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偷偷摸摸推高油价遏制中国
美国偷偷摸摸推高油价遏制中国
何必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正组织强大阵容对能源市场状况进行调查,但是市场却担心最终只是一场作秀。CFTC在周二宣布将对商品和期货交易进行评估,参与调查的机构还包括美联储、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能源部和农业部。在声明中CFTC认为,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对美国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美国汽油价格已经突破了每加仑4美元,CFTC表示他们将仔细研究投资者行为、指数交易商、投机者、供需基本面等因素。联合调查机构将尽快完成评估工作并将最终结果公布,但没有提供具体的完成日期。这份声明公布于CFTC的能源市场顾问委员会会议之前,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就是讨论如何让能源市场变得更加透明。“我们需要调查,全面深入地了解市场,而不是盲目判断什么东西是或者不是不同寻常价格波动的原因。”CFTC委员Bart Chilton会议上表示。目前对于投资资金在能源市场中的作用仍存在分歧。CFTC目前的观点是,没有证据证明投资者应该对油价和其他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负责。“对于目前能源市场发生的事情,我并不将原因归结为投机商或者是能源投资者……一般来说金融投资者是双向的,有人在做多也有人在做空。”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本周初表示,“问题是供给和需求。” 保尔森表示,很多国家正将能源行业国有化,导致行业缺乏有效的投资,同时还表示需要在替代能源上增加投资。CFTC的另一项行动是加强与英国监管部门的合作,《金融时》的道称,CFTC已经和英国金融监督局 (FSA)就伦敦原油市场交易员头寸限制展开会谈。美国能源交易所受CFTC规范,交易员头寸有所限制,不过英国金融监督局并没有相关规定。根据CFTC、FSA以及洲际交易所(ICE)最新签订的合作备忘录,英国将向CFTC提供那些持仓超出CFTC规定的交易商的资料,不过并不涉及限制这些持仓。不过对于CFTC召集各大监管部门大张旗鼓的做法,一些市场人士提出了质疑。马里兰大学法学教授Michael Greenberger认为这只是一场作秀,CFTC只是想让自己看起来正在做一些事情,而其实他们什么都没做。Greenberger是克林顿执政时期CFTC的交易部门主管。“我在想CFTC是否拥有自己的水晶球。对于我来说,CFTC的目的是将目前能源价格分成几个部分,基本面负责一个部分,而投机负责另一个部分。”M.S.L基金合作人Michael Hume 表示,“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可能找到一些违规的行为,但这又能证明什么呢?”(2008年6月12日《第一财经日》)
嘿嘿。
美国鬼子查自己的能源交易市场状况,很有意思吧。
近来,有关高油价的消息比比皆是。北京城里,已经控制加油量啦。特别是柴油,大型卡车每次只能加100块钱的,这么点子油,根本不够这样的大家伙跑多少路的,不得已,很多卡车都是加了油然后再重新排队,加第二次、第三次……于是,原本就拥堵非常严重的道路,更加车水马龙阻塞变成了停车场。
机动车用油限量,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困境。管制经济卷土重来,各式各样的价格和供应量限制,造成了市场化的日益扭曲。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王未名给我发来BBC和世界日的相关道。
2007年11月0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2:36北京时间 06:36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美“希望中国经济减少对出口依赖”
伯南克警告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将持续到明年。
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周四(8日)说,美国希望看到中国经济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伯南克是在向国会众议院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时讲这番话的。
在向美国国会作证时,他还敦促中国改革汇率制度。
伯南克说,美国希望中国能改变经济模式,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更多地发展国内市场,这样也有助于全球经济,特别是缓解美国贸易赤字的压力。
此外,他还敦促中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以便加速经济的转型。
伯南克还警告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将持续到明年。他对未来作出了谨慎的预测。
伯南克讲话把经济增长减慢归咎于次按贷款风波导致的金融信贷危机。
他表示,美国经济仍将面临信贷危机引发的问题,同时房地产市场仍将萎靡不振,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也将引发通胀。
伯南克说,由于信贷变得越来越昂贵、越来越难获得,经济增长很可能受到信贷危机的限制。
他表示,从长远来看,风险加大使信贷费用更昂贵,但这可以促使金融系统更健康地发展。
伯南克说,"投资者更加谨慎,他们在承担风险时也要求得到更多的赔偿。"
……………………
2007年11月0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07北京时间 18:07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分析:中国的燃油困境
顾飞
BBC驻北京记者
汽油价格提高了
中国决定提高燃油价格将近10%的决定,出人意料。
九月份,中国政府还承诺保持当时的价格不变。
但是它现在却说,必须提高油价以防止通货膨胀和社会不稳。这一变化的原因何在?
北京长期以来实行油价控制制度。但是它不能无视世界其它地区的油价变化。
当其它地区油价大幅度上升时,中国控制国内的油价,这意味着中国炼油商不能把油价上涨的压力转给消费者。
燃油短缺
这样,飞涨的全球原油价格与国内油价之间的价格差不断拉大。
从而造成中国石油公司的亏损,因而不愿增加产量,因为他们知道,如此一来将带来更大的亏损。
结果导致全国性的燃油短缺。
很多加油站前排长队的现象很常见,有些加油站干脆停止对外加油,人们的火气也变大了。
政府媒体道,在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加油站,一个人企图在排队时夹塞,在打斗中丧命。
政府希望提高油价可以鼓励炼油商提高产量,缓解燃油危机。
然而,很多公司可能感到油价提高的幅度还不够,尤其是如果国际油价继续攀升,他们的压力仍然很大。
对通货膨胀的担心
轮候汽油的队伍在中国很常见
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对于石油的巨大需求。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原油需求的增长创下了历史纪录。中国目前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今年前八个月,中国石油的净进口量以近20%的速度高涨。
不断提高的燃油价格可能带来另外一个经济问题。
它很可能为中国剧烈的通货膨胀火上浇油。八月份通货膨胀达到6.5%,这是10年来最高的通胀率。
今年中央银行已经多次提高利率,年底前可能还会再次提高利息。
很多分析家认为,银行利率的提高幅度还不足以平抑通货膨胀。
中国政府担心,通货膨胀可能引起社会不稳――物价上涨是导致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事件的一个诱因。
币制改革
专家建议,解决通货膨胀的一个途径是,允许中国人民币自由浮动。
目前人民币交易只能在政府设定的狭小空间浮动。
不过北京不可能采取大动作进行币制改革。
它担心,任何人民币的浮动都可能导致中国产品价格的提高,进而损害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出口行业。
中国经济继续飞速发展,但是这一增长开始向中国决策者提出挑战。
采取行动解决一个问题,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其它方面的问题。
中国领导人正醒悟到,经济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
……………………
飞中国机票 夏季飙高峰
油价大涨 奥运在即
【本记者刘开平、李春 晓旧金山、纽约联机导】随著近日国际油价大幅增长,东西两岸旅行社业者预测从美国到中国的机票票价,6月起即因学生放假返乡的高峰开始涨价,到7、8月 间将会因为北京奥运会关系,涨到最高峰。业者也表示这一涨幅将主要受需求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对机票价格带来的影响尚不确定。
旧金山湾区一位旅游业者 4日表示,今年夏季特别是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从旧金山赴中国的机票太贵,旅行社已取消这段时间到中国的观光团;华航旧金山总经理孙宁表示,该公司8月从 旧金山经台北和香港至北京的机票,目前无任何调涨计画,但如果有意经这条航线前往北京者,必须赶快订票,否则届时香港到北京的机位可能一位能求。
纽约国宾旅行社销售专员张小姐以从纽约到北京的机票为例说,3月到4月的票价为850元到900元左右,5月中旬可能会因为回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增加,上涨到1400多元,7、8月的奥运会期间包括中国国航和东方航空公司在内多家航空公司,已经把价格定到二千元以上。
她表示,国际机票价格今年受油价影响十分明显。去年此时从纽约到北京的机票只要七百多元,今年此时加税最少也要八百多元。她表示,机票价格本身其实并没有变,变的是附加的燃料税。现在国际航班的燃料税单程一百元,双程就是二百元。
金 山「美加旅游」东主杜兆明表示,今年8月旧金山至北京的来回机票,起价为1600元,而且航空公司表示已无位子,「但最近放出一些位子。他们原来是待价而 沽,可能机票发售不如预期,市场并不那么活络」。纽约和平旅行社销售专员谭小姐也表示,几家航空公司将奥运会期间纽约到北京的机票定在二千元以上,但卖的 并不十分理想,她表示,相信从现在到奥运会期间,航空公司将不会再提高国际航线的价格,相反,还会有一些优惠价出来。
2008-03-05
……………………
南方缺油 媒体指柯断导致
【本广州十五日电】南方都市导,近日南方城市深圳及东莞等地严重缺乏柴油,原因是中国石油行业的柯断经营所致。
导表示,深圳盐田、龙岗一带的加油站昨天无油可供,而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被各种货车挤满加油,油站外排起长龙,部分路段因等候的货车过多而排到路上,一度造成交通堵塞。
一位司机说,昨天他开车从盐田往龙岗方向一路上想找加油站加油,但各个加油站外面都排起了长龙,少则几十辆,多则上百辆货车。另外,东莞市也传出柴油告急的消息。
从前天起,东莞大部分加油站柴油吃紧,限量限时供应,一些民营油站甚至完全无油。
中石化东莞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柴油缺口很大,因资源短缺油价上涨,从外省采购比较困难而且要承担亏损风险,预计柴油短缺局面短时间不会缓解。
导表示,「油荒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石油行业的柯断体制,两大国企把持了零售市场之前的各个环节,但企业的逐利本性又导致他们偏重效益而忽视了市场供应的稳定。要改革,就要动大手术。」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柴油短缺与国际油价的攀升有关。
2008-03-15
……………………
2008年06月1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38北京时间 16:38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央行上调准备金率 中国股市暴跌
香港股市受国内市况拖累大跌
受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中国国内股市星期二(6月10日)应声暴跌,香港股市也受到拖累。
上海上证综合指数星期二收盘3072.33,下跌了257.34点,跌幅为7.7%;深圳综合指数跌幅更达8%,收928.20点。
香港恒生指数受国内股市氛围影响,加上美国纽约股市上周急挫和燃油价格高企,也跟随下跌。全日以点收盘,共跌1026点,跌幅4.21%。
作为中国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在刚过去的周末宣布,分6月15日和25日两次把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使比率上升到17.5%。
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能提供借贷的资金减少,也就是信贷收缩,影响企业融资。
由于星期一是中国首次的端午节全国假期,因此星期二是市场第一次能对这决定作出反应。
在上海,地产和银行股份成为跌市“元凶”,航空股份在油价高企下也告下跌。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市场策略研究员魏道科指出,这是人民银行一个月内第二度调升准备金率,这个举措深切的困扰着投资者。
华泰证券分析员陈金仁说,当前市场信心尽失,没有人敢买入股票。
自今年初以来,上海股市指数已经累积下跌了42%。虽然政府在4月透过降低印花税等手段介入救市,但是成效不大。
许多分析员认为,高通胀、股份供求差劲,还有政府可能进一步收紧财政政策,都将持续左右市况发展。
……………………
民营加油站 悄悄涨价
无视官方禁令 甚至推出「加到饱」优惠 炼油厂6月可望提高产量 纾解油荒
油荒严重,加油站限制加油量,有的甚至限制每辆车只能加油人民币50元。图为深圳一处工业区内,几名男子推著一辆耗尽油料的汽车在马路上缓缓前进。【新华社】
【本综合导】中国官方执意冻涨油价,可能使内部缺油窘境恶化,部分民营加油站为求生存,不顾官方禁令悄悄涨价,甚至推出「加到饱」的优惠措施。路透调查显示,大陆主要炼油厂6月可望小幅提高产量,纾解愈来愈严重的柴油荒。
京华时导,北京郊区至少三家加油站将柴油售价调高至每公升人民币6.8元,高于官方公定的上限5.29元,还有一家加油站接受民众自备空桶来大批购油,但售价高达每公升人民币7.2元。
在外国商务人士聚居的北京市顺义区,一家加油站的员工说:「你想要加个四、五公吨都没问题,只是别想有收据就是了。」
一位在中石化加油站等待油罐车前来补油的河北卡车司机表示,北京联外道路旁边的民营加油站,柴油售价大多介于每公升人民币6.2元至6.4元。
附近一家中石油加油站仍照官方定价卖油,但每辆车最多只能加人民币50元,这种油量一般只能让大型卡车撑到下个加油站。
人民日8日以整版导农业的严重缺油状况,指出部分农民被迫以高于官方上限的价格,从地下油行买油。
过去两年中国只调过一次油价,即去年11月一次调高10%,后来就一直没有动静,这段期间国际原油价格几乎飙升一倍,并于近日站上每桶139美元的历史高点。
新华社导,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现行油价控制政策有利于维持社会及经济稳定,若按照国际原油价格调高大陆成品油售价,势必伤害农业及其它产业。
张国宝说:「暂停油品价格改革对于稳定社会和经济是好的。如果油品涨价会为中国农业制造问题,影响会比全球油价上扬还大。」
路透调查显示,中国12家主要炼油厂将一反过去三个月的趋势,在6月些微增加柴油炼油量,以纾解许多地方的柴油荒。这12家炼油厂占全中国炼油产量超过三成,大多位于沿海地区,合计本月每天将提炼243万桶原油,小幅高于5月的241万桶。
2008-06-09
……………………
股市重挫逾7%
跌势之大为近来罕见
【本北京十日电】受上周人行调升存准率影响,沪深两市10日开盘即大幅跌落,收盘时两市双双重挫逾7%,跌势之剧,为本轮调整以来罕见。上证综指以3072.33点作收,跌257.34点,跌幅7.73%;深证成指收.91点,跌968.06点,跌幅8.25%。
据中新社导,沪深股市周二早段跳空低开急跌,开盘创下本轮下跌以来低开幅度纪录,开盘一小时更现罕见跳水,重挫逾180点,失守3200点大关。
据导,7日人行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上美股重挫、国际原油价格上周末反弹等因素,内外交迫,令A股市场遭受沉重打击。
2008-06-10
……………………
全球都面临着能源紧张的局面,而原油更是首当其冲,邮件一路蹿升,一发而不可收。
去年许峥就给我发来了相关的内容。
国际能源组织:石油供应不足 5年内面临油荒
国际能源组织(IEA)发表了一份中期原油供需预测告,指出至2012年,全球的石油及天然气供应增长会比预期少,未来五年内,全球将面临石油供应危机,这将把油价推升至创纪录水平,并加大西方国家对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依赖。
据道,IEA发表6月份全球石油市场月,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比2006年增加2%,即调整到每天8610万桶。根据月预测,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2007年对石油的需求也将比2006年增长6.1%,达到每天760万桶的数量。这项调整数字也突显除了欧美主要工业大国之外,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旗下的三十个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迫切需求。IEA指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未来五年没有多少空间可增加产能,而非组织产油国的产量及再生能源的产量增长也会于2009年后放缓,同样情况会出现于天然气供应,令消费者无法以天然气取代石油;不过,期内环球经济若继续以4.5%增长,需求仍会快速增长。
国际原油价格近日受多方面因素刺激而持续攀升,中国及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表现强劲,美国经济又有望见底回升,对石油需求有增无减。另外美国加州、得州及堪萨斯州部分炼油厂因洪水及各种原因而关闭或减产,都是推动油价趋升的原因。IEA表示,北海或墨西哥等成熟产油区的供应下降速度快于预期,俄罗斯远东等新兴产油区的项目则面临着长时间拖延。同时,在新兴国家强劲经济增长的推动下,石油消费正加速增长。非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供应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不到需求增幅的一半。这也加剧了石油供应问题。消费不断增长和非欧佩克国家供应落后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将迫使欧佩克在未来5年大幅增加石油产量。
……………………
而中国的民间分析机构也是在邮件问题上连篇累牍。
【形势要点:国际高油价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维持】
国际原油期货合约周二(16日)盘中创下每桶88.20美元新高,连续第六天走高,一方面因市场担心土耳其对伊拉克北部采取军事行动会切断原油供应,另一方面第四季度原油供给预计将不足以满足原油需求。六天以来,市场一直担心土耳其会对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武装动武,另有预期,第四季度原油供给将不及冬季需求,两大因素推动油价上涨了11%。纽约商交所近月交割的11月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上涨1.48美元,至每桶87.61美元,涨幅1.7%。ICE期货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涨1.41美元,至每桶84.16美元的纪录水平,盘中创下历史新高84.49美元。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表示,欧佩克对油价的上涨表示关注,但涨价的原因主要是投机和炼油瓶颈的存在,言下之意欧佩克不会急于增产。归纳来看,诱使油价创新高的主要原因包括:地缘政治,全球资源价格上涨,供给因素以及投机因素等。地缘政治是个老话题,全球资源价格上涨和供给因素尽管相关性很大,但还是相对独立的。最需要强调的是全球资源价格上涨,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长周期的结果。我们曾多次指出,全球正在向资源为王的时代回归。这是支撑高油价的最重要因素。供给因素包括自然约束和人为约束,自然约束方面,“石油峰值论”有所抬头,人为约束是指欧佩克的垄断。无论如何石油供给是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高油价实际上是人们现在对未来石油中断恐惧的反应。而投资因素则将前三个因素放大。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现在的高油价是“合理”的,也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将继续维持。(ACL)
