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含泪把酒向青天

2025-02-13 文摘 评论 阅读

含泪把酒向青天

一场特大的“五一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牵动了海内外多少国人的心。显出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其实,中华民族的人民真的是伟大的人民,是坚强的人民,善良的人民、优秀的人民。不愧为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人民。这样的人民,在一个英明领袖的领导下,可以战胜任何敌人,任何困难,披靡所向,永往直前。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感慨地说过,“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陈毅元帅曾动情地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抗美援朝中,魏巍写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民忍饥挨饿跟着党和毛主席使中国摆脱了“老大哥”指挥棒,坚决走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一切,都缘于这个民族的人民在世界近代史上,受的磨难最多,屈辱最深,压迫最甚。每个正直的中国人民都希望中国从百年国耻中强盛起来,走上世界之林,因此,在任何困难面前,中国人民都会“擦干眼泪,掩埋好尸体”,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进的。而这,历史印证了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正确的领导之下,中国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前进路上的险阻,夺取更大的胜利。在中国,也许真的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而不是什么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也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而不可能是其它的什么理论。经过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否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而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者。

从这一次汶川的大地震中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在大灾面前是绝对行不通的。没有计划、没有集中、没有权威、在这场大灾难中,就不能有效、有序地抗震救灾。如果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一切都朝“钱”看,用价值规律作调节杠杆,“私字当头”而少“公字当头,就不可能有为人民的牺牲精神。“物以稀为贵”投机分子就会借机大发国难财,而根据“丛林法则”优胜劣汰的理论,受伤的弱者便不可能得到强者的救助,不可能有“人命关天”的普世概念。恐怕灾区就会混乱一团。灾情也会人为地雪上加霜。可以说,此次灾情党政机关齐动员,在大灾面前,很自觉地就回归到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党和人民心连心、领袖和人民心心相印,解放军与人民鱼水情深,各级党员干部走在前与灾民情浓,尤其是党中央,召开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局紧急会议,急灾区所急,想灾民所想。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这难道不是毛泽东时代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表现吗。写到这里,我想起四十多年前的邢台地震,在那次地震中,是周总理亲到灾区慰问视察,在一天之内到了四县五个村镇,慰问灾区群众和伤员。“------3月10日,周恩来总理从石家庄乘直升机到隆尧白家寨村视察灾情。下午2点多,周总理的飞机落在村北的打谷场上。当时群众非常激动,2000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谷场,都想离总理近点,欢呼声掌声淹没了螺旋桨的轰鸣声。‘共产党万岁!’、‘总理来了,我们就有救了!’的呼声震天动地。”原白家寨公社(当时乡称公社)书记杨世英,至今忆起当年的情形还激动不已。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走出机舱的周总理向群众频频招手致意,面容亲切略带沉痛。 总理先用手势让前面的人蹲下,还把一个乱跑的小孩抱给蹲在前面的人,叮嘱人们不要挤着娃娃。随后总理对跟在身后的干部说,咱们现在开个会吧,随即他就站到旁边的两个救灾用的空木箱上开始讲话,当时残雪未消风沙很大,总理只穿了一件单薄的青色呢子服,群众很快围成一个扇面,席地而坐倾听总理指示。这时,细心的总理发现群众是面对着西北风而坐,马上说,‘乡亲们,全体向后转’,刚开始人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总理换个角度是为了让群众背着风,而自己却绕过去迎着风向大家讲话。” 85岁的杨世英回忆说:“那时没有扩音设备,总理全靠自己的嗓子,但全场的人都能听得到。”

邢台地区发生大地震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对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救援,使灾区人民的生活迅速得到恢复。灾区人民衷心感谢党中央,唱响了“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这首歌。

还有让国人难忘的“唐山大地震。”毛泽东极为关心唐山的救灾情况,他于重病中多次审看了有关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出的以华国锋总理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到达灾区,亲切看望受灾群众。这期间,中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人民决心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困难,谢绝外部提供的援助。大批救灾人员抵达唐山后,唐山的救灾工作全面展开,8月4日,以华国锋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到灾区慰问群众,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十几万解放军、2万多医务人员和数万各方支援人员奔赴灾区。经过20多天的抢险工作,初步控制了灾情。由于一系列防疫灭病措施的实施,唐山市在地震后没有出现瘟疫的流行。

记得,曾看过唐山大地震的记录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受灾群众看到解放军救援战士和中央央慰问团时,无不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的口号。

唐山大地震虽然也造成大量房屋建筑倒塌,而且也发生了多次余震,但唐山地处平原地区,灾后救援相对容易操作。但汶川地处深山峻岭地区,且又依江傍水,所以震灾发生二十四小时后,通往汶川的道路还都没有被打通,余震不断,滑坡落石,给救援人员带来很大的困难。更何况受灾点分布稀落,更让抢险救灾工作难上加难。看电视镜头,温总理深入灾区,布置工作,强调救人,安慰伤者,鼓舞灾民重建家园。这些画面可以感动世界!你能说他不是一个人民的总理吗?你能否认这不是一种“鞠躬尽瘁”的精神吗?可以说,年过花甲的温总理迈着体弱的脚步一路风雨,一路体恤,我们何能不感动?但也同时能够看到,受灾的人民群众情绪是低沉的、没有了对“共产党”和“解放军”高呼“万岁!”的激情。这或许可以体现出了人民群众“理性”化了。再不把党中央和国务院及解放军的救灾行动看成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爱护,而更多的认为这是政府应尽的一份职责。的确,不论在何种制度的国家里,遇到重大灾祸,国家首脑和军队都有抢险救灾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就中国而言,就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为唯一的执政党而言,这是一个被称为人民政府的国家,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的救灾完全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现。不仅仅是道义上的作为,而是共产党政权的人民政府爱人民的体现。当“共产党万岁!”感人的呼声褪去了时,难道不该值得人们沉思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灾后的恢复家园?人们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彷徨。在“公退私进”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对“共产党的领导”认识只囿于掌握了权力,而失去共产党是“太阳”的信仰感。这其实就是“淡毛化”和“去毛化”的后果,这后果就是削弱了共产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是紧密连在一起的。不管怎样“淡毛化”还是“去毛化”,这个共和国是毛泽东同志缔造的现实谁也否认不了。中国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立场鲜明地走完了一个阶段。而后,尽管我们又举着邓小平的旗帜走到如今,搞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但谁也不可否认:毛主席缔造的这个共和国是万物生长的大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或许是一棵树,但根必植于土地之中。也许,这棵树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说,可能是好纳凉的荫庇,对于那些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小草和百花来说,他们更渴望阳光。这次地震,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一场悲剧。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巨大殒痛。但也应该看到,党心所向,民心所在,如果把这次震灾看成是一次党心民心的聚合,是一次新长征的启点。正如温总理所说,活着的人,今后的日子还很长------而党中央国务院能开辟一条新的强国之路,富民之策,领导中国走向富强,那就让我们举杯对那些罹难的逝者,含泪把酒向青天。活着的人应该对祖国的明天充满希望。

标签:人民   总理   灾区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