下的时候,到底我们该如何判断中国经济,到底我们该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中国经济,对柳传志和联想进行剖析,就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搞明白柳传志和联想,就可以对今天的中国经济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也就对中国经济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特别是对于怎么做企业,怎么培育我们的企业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我们认为,对柳传志和联想的揭批,或者说针对柳传志和联想的大讨论,不在于要去怎么清算柳传志,而在于能够从柳传志和联想身上总结出什么。如果我们仅仅是抱着对柳传志进行清算的目的,而不去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经济,总结出我们该如何去做好那些已经被私人拥有了的大量企业、也包括我们的国有企业的经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我们能够总结出什么来,柳传志也能够接受,那这次揭批和大讨论的意义就大了,不亚于当初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2

  就经济而言,是已经开始出现危机,还是早就处于危机中,我们能不能从总结柳传志和联想的过程中得出一个结论?就好比一个人体检发现血糖高了,最后得出结论他得了糖尿病。那么他的这个糖尿病是体检给检查出来的,还是由于他的行为错误,这个病早就开始得了,不仅对他治疗疾病有好处,还对其他人怎么预防有好处。如果我们认为他的病是体检检查出来的,不体检就不会得这个糖尿病,那就错了。

  对经济的认识也是如此,我们不能等到危机出现了,才会承认我们的经济有问题了。如果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有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有不规范的行为,那么这个危机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对于经济来说,我们一直认为存在着经济、不经济和反经济行为。实体经济如果注重劳动和劳动创造,就是经济的。如果注重劳动,却不重视劳动创造,而是重在积累货币,聚集财富,就是不经济的。如果不重视劳动和劳动创造,而是醉心于投机,特别是走到虚拟经济领域去进行投机和垄断投机,那这个经济就是反经济的,就在孕育着危机了。

  我们看柳传志和联想,从利用中科院计算所的资源组装电脑,到后来占有并在联想公司内形成垄断专制独裁开始进行商业投机,最后再走向金融投机和金融垄断投机,实际上就是在走一条不经济和反经济的道路。如果胡锡进和白岩松的话是对的,也就是说柳传志在定义中国企业家,就是在说中国的企业家都在投机,都在走一条不经济和反经济的道路,那我们的经济实际上早就处在一种危机当中了。对于胡锡进和白岩松来说,不过是金融垄断投机资本豢养的无良文人和腐败喉舌而已,他们的话我是不会相信的,更不能根据他们的话推导出中国经济怎么样。但对于柳传志和联想来说,从这些天的揭批来看,还是存在着很大问题的。

  3

  从做企业来看,柳传志从中科院计算所的一个干部,到最后成为联想公司的大股东、实际上的控制人。从一个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到私有企业的所有者,根据他们的收入分析,和对企业的实际控制,可以看到他做企业的方式是典型的投机加垄断专制独裁。当然,法人治理结构下的治理模式,就是这样一个方式,从法律形式和给出的实际治理模式上并不意味着有什么错误。但从实际结果上看,从他把联想最后带向商业投机、金融投机、金融垄断投机,他治理企业的方式肯定就有问题了。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他并不是把企业当企业做,而是把企业当做他进行敛财的投机工具。企业在他的眼里,并不是一个始终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劳动产品的社会经济组织,而是一个为了他个人利益最大化进行敛财的投机工具。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如果你把企业看做是始终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劳动产品的社会经济组织,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就必须要大量进行投资去组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而柳传志的联想作为中科院计算所的企业,一开始的技术起点还是很高的,而现在联想的技术含量,从相对水平来看,早已被很多企业超越,就不要说和同时代起步,由落魄的任正非集资两万多元从给人家做代理销售开始的华为了。

  所以,我对他们联想内部进行的技工贸、贸工技的争论很不屑。因为技工贸、贸工技的争论,实际上是如何看待企业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把企业的性质搞清楚,不站在企业的本质上去看待企业的治理和经营,在那争论什么技工贸、贸工技,是争论不出什么结果的。实际上做企业既不是什么技工贸,也不是什么贸工技,而是做人。把人聚起来了,分配做好了,人心也凝聚起来了,然后以企业的方式去为社会创造价值和生产劳动产品,才是真的在做企业。