……………………
【形势要点:国家发改委预警生产资料价格走高带来潜在风险】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官员日前在谈到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时表示,当前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一是部分高耗能行业增长依然偏快。前三季度,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部分高耗能产品生产增速仍在加快,电解铝、锌产量增幅同比分别提高15.7和4.4个百分点。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偏低,资源环境成本没有充分体现,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内在动力仍很强烈,增大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难度。此外,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加快。前三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3.6%,涨幅同比加快1.1个百分点,近几个月环比涨幅逐月加快。从主要品种看,钢材价格持续上涨,9月末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15.14点,比年初上涨9.99点。线材、螺纹钢等建筑用钢材价格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上升,布伦特原油期货平均价格三季度为74.1美元/桶,比一、二季度分别上涨27.4%和8.4%,10月份上升到80.7美元/桶。此外,有色金属价格高位波动,水泥、玻璃、煤炭价格稳中有升,都推动生产资料价格继续走高。在当前形势下,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不仅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加大了总体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RHJ)
……………………
【形势要点:学者认为称发改委是“油荒”制造者并不太冤枉】
关于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油荒”和提油价,英国《金融时》刊载《发改委为什么要制造“油荒”?》的文章称,在中国,你有机会见到一个特别景观--“油荒”:加油站里无油可加,但国有大石油公司却有闲油出口。当然,如果将“油荒”直接推到发改委头上,多少还是有点冤枉。“油荒”于中国先行的石油产品资源配置机制,它是非市场化的。但是,如果说发改委和“油荒”制造一点关系也没有,也是说不过去的,因为理顺中国石油产品的市场机制是发改委的职责之一。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光建教授指出,中国对石油价格的管制从计划经济时期就开始了,从来就没有放开过。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施行过双轨制。现在仍然管制的理由,一是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避免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影响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二是中国现在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两个油品供应商,如果放开的话那就变成了两个寡头的垄断,会导致垄断价格。厦门大学林伯强教授认为,政府拒绝让市场为油定价,每个时期有不同的原因。最近一段时间是因为担心CPI上涨太快的缘故。但其实石油价格上涨对CPI影响有多大,没有数据来证明。一些学者认为,影响不会很大,因为中国目前的石油大多数用于工业消费,居民消费比例很小。我们的观点还是,资源价格改革完成越早,对中国越有利,发改委应尽快摘掉“油荒”制造者的帽子。(ACL)
……………………
【形势要点:在石油管道上,俄罗斯可能会继续向中国提高要价】
俄罗斯在输油管道建设上一直向中国施加压力。4月份,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魏因施托克表示,俄罗斯向亚洲的输油管道分流至中国的部分将要花费4亿多美元。魏因施托克表示:“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到4亿美元的资金还不够。”魏因施托克还呼吁俄罗斯要减少原油的出口,应该提高本国的炼油能力。6月份,俄媒体又放出风称,俄罗斯国内管材价格大幅提高,东线管道所用的油管价格上涨了将近40%,而其他方面的支出也有明显增长。为此,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可能抬高并统一所有出口线路上的运价。输往中国的石油运费最初估算为每吨约53美元,如今运输成本可能突破100美元。近日,俄罗斯又决定将石油出口税从12月1日起将调至历史新高,每吨出口石油将征收近275美元的关税,目前出口税为250美元。对此,温家宝总理日前在俄罗斯访问时表示,铺设从俄罗斯通往中国的原油、天然气管道是双方互利双赢的共同选择,希望两国企业抓紧落实。我们认为,中俄石油管道虽然早已敲定建设,但具体实施时,俄罗斯方面总有问题。温家宝表态,希望“两国企业抓紧落实”,说得很客气,没有针对政府。但实际上,中俄石油管道的问题,就是俄罗斯政府的态度问题,随着国际油价的继续走高,不排除今后在石油管道问题上,继续向中国提高要价的可能。(ACL)
……………………
【形势要点:事实再次证明,俄罗斯不是值得信赖的石油贸易伙伴】
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能源进口地,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却在今年收紧。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13日透露,俄罗斯今年对华石油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0%。在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时,齐普拉科夫表示,决定因素是价格和经济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公司的谈判结果。事实上,随着国际石油价格逼近每桶100美元大关,俄罗斯能源公司正以更加强势的姿态出现在谈判桌前。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中国则是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一。2004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为570万吨,2005年为760万吨,2006年为1030万吨,目前,从俄进口的石油约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8%左右。但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却让双方签订稳定的长期合同困难重重。齐普拉科夫表示,中俄两国政府已经达成了共识,就这一问题展开全面的谈判和磋商,以保证明年中俄石油贸易的健康发展。此前,双方一直在商议建造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通往中国东北的输油管道。对此,齐普拉科夫则透露,在石油出口价格等“游戏规则”明确之前,这一计划将难有实质性进展。我们过去多次表示,在石油贸易上,俄罗斯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合作伙伴。今年俄对华石油出口减少,挑明了就是俄罗斯要向中国加价,并且把石油出口价格问题与输油管道问题挂钩。从中俄石油合作历史来看,一直不顺,中石油10年没有谈下来石油管道,就是因为俄罗斯的多变。从战略上来看,中国对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地位,恐怕要调整权重。(AHJ)
……………………
【形势要点:成品油提价之后,“油荒”迹象并未完全消失】
当前国内市场的汽柴油价格比调价前又有了10%以上的涨幅。中国加油站网主编李昱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国内资源缺口仍然较大,而主营单位严格停批限售使得市场可流通资源过少。”资源紧张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据他所知,目前两大主营单位为保证市场供应,已纷纷延迟炼厂检修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坊间关于中央可能对成品油二度调价的传闻也开始甚嚣尘上。在李昱看来,过去这次调价尚未完全解决炼油环节亏损问题,但年底之前再调价的可能性不太大,除非国际油价一直疯狂上涨乃至超过100美元或更高。“成品油是特殊商品,影响面广。国家也要综合考虑调价给企业生产、人民生活等带来的影响。”他认为,从两大集团本月仍在紧急组织油源的情形可见,国内成品油资源确实非常紧张,供应缺口仍很大。而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表示,目前“油荒”迹象并未完全消失。否则,发改委也不会在11月5日又紧急召集两大集团负责人,研究进一步保障国内市场稳定供应的有关措施。(LXB)返回目录
……………………
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也抓住油价这个题材没完没了。
周小川称利率提高有助减少流动性
2007年10月18日19:58大 | 中 | 小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周四表示,利率提高将有助于减少流动性,央行将加大力度吸收流动性。
周小川周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前几个季度经济的温度确实高一些,物价指数增长也确实高一些,因此将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周小川表示,中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包括美国双赤字的输出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升,国内经济高速的增长、外汇储备的较快增长以及外商投资保持的强劲趋势等。
但他没有明确表态近期是否将上调利率。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级官员此前透露,中国今年1-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1%,增速高于1-8月的3.9%,也明显高于政府今年设定的3%以内的调控目标。
其中,9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6.2%,增速虽然较8月份创下的6.5%的10年来高点有所减缓,但仍然位居10年来的第二高位,显示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官方此前措施收效甚微。
中国自2006年初以来已经6次上调基准利率(其中今年以来5次)、7次上调贷款利率(其中今年以来5次),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今年以来8次)。此外,中国还于8月15日起将利息税税率从20%下调至5%。
但是,以9月份6.2%的CPI增速与3.68%的税后基准利率相比,中国当前的负利率水平仍然高达252个基点,且连续10个月处于实际负利率之中,显示未来加息的空间依然很大。
而对于近期疯狂上涨的股票市场,周小川周四表示,央行对资产价格保持一定程度关注,要防止资产价格出现泡沫。
不过,他也重申,货币政策工具并不适宜直接调节资产价格。
广告
受国际游资涌入推动,中国大陆股市今年以来疯狂上涨,基准上证指数在去年上涨140%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涨幅又高达100%。这显示,市场早已完全失去理性,股市过度泡沫化情况非常严重,而官方目前则对这种非理性的上涨完全束手无策。
针对欧盟对人民币汇率施压问题,周小川表示,对欧元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表示同情,并表示,央行副行长将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年会上与欧盟(European Union)就汇率问题进行沟通。
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Serge Abou)周三敦促中国政府更有效地落实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向中国施加压力以解决双边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安博表示,中国在实施汇率政策时应牢记人民币汇率不是钉住一种货币,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今年以来,一定程度上受美元自身疲软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步上升,但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却有所下跌。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欧双边贸易关系日趋紧张。
此外,周小川周四还重申,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不变,要让市场供求关系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中起更大作用;将来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但资本项目可兑换没有时间表;现阶段不适宜用通货膨胀目标制来确定货币政策。
他还表示,中国不谋求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因为这样容易导致经济过热。因此强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央行特别强调经济、金融的稳定和物价稳定。
……………………
亚洲持续给油价加压
2007年10月23日17:33英 | 大 | 中 | 小
高速发展的亚洲经济体对原油的需求似乎永无止境。虽然它们在抑制原油需求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要显著降低对全球原油供应的压力,它们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亚洲经济在中国引领下的迅猛增长是2004年油价开始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之前,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处于相对“无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工业产值的增加以及从汽车到空调等商品的国内消费量大幅增长,能源需求激增,中国经济也开始快速发展。
自此之后,亚洲各国政府已启动了多项计划以减少原油消耗,包括提高工厂的能源使用效率,在商店和政府办公室开展节电行动,以及扩大乙醇等替代燃料的使用等。
但是,由于经济增长超出预期速度,政府又不愿采取不受欢迎的措施来抬高油价进而抑制需求,所以很多努力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不仅如此,亚洲原油需求的很大一部分来自运输业,很难以煤炭或核电作为替代能源来缓解这一领域的用油压力。
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称,今年亚洲每日原油需求将很可能达到2,500万桶,较去年增长2.5%。而全球的原油需求增长预计会较为温和,只有1.5%,欧洲的原油需求甚至可能会下降。(今年美国的每日原油需求很可能达到2,090万桶,较去年增长不到1%,但该国仍将是世界第一大原油消费国。)
美国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周一每桶跌1.04美元,至87.56美元,跌幅1.2%。截至目前,油价已较年初上涨了43%。
随着油价的上涨,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今年继续实施消费者燃油补贴,在有些情况下甚至下调了汽油零售价。这些举措使普通消费者得以免受全球原油市场动荡的影响,但同时也使他们在目前全球油价上涨之际不再努力降低油耗。
最近美元汇率下跌,而一些亚洲货币又在升值,这也使亚洲消费者消耗燃油时更加无所顾忌。因为石油通常以美元定价,所以现在购买石油更便宜了。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首席经济学家艾弗兹•阿里(Ifzal Ali)在马尼拉说,正是由于实施了能源价格补贴等干预措施,伊拉克战争以来的油价飙升未能完全起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作用。其结果是,一直未能出现能源利用率提高导致能源需求增速放缓的局面。
亚洲国家政府对用农作物制成替代燃料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动摇。这些替代燃料用玉米和棕榈油等农产品制成,包括乙醇和生物柴油等。近年来,此类农作物的价格高涨,很多国家政府不想继续推广用农产品制成的燃料,因为它们担心这可能会造成更大范围的食品价格上涨,从而损害低收入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和其他国家政府仍然高度关注高油价可能对经济造成的危害。亚洲需要比西方国家消耗更多的燃料来推动经济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亚洲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加依赖重工业等高耗能产业。
但是亚洲在2004年油价首次上涨时并未被击倒。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政府手上都有大量现金储备,可以在油价持续攀升时帮助本国经济摆脱困境。亚洲开发银行最近将2007年日本以外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测值提高到了8.3%,而之前的预测值为7.6%。
这样的成绩可能已经酝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在泰国,政府早已放弃2004年发布的一系列节能措施,包括号召百货商店和加油站提前打烊,以减少耗电等等。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促进用国产农作物制造乙醇的力度远不及预期,部分原因是泰国政府取消了一项旨在用掺入乙醇的汽油代替部分普通汽油的计划。政府表示,因为很多老款汽车无法使用掺入乙醇的汽油,所以需要重新审议这项计划。
此举使乙醇生产商大为光火。他们曾对政策变化满怀期望,扩大了生产规模,可是现在却造成了积压。
在中国,政府和私人企业已开始主动减少原油需求,例如中国的风力发电能力去年提高了一倍。中国一些省份强制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政府也已批准了一项计划,以扩大可再生能源在总体能源消耗中的比例。
政府还发布了一系列节能计划,包括制定新的排放标准,对实现节能目标的工厂进行奖励等。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力争到2010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
这些努力已收到一些成效,但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能源供求关系。政府纪录显示,200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约1.3%,扭转了之前能源使用效率不断降低的趋势。但与政府去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4%的目标相比,还差得很远。很多分析人士对长期目标是否能实现仍持怀疑态度。
中国的原油需求增长也有所降温,但并不显著。国际能源署表示,过去3年中,原油需求年平均增长9%左右。国际能源署称,今年中国的原油需求预计仍将强劲增长,至每日760万桶,增幅6%;明年的增长率大抵相同。但中国的经济继续以高于预期的速度在增长。今年的GDP增长率估计将超过11%。
