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房地产“救市”无助民生

2025-02-26 文摘 评论 阅读
  

  房地产“救市”无助民生

  本人无法完全做到清除从个人利益出发言论事、物呈现的偏执,但力求在拟定观点后证明其合理性。对于涉及中国制度问题的讨论本人只能是尽量回避“政治”这个敏感的话题。——金刀  

  住房问题关系到民生,中国的住房问题不仅体现民生,也关乎到中国社会的前景,它从最开始涉及到对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制定,到后来影响到中国人对权利性质的判断。  

  

  有关中国房地产的问题,请大家参考 时寒冰 先生的博客,我只针对昨天的“救市”方案发表个人的感想。昨日财政部宣布,“从 2008年11月1日起 ,对个人首次购买 90平方米 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金融机构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加大实物配租力度,扩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范围,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对这个方案的理解,我认为是决策层在以“中央”的姿态宣布对房地产救市——这是与开发商要求救市的呼声相呼应的。  

  

  对于07前中国楼市的状况我不做评论,07年的房价实在涨得太凶了,太与时俱进了,高房价已成为阻碍多数城市居民买房的尴尬。中国的高房价不但严重脱离中国的现实基础,而且在大家的频频质疑声中继续上涨;08年面对社会群体的广泛质疑,楼市终于步入盘整了,但在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结成的利益联盟与潜在购房者和良知学者组合的阶级阵营在“救”与“不救”的博弈中,前者俨然成为今天的赢家。  

  

  ——我从来都是反对“救市”的,除了因为我无力买房外,我更认为当众多想买房的人面对房子买不起时,这种房价就已经不合理;即使在房价下跌到了今天的阶段,它离真实购买人群的购买力还差很远,楼市也远未到破产需要救治的地步。“利益联盟”实现“救市”摆出 “房地产是中国支柱产业”的理由没有错——错的只是我们过去把这种关系民生的行业拿来作为支柱产业并以商业化模式来开发的决定,现在还错上加错地要把这种决定维持下去,中国本该利用这次楼市调整的机会对中国经济重新合理构架,然而,从 08.10.22 日开始我们打算放弃这样的机会了。  

  

  “阶级阵营”的申诉最终只是换来让“救市”决定推迟几天发布的结局,而为了安抚这些“良民”我们的当局也拟定了“下调首付比例,增加廉租房建设”等几点方案。但“下调首付比例”不能改变居民购买力低下的事实,“增加廉租房建设” 则对广大民众不过一张美丽的画饼。时代已经激发了民众的叛逆神经,房价继续下跌的格局已然促成。  

  

  回望这一切,对于“中央”的救市决定我很不解,在房价频频上涨的阶段,“中央”有通过措施抑制房价的期望;在民众质疑救市的声音中,“中央”也通过央视倾听了学者的意见,表明了没有救市的意图,但三天后“中央”的立场做出了巨大的转变。  

  

  对于开发商,针对他们的行为我更是认为荒唐,在民众质疑房价的合理性时,他们通过代言人解释是住房的“刚性需求“推动所致;在房价下跌的事实阶段,他们操纵媒体散布各大城市房价还在继续上涨的谣言,拒绝承认下跌;在民众预期发生转变,房价出现盘整时,他们又夸大下跌的程度,怂恿救市。开发商转变行为几乎不埋设任何伏笔、不经过任何缓冲,它们这种断裂式的、大跨越式的行为方式简直让我自惭形秽,其展现的能耐更让我惊叹!  

  

  在这个“救市”方案推出后,民众的态度明显表现为不能接受,虽然有“人”出来解释,但我觉得更像“掩耳盗铃”。高房价不仅恶化了民生,也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随之失去的有我们要打造“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  

  

  作为“妈妈”的儿子,我也从此失去了快乐,唯有为“房子”奋斗的理想,我已被生活折磨得没有信心了,何时我能复得“寒冰”所言的活力啊?!  

   08.10.23   

标签:房价   救市   住房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