  4

  而要做到做人,把人聚起来,把分配做好,把人心凝聚起来,去为社会创造价值和生产劳动产品,就必须在企业内尊重人、使用人,和劳动者进行平等交换,给劳动者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力,而不是在企业内搞投机和垄断专制独裁。搞投机和垄断专制独裁,就不是在做企业,而是利用企业进行投机和垄断投机,为了敛财而剥削掠夺奴役劳动者和社会。所以,柳传志和联想给我们的警示,就是像柳传志和联想这样做企业,肯定不是真正在做企业,而是在利用企业进行投机敛财,把企业当成投机敛财的工具。

  当我们的企业主和实控人不去真正做企业,而是把企业当做投机工具去进行敛财的时候,企业就不再是一个组织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和生产劳动产品的经济组织,而是变成了一个垄断投机工具。当这些企业主和实控人利用企业进行垄断投机获得大量财富以后,就会把这些财富变成资本,和社会上存在的金融垄断投机资本结合,形成金融垄断投机资本联盟,开始在社会上进行金融投机和金融垄断投机,剥削掠夺社会。有人说做企业就是要敛财,那就错了。像任正非那样挣他该挣的,才是在做企业。敛财不是在做企业,而是在进行投机。

  这个时候的企业,就会在他们的投机和垄断投机下变成一个空壳资源,变成玩弄货币进行资产变现、然后把资产变成资本和金融垄断投机资本去进行投机的工具。一旦在金融垄断投机领域站稳脚跟,培育出虚拟经济市场,开始进行金融投机和金融垄断投机,企业就不会再有发展,而是开始慢慢萎缩,最后根据他们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把企业抛弃。或者当他们的金融投机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就会变成绑架国民经济的工具,绑架不成还是会被抛弃。有限责任,依法破产,把所有的债务都通过企业赖掉,而他们则挣的盆满钵满。现在联想的金融垄断投机收入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收入,而高管的工资远远高于员工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收入,就说明他们是在往这个方向上发展。

  5

  一个政府官员如果进行贪腐,一经发现是一定要去坐牢的。而一个企业主和实控人如此进行敛财,把大量的钱财通过企业转移到自己的名下,然后让企业破产,赖掉所有债务,不仅不会蹾监坐牢,连他敛财敛到的大量钱财都不会进行追讨。而一个所谓的企业家,如果是这样去做企业,起码这个企业就很危险,早晚会走上破产倒闭的境地。这样去定义企业家,肯定是要玷污企业家这个称谓的。有人说没有什么永远存在的企业,哪个企业不倒闭?就像一个人一样,哪个人能长生不死?这样说和这样比喻不对,人是有寿命的,如果不去作死,肯定会好好地去活一生。企业也是这样,不是说不死,而是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因此,对于做企业,对于企业家,并不是胡锡进和白岩松说的那样,是柳传志在定义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而是任正非和华为,在定义中国企业家和企业。任正非并没有走柳传志的路,而是坚持把企业的收入再投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这实际上就是投给了他的企业,更确切地说是投给了他的员工、他的人。这才是真正在做企业,才是真正在学着、探索着去做一个企业家。而不是把这些钱用于商业投机、金融投机、金融垄断投机,更不会欠着大笔供应商的钱去做投机,不会去创建垄断投机联盟去做金融垄断投机。

  上面说了,虚拟经济是反经济的。如果一个企业主把自己挣的钱用于投机和金融投机,甚至组建金融垄断投机联盟去做金融垄断投机,实际上就走向了做企业的反面,走向了经济的反面,开始做虚拟经济,在社会层面通过垄断投机剥削掠夺奴役所有企业,剥削掠夺奴役所有其他的企业主。其结果就一定是在培育虚拟经济市场,在培育新的金融垄断投机商,在给别的企业主做榜样,让他们效仿将来把企业做成功后,向商业投机、金融投机、金融垄断投机转型,去剥削掠夺奴役其他的企业和企业主。如此演化,就一定会导致整个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型。而虚拟经济的基础还是实体经济,如果虚拟经济过度繁荣,其反经济的行为就一定会造成实体经济走向衰退,最后走向经济危机。这实际上也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等形成的原因。