国际能源署中国事务专家乔纳森•辛顿( Jonathan Sinton)说,政府采取的很多积极措施都无力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势头相抗衡。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政府继续推广的经济发展模式很可能至少在未来几年中仍将使中国的原油消耗保持快速增长。这包括大规模建造高速公路和工厂,以及鼓励国内轿车工业的大发展等。
Patrick Barta
……………………
中国迫于市场压力上调成品油价格
2007年11月01日14:50英 | 大 | 中 | 小
随着地区性燃油短缺状况的蔓延并波及北京,中国政府迫于巨大压力,于周三晚些时候发出通知,宣布自周四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批发价每吨各提高人民币500元(约合67美元),零售价上调约10%。
据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导,中国经济规划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简称:发改委)称,中国政府此举旨在缩小高涨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之间的差距。
该项措施推出之际中国正面临着两年来最严重的成品油短缺局面。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柴油短缺现象,以致于等候加油的卡车排起了长龙。
北京这个成品油供应通常很充足的城市也出现了供应短缺,这使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凸显出来。北京郊区数个加油站的经理表示,某些种类的柴油已经断货,而其他种类柴油也在实行定量供应。
政府官员表示,如果问题不能很快得到解决,情况会进一步恶化。河南省信阳市警方称,周二早晨一位男子因排队加油时插队引发冲突而被打死。
高涨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使中国的炼油企业面临财务压力,因为政府不允许炼油企业将价格上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中国最近一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是在2006年5月。自那之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了约30%,超过每桶90美元,预计将会达到每桶100美元。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周三后市的交易中,12月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07美元,至每桶93.45美元,涨幅3.4%。
广告
中国的问题反映出亚洲开始受到最近油价飙升的影响,尽管人们普遍预计一段时间内油价上涨还不会给该地区造成太大困扰。与世界上一些地区不同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对燃油零售价实行补贴,以使消费者免受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燃油补贴在短期内有助于保持经济的强劲增长。
但补贴使消费者更加无所顾忌地消耗燃油,从而促进了需求的增长,这也是造成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逼近每桶100美元的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燃油补贴还会使政府背上巨大的财政负担,而它造成的价格扭曲,则会给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带来出乎意料的新压力。以印度尼西亚2005年时的情况为例,因为人们担心政府无法继续负担高额的燃油补贴费用,该国出现了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的局面。
由于中国政府将燃油价格定在较低水平,它正面临越来越大的调价压力,上调价格可以弥补炼油企业因原油价格上涨而蒙受的损失。因中国炼油企业不愿提高柴油产量,成品油短缺现象不断蔓延。虽然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之间的柴油价格差不断扩大,但政府为防止通货膨胀,禁止炼油企业将增加的生产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供应短缺问题主要限于柴油。作为卡车和农用机械用燃油,柴油的销量大于汽油,因为中国私人汽车市场的规模仍相对较小。随着收获季节的结束,现在大部分燃油消费者是卡车司机,他们在为中国巨额出口业务服务的庞大物流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冬季即将来临,卡车还在取暖用煤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近几周中国南方开始出现燃油短缺的苗头,现在情况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中国货运联盟(China Cargo Alliance)的总经理隋靖文(音)表示,供应缺口可能会影响国内贸易,尤其是食品和货物。他说,南方的水果要运到北方去,北方的粮食要运到南方去。
据新华社导,汽油价格将从每吨人民币5,480元提高到5,980元,柴油价格将从每吨人民币5,020元提高到5,520元,并且零售价也都会上涨。中国一升汽油的价格相当于0.5美元左右。
亚洲在飞速发展,包括中国在内很多亚洲国家的政府都拥有大量现金储备,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提供一定水平的燃油补贴。但是如果油价继续保持在高位,政府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大,进而不得不彻底取消补贴,这就可能在未来造成更严重的经济不景气。
中国政府人为地将油价设低。过去两年中,政府每年年底都要为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简称:中国石化)提供巨额补贴。中国具备的一个有利条件是,其所需石油仍只有大约一半来自进口,其余的都是自产。
成品油供应不足凸显出独立炼油企业和加油站的重要性,它们在国内市场大约占据5%到10%的份额。与中国两家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石油公司相比,这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更易受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影响,而且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因此它们宁可停产,也不愿继续赔本经营。
油价飙升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Ltd., 简称:中国石油)因销售自产的原油而从油价上涨中获益。而中国石化则遭遇到较大打击,因为该公司用于炼制燃油的原油约有75%需要外购。
因中国石化在保持中国成品油供应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迫于政府压力该公司常常不得不牺牲自身利益来保证市场供应。
中国石化周二称,油价上涨对该公司造成的压力非常大。中国石化财务总监戴厚良周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将尽最大努力确保市场燃油供应稳定,但这对公司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在亚洲其他地区,泰国央行行长以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政府官员毫不隐瞒地表示,最近几天的油价上涨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泰国石油天然气集团PTT PCL周三起将成品油零售价每升提高约0.01美元。PTT PCL的油价被视为泰国消费者市场的基准价。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猜测,在考虑了最近油价上涨的因素之后,泰国财政部长将于11月份调低经济增长预测值。泰国经济今年预计将增长约4%,与几年前相比,增速温和。
尽管如此,亚洲所受到的打击因近来的货币升值而有所减轻。货币升值使普通消费者感觉腰包更鼓了,能在燃油消费上花更多的钱。除中国外,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在继续实行燃油补贴,这使消费者的损失进一步降低。没有迹象显示这些国家无力继续提供燃油补贴,至少目前如此。
印度尼西亚石油部长布尔诺默•尤斯吉安托罗(Purnomo Yusgiantoro)最近称,政府在2009年前都不会提高燃油价格。
但面对升速快于预期的油价,那些过去为亚洲燃油补贴进行辩护的政府官员现在也闭口不言了,因为这些补贴明显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2005年印度尼西亚的燃油补贴开始上升到政府全部支出的四分之一,苦于资金不足的政府不得不取消了部分燃油补贴。同年泰国政府也取消了柴油补贴。
Shai Oster / Patrick Barta
……………………
中国寻求进口更多柴油
2007年11月02日08:56大 | 中 | 小
除了已经确定的12万吨柴油进口以外,中国可能会再进口更多11月份交货的柴油,以缓解国内市场短缺状况。
因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国内零售价格存在上限导致市场出现短缺,这已经迫使政府打破了至少在今年年底前不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承诺。
据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称,中国石油(PetroChina Co.)已经开始寻求获得11月交货的柴油,初始采购数量约为一中等货船量。一中等货船通常载重量约为3万吨。
中国石油已经与日本石油(Nippon Oil Corp.)签订了一份协议,日本石油将向前者供应用中国公司的原油加工的柴油。然而,该批柴油是含硫量仅为0.001%的优质柴油产品,即百万分之十的含硫量(10 ppm)。
交易员称,由于这批柴油价格高,因此中国石油现在希望采购部分较高含硫量的柴油,以尽量减少亏损。
中国石化(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的贸易子公司联合石化(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Unipec Singapore)已经购买了四船11月交货的柴油,总计120,000吨,含硫量为500 ppm。10月交货量为94,000吨。其中两船将运往中国南部,另外两船分别运往中国北部和东部。
中国石油9月份进口了三船柴油,总计约为90,000吨,这是4月以来该公司首次进口柴油。
广告
中国部分地区的供应短缺迫使政府提高了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价格,分别上涨500元/吨,于周四生效,这是2006年5月24日以来首次调整价格。
根据其网站声明显示,中国最高经济规划部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也已要求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增加柴油进口,控制出口。中国的石油公司一直不愿从国际市场采购柴油,因国内价格偏低。一位驻广州的交易员称,即便此次涨价后,进口油价仍较国内油价高出700-800元/吨。
……………………
发改委认为油品提价对CPI影响有限
2007年11月01日17:03大 | 中 | 小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简称:发改委)周三下午表示,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消费者价格水平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发改委将严格控制调价的连锁反应。
从周四开始,中国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各上调人民币500元/吨,约合每加仑20美分。发改委表示,成品油价格调整可能将推动月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的升幅增加0.05个百分点。
经济学家们对发改委的估计表示赞同,称公用事业等与燃料相关的项目在CPI篮子中的比例很小。但他们表示,成品油调价和发改委于近期上调天然气价格的计划可能给央行带来更大的加息压力。国务院上周还表示,原则上不会调整政府控制的价格。
如何管理市场预期对中国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努力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控制的中心是食品价格。那些预计物价将上扬的工人会要求更高的工资,从而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
广告
为了引导这些预期,发改委周三下午再次敦促地方主管部门确保粮食、食用油、猪肉和蔬菜的充足供应,以实现价格的稳定。食品价格的上涨是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推动因素,虽然通货膨胀率9月份已经降至6.2%,8月份为6.5%。
但渣打银行经济师常钟(Jason Chang)表示,油品提价后中国通货膨胀率料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他说,中国政府面临着提价、尤其是能源提价的压力,中国政府的成品油限价使中国炼油厂必须自行消化上涨的原油成本,不能转移给消费者。
中国政府推迟上调成品油价格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个人的影响。但瑞士信贷驻香港经济学家陶冬表示,政府不能无视市场基本面的实际情况。他说,中国政府早些时候决定维持油品价格不变已经导致炼油利润率的压缩,造成了油品的短缺;那是另一种形式的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们认为,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周三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中国央行将继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Fed减息、中国央行加息,可能刺激资金流向中国。
……………………
崔之元发来的内容。
Cui Zhiyuan
2007年11月6日 10:42
中国石油到底有多大?
2007年11月06日08:55
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简称:中国石油)在周一几个小时的交易时间内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公司。但是,它真的名副其实吗?
中国石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日上市令人震惊的表现再次显示了中国牛市的力量,今年以来中国股市已经上涨了一倍多。中国石油A股在首个交易日就上涨了一倍多,此前它在中国大陆共筹得89亿美元。按一些标准来衡量,中国石油的估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使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中国石油还分别在香港及纽约证交所上市交易。
不过,中国石油及其他在中国上市的公司估值的飙升似乎更多体现的是中国股市的问题和特征,而非上市公司本身的表现。
事实上,很难对像中国石油和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这种由中国政府控股的公司进行准确的估值。这些企业拥有复杂的公司架构,它们大部分的股份控制在政府手中,少数公开交易的股份散落在不同的市场中。这种股份的稀缺性也会推高股价。中国对资本的控制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因为这种做法导致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在国内市场与其他市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距。按某些标准计算,中国工商银行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金融机构。
以中国石油为例,该公司在上海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仅向国内投资者出售了2.2%的股份。在周一首个交易日中,中国石油A股股价开盘大幅走高,最终收于每股人民币43.96元(约合5.90美元),其IPO价格为16.70元。
如果中国石油全部已发行股都按这一价格计算,那么它的市值将达到1.08万亿美元,几乎是行业巨头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的两倍。至少在上个交易日,埃克森美孚仍以4,880亿美元的市值坐在全球市值最大公司的宝座上。如果中国石油全部已发行股用H股价格(周一收于18港元)计算,它的市值接近4,240亿美元。中国石油的美国存托股票估值与H股接近。然而,中国石油大约86%股份仍在其国有母公司的手中,且不公开交易。一旦有一天真的全部公开交易,也很难预知它们的定价。
长江商学院(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金融学教授周春生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石油比埃克森美孚大。由于两家公司的股价来自不同的市场,因此不应该用股价来对两家公司进行简单比较。根据中国的法律,中国国内投资者对外投资选择非常有限,而外国投资者也只能对少量A股进行投资。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股市价格反映的是中国国内投资者在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高涨的投资需求。
鉴于这种不确定因素,或许可以采用另一个方法来对其估值:仅计算投资者能够买卖的股份──也就是所谓的流通股。中国石油公开交易股份的总价值为725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也很大,但不过是埃克森美孚市值的一个零头。
中国石油的业务是否有理由获得比其美国竞争对手更高的估价也很不好说。中国石油A股基于今年预期收益的本益比约为50倍,而中国石油H股的本益比约为20倍。而在国际股市交易的大型石油公司基于预期收益的本益比平均为10倍。
埃克森美孚实际规模也比中国石油要大很多。去年中国石油的产量为10.6亿桶油当量,而埃克森美孚为15.6亿桶油当量。2006年,埃克森美孚的收入为3,655亿美元,净利润为395亿美元;中国石油2006年收入为919亿美元,净利润为190亿美元。
当然,股市更多地是根据未来的业绩、而不是过去的表现来对公司进行估值的,中国石油的确拥有良好的增长前景。该公司预计今后的年产量增幅将达到4%至6%,而其它多数石油巨头预计都难以实现增长。
这是因为,即便是在其石油产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也能通过收购和提高勘探开发技术获得足够的新油气资源,从而保持储量的继续增长。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中国能源研究部主管关荣乐(Gordon Kwan)仍看好该股。他认为中国石油从油价持续上涨中获得的好处要多于其海外竞争对手。
不管前景如何,中国投资者目前的高涨热情无疑让中国石油受益匪浅,他们源源不断将资金投入到股市中的做法已经让政府部门越来越感到担忧。中国股市无休止的上涨让人们担心上世纪80年代日本和台湾牛市以及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的一幕可能会重演。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China Galaxy Securities Co.)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预测泡沫非常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说,根据历史情况看,这种奇迹从来都是不可持续的。海外投资者是否相信这点取决于他们自身。
Andrew Batson / Shai Oster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
英文名称:Petrochina Co. Ltd.
