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的政治取向分析
经济危机下的政治取向分析
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周期性危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当前,对经济前景预期的暗淡和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在全世界漫延,各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开始萎缩,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交换受到阻滞,生活消费方式慢慢调整。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还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而不是所谓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诱发产生。这样的周期性危机在当代更加复杂起来,受到社会分工演变和世界经济联系性的影响,危机发展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美国在危机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危机发展的阶段与新技术革命的同步;三是资本主义各类经济学说的全面破产。资本生产贪婪地追逐以货币计量的利润,努力保守资产阶级法权的永继统治,而不是追求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由此造成社会系统发展的不科学性,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才是经济危机的本质。冲击全世界的美国金融危机实质是一场金融资本统治下的政治危机,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悄然酝酿的经济危机产生的结果,而不是事情的原因。现在回想起来,先前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石油价格闹剧、一些落后国家的饥荒和粮食危机,这些已经露出了事情发展的端倪。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但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推波助澜,更重要的是它下一步必定冲击资产阶级的法权和国家体制。
中国已是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主义成为中国政治精英一把利剑。2007年下半年,由出口拉动和投资扩张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显现出了不良趋势。大量流通领域的人民币转化为房产、奢侈品、私人汽车消费、债券和各类资本等,这些都是有产者躲避纸币信用风险的自然选择。与此同时,乃至奥运会前夕,国内各类商品市场物价上涨,人民币信用受到严重挑战。由于人民币不是主流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虽然汇率市场中它与美元的比价不断高升,但它的政治经济地位主要地还是由国内市场来决定。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人民币市值的不断蒸发,城镇消费增量下降,物价上涨压力减小。在金融资本市场的运作,成功化解了人民币信用的过度扩张,稳定了由于外汇储备造成的美元对人民币在国内市场产生的压力。这就是所谓的赢得了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理论被中国人灵活的运用,通过加温和冷却,收拢了货币的水蒸汽,对内稳定了国家的经济体制,对外做好了调节浴室内水龙头温度的准备。纸币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一种政治统治手段。货币主义既可以打击小资产者的政治热潮,又可以使政治精英能够与金融霸权随风而舞,帮忙吹破帝国信用的牛皮。一盘大的围棋成为“高尚者”的游戏。
全国公民等待着“财产性收入”增加的福祉,却不理解“名义收入指数化”的复杂计算。土地革命,归还了中国农民耕地这样基本的生产资料;新中国成立,给予劳动者社会主义这个更大的好处;改革开放,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的是一种需要自我感悟的“自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和平崛起,中国公民唯一渴望的是不是“收入增长”呢?为了“保增长促发展”,中央政府将分三年投资4万亿人民币拉动内需。有人苦苦思索这4万亿投资的,有人怀疑靠投资基础建设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办法是不是早该过时了。2007年我们的GDP为24。66万亿,2008年该数据突破26万亿是不成问题的。即使如此,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规模依然是庞大的,它于税收的增加、国债的发行、行政支出的缩减?不,它于开动印钞机。理论根据就是货币主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相致适应。国内具体的人民币供应总量无从得知,以外贸出口的余额外汇储备来做大致的测算,即当前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按现行汇率折算,仅此,人民币投放量和人民币短期存款应在13。6万亿元以上,而这数据所代表的经济规模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联性大约是43%。接下来的两三年,中国GDP增长率依然要保持在8%以上。如果控制价格稳定,只考虑产量和劳动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三年分别增加1。09、1。17、1。27万亿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保守的测算,可新印制的人民币供应量就能达3。5万亿以上。
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关键是怎么投放。通过银行信贷?这些钱计量的是劳动者即将创造的价值,不是通过税收获得的社会积累,信贷是要还的,提前收割全部劳动果实,不合正义。通过基金在证券市场进行投放?这是按资分配的直接抢劫,人们反抗的结果就是信用解体。很多人渴望着“按人发钱”,而这又与消费有什么关系呢!除了心理上的影响,一段时期上对消费能力不起任何作用。更重要的是,连钱的都不知道,怎么指导社会发展呢。政府的财政强调收支平衡,是没有闲钱来发的。个别地区的行为是某种目的对特定人群的补贴。这种“按人发钱”只能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做为实现“按需分配”的灵活票证经济。按人发放购物券在台湾已经出现,有关媒体请台湾专家做出正面的解释。可惜他们不知处在什么的立场上,只谈对经济的活跃和对消费总量的带动,不去谈来龙去脉和本质。这是行政干预经济的手段,是变相的减税或退税,灵活运用了凯恩斯主义这个改良思想,当然,这使政客既讨好了选民又讨好了经营者。然而,这些措施不会有决定性的作用和政策的持久性。生产是分配、交换、消费的开始,生产的过程蕴含了经济运行的全部内容,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必然地彼此联系在一起。所有经济学上需求的满足,只有在生产中落实。内需这个以货币支付能力为支撑的经济学范畴,要通过包含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来转换。4万亿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卫生教育等生产配套设施建设中分配是合适的。
画饼焉能充饥。市场经济是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兴旺发达的深厚土壤,相对致力于改良的其它西方经济学流派,它的理论更容易在实践中操作和落实。它表面上支持自由竞争,客观上促进垄断的发展,巩固金融资本的权力。所以,站在劳动的立场上说,这样狡猾的主义更反动。4万亿如此大的经济计划,是不是庞大财富的再现!根本没有什么财富。它本质上是统筹谋划的一种手段,是对劳动的管理和社会关系的经营。虽然要以政府行为落实到每个建设项目中去,但在市场里训练有素的新阶层们会不会依然做着变换产量和劳动质量的猫鼠游戏。或者是不经劳动生产,转换用途,直接在消费领域里进行掠夺。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是投机者的乐园和冒险者的游戏,欺负弱小,鼓励强权。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当前生产关系中主导矛盾的斗争,哪一方会是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自由竞争只是幻想,垄断下的计划才是社会化大生产前进的趋势。政治取向和权力模式推演着垄断的社会表现,官僚资本会在每一次机会里得到加强,掌控金融、能源、矿产资源等任何一项能够私有化的战略行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里产生的新阶层们由于利益空间受到压缩,由此而进行的政治斗争也更加尖锐起来,但他们却节节败退。短期内,这样的社会矛盾很可能处在主要的位置。或许,有太多劳动者生活更加困苦,导致一切计划流于形式,所有其它矛盾都被冲淡。这也是很难说的。总之,4万亿的货币计价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满足衣食住用行的满席大餐,也不是人们做梦数钱的文化娱乐。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大家只有怀揣善良地充满信心。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就要凝聚力量,而我们的统一思想和奥巴马的凝聚力量所要达到的目的终究是不同的。应对经济危机,信心还只是一个方面。思想的统一,告诉每个人是要有消费的勇气呢,还是对未来生活保持信念?或者说要有勒紧裤腰带的决心,培养忍受社会生活压力的耐心?普通的人们习惯于在观望中猜度。其实,信心发自于正确,正确于真实。也许,还应该有一些事情的真相。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