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
试析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
田忠国
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基础尚不稳定,这是中国主流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猜测,大概离不了GDP数据。GDP数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有没有用呢?我认为有,而且还非常大,但对于中国的GDP数据来说,我以为就没有多大用处了,因为,中国的GDP统计数据,都是总量,缺少GDP结构比率动态变化数据,这是一。其二,经济运行问题,最根本的是机制问题。机制运行,可以展示出未来的结果。比如,世界上就两种经济机制,一是资本机制,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民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经济机制。前者因占有率膨胀,导致普通民众失去消费能力,流通涌堵,也就形成了经济危机,因,资本机制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多的占有,也就是某些权力精英和知识精英所说的效益优先。而效益优先的本质,就是占有优先。后者则是把人们共同创造的效益,在累积,也就是发展的过程中,平等分享效益,使经济运行处于良性互动的闭环扩张状态。其三,分析数据也好,研究机制也罢,最主要的还是要看现实,因为,谁也没有把一个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纳入数据模型的能力。
从我国已有的经验看,我国的经济运行模式主要为:投资、出口、内需。主流精英称之为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或许,从这三驾马车上我们并看不出存在多少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把出口退税也考虑进去,就不难发现,我国的出口实际上成了合法的利益流出。正常情况,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一个是互通有无,二个是获取利益,拓展一个国家无形的生存空间,三个是道义性支持。道义性支持的贸易往来,往往是利益流出。但前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益,也就是拓展国家的生存空间。然而,我国的出口竟然是为了退税,换取美元。如果换取的美元我们能在美国买我国需要的技术或科技产品,因为我们没有,吃点亏,多付出点也就罢了,毕竟,在人类世界上,到目前为止,除我国之外还没有一个国家是活雷锋。令人不解的是,在我国明知出口退税是利益外流的情况下,不惜大力压缩人民大众的生存能力,依然要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的结果是,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在占有率膨胀和出口退税的双重挤压下,越来越萎缩,也越来越面临生存的困境。因此形成的阶级矛盾与阶级冲突,在全国各地不时爆出。在这种情况下,国企改制不仅没有停下脚步看一看、想一想的意思,而且,还有进一步加快的势头。我们不说改制对错,单从理论上说,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也就是说,党的执政基础有两个基本原素,一是工人阶级,二是公有制,前者是执政的政治基础,后者是执政的经济基础,如果去掉公有制,工人的领导阶级地位就变成了被剥削阶级,政治基础就被拆除了,公有制改成私有制,经济基础也被拆除了。从理论上说,这种经济改制行为,是很不智的,因为,这是自掘坟墓。
改制后呢,只是助推占有率飞速膨胀,加快经济更大的危机外,还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危机、政治危机。2007年,我曾写过一篇分析价值选择、价值逻辑形成社会动态趋势的短文,提醒人们,一个暴力反抗的时代就快到来了。因为,由于价值选择,决定了价值逻辑,也就是价值机制,而价值机制反应到社会上的具体反映。比如,立国原则中的人民当家作主、以公有制为主体,民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价值选择,在其内在的价值逻辑推动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快是价值逻辑的必然,而对私有制,也就是对剥削压迫的价值选择,“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给出了明确答案。
从现实层面上说,我国采取了房地产拉动经济发展战略,如果房价与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在紧急情况下,投资侧重房产业或许是个可行的救急选择,但是,当房价暴涨到普通民众永远不可企及的高位时,疯狂的造房运动,必须因占有天量现金而产生新的占有率涌堵,灾难性经济危机也几乎成了必然:通胀。于此同时,我们看到各部委和部分省市出台的限止普通工人工资标准的政策,企业一遍叫好声,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本能就缺少消费能力的普通民众,其消费能力又大大降低了。企业因国家保就业的政策与资金双重支持,生产的产品将会积压得更多。在此情况下,本来企业应该为之犯愁的,但为什么又一遍叫好声呢?那就是企业等待出口的机会而已。在房产和产品资金被天量占压的情况下,为了流通,唯一的选择就是增加货币投放量。为防止通胀导致的经济灾难,现在我国就应该做好全面的物质储备工作,准备以政府的力量抗拒通胀引发的社会动荡。
2009-8-18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