总部地点:中国大陆
上市地点:上海证交所
股票代码:
哈工大首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工大首创)
英文名称:HIT Shou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总部地点:中国大陆
上市地点:上海证交所
股票代码: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股份)
英文名称:PetroChina Co. Ltd.
总部地点:中国大陆
上市地点:香港交易所
股票代码:085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
英文名称:PetroChina Co. Ltd. (ADS)
总部地点:中国大陆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PTR
……………………
洋鬼子继续说三道四。
中国成品油限价政策面临严峻考验
2007年11月08日08:22
继上周提高成品油价格之后,中国政府近日又要求石油公司增加成品油产量,这都体现出原油价格逼近每桶100美元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压力。
中国从11月1日起将成品油价格上调近10%,这也是17个月以来的首次调价。这个出人意料的举措旨在缓解中国炼油商放缓生产而导致的燃油短缺现象。中国炼油商往往以全球市场价买入原油,以中国政府确定的的价格(而非市场价)销售汽油。
在上调成品油价格后,中国最高经济决策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本周早些时候要求中国两大国有炼油商采取其他各种措施保证燃油供应,如提高成品油产量、推迟炼油装置检修时间以及增加燃油进口量等。
虽然中国政府的举措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加油站的经理表示紧张状况已经有所缓解,而且不再需要限量供应,但全球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正在给中国政府带来再次上调价格的压力。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简称:中国石化)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称,政府最近的价格调整释放了部分压力,但是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原油期货价格接近每桶100美元,而他们的销售价格仅为60美元。中国石化仍在赔钱。按产能计,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商。
中国以及印度等亚洲日益富裕的国家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是支撑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周三,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跌33美分,至每桶96.37美元。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周三表示,中国将在2010年前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这显然表明中国面临的压力不会有任何缓解。而不加抑制的需求增长可能会导致供应紧缺。
中国石化尤其容易受到中国政府控制燃料价格的影响,因该公司炼油所需的大部分原油都必须从市场上购买。中国政府在过去的两年中给予中国石化年终补贴以弥补这种政策性亏损。
中国产量最大的原油生产商、第二大炼油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简称CNPC)自己生产大部分所需原油,但是它也感受到了类似压力。CNPC是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rp.)的母公司。
此外,中国政府不仅控制成品油价格,而且还严格限制公司通过购买原油期货来对冲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其他国家,石油公司可以通过锁定一个长期价格来缩小原油价格波动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公司几乎是完全暴露在价格波动风险之下,而且这种状况正不断恶化,因为他们现在被迫进口更多的燃油。
CNPC下属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戴家权称,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根本不可能这样做。
目前为止,中国节能降耗努力所取得的成效喜忧参半。中国政府制定了在五年内把单位GDP的能耗降低20%的目标。中国目前已经成功地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但离其目标仍有差距,因为经济发展正在转向化工及钢铁等高能耗行业。
油价已开始影响到食品价格,这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担忧。用来生产食用油或者饲养牲畜的粮食被用作生产乙醇等替代性能源的原料。与此同时,原油价格还推高了天然气价格,后者可以被用来生产化肥。
中国政府限制国内用于生产燃料的粮食数量。但是如果收成不佳,中国将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进口粮食。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大豆期货周三收盘创下历史纪录新高,原因是此前一份告预测今年大豆产量可能会下降。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网站上的一份公告,本周早些时候该机构要求大型油脂企业增加食用植物油生产,使市场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自今年年初以来,植物油价格已经上涨了22%。
Shai Oster
……………………
中国燃油补贴大幅增加
2007年12月07日09:20
中国政府称,它向农民等受油价上涨影响最大的社会群体发放的补贴已经增长了一倍,由此,油价高涨给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带来的日益沉重的压力又可窥得一斑。
中国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油价补贴总额已经达到了57亿美元,大大高于2006年全年的28亿美元。
补贴资金大部分来自向石油行业征收的特别收益金。政府说这项特别收益金今年将达到81亿美元。
刊登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网站的一份声明说,2006年中国向石油行业征收的特别收益金为人民币450亿元,约合60亿美元。
分析人士预计,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简称:中国石化)今年年底前将另外获得一笔补贴。由于中国的燃油价格被政府人为控制在低水平,该公司的炼油业务正在亏损。政府2005年和2006年给予中国石化的补贴分别为13亿美元和6.756亿美元。
中国从2006年开始向石油行业征收特别收益金。只要油价超过每桶40美元,所有在中国生产的石油都需缴纳这一收益金。
国际市场不断上涨的油价给中国的燃料供应网络造成了压力,它在一些地区正面临着重要燃料短缺的困扰。
今年秋天,燃料特别是柴油的供应短缺局面已经非常严重,以致于全国许多地方的加油站都开始向顾客定量售油,一些加油站甚至无油可售。
导致燃油短缺的直接原因是中国政府制定的国内燃油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国际油价今年大幅上涨,最近更是接近了每桶100美元。
由于中国的油价自2006年3月直至不久前从未上调过,因此国内的油价与国际市场油价间的落差一直在稳步增大。作为国内约10%成品油供应的中国小型独立炼油商有许多已停止了生产,原因是它们购买原油的成本已超过出售成品油的收入,由此蒙受了巨额亏损。
虽然中国政府在11月初将燃油价格一举上调了近10%,但这一重大政策转变并未解决燃油供应不足等问题,因为上调后的价格依然过低。
中国不愿进一步上调油价,因为政府担心调价将使本已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雪上加霜。政府对再度上调柴油价格尤其有顾虑,因为柴油是卡车和农用车辆的主要燃料。中国政府已将收窄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列为了重要施政目标。
政府周四还向石油企业再度发出了增加燃油供应的呼吁,并警告说政府将进行实地调查以确保加油站不会擅自涨价。在中国一些地方实际存在燃料黑市,部分加油站会以高出政府定价50%的价格出售燃油。
Shai Oster
……………………
谜一般的南非对华石油出口
2007年12月05日14:22
为中国提供原油的国家名单看起来就像是石油出口世界的“名人录”,但南非在这个名单中的突然出现却令很多市场观察人士百思不得其解。
尽管南非的石油产量还不足以满足本国需求,但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却足以匹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和利比亚。
中国海关总署(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南非累计向中国出口原油233万吨(相当于每天5.6万桶),较2006年312,562吨的对华出口量有大幅增长,而2005年南非对华原油出口还为零。
咨询公司Global Insight的能源分析师史蒂文•耐尔(Steven Knell)说,南非没有一家国内石油生产商拥有这么大的产能可供紧急利用,而且南非本国原油需求强劲,没有证据显示南非市场现有的供需平衡能消化这种供应大量外流的影响。
中国海关总署坚持按照原产地登记所有进口原油,这就意味着如果石油由沙特阿拉伯生产,就会被算做是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石油,即便这些石油在运往中国前曾在第三国卸货。
在中国官方的月度数据纪录中,中国的成品油贸易按类别(比如汽油)划分,并且与原油分开纪录。
过去中国能源数据的可靠性一直受到质疑,特别是受到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怀疑。该机构在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中指出,在中国的统计数据被加入到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库之前,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不过南非贸易工业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的数据也显示中国与南非间的石油贸易情况良好。贸易工业部网站上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南非对华石油出口额为67亿兰特(合9.85亿美元),占该国石油总出口额的99.7%。
那么这些原油来自何方呢?
纽约China Strategic Advisory的能源专家特雷弗•豪瑟(Trevor Houser)说,这是个有趣的迷。
美国能源情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数据显示2006年南非石油日产量为20万桶;而且和中国类似,南非也依靠煤炭来满足大部分的燃料需求。
去年南非的石油消费量为每日51.9万桶,而其中超过半数依靠进口,主要进口自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以及非洲的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和安哥拉。
南非国内确实拥有的石油产量主要是由总部位于约翰内斯堡的Sasol Ltd.利用煤液化技术生产的合成原油。煤液化技术是该国在种族隔离时期遭到国际社会制裁时发展起来的。
包括耐尔在内的很多分析师对此的最初反应是Sasol向中国出口合成原油,以支持在华煤液化项目。但是Sasol发言人Johann van Rheede说该公司并未向中国出口石油。
南非国有石油公司Petroleum Oil & Gas Corp.(简称PetroSA)是南非海域唯一一家原油生产商,该公司远东、中东及非洲区经理约菲•博斯曼(Jopie Bosman)称,该公司也没有向中国出口原油。
博斯曼说,“Sasol和我们公司都在进口燃料,我猜想其他(在南非经营炼油厂的)公司更有可能向非洲出口石油,如果有石油出口到中国,我会感到非常吃惊。”
交易员们表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为了充分利用油价大幅波动的有利形势,南非海岸的石油库存被大量提取。
今年早些时候原油远期价格高于当前市场价格,即出现所谓的“顺价结构”, 这就意味着贸易商储存原油并观望等待的兴趣比立即抛售的愿望更强。
不过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贸易商们抛售储存的石油更有利可图。原油远期价格低于每桶近100美元这一近月交割合约价格。
某大型贸易公司驻伦敦的一位管理人士表示,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令他们感到吃惊的是,南非石油基本没有向中国以外的国家出口,理由是几乎所有南非原油出口都流向了中国,这看起来太不合理了。
两位了解南非石油行业的人士表示,上述出口数据可能反映出南非的一家或几家代理机构在为安哥拉的一家生产商扮演中间人的角色,或者甚至有可能是贸易商在运输过程中更换了原产地运货单。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驻北京的分析师布拉德里•维(Bradley Way)表示,不同种类原油的混合也可能是导致中国与南非石油贸易额上升的原因。中国的炼油厂对原油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可能需要将不同种类的原油混合起来才能达到这些炼油厂的含硫量或含酸量要求。
但无论分析师们持哪种观点,他们唯一能够认同的似乎是,中国与南非刚刚发展起来的石油贸易充满不确定性。耐尔表示,这确实是个迷,他只能说现有的信息明确显示出中国将不惜付出巨大代价来确保原油供应。
David Winning / Robb M. Stewart
……………………
油价上探百元大关 世界经济或受冲击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1月03日10:44
周三原油期货价格虽然只是短暂地触及了每桶100美元的大关,但如果油价持续保持在这一水平,将可能削弱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势头,并威胁到已因住房市场衰退及放贷机构日益谨慎而放缓的美国经济。
油价上涨还将考验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油价急升后世界很多发达经济体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取得的进展。
周三后市一开始,纽约商品交易所场内交易系统2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货首次触及每桶100美元,之后有所回落,当天最终收于每桶99.56美元,涨了3.58美元。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一位发言人说,那笔每桶100美元的交易是合法有效的。
美国仍是世界上对原油依赖程度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每桶100美元的油价将削弱美国人的消费支出,而这一块占到美国经济活动总量的三分之二强,且预计住房市场下滑将对其构成打击。原油价格上涨推高了汽油价格,这是美国经济最直观的一个价格,并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重要影响。近来,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在下滑。
伦敦研究机构Capital Economics的美国高级经济学家保罗•艾许渥斯(Paul Ashworth)说,如果原油价格保持在目前的水平,汽油价格可能会上涨到每加仑3.60到4.00美元,这绝对是个让人恐惧的水平,会产生具有相当破坏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还可能波及其他经济体。虽然经济飞速发展的亚洲国家拥有大量现金储备,能继续为消费者提供燃油补贴,但最近中国政府将成品油价格上调10%的举措显示出原油价格上涨对亚洲国家的压力不断上升。不仅如此,中国尤其严重依赖美国的消费支出。如果燃油价格上涨削弱美国的消费支出,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也将受到拖累。
欧洲短期内面对每桶100美元的油价将能作出较好的应对,原因之一是高税率使原油在柴油和汽油价格中所占比重较小。更重要的是,美元走软使得以欧元和英镑计价的油价上涨幅度较小。不过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的政策目标──通货膨胀率中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随着能源价格上涨造成通货膨胀加剧,欧洲央行可能比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更不愿意下调利率来为放缓的经济注射强心剂。
虽然FED更关注不包含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但它也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处境。直到不久前,FED官员还认为能源价格上涨不会对通货膨胀形势产生多大影响,他们指出,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通货膨胀率已在稳步下降。而一系列调查和债券交易行为也显示,消费者和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长期预期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但FED官员最近对能源价格上涨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加剧越来越感到不安。FED在最近一次下调利率时曾发表声明称,能源价格上涨加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上行压力。这些担忧显示出,FED几乎没有什么余地来下调利率以缓解高油价的冲击,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
经济预测公司Global Insight指出,在美国,每桶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就会推动每加仑汽油上涨0.19美元左右,令消费者购买力削弱三分之一个百分点,减少100,000个就业机会,并让消费物价涨幅增加0.5个百分点。Global Insight原本预测2008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将增长1.1%,而上述因素的合力则会将这本已缓慢的增幅再减去0.2个百分点。
随着2007年春季和夏初汽油价格连连攀升,消费者支出的按年增长率从第一季度经通胀因素调整后的4%减缓到第二季度的1.4%左右,第三季度又回弹至3%。现在经济学家预计第四季度的增长又将放缓,不过减缓程度不如他们之前担心的那么严重。圣路易斯的预测公司Macroeconomic Advisers预计,第四季度消费者支出将实现2.8%的年度增长。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首席美国固定收益经济学家大卫•格林罗(David Greenlaw)说:“如果汽油价格上涨,就意味着能花在其他东西上的钱少了。不管汽油价格有何变化,都会影响到消费者支出的其他方面。”