  6

  如果我们用科学的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从经济上去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反复,其结果就是如此。而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之所以在战后开始走向周期性的停滞,其原因就是他们国家的虚拟经济的滋长和繁荣。如果我们再从政治和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去考察传统农业社会,所谓的周期律,也是这样形成的。通过虚拟经济,包括玩弄土地兼并、社会公权力向少数人手里集中,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流向少数人手里,整个社会被他们利用手中的垄断资源进行剥削掠夺奴役,最后出现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形成周期性反复。

  所以,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样一个演化过程,和传统农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演化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占有的资源和资源占有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传统的土地和社会公权力,变成了今天的货币和信息。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能着眼于工业社会进行自我的文化革命,去根据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探索适应工业社会的新的国家和企业治理形式和内涵,就一定是要走回农业社会,最后走向所谓的周期律,走向频率越来越高的周期性危机。只不过由过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变成了现在的经济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等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并不是先后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而是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在工业时代相互竞逐、向前发展和向后倒退的关系。

  那么,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按毛主席给出的方法解决,也就是用人民民主的方法解决。像任正非那样,在企业内搞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企业主去为人民服务,把自己变成企业家,去为企业员工服务,把企业内部的分配做好。不仅要给你的员工经济民主,还要给你的员工政治民主,让你的员工和你一起共同管理企业,共享企业的资源和劳动。而在社会层面,也要给每个公民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给他们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然后不需要他们去投票选举他们的父母官,只需要给他们投票否决不去为他们服务的父母官的权力,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建立资源和权力共享,官和民、企业主和员工相互制约的社会。

  7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一个设想去看柳传志和联想,去讨论柳传志和联想的问题,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柳传志就是通过政治投机获得联想的统治权,也就是在联想内的垄断专制独裁权,然后把联想带向商业投机,最后把联想作为投机工具开始进行金融投机和金融垄断投机。不仅通过投机占有联想,对联想和联想员工进行剥削掠夺奴役,而且利用金融垄断投机开始剥削掠夺奴役整个社会,促成使整个社会向传统的农业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改变的一个趋势,使改革开放发生改变。

  所以,我们在揭批柳传志和联想,在针对柳传志和联想的问题进行大讨论的时候,真的不必去纠缠于什么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还是那句话,从开始对联想决定进行改制的那一天起,联想的资产就不再是国有资产,而是中科院计算所的资产,是柳传志、卢志强、曾茂朝、倪光南等人,乃至是所有中科院计算所全体或部分职工可以私人拥有的资产。至于在改制和资产转移过程中做的是不是公平合理,有没有违规违法,应该是一个公诉案件,就看公诉机关去不去、怎么去进行调查处理了。

  由于我们一直在提醒司马南,柳传志和联想的问题不涉及国有资产问题,就有人警告我们,国有资产问题是法律问题,柳传志和联想的问题就是法律问题,就是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和侵占的问题。如果不涉及国有资产问题,也就不会涉及法律问题。实际上正好相反,国有资产问题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政治和政治经济学问题。要说柳传志和联想的国有资产问题,就不涉及法律问题,而是政治和政治经济学问题。如果说柳传志和联想的问题不涉及国有资产问题,那就一定是法律问题。至于最后够不够成违法犯罪,那是公安检查机关的事,我们就没必要操心了,把对柳传志和联想的揭批做好,把针对柳传志和联想的大讨论做好就好。

