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真建伪”究竟是啥时候的事?
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应该吸取的一个很深的教训,就是拆了真的建了假的。大批真的物质遗产被拆毁,然后又花了很多的钱建了许多假的东西。
大人物所抨击的这种现象,笔者把它归纳为物质遗产上的“拆真建伪”。在笔者这些比大人物小不了多少岁的普通人的记忆中,这种现象明明就发生在而且恶化于不远的过去——特别是大人物已经成为相当大的人物的时候。大人物一说就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包括毛主席时代也是在搞这个“拆真建伪”,一句话就扯上了整个新中国的一甲子。但笔者觉得我们既然要“存史资政”,那就一定要实事求是,把真实的情况告诉那些容易被忽悠的后代们。今天是毛主席逝世35周年的日子,为了不让毛主席的在天之灵也受委屈,所以笔者觉得应当好好扯扯这个问题
“拆真建伪”究竟是啥时候的事?
党中央毛主席对物质遗产的态度,一直是非常鲜明而且坚定的。在临近新中国成立前不久,北平之所以能够和平解放,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保护这座古城及其文物而长期围而不打,通过和平解放保全了这座文化古城。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北京虽然也拆毁了一些古代建筑,但那很明显是为了工业建设的需要——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在最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天安门广场一带,新中国新建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宏伟建筑,那都是代表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精神意志的货真价实的在今天甚至永久都光彩四射的物质遗产,里边没有一丝一毫的伪文物因素。文化大革命中不懂事的红卫兵在“破四旧”闹剧中拆毁了一些古代建筑,但那纯粹出于意识形态的迷茫,而并非是为了“建伪”——更不是为了什么鸡的屁和官商共享的好处。
真正的拆真建伪行为,其实就发生在毛主席去世之后的时代,尤其是大人物已经成为相当大的人物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的经济支柱是房地产,房地产商们看上了哪块地要搞开发,官员们就不管法律不管遗产给予积极配合,而且用专政力量为之披荆斩棘保驾护航,等到真的物质遗产都变成了高楼大厦,才迫于舆论压力而且是出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需要拿钱来建设伪遗产。“拆真”是为了钱,“建伪”依然是为了钱,两者密不可分,都发生在大人物成为大人物的时代,而且正是在大人物“重拳出击”保增长的时代里愈演愈烈。我们都是拆真建伪历史的亲历者,我们看得清楚也记得清楚。对于某些大人物们在只谈到毛主席时代就说“封闭落后”,在谈到自己时代的重大失误时又把整个新中国牵扯进来的做法,心里边还是相当那个的。
“拆真建伪”究竟始于啥时候,恶化在什么时代,这不光是个事实问题,更是良知问题。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