能源价格上涨对美国经济的损害已不如三十年前那么明显,部分原因在于经济的减震能力增强了。生产厂家提高了效率。交通工具消耗每加仑汽油行驶的里程数也增加了。航空公司和其他运输企业都拿出了降低燃料消耗的积极方案。
格林罗说:“在能源价格高涨的现实面前,经济表现得不错。”
最大的问题是这种情况能否持续下去。Georgia-Pacific Corp.的采购主管、供应管理学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制造业委员会主席诺伯特•奥尔(Norbert Ore)说:“生产厂家试图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抵消这些冲击。只要现有库存没有消耗怡尽,他们就会尽可能避免涨价,并努力化解油价短期振荡所造成的影响。”
不过,如果可以的话,企业会尝试通过提价将油价上涨带来的负担转嫁到一切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上去──从塑料、轮胎到处方药再到飞机票等等,以此应对油价的上涨。在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这样做通常更容易,但如果油价不断上涨,就算经济不景气也很难避免这样的做法。
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高涨的需求推动了油价上涨,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获得了一个抵消油价上涨不利影响的缓冲器:那些国家对美国一些出口产品有着稳定的需求。这令此番很大程度上由需求推动的油价上涨不同于上世纪70年代因供应短缺引起的油价上涨。
不过,极少有经济学家和企业认为油价会无限期地持续上涨。他们说,消费者将最终对油价有所反应,通过减少开车、提高能效和改用替代品等方式降低石油消费量。
奥尔说:“应对高价的良方就是高价。”
Sudeep Reddy
……………………
08股市难现07辉煌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1月03日13:21
中国07年牛气冲天的股市在将近年末时显得后劲不足,而随着08年的到来,它有可能进一步丧失上行动能。分析师们说,作为去年刺激股市飙升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利润增长率2008年预计会显著降低,股市的龙头板块金融和能源企业尤其如此。
分析师估计,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成份股公司2007年的每股收益平均跃升了29%至31%。而不少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等金融类权重股的每股收益增幅更是达到上述平均升幅的两倍以上,这些企业的市值在中国股市的总市值中占据了相当大比重。中国基准的上证综合指数去年上涨了近一倍。
考虑到中国经济将继续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企业利润仍将维持相对强劲的增长。不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们最近发表的一份告却认为,上市公司每股净收益的平均增长率会逐步放缓至25%。
而花旗集团(Citigroup)发表的一份告更预计这一平均增长率只有21%。汇丰(HSBC)表示,上市公司的利润仍将强劲增长,有些公司的利润升幅甚至会达到30%,但该行也指出,鉴于人们对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成份股公司今年每股收益平均增长率的普遍预测值已达21%,因此向上修正这一预期增长率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JP摩根(J.P. Morgan)的分析师们却持与此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市场的普遍预测值总是过于保守。
上述预测值虽然与全球多数股市中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增长率相比仍属强劲,但这幅靓丽图景掩盖了中国股市面临的一个巨大潜在威胁:举足轻重的金融和能源类股今年每股收益的增幅可能会低于股市平均水平。在中国总市值已达3.7万亿美元的股市中,股指动向正日益为一小批金融和能源类超大型企业所左右,例如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以及顶尖石油企业中国石油(PetroChina)等。中国股市市值最大的20家公司中,有12家金融企业以及3家能源公司。
企业利润增速放缓对中国股市来说可能是则利空消息,在2007年的最后10周里,中国股市较此前创下的历史高位下跌了将近14%,而许多分析师仍然认为当前股市估值过高。如果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利润前景的担忧拖累股市进一步走低,那么将会对上市企业的利润带来更大打击,因为许多上市公司的利润中有相当大一块是从股市投资中获得的。
莫尼塔(China Economic & Business Monitor Group)的总裁马青(Gene Ma)说,该公司认为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造成不利影响;他指出,在从能源到化工的整个工业领域中,中国企业的销售额中约有四分之一依赖于出口;此外马青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将面临一些不利局面。
受强劲的企业利润预测数字以及其他一系列利好因素的推动,上证综合指数在2007年上涨了97%,年终收于5261.56点。虽然中国大陆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在市盈率方面往往要低于其在上海上市的股票,但这些H股许多也同样表现良好。反映H股行情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在2007年上涨了56%,达到.34点。
事实上,当中国股市去年大幅飙升之时,看涨人士常常宣称投资者是受到了稳步提高的企业经营状况的鼓舞,此时上市公司利润的攀升既是他们的有力论据,也是他们反驳批评人士的利器,在后者看来中国股市的大幅上涨不过是那些既缺乏理智又消息不灵的投资大众盲目跟风炒作的结果。
目前股价所反映的公司利润预期可能已略微超过了能够实现的水平。从证交所提供的数据看,沪市上市企业2007年底时的平均市盈率仍高达59倍,尽管这比上证综合指数10月份创出6092.06点历史峰值时的71倍要低一些。
在中国经济增长依然保持强劲的同时,有两大不确定因素可能会使那些对企业利润的最乐观预期“泡汤”:第一是全球经济前景,第二是中国政府推出的信贷紧缩政策。油价以及全球贸易可能出现的低迷或许会给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后者的影响将尤为严重。
麦格理研究(Macquarie Research)的分析师们说,绝不能因为中国经济表现强劲就说中国企业利润的强劲增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全球基金经理们越来越相信海外需求预料之中的增长放缓将对中国造成不利影响,他们对中国股市的期望值也在不断下滑。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去年12月份对共同基金经理们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股票是他们在投资组合中减持力度最大的亚洲股票。几乎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中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略有放缓。
而来自中国的市场调查信息则喜忧参半。虽然本地投资者对股市的热情似乎较三个月前有所回落,但他们仍然预计股市在2008年会进一步上涨。
其实,股市表现是影响上市公司利润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之一。如果中国股市今年不能再有上佳表现,股市成交量无法再创历史新高,一大批公司的利润将会受到不利影响。以银行业为例,共同基金销售业务正日益成为其重要的利润。
上海万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Wind Information Co.)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上市公司2007年前三季度总计600亿美元的净利润中有四分之一是投资收益。在这九个月中,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企业总体利润的增速,前者较上年同期增长了近170%,而后者的增幅是65%。万得资讯所考察的企业不仅仅是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的成份股公司,这些成份股都是中国大型企业集团的H股。
还有众多有可能损害上市公司利润的因素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比如说银行存款利率,由于存款利率升幅要大于银行贷款利率,银行的利润率将因此受到压缩。而人民币升值也会给出口商造成进一步的压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07年已经上涨了6.9%,今年预计还会进一步上扬。
许多中国公司今年都能享受到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的好处,这一利好因素会抵消掉一些它们在其他地方蒙受的利润损失。但由于政府计划向国有上市企业收取股息,后者的财务状况将受到不利影响。
自从中国石油11月份在上海上市以来,该股已经成为最能引发股市波动的一只股票。中国石油使得中国股市的命运更加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利润,因为油价逼近每桶100美元让这家公司在2007年发了一笔横财。美林公司的分析师们最近将其对中国石油2008年每股收益的预期值从此前的人民币0.94元下调到0.87元(合12美分),后者较2007年时增长了7.4%。中国石油在上海上市的股票2007年收于人民币30.96元,显著高于其16.70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价。
James T. Areddy
……………………
中国石化将获政府补贴
大 | 中 | 小2008年01月07日08:14
亚洲产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简称:中国石化)上周五称,公司将再次获得政府的一次性补贴,用以弥补因中国市场燃油价格较低而蒙受的损失。
中国石化70%的原油需求要靠进口满足,油价在不断攀升,而该公司却不能相应上调国内燃油价格,其盈利能力因而承压。中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飞快涨势,一直将国内燃油零售价维持在低位。
中国石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士表示,公司确实将获得政府补贴,但补贴的发放时间和数额尚未最终确定。
该公司在2005年和2006年也曾获得过政府补贴。
该公司2007年第三季度运营亏损达人民币52.8亿元,几乎完全抵消了上半年人民币54.9亿元的炼油利润。
中国石化之前曾表示,若油价一直维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公司炼油业务将蒙受损失。
……………………
高企油价令能源企业IPO热力不减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1月07日14:16
油价在100美元大关徘徊正是那些有意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能源企业所乐于看到的。
在2007年,能源企业的IPO活跃程度已在美国排名第三,这里所指的能源领域涵盖甚广,从传统的油气生产,到管道运营,再到替代能源投资等等几乎无所不包。银行家们预计今年能源企业的IPO规模将与去年相仿。
RBC Capital Markets美国股市主管乔•莫瑞亚(Joe Morea)表示,许多能源企业的内部增长以及通过并购实现扩张的潜力都很大。RBC Capital Markets为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旗下企业。
莫瑞亚预计,尽管油价对总体IPO市场所带来的推动力有所消退,但2008年能源企业的新股发行会非常活跃。
许多中游能源企业将在今年陆续上市,它们的主营业务是在美国各地经营油气输送管道。它们当中许多都以有限合伙的形式隶属于规模更为庞大的能源巨头,这样虽然会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税务负担,但其分红往往能达到可观的7%,甚至更多。
Williams Pipeline Partners LP、Western Gas Partners LP以及NiSource Energy Partners LP都是有望在未来几个月登陆纽约证交所的能源企业。这三家公司分别是Williams Cos.、Anadarko Petroleum Corp.以及NiSource Inc.旗下的公司,它们拟议中的筹资规模分别为3.4亿美元、4.5亿美元以及3亿美元。
那些在2007年进行IPO的同类中游能源企业定价较高,但首个交易日的走势却乏善可陈。不过随后它们的股价都取得了稳步上涨。刚于11月上市的El Paso Pipeline Partners LP在首个交易日仅上涨了5%,但到年底时的累计涨幅则达到了25%。Quicksilver Gas Services LP的全年涨幅为19%,但该公司8月份挂牌上市时首个交易日以持平收场。Targa Resources Partners LP在2月份的首个交易日里收盘上涨了13%,而到年底时的累计涨幅达到了41%。
总体来说,去年进行IPO的能源企业在首个交易日里的表现都不太抢眼:30只能源股票在上市第一天的平均涨幅仅有8%。而Renaissance Capital旗下调查公司IPOhome.com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所有IPO企的首日的平均涨幅为11%。
不过IPOhome.com表示,2007年五只表现最佳的新股中有两只是能源类股: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Ja Solar Holdings Co. Ltd.)的美国存托股票(ADS)年底时已经涨至IPO价格的四倍;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Yingli Green Energy Holding Co. Ltd.)的ADS年末时较IPO价格上涨了两倍多。它们都是来自中国的太阳能企业。
Dahlman Rose首席执行长西蒙•罗斯(Simon Rose)表示,能源行业中最大的热门可能是提供高端勘探服务的企业,例如取样钻探承包商以及地震成像企业等。地震成像企业主要在开始钻探之前对油气资源进行三维图像研究。Dahlman Rose是从事能源及船运业务的投资银行。
不过,罗斯认为短时间内该领域的IPO活动并不会大量涌现;他指出,一些精明的投资者一直在收购这些企业,然后把它们进行私有化。
Lynn Cowan
……………………
需求下降无碍油价飙升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2月20日11:38
尽管有迹象表明世界范围内的石油需求可能正在消退,但周二原油期货结算价仍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这一最新走势令许多业内人士大跌眼镜,他们本来预计,随着石油库存量上升、美国经济濒临衰退,能源需求将被削弱,油价将因此开始下行。虽然欧佩克内部不时有要求减产的呼声传出,但油价攀升加大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保持供应稳定的压力。
如果油价保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炼油厂和航空公司等能源密集型行业将面临更高成本,消费者也将如此。油价的上涨也让周二股市回稳的行情被逆转。
分析师和交易员们指出,油价飙升有一系列原因,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投机性资金不断注入石油市场以及煤和铂金等其他商品市场。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的政治动荡、轻质原油市场的紧缩以及炼油行业面临的难题也都是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首席能源经济学家亚当•谢明斯基(Adam Sieminski)说,这是许多小事情合力促成的。他认为推动油价上涨的主要力量是流入石油和其他商品市场的大量资金。
纽约商交所基准三月轻质低硫原油期货涨4.51美元,结算价每桶100.01美元,涨幅4.7%。此前原油曾两次上探或超过100美元大关,但均在当天收盘前回落。美国取暖油和混调汽油期货也收高。经通胀因素调整后,最新油价只比1980年4月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低3.09美元。
如果最新这波势头继续下去,欧佩克主要产油国在3月5日的部长会议上将很难支持部分成员提出的减产主张。在本月早些时候的一次会议上,成员国部长们指出,美国经济正走向衰退,第二季度有可能出现供应过剩。
那之后的大多数关键指标都支持欧佩克的说法。美国能源部预测说美国的石油需求将会降低,石油和汽油库存将增加。包括美国能源部和欧佩克在内的大多数机构现在都预计今年的需求将增长1%左右。去年的需求较2006年增长了1.4%。
分析师们仍坚持认为,未来几周石油和汽油库存的增加将导致油价大幅回落。他们表示,要保持供应量稳定,欧佩克最理想的是将日产量减少60万桶左右。
欧佩克的原油供应量在全球每天8,600万桶总供应量中占四成左右。周二,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能源情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重申了希望欧佩克增产的要求。
华盛顿顾问公司PFC Engergy的合伙人罗杰•迪万(Roger Diwan)说,欧佩克希望减产,但在油价高达每桶100美元的时候他们不可能这样做。
分析师们说,一些市场投机者似乎对炼油厂实际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故障很关注。去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停产让汽油价格升至创纪录水平。石油天然气市场研究公司Schork Group的总裁斯蒂芬•舒尔克(Stephen Schork)说,投资者担心今年这种情况还会重演。他说:担惊受怕变成了贪婪,投机者将任何有关炼油厂停产的消息都放大成油价将猛涨的信号。
受得克萨斯一家小炼油厂失火的消息推动,周二纽约商交所再重组混调汽油(RBOB)期货涨4.4%至每加仑2.60美元。该厂是Alon USA Energy Inc.旗下公司,拥有日加工7万桶原油的产能,仅占美国1,740万桶总产能的一小部分。
由于许多炼油厂都在进行季节性维护保养,产能并未全面投入运行。但流向储油库和输送管道的汽油供应仍有所增加。据EIA的数据,自今年初以来,汽油库存增加了1,610万桶,达到2.292亿桶,增幅为8%,远高于每年这个时候的平均数字。
与此同时,经济减缓和高油价令需求疲软。EIA的数据显示,过去四个星期,汽油平均消耗量比去年低1.2%。
Neil King Jr. / Ana Campoy
……………………
石油泡沫行将破裂?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6月05日08:37
石油泡沫是否行将破裂?