  8

  我们需要操心的,就是要通过对柳传志和联想的揭批,通过对柳传志和联想问题的大讨论,把柳传志和联想的问题搞清楚。到底他把联想做到今天做的对不对?是不是可以定义中国企业家?是不是符合改革开放的需要?是不是符合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有没有可能把我们的企业主带向资本家,进而带向金融垄断投机资本家?有没有把我们的改革开放给改变,变成搞资本主义?是不是真的在做企业?是做企业还是在利用企业进行投机?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成就如何保持,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都需要我们从改革开放中去进行总结,都需要我们去剖析一些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典型案例去获得经验,并没有现成的教科书给我们提供标准答案。而柳传志和联想,就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主和企业。对柳传志和联想去进行剖析,就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我们想要得到的经验总结。所以,我们对柳传志和联想进行揭批,针对柳传志和联想开展大讨论,其意义就在这里,而不是非要去追究谁,把谁咋样。

  现在的揭批和大讨论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柳传志和联想并没有做出多少回应,更没有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中。而其他更多的人也没有参与,特别是我们的经济学界,并没有经济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参与进来。我认为一方面是我们一直强调国有资产问题,导致定性和选择对象的错误,使得人家不需要理你。因为我们一直在告诉司马南,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政治经济学问题,是涉及自然垄断属性的公共资源的资产问题,是党和政府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的问题。你们既然一直强调国有资产问题,那就让党和政府来说话,让我们的经济学家们来说话好了,人家也就不必和你理论了。

  另一方面,由于有一些人在不停地喊打喊杀,把讨论变成了批斗,甚至是就是要把人家咋样,那就更不需要理你,等着你去把人家咋样好了。所以,我认为既不是国有资产问题,也由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都没有经验,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套用,大家都在探索,出了问题解决问题,不要搞成敌对去喊打喊杀。只有这样,人家才可以站出来和你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这场讨论的真正意义在于总结经验,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依据。不是为了把谁咋样,如果喊打喊杀,即便把人家送入监狱,不能做到总结经验,也没有什么意义。

  9

  虽然我们能够看到柳传志的一些做法有可能把我们的改革开放改变,有可能把我们的社会带向农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也看的就未必对,还是要通过大家一起讨论来得出结论。就更应该使这场讨论具有广泛的参与度,而不是我们自己在这揭批,更不能搞成阶级斗争、喊打喊杀。不反对搞思想上的阶级斗争,也就是进行自我的文化革命,但不要搞成现实中的阶级斗争,搞成阶级对立,更不要喊打喊杀,那样做不仅无法总结经验解决问题,而是一定要把我们的社会撕裂,把我们的改革开放改变,把我们的社会主义探索事业毁掉。

  探索中的问题,一定要用探索的态度去进行解决,而不是一定要去审判谁。我们今天真的就真正理解了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交给我们,我们就一定可以把改革开放做好?即便是把一个企业交给我们,我们真的能够像任正非那样,把这个企业做成真正的企业?而不会去像柳传志那样,去利用企业搞商业投机、金融投机和金融垄断投机?不要再说什么回到过去,我们肯定回不到过去了。即便是谁能把我们送到过去,我们也会重新开启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本身不错,传统的军事共产主义模式,也就是计划经济模式,是不稳定的,是一定要走向腐败的官僚体制,最后逼着你进行改革开放,而像苏联东欧那样,轰然倒塌而不得不退回到农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我们能够看到问题主动去进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在自我进行文化革命的基础上去改革开放,就是要解决传统军事共产主义模式最后要必然走向腐败的官僚体制的问题,避免被动改革开放轰然倒塌走向农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所以,我们一定要站在改革开放的角度看问题,站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能还停留在过去看今天,那就一定会构成思想极左行动极右,思想激进行动保守,这些年所谓的左派、毛派没有给改革开放贡献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思想激进行动过于保守导致的结果。还有,我们也不要抱着把谁咋样去参与讨论,而是要本着总结经验去参与讨论。至于最后真的需要把谁咋样,那也是法律和人家的问题,不是我们决定的问题。作为百姓,一定要站在公和正的角度去讨论社会公共问题。否则,就不是在参与讨论,而是在进行捣乱,或是进行投机,也就和你们批判的柳传志没有啥区别了。

标签:问题   企业   联想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