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选择是经济高速发展所必须的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选择是经济高速发展所必须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会议认为明年将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认为这是必须的选择。
今年以来,由于中央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有关我国将要通货膨胀的言论充斥于媒体,给人们一种错误的导向。实际上也确有不少人误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将会收紧。其实,这些人仍是持有着西方货币主义的错误货币观念,也就是简单地认为通货膨胀与货币的数量相关。这些人不顾这种错误的货币理论观念己经给我国造成了2008年人造经济危机的事实(此见蔡定创《转型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体系与方法》)、(《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等系列文章),不顾我国的实际与美元所在国家的根本性的不同,在同时二个方面都犯根本性错误: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引起通胀,凡通货膨胀都要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应对。
为什么这二方面都是根本性错误?因为,在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足、人民币并不是国际储备货币的情况下,我国一直实行的对投资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本不会产生通货膨胀,而在某种情况下甚至是相反(投资过多、产能过剩,引起消费物价下跌)。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则不能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如果以紧缩的货币政策应对,则必然会再造2008年人造经济危机(见蔡定创《输入性通胀不可制,发展才是硬道理》)。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引起美元通货膨胀,为什么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则根本不会?此需要有《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理论原理才能解释:
首先,在《货币迷局》中,货币的发行是分为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调节发行二个发行窗口的,其对货币币值有着不同影响。必须要弄清楚,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那个发行窗口上的宽松?不分青红皂白地武断是对货币本质缺乏理解的表现。
其次,在《货币迷局》中,货币是分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我国目前货币政策所宽松的都是投资货币不是消费货币。投资过剩消费不足只会引起消费物价指数下跌。在房地产方面,过份的消费信贷会引起房价上涨,但此只是局部的,而且房价并未进入CPI指数。
第三,因资源瓶颈引起的物价上涨并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如果用货币政策来应对是文不对题。
第四,《货币迷局》理论原理证明,在“双轮经济”条件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会首先惠及股市,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加速作用,其机制原理、影响因素虽然比较复杂,但在一般情况下都不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如果因财富效应引起了通胀,更不能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应对。
《货币迷局》所揭示的货币运行规律证明,经济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必然有轻度的通货膨胀,这主要是因为劳动者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引起的服务行业价格上涨因素起作用。在我国当前条件下,不正常的通货膨胀引发因素主要是输入性通胀:一是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捆绑,美元贬值会引起人民币通胀;二是国际垄断金融财团控制与炒高大宗期货商品价格,也会引起输入性通胀。股市突发过大的财富效应有可能会引发短暂的总供需不平衡,引起局部的物价上涨(例如房价),但此会因为“双轮经济”的互动平衡机制作用,在一定的生产时间周期内可以恢复平衡。
从这里可以看到,所有这些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都不是因货币政策造成的,因此也根本不是货币政策所能解决的。相反,如果盲目地动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必然引发经济危机,此己由《货币迷局》理论原理和2008年我国的人造经济危机的实际所证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