华尔街一些大机构对此持肯定的看法。他们预计,如果美元走强,一些主要消费国的原油需求走软,石油市场可能会很快掉头向下。他们说,随着一些大型炼油厂和新油田在未来几个月里投产,且中国经济不再一片光明,供应面的紧张状况也会得到缓解。
相关导
• 油价年内或飙升至每桶150美元
• 俄罗斯石油减产刺痛市场神经
• 国际能源署对全球能源前景敲响警钟
• IEA:高油价开始抑制需求
但不要寄希望于油价立刻出现大幅下挫。尽管石油价格已从近两周前的每桶133美元的历史高点有所回落,但仍有足够的理由认为,美国基准原油价格整个夏季都将维持在每桶120美元上下。
目前的问题是,人们对推动油价不断走高的原因存在很大的分歧。
在寻找替罪羊时,美国和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目前都把矛头对向了石油期货投机商,称有大量资金流向商品指数基金。但对油价大幅下跌持怀疑态度的人称,关键是供需基本面仍面临大量不利消息,目前市场的紧张状况不太可能在今后几个月缓和。
过去一周里,看跌油价的呼声越来越高。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上周五认为目前的上涨同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疯狂有相似之处:随着油价上涨,华尔街分析师屡屡上调价格预期,促使不断加入的新投资者将油价推到更高的水平,进而推动油价预期也进一步抬高。雷曼兄弟认为,已出现资产泡沫的典型征兆,金融投资者受到了羊群效应的驱使,纷纷追求曾有过的业绩水平。
对冲基金经理人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也发表了看法。周二他在美国国会作证表示,目前我们正经历房产泡沫的破裂,与此同时,石油和其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出现了泡沫的迹象。不过,索罗斯谨慎认为,石油市场的暴跌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出现。
广告
将美元下跌视为油价上涨主要因素的经济学家现在认为,这种关系即将发生逆转。他们表示,鉴于美元出现走强迹象和对通胀的担忧减轻,油价也会走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主席本•贝南克(Ben Bernanke)周二表示进一步减息的可能性不大,这也给美元注入了一些上涨动力。
为了支持石油狂热与互联网泡沫的相似性,雷曼兄弟举出证据称,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一直在增加对大宗商品的投资。雷曼兄弟计算,从2006年1月到2008年4月中旬,有900多亿美元的新增资金流入到商品指数类资产管理基金中。该公司称,每流入1亿美元新资金,西德克萨斯中质油的价格就上涨1.6%。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投资驱动油价上涨的观点。巴克莱(Barclays Capital)驻伦敦分析师保罗•霍内尔(Paul Horsnell)称,如果供应量在五年内不能增加,而需求像前四、五年那样继续增长的话,那么石油就应该是现在这个价格。他说,油价将继续挑战高位,除非供需状况出现明显变化。
其他人也对投资推动油价上涨的证据提出质疑。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首席经济学家杰弗里•哈里斯(Jeffrey Harris)上月在给美国参议院的证词中表示,尽管西德克萨斯中质油的期货合约价格在过去14个月中上涨了一倍多,理财账户持有的头寸变化非常小。
他写道,投机头寸的变化并未放大原油期货的价格变化。具体来说,近期原油价格的上涨是在投机净头寸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他还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投机头寸的变化先于原油期货合约价格的变化。
霍内尔等人表示,油价在急升到每桶133美元后正在寻求新的平衡。即使通常看跌油价的美国能源部也认为油价不会很快下跌。能源部下属能源情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负责人盖伊•卡鲁索(Guy Caruso)周一表示,全球石油供应依然紧张,他预计到2009年油价将保持在每桶100美元之上。
有人认为,油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是今年以来墨西哥、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部分主要出口国的石油产量意外大幅减少。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欧佩克)中的主要产油国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基本保持了产量稳定。
尽管美国的需求出现下降,但多数发展中国家对柴油等成品油的渴求并未放缓。
最近中国四川发生的强烈地震导致当地发电厂发生严重破坏,中国也被迫千方百计地筹措柴油供数千台发电机使用。海湾国家国内需求的增长阻碍了原油出口量的增加。
霍内尔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供需面发生重大变化才能扭转当前这种局面。但目前我们还未看到这种情况出现。
雷曼兄弟属于预计供需平衡将在未来几个月发生变化的阵营。沙特阿拉伯的新油田很快就将投产,新开工的大型炼油厂也将缓解生产瓶颈,给油品市场带来更大的竞争。俄罗斯已实施了减税政策,许多人预计此举将拉动停滞不前的石油产量。
与此同时,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开始减速,作为出口大国的中国其石油需求增幅预计也将出现回落。中国在奥运会前一直在屯积成品油,随着赛事结束,进口量可能会下降。
雷曼兄弟分析师迈克尔•沃德隆(Michael Waldron)说,所有这些都表明,石油价格将出现大幅调整。不过他预计年底前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GUY CHAZAN / NEIL KING JR.
……………………
中国旺盛需求力挺亚洲资源大国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6月05日13:32
对于马来西亚、印尼与泰国等商品资源丰富的亚洲国家来说,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得它们保持了出口的强劲增势;中国的旺盛需求或将拉动亚洲部分经济迅猛发展的国家,从而有助于缓解美国与西欧经济困境给它们带来的冲击。
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能从中受益。对新加坡与菲律宾等以电子产品出口为主的亚洲国家来说,美国经济放缓带来的冲击正开始逐渐显现。
受商品价格连创新高推动,许多亚洲国家的出口额都较上年同期出现了明显增长;在这背后,中国对原材料的旺盛需求功不可没。例如,马来西亚本周公布的4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飙升了21%,当月印度出口更是增长了31.5%。一些经济分析师认为,尽管食品与燃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日益令人担忧,但这种良好的出口表现将有助于亚洲国家在中短期内继续保持良性增长势头。
马来西亚周二公布了4月份出口数据。从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将石油、天然气、棕榈油等重要商品资源出售给中国、日本与韩国等亚洲制造业中心,拥有丰富商品资源的国家仍然财源滚滚。当月马来西亚棕榈油(用于食用油与生物柴油)出口额较上年同期暴涨了71%,原油与天然气出口则分别增长了53%与26%。当月马来西亚电子元件出口额也增长了12.5%,这部分产品约占马来西亚出口总额的39%。
ING Financial Markets亚洲研究部门主管蒂姆•康登(Tim Condon)认为,很明显中国的棕榈油进口一直是马来西亚出口的主要推动力;得益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其贸易伙伴才维持了强劲的出口增势。
与此类似,泰国4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主要受大米与其他农产品价格飙升的推动。印尼3月份出口额创11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棕榈油毛油价格上涨的推动。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毛油生产国。印尼还出口天然气、煤炭等矿产以及木材产品。印尼4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上扬了23%。
上述出口强劲增势的背后,来自中国的需求仍然是主要的推动力。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尽管受到美国经济放缓以及中国政府紧缩举措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仍较上年同期增长10.6%。为了延缓经济过快增长,遏制通货膨胀压力,中国政府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
甚至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受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日本经济第一季度较上年同期增长3.3%,主要得益于向中国出口的工业品与零部件的增加。但经济学家对此警告称,最近几周此类出口已经开始显现出放缓的迹象。
广告
印度的出口表现同样出色;继3月份出口增长27%之后,印度4月份的出口又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1.5%。面临美国需求放缓的冲击,印度企业转战欧洲与中东等新市场,为其珠宝、纺织品与成品油打开了销路,从而成功维持了出口增势。中国也逐渐成为印度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印度出口总额中占到了8%左右。
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驻新加坡的亚洲经济学家罗伯特•普赖尔-万德斯福德(Robert Prior-Wandesforde)在本周一份研究告中写道,显而易见,至少从出口额来看,印度是亚洲又一个出口增长加速的国家,其出口并没有如近月来多数人所担心的那样出现放缓。他表示,这进一步表明,美国经济疲软并不是亚洲出口增长的灾难,更不会给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带来严重冲击。
然而,亚洲各国仍然面临着一些棘手的经济问题,尤其是燃料与食品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压力日益沉重,以及美国需求放缓的问题。从长期来看这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周三公布了其半年一次的经济展望告。该组织在告中预计,几乎所有的新兴经济体都会出现增长放缓,只有匈牙利会从其2007年的低迷状态中恢复。
总部位于巴黎的OECD预计,巴西、俄罗斯、印度与中国这四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今年可能会逐步放缓,主要受美国经济状况恶化的拖累。
实际上,菲律宾等一些亚洲国家已经感受到美国经济放缓带来的冲击了。今年第一季度,菲律宾GDP较上年同期增长5.2%,增速明显低于去年全年的7.2%。菲律宾政府因此不得不将2008年经济增长目标从此前的6.3%-7%下调至5.7%-6.5%。
经济学家指出,菲律宾经济疲软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出口增长放缓,尤其是对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电子元件出口;更为重要的是,菲律宾缺乏棕榈油这样的重要商品,也缺少可以从中国等亚洲主要制造业国家受益的商品相关产业。
菲律宾国家经济统计部门负责人罗慕洛•维罗拉(Romulo Virola)上周公布经济增长数据时对记者表示,在经历第四季度令人惊喜的良好表现后,菲律宾经济终于在油价上涨与美国经济放缓的压力下开始走软。
新加坡4月份电子产品出口也较上年同期下滑了0.4%,当月不包括石油产品的总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5.4%。
James Hookway
……………………
嘎嘎。
热闹吧。
需求下降无碍油价飙升,这是什么逻辑?不是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么?如此路径下,应该是需求下降,价格也随之下降才是啊,现如今怎么都离经叛道了呢?
环球时编辑发来相关内容。
wangwen
2008年1月28日 19:05
Recent Article of International Forum, GLOBAL TIMES-----THANKS, WANG WEN
Wang Wen
Editor & Reporter
International Forum, GLOBAL TIMES
2 Jintai Xilu, Chaoyang District,
, Beijing,China
Tel: 0086-10-******
Fax: 0086-10-******
E-mail: wangwen@*******
越少依赖石油,国家越安全
孙泽生
新年伊始,人们都在惊呼100美元的油价,但似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此并不担心。美国表示,高达7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不会用来平抑油价。欧盟也认为,100美元的油价不会成为一场灾难。日本更是没有大的恐慌。回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油价上涨曾导致了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危机,欧美甚至联合抵制油价上涨。而如今,类似的油价上涨,却没有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构成明显的大影响。这值得我们问问为什么?
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世界上许多大的石油公司都是发达国家的,油价上涨会使他们受益。另一方面,几十年来,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推行了强有力的、多样化的节约能耗政策。过去30年,欧盟将燃油税率提高了数倍,燃油税已占成品油价格的70%左右,从而迫使企业和个人必须想方设法节约能源。这些国家还大力开发新能源,使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日本则计划将家用电器的能效平均提高30%,并打算未来不再利用石油发电;美国也在大力推进省油标准和替代能源开发。在减少依赖石油的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更是率先进入到服务型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服务业和创新。
从这些国家的经验看,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带来了三大积极的成果,一是推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一个高能耗的国家,始终会受制于能源的各类变化,在经济发展中出现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二是鼓励了技术创新。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消费者自然会寻求替代能源,寻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就带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三是促进了国家安全的稳固。在全球化时代,军事入侵对西方国家安全的威胁在减弱,而经济风险的冲击力却在增加。金融和能源无疑是两个最能冲击一国经济的因素。特别是能源问题,因为受地缘政治影响依然很大,一直是西方国家,特别是那些缺少能源的西方国家的心病。这些年来,西方国家降低了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存度,当然也就提升了自身的国家安全。
由此看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与国家安全、社会长治久安相关的重大课题。从目前的国际安全格局来看,一个国家对石油的依赖越少,这个国家的安全程度就越高。▲
(是浙江科技学院经济学博士。)
……………………
多才多艺的胡星斗也不失时机地对此发表着宏论。
加强石油储备,确保石油安全
胡星斗
日前,旨在加强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建设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它对于未来我国的石油利用及经济发展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07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0%,进入了预警期。早在2004年,国家就启动了石油战略储备,拨款60亿元建设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大储备基地,储备量相当于10天的原油进口量。加上商业储备,中国的总石油储备能力将达到1个月的进口量,大约相当于半个月的消费量。
中国的石油储备仍然太少。美国从1976年、日本从1980年就已经开始进行石油储备,目前,他们的储备量都相当于半年的消费量。因此,我国及时成立石油储备中心,就是为了提高石油储备能力,确保石油安全。为此,中国正在构建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战略储备与义务储备相结合,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为主,地方石油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为辅的石油储备制度。
目前我国的石油安全现状不容过于乐观,具体表现为:原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进口和进口渠道比较单一;石油供给受人牵制,缺乏国际石油定价权等。而加强石油储备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我国的石油安全防线。同时,作为政府行为,成立石油储备中心,将能发挥稳定石油供求关系、平抑市场物价、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积极作用,也将有助于解决可能发生的全国性石油供应短缺与油价暴涨等问题;其次,成立石油储备中心,也将大大增强我国石油储备的管理力量,理顺石油储备管理层级关系,由此拉开我国石油储备向专业化、正规化方向发展的序幕。
虽然成立石油储备中心,会对我国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由于目前国际油价仍然处于高位,所以,我国在石油储备方面又不能马上走的太快,否则,急于求成,大量储备,我们付出的成本太高,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抬升也会形成一定的作用。
2007-12-22
(“胡星斗中国问题学、民生经济学”网站:
……………………
俺看到,国外媒体把胡星斗称作是“自由派学者”。前不久我曾经提及,胡星斗忽左忽右。结果,胡星斗给我发来邮件,说他的所作所为是想分别吸收左派和右派的长处。可是,洋鬼子还是把他分门别类到了右派阵营。
再怎么说,这些加强中国在石油等战略资源上的自主权的主张,也比张维迎、茅于轼们要靠谱些。茅于轼是刘军宁主张彻底放开呼吁在经济学领域的摇旗呐喊者,比如说中国的石油安全根本就是杞人忧天,完全可以通过国际市场来满足;比如说粮食,更是可以从国外购买,而让中国的土地用作更有价值和效率的方面。至于张维迎呢?这哥们儿绝不认为有什么粮食安全问题,说如果真要是发生粮食危机,北大都可以种粮食。
吼吼。
(顺便说一句,最近因为在地震中不顾学生死活而自己逃命而走红的范美中,已经成为一个公共人物,被人们称作“范跑跑”。范跑跑一再声称他是北大毕业。我很是希望能够出现范跑跑身上所代表的北大精神,特别是将他的言行与厉以宁、张维迎们进行对照。结论嘛,当然就是北大要是不出范跑跑才见了鬼了。也许,哪天我会自己动手来干这件事。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太多的媒体试图就1980年那场讨论对我进行采访,都被我拒绝了。我以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主张,和讨论当中“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诸如此类的命题,打开了中国社会的潘多拉盒子,自私自利如日中天,理性经济人招摇过市。这种大背景下,产生厉以宁、张维迎、范跑跑也就不足为奇啦。与其就那场讨论像祥林嫂般地絮絮叨叨,不如重新思考总结这30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与道德状况。这些内容,我也许会专门讨论,于此不赘。)
崔之元发来的内容。
Cui Zhiyuan
2008年1月10日 22:30
斯蒂格利茨:全球滞胀重来?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全球滞胀重来?
2008-01-08 09:26:50 : 东方早(上海) 网友评论 7 条 点击查看
游戏就快结束了。中国现在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说服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那么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生活成本将会增长。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世界经济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一段美好时光: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引领这波强劲增长的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GDP在2006年分别增长了11.1%和9.7%,2007年分别增长了11.5%和8.9%。甚至非洲的发展势头也非常不错,2006和2007年的经济增长都超过了5%。
但美好的时光也许就要结束了。近几年来,人们一直对因美国巨额外债所导致的全球失衡而忧心忡忡,但美国却反过来说世界应该心存感激:考虑到亚洲地区因高储蓄率而形成的数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全球经济正是因为有美国的超前消费才得以能持续发展。但人们普遍认为,在乔治•W.布什总统领导下美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持续,现在,清算的日子来临了。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导致原油价格在2003年以后飞涨了四倍。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致使一些国家出现通货膨胀,一些国家陷入经济衰退,而有些国家则遇到了最糟糕的状况:滞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编者注)。
到目前为止,有三个关键因素帮助世界承受住了油价的飞涨。首先,在高投资(包括投资于教育和技术领域)的基础上,中国的生产率大幅提升,并通过出口降低了全世界的物价。第二,美国借此机会将利率降低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并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最后,全世界工人的实际工资不断下降,占GDP的比重也不断减少,他们事实上承受了油价飞涨所带来的痛苦。
这场游戏就快结束了。中国现在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说服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那么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生活成本将会增长。随着生物燃料的发展,食品和能源市场的关联度已经越来越高,再加上由于气候变化等相关问题导致的需求大增,食品价格将会不断上涨———这会对发展中国家构成致命的威胁。
美国人的“消费狂欢”还能持续多久?前景不容乐观。即便美联储继续降息,贷款机构也不会再急着扩大坏账规模。而随着房价的下降,更多的美国人会开始减少消费。
与此同时,巨额的财富正在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重新分配,大量的收入也从各国工人的口袋流向了富裕阶层的钱包。对于这种所谓的全球化,全世界的工人们还能忍受多久呢?事实上,这样的全球化的前景已经十分渺茫,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对于那些认为良性的全球化有能力惠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信仰社会公正和民主重要性的人们来讲,这些都不是好消息。
布什政府期望能以某种方式阻止放弃抵押赎回权的热潮,并借此将经济问题转嫁给下一任总统,但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美国来讲,现在的问题仅仅是会出现一个短期、急速的经济回落,还是一个时间较长、但较为平缓的经济回落。
不仅如此,美国一直试图通过转移次贷危机和美元不断贬值,把问题转嫁到国外,例如欧盟的出口就越来越困难。但在以“强势美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中,由此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其代价将是十分高昂的。这种巨大的经济调整总是痛苦的,而今天的经济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因为获益者更不愿意付出。
事实上,“充满流动性”的反面是总体需求的不断下降。过去七年中,美国毫无节制的消费填补了这中间的差距。而现在美国家庭和政府的消费都很可能要受到控制,因为两党的总统候选人都承诺要重新担负起财政责任。在美国国家债务从5.6万亿增长到9万亿美元之后,这样的政策倾向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现在采取这样的措施,的确非常不是时候。
当然,从这幅黯淡的画面中也能找到一抹亮色:今天的全球增长与10年前相比更趋多样化,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全球发展的真正引擎。
无论如何,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增长放缓(也可能是经济衰退)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性的后果———全球的经济增长将放缓。如果货币机构对通胀压力做出恰当的反应,意识到绝大部分通胀压力是输入型的,而非国内需求过剩,我们也许能够安然地度过这一困难时期。但如果他们无情地提高利率来应对通胀目标,我们就应该做好最坏的准备:另一个滞胀时代的来临。如果各国央行继续沿这条路走下去,最终肯定能成功地战胜通货膨胀,但为了达到目的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失业、降薪和流离失所,将是极其惨痛的。
……………………
而人们也在分析油价对于中国的影响。
杨毛:国际油价和中国房价问题
07年初,世界石油期货价格是50美元左右,到了年底,接近100元,很多专家预计08年要涨到120美元,均价在90美元以上。同时国内房价也一直涨个不停,而且房价高到一般人很难问津的程度。国际油价上涨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预示着什么东西的到来?国内房价为什么会上涨?贫道试着做些分析。
一个产品的价格暴涨,一般认为是两个原因:一个取决于供求关系,一个取决于对供求关系的预期。中央4台晚上9点半的专家多次分析过国际油价问题,认为原因主要也是这两点:中国等新型市场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对石油需求增加,形成供求矛盾;石油是受储量限制的产品,终将面临枯竭,现在离石油枯竭的终点越来越近,这种恐慌造成油价上涨。这种分析很符合一般市场经济规则,看起来没什么可质疑的。
不过如果看两个数据,就知道这些分析并不符合事实。2007年确实石油需求增加了,但统计表明(中央台也这样说)只比2006年增长了不到两个百分点。需求增加不到两个百分点,价格上涨接近一倍,供求关系引起价格上涨的理论就说不过去。而且石油国输出组织预计2008年无非需求会增加1.54%,这些增长远低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更远低于新型市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看见新型市场国家经济高增长就认定会引起石油需求高增长显然是没有事实支撑的。其次,在上世纪最后20年,石油价格一直在20美元以下,很稳定。但80年代探明石油储量预期的石油枯竭时间是30年。随着世界探明储量猛增,到新世纪,探明石油储量支持的现有用量为50年,石油价格反而增加到近100美元。显然,用预期石油枯竭来说明油价上涨也缺少事实依据。
如果世界油价不是一般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那为什么会一个劲儿地疯长?这就必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了。王小强在《投机赌博新经济》一书里清楚说明了世界发生的变化。他研究认为,世界在上世纪70年代后进入了一个赌博经济时代,西方经济活动中,货币活动越来越脱离物质的羁绊,主要经济活动已经是“以钱挣钱”的模式了。王建在一系列文章里也说明了这个趋势。他们的文章里描述到,西方经济从十七世纪到上世纪70年代前的400年中,股票交易额与上市公司增加值、外汇交易与世界贸易总额、期货交易总额与期货交割总额一直是高度相关的,货币交易始终围绕物质活动,即使经常高于物质活动量,但一直在1到3倍之间徘徊。但上世纪70年代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货币交易一飞冲天,就像嫦娥一号最后一次变轨,一去不复返了。目前,世界货币交易活动量已经是物质活动量的100倍,而且正向200倍突进。也就是说,到现在,世界每发生100元的货币交易,99元是在股票、外汇、期货市场的交易中完成的,1元钱是生产和服务的交易中完成的。如果他们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世界就存在两个规则,一个是市场规则,一个是赌场规则。
这两个规则是完全不同的。对物质和服务市场来说,供需关系起决定作用,大家的行为是“低价买,高价卖”,便宜时候和便宜地方买,贵的时候和贵的地方卖。但赌场规则则不同,是完全心理因素的,是“消息”主导价格的。大家行为是“买涨杀跌”,越涨越买,越跌越卖。如果赌博市场的筹码是固定的,每个筹码的价格取决于进入这个赌场的资金量。大家都来赌这个东西,价格就一定涨,大家不赌离场了,价格就跌。因此,如果一个市场被大量以赌博为目的的人控制,这个市场的规则就不能简单用供需关系来分析了,就要用赌场规则来分析。
世界石油市场从美国入侵伊拉克后就开始向赌博市场转化,尤其是前年开始美国房产市场泡沫明显后,大量游资进入石油市场,热钱进来多了,石油量变化不大,油价自然就要涨,而都预期油价要涨,进来的钱就更多,价格就更加上涨,国际石油市场就基本成为赌博市场。简单说就是:国际油价为什么涨?因为它在涨!这个回答看起来很可笑,但在赌博市场里就是规则:因为它在涨,所以有钱可赚,因此我也要买,因为我也买,于是更加表现出“油价在涨”。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
并不是只有股票、外汇、期货可以成为经济赌博工具,很多东西,尤其是供给有限或者不可能短期大量增加供给的产品都可以成为赌具的。比如中国的房市就进入赌博市场了。
如果买石油的主要是用石油的,石油市场就是一般市场;如果买卖石油的主要是为了在买卖石油中获利的,石油市场就是赌博市场。如果买房子的主要是为了住的,房市就是一般房产市场;如果买房子的主要是为了货币保值和增值,房产市场就是赌博市场。2005年以后,城镇最富裕的20%的人显然早就有了两套以上的房子,但是,2005年以来,城镇居民用于购房款的62%,是这部分人花出去的(年鉴数据),加上一些专门炒房机构,70%甚至更高比例的房产交易不是为了住房而是为了从房产中获利(保值等于获利),一定不夸张。这也可以从2006年以来多数城市新售房子只有不到20%的“开灯率”和大城市50%新售房子为外地人可以做佐证。因此,2005年以来,中国房市基本进入赌博市场状态。房价为什么涨?因为房价在涨。房价既然在涨就有利可图,因此我就买房子。由于我也买更加显示出“房价在涨”。这就是新经济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07年股价飞涨?因为中国本世纪为了平衡1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投放了近10亿人民币,流动性极强。这些钱进入股市,股价就涨,股价既然在涨,就更多人进入,更加表现出“它在涨”的特点。可惜股票的供给能力很强,一个中石油投进去吸纳几百亿,股价就跌了20%多,快两个月还上不去。
说现在是个“新经济”,其实也不准确。一般来讲,成熟市场经济的后期都会进入赌博经济。贫道很早就说中国古代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因为恰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体单薄,不能在经济体内完成农业社会已经很复杂的分工,所以市场交换必然伴随小农经济。这也可以从中国古代生产资料一直可以自由交换以及以铜币等贱金属做主币材所实现的充分交换来证明。如果这看法是成立的,那么中国古代王朝经历了一次次的从一般市场经济到赌博经济的过程。
在王朝初期,由于战乱造成地价便宜,粮食等农产品贵,根据史料记载,这个时期一亩耕地与一担粮食的价格差不多。因此买地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生产资料,也就是通过从事农业(哪怕是雇工)获取利益。但土地供给是属于有限供给的商品,地价会随着经济稳定而上涨。根据史料记载,王朝初期中上等土地1、2两一亩,到了王朝中期就达到50两,王朝末期达到上百两甚至更高。但同期农产品价格随着经济稳定又在下降,一般一亩地的产出量只相当于地价的1%。因此,通过投资土地来从事农业就一定不是一个合算的项目。但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土地交易次数会这么高,以至于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高换手频率呢?显然是交易者是因为“地价在涨”才交易的,是通过买卖土地来保值或增值为目的的。也就是说,中国早就实践了大规模赌博经济。
赌博经济还有什么规律呢?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呢?没有人做研究,似乎因为赌博经济这个东西刚出来。但是从中国的情况可以看出来,如果赌博只在赌场里玩,或者赌些不重要的东西,没什么可怕的。但如果把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东西来玩,有时候会出问题。
中国王朝到了中后期,土地投资如果是农业性质就不合算了,因为农业产出量与地价不成比例。虽然经营土地的商人(中国商人、高利贷者、地主是一家)主要靠土地交易挣钱,但是总会试图从农业产出中找回点利润。王朝初期自耕农很多,但由于小农经济体太弱小,抵抗灾害和灾难能力低,破产是大量的。小农破产一方面为土地集中创造条件,一方面形成大量佃农。开始由于破产农民少,地租会低,比如佃7主3。但随着破产农民增加,地租会提高,比如55,或刀46甚至37。这样,大量农民会被“溢出”。道理很简单,假定在佃6主4时一个5口之家的佃农佃10亩地可以维持最低生活,但刀佃4主6就要佃15亩地才能生活,而37就要20亩地。这样本来能够让2户农民生活的土地变成只能养活1户农民,另一户就成为无法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流民。于是社会矛盾开始尖锐化,最后形成暴民破坏这种资源分配形式。
现在中国的房产市场就很有意思。北京四环内房价在1万多元左右,买50平米的一室一厅房子要60万。如果不是为了住,而是想吃房租就不合算了(同吃地租一样)。这样空房子出租最多年收入元(再高了打工的租不起),而3年国债利率5.74%,60万的年收入近元。怎么看买房子的“投资”一定不能与住房有关。一方面中国人均城镇住房面积早以超过香港、新加坡、首尔等,全国人均住房(农村比城市高得多)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方面大量最需要改善住房的人买不起房子,贫道以前一个帖子把这形容为“纵有广厦千万间,难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房子还好说,石油可以与经济关系很大的事情。很多人认为油价太高了总有用不起的时候,就会降下来。其实这都是想象的。现在世界动力尤其是移动动力机械主体是依靠石油,这个物质财富恐怕有数万亿美元,是现代经济的技术装备基础。不用内燃机用什么?且不说其他动力机械(比如电力机械)要成为经济适用的产品还不知道是哪一年,就算能用了,换掉这数以万亿美元计的动力机械也不是说着玩的。因此油价再高,车还要开。因此,石油价格涨到150美元甚至200美元也有空间。何况石油市场的倒爷们可不管这些,只要有钱赚,这个数字总要炒上去。
市场经济属于正反馈系统,必然造成两极分化,尤其进入赌博经济时期会加剧这个分化速度,最终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了,看得见的手(拿刀的手)起作用了,用负反馈手段消除两极化。这很像贫道祖师爷的话“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有馀以奉天下者?唯有道者。”也就是说世界是由两个规律或者什么“手”在操纵控制。一个是天之道,一个是人之道。天之道像系统论里的“负反馈系统”,损有馀而补不足。既把和谐稳定做目标,又是和谐稳定的手段。人之道像“正反馈系统”,损不足以奉有馀。既把两极化做目标,又是两极化的手段。中国历史显示所谓“人之道”就是“发挥人的本性”。比如市场经济以私有为中心。一方面创造财富的能力很强,另一方面贫富分化很快。只要耕地私有“民得买卖”,一定“兼并起,贪鄙生……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而“物壮则老”,这只“看不见的手”一定制造大量无产无业的流民来“替天行道”。天之道一出来就要用“看得见的手”去“劫富济贫”。中国历史就在“人之道”和“天之道”的交替中轮回。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看到今天西方国家似乎只有一只手,照样社会稳定。那是没看见西方政府在用另一只看得见的手:高累进的所得税和房产税把市场经济“奉有馀”的钱拿了回来去“补不足”了。没有政府“替天行道”,照样工人罢工,照样“巴黎公社”。
……………………
油价到底为什么如此居高不下?崔之元发来了相关分析。
Cui Zhiyuan
2008年6月11日 12:10
Fw: 索罗斯戳穿高盛们的谎言:四大投行操纵国际油价
主题: 索罗斯戳穿高盛们的谎言:四大投行操纵国际油价
铁幕背后的石油交易:四大投行操纵国际油价
原载:华夏时 :笔夫 时间: 2008-06-07
高攀的油价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变得恐慌。全世界居民为此焦虑不安,政府警惕地面对工会的罢工,政党忙于修改竞选纲领,以适应选民的愤怒情绪。
自1973年以来,油价再次主宰着世界的走向。
关于油价震荡背后的那些密不透风的铁幕正在一页一页地被推开,全世界正在审视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改变他们生活点点滴滴的黑幕和细节。
油价的“共和党行情”
2000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有着深厚人脉关系的乔治•W•布什在与民主党人戈尔的竞选中赢得了总统大选,布什胜选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来自得州能源巨头和军火商庞大的助选资金。于是,胜选后的布什的第一道题便是如何回那些慷慨解囊的财团。
来自石油巨头阿里伯顿公司的董事切尼主宰了白宫的油价政策。就在两位入主白宫不到3年的时间里,一场赤裸裸的争夺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战争开始了。在各种充满谎言的外衣的包装下,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已进行了长达6年的战争。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了6倍。高企的油价给得州的能源巨头带来滚滚财源,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营业利润从6年前的300亿美元猛增到2000多亿美元。美国石油公司拿走了伊拉克大部分的油田开采权,切尼大老板甚至准备将阿里伯顿公司的总部迁入这个目前仍然战火纷飞的国家。油价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几乎是美国伊拉克战争的唯一理由。
在长达6年的油价上涨过程中,几乎没有过真正的调整。最显著的一次调整发生在2006年8月,在随后半年的时间里,油价从83美元一桶迅速下跌到53美元一桶,跌幅达36%。值得关注的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震荡,共和党油价行情在此期间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2006年8月前后,正是美国中期选举如火如荼之时,民调显示,共和党的高油价政策使得选民一边倒地抛弃共和党,共和党选情十分吃紧。在这紧要关头,布什政府突然宣布严查石油交易市场的黑幕交易。实际上,布什政府对这一类交易可说是了如指掌,在中期选举选情突然吃紧的时候,共和党政府不得不忍痛割爱,抓出一个典型来治理油价,当然,任何时候他们不可能舍弃得州的石油大鳄,在这时候,英国的BP公司成了替罪羊。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2006年8月8日这一天,BP公司突然宣布位于阿拉斯加的石油输道因发生爆炸而关闭,这导致当日原油期货出现暴涨行情,达到了阶段性高点,引起世界的恐慌。BP公司此举激怒了正为选情吃紧而苦恼的美国共和党政府,导致布什政府随即对其展开调查。调查显示,BP公司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多次无故停工检修位于得州的炼油厂,导致油价波动,而公司却通过期货市场来暗中谋利,他们在其中的交易中获利不菲。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后,美国政府最终对BP公司处以巨额罚款,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而使得油价进行了几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然而,即使走出这一轮调整,也无力挽救共和党的中期选举,他们最终在选举中输掉了议会中的大多数席位,将国会控制权拱手让给了民主党人。
然而,这一惨痛的教训并不能使布什政府悬崖勒马,毕竟,高油价是共和党所代表的那部分石油巨头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油价在60美元下方几乎没作停留就开始新一轮的上涨,在随后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油价从50多美元直接拉升到最高135美元一桶。
当然,共和党政府没有忘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今年的总统选举。如果油价任其疯涨下去,那么意味着接下来的总统选举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可能输得比中期选举还要惨得多。
在这一点上,布什政府算是讲政治的。就在油价问鼎135美元后的第二天,政府方面再次如法炮制,再次祭出了监管大旗,宣布对石油期货市场的内幕行为进行调查,油价闻声大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跌。接着,监管当局再次放言,要对出现异常波动的棉花期货也进行调查,进而扩展到所有的商品期货品种。
新的监管行动已经对原油期货价格产生巨大影响,油价一周来持续回落,虽然还不能确定135美元是否就是油价中期的顶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持续6年多的油价共和党行情结束。
四大投行操纵国际油价
油价上涨自然有基本面的因素,耳熟能详的理由是全球需求的不断上升和供给的相对不足,但是,另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原油期货市场的种种交易行为已经将这种基本面数倍地放大,对于油价的疯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你到现在还在谈论所谓的基本面,那实在是太愚蠢了。”能源市场咨询公司的马克•刘易斯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向观众如是说。
在过去的一年里,当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之时,国际基金业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商品期货品种之上。过去的一年,大约有超过2600亿美元的投机基金涌入了商品期货市场,与商品牛市初期的2003年相比,增长了近20倍。而这2600亿美元的投机资金,斩获了5万亿美元利润,其中有至少一半的资金转战在原油期货品种上。
对冲基金和社保基金由于做多商品期货而使其勉强渡过次贷危机的难关。美国那些著名的投资银行在这轮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不为人知的是,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它们,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紧接一浪的油价上涨。
要在短期遏制油价上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这四大金刚的交易调查入手!
早在2006年,油价当时还处于60美元低位的时候,美国联邦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就着手对原油期货交易进行了调查,其调查告首次明确指出,大量买入期货合约是油价走高的主要推手。
这份告同时也揭示出美国衍生品交易监管存在着惊天的黑洞。一般来说,美国原油期货在常规交易所(regulated exchanges)的交易受到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CFTC)严格监管,但是,调查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宗的合约交易正转移到了期货OTC市场的电子交易市场,我们中国期货界俗称为亚洲电子盘交易市场。常规的场内交易市场是美国的主流交易市场,有常规开市和收市的交易时间限制,而亚洲电子盘交易是满足那些不能与美国常规市场进行同步交易的全球各地的交易者,这种电子盘交易在常规市场交易结束后仍然连续进行交易,并且在常规场内市场开市前结束交易,这样两个市场组成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市场。
2000年美国安然事件爆发以后,美国通过了一个商品期货的现代化法案,要求CFTC对期货市场交易的所有交易行为密切监管,保留其一切交易记录和交易文档,防止市场的操控行为。然而,一个巨大的漏洞在于,此监管行为将OTC电子交易市场排除在监管范围之外,于是,这一漏洞给了华尔街大投资家们为所欲为的巨大空间,最近一年多来,这些投行利用这个市场进行违法交易,但丝毫不被CFTC察觉和知晓,而且以后也不可能被完全调查清楚,因为,这个市场不会保留他们的交易文件。
索罗斯戳穿高盛们的谎言
早些时候,高盛公司向全世界抛出了油价200美元一桶的预言。投资银行的仓位永远是决定其立场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一般的投机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十分直得警觉的信号。
问题是,高盛们可以轻易地列举出油价攀升的一百个理由,就像他们惯常所做的那样,但是,他们的理由越充分,其距离彻头彻尾的谬误就不远了。
尽管美国的原油库存一直在下降(这是期货交易商做多的主要理由之一),但是汽油库存却达到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2008年一季度,世界石油产量相比2007年同期上涨了2.5%,而同期全球石油消费量只增加了2%。据花旗的分析师预测,二季度全球产量将有3.3%的增长,三季度增长率将会同比超过4%,而全球的需求增长在未来的6个月内只会增长1.6%。
事实上,在一些国家,需求呈现下降的趋势。美国商品期货公司Sempra Metals统计显示,美国人在2008年1月份的汽油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而事实上,美国汽油产品消费的减少从去年7月份就已经开始了。耐人寻味的是,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世界原油期货价格开始了陡直上升的行情。即使是被指拉动需求的主要力量的中国,其石油需求量的增长率也从10%的年增长率下降到了6%。另外,在这段时间里,世界石油剩余产能已从几年前每天150万桶上升到每天300万桶。
需求在减少,供给在增加,而油价在猛烈攀升,高盛们的预测不攻自破。但是石油家还会有新的说辞,埃克森美孚的CEO雷克斯•迪乐森于是一古脑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弱市美元及地缘政治的不稳定。
不可否认,美元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全球绝大部分的石油期货合约是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自从2002年以来,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贬值超过30%,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产品理应上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03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上升了400%,同期,全球需求只上升了8%。
毫无疑问,是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造就了油价的疯涨。
游戏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这周,索罗斯来到了美国国会山,为油价的泡沫和非理性作证。这个被东南亚国家视为祸水的人,这次替全世界大胆地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机构投资者对于石油市场的预测是不诚实的,对于经济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
哈哈。
崔之元、王绍光、胡鞍钢、汪晖、甘阳等新左派学者们,是非常乐意于收集对中国有利的内容,比如崔之元在这次地震发生后,就发来内容,说地震当中倒塌的并不只是学校,言下之意是学校倒塌可以不那么引人关注;地震倒塌建筑物并不只是由于腐败造成的,等等。在这一点上,崔之元和王绍光们比杨帆、左大培、张宏良等要温和得多,很有些粉饰太平的意味。同时,新左派们也同样对收集发布对美国不利的内容乐此不疲。
不过,我还是大部分地认可他们发来的这些内容。我从来不认为,米国人是世界楷模和道德标杆。这一点,我会引用台湾学者分析美国鬼子在伊拉克战争当中倒行逆施的内容来加以佐证。我也同意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王建的分析,认为米国人发动战争,目的就是为了中东的石油。
我对刘军宁无限开放说、以及在美国的方觉发出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多极而只有美国一极的说辞不屑一顾。
其实,现如今美国利用生物燃料来制造粮食武器,推高全世界粮食价格,确保美国的战略利益,让美国这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里的汽车夺去全世界的口粮,引发国际上、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社会动荡,这种行径实在令人发指。
美国次贷危机后,国际热钱纷纷逃离。而现如今国际热钱到了什么样的地步?虚拟经济成分相当于实体经济来说,以及是后者的将近百倍。如此天文数字的资本,就像蝗虫一样,所到之处无不饿殍遍野惨不忍睹。资产毒垃圾也好,金融衍生品也罢,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在全世界风行。樊纲说,随便什么国际资本要是想收拾中国,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昨天我就越南经济危机写了内容。其实,谁能够证实越南的风吹草动不是针对着中国来的呢?说什么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我对此嗤之以鼻。连胡温都多次公开表示,中国经济今年是最困难的。这种表态意味着什么?是说基本面不成问题?哼哼。
次贷危机挤出来的热钱,必须要寻求出路和兑现条件。而最为可以唯利是图的,莫过于大宗商品交易,铁矿石、原油、粮食……看看这些物品的价格走势吧。
说什么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啊呸!
国际大米价格从200美元突然之间到了1000美元,是一年之间全世界突然出现了4倍的需求?国际油价从40美元到了135美元,是一年里突然出现了接近3倍的石油需求?这显然是胡说八道。
疯狂逐利的国际热钱寻找着目标,苍蝇专叮有缝的蛋。全世界什么是有缝的臭鸡蛋?中国。
现如今,在丧权辱国的路线当中,中国不仅仅比所有发展中国家要开放,而且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还要开放,全世界只有十几个发达国家敢于开放金融,而中国这么个既没有市场经济经验与文化、又没有监管的人类垃圾场,竟然也敢于开放金融。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越南经济危机可能只不过是中国经济危机的导火索的原因。
而且刘军宁们说,中国再怎么开放都不过分。
牛屄啊。
这让国际热钱正中下怀。为了他们在全世界强取豪夺的行径寻求合理性和正当性的借口就是,中国因素。
今天,伯南克说,丫挺的机构没有任何错误,所有的错误都是中国造成的。
嘻嘻。
穆军结论说,国际热钱吃定中国。
换句话说,国际热钱对着中国说:跟你丫死磕!
中国右派们对此温情脉脉求之不得:来吧,我家有地道,还有阴道,供你们享用。
再看看北京市到处车水马龙的加油站前的排队景象,就知道咱们真是大祸临头啦。
相关文章 成都学者:银根会放松吗?王小刚:中国经济已面临“滞胀"风险的理性分析及对策思考混乱的经济学名词之通货膨胀中国的通货膨胀已攀升至高位,应该采取渐进式举措加以调控梅新育:中国物价上涨罪不在"猪"美联储才是祸首吕永岩:对美巨额利益输送必须严查、追究!通胀“魅影”下的规避与应对——“通胀治策”论坛精要从猪价轮回看生猪产业的沦陷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梅新育:境外上市受阻有利于削弱输入型通胀通货膨胀的真相:美联储放水与大象挤入澡盆竖琴螺对通货膨胀的独特看法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