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压迫我们?
和有些朋友聊天,聊的无非就是工作,而我实在没有兴趣谈这个事情的,但是作为关心又不得不客套一下,哪知道稍微的寒暄便是千言万语扑面而来。
像我们这般年龄的,步入社会时间不长,基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属于“潜龙勿用”的阶段。没有几个人过得好,即便物质上过得去的,精神上压力也是很大。于是这么一群痛苦的人就迫切需要安慰与鼓励。他们常常埋怨哀叹,但是很少去真正反思。
有一位朋友,近来失业,极不得意。我问他现在怎么办呢?他说还能怎么办找工作呗。那以后呢?他开始憧憬了:以后在城市里买个房子,有辆车,娶个老婆,然后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那就很满足了。可是这得花多少钱呢?我们恐怕是不敢想的。至少以我们目前的薪资水平来说是需要长期奋斗的。想到此,我们就不得不痛苦。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当他娶得起老婆买得起房养得起车的时候,即他到达了曾经向往的那个阶段后,他会面临两种状态:一是空虚,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他会茫然无助,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另一种就是继续寻求物质的刺激,因为还有很多人过得比他好,所以他无法满足,如果他老婆还喜欢碎嘴的话,他就不得不更加努力了。要知道,物质是被冠以一种“文明”不断进步的,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人要是没有足够的克制力和清醒的头脑,就会浑浑噩噩地陷在物质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还有一位朋友,工作很好,有钱却没闲,夜深了还要工作。他说自己过得很累,甚至有一种原地转圈的感觉,所以他也痛苦。但他相信要想有收获必须付出代价,相信丛林法则,希望自己可以处在食物链的最上层。因此他要更加努力,因此他也加倍痛苦。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希望让自己过得好。如何让自己过得好呢?虽然很多人口头上承认钱不是万能的,但心里面却想着钱就是一切,有钱才能过上好生活。且不说这种论断太过片面,即便它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也要去想一下该如何去获取金钱?
一个社会的财富如何分配才合理呢?平分是最理想的方式。但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那么至少也应该做到差距很小,高下不相慕。反观我们当前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就是极不合理的。富人们把蛋糕切走了一大半,剩下的留给中下阶层的人去竞争,这就难免发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
中国人向来有隐忍的好习惯,但隐忍不等于不爆发,只不过还没到最好的时机而已。完全可以预见,现在流行的分蛋糕的模式,一定会被打破。但是富人们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也不会坐以待毙。如何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又开始动脑子了。他们宣扬丛林法则适者生存,让大家互斗竞争,还大言不惭这种竞争是公平的,让众人为他们伪善而撒下的一点金钱去疯抢。抢到钱的人自然会认为自己武功赫赫能力超强,以为媳妇终于熬成婆了。抢不到钱的人怎么办呢?不要紧,他们有愚民的策略,附庸于他们的笔杆子们就派上用场了,这些人的特长就是断章取义地借用道家佛家的真言去教化众人,让众生学会忍受,唯有忍受才可到达彼岸荣登天堂。果真有不少人被洗脑了,学会忍受了,不管社会乱到什么程度,对自己如何不利,都要忍,这是极其荒谬的。一个习惯忍受的人,必然害怕进步;一个习惯黑暗的人,必然畏惧光明。一个抢,一个忍,这就是当今的上层人教下层人念的经。
还是不可避免地要谈到改革。官方认为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的初级阶段,可是大致看一下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就会明白:我们的发展几乎是血腥地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以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换言之,说我们是社的初级阶段,倒是更像资的初级阶段,人们受控于资本之下,被资本家蹂躏着。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难以立锥,因为“主义”可能变了。有人预言未来50年,中国将进入社会转型期,期间矛盾加剧,国家必须予以重视。试想一个朝着好的时代转向的社会,怎么会有矛盾加剧的情况发生呢?对此我们不得不思索:到底“主义”有没有变?
现在的人忍功了得,只想着适应环境,却不去想改变环境。他们难道不向往美好的时代大同的社会吗?当然向往,但是他们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没有翻天覆地的本事,便更加醉心于这腐朽的现实。所以他们一面喋喋抱怨,一面又痴心妄想;一面渴望拯救,一面又自甘堕落。
这是一个读书无用的社会,人可以无学,但不可以无术。什么是术呢?能吃能喝是术,能嫖能赌是术,能拍马屁捧臭脚是术,总之你越低级越下作越无耻就越有术越会做人。有术方能收买人心,有术方能加官进爵财源滚滚。至于知识,尤其是人文知识,不光没用,反而有害,学了这样的知识的人容易造反。所以你不可有知识,最多只能掌握一些技能,你只需要掌握开动机器的技能就可以了。而你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台比机器稍微高级一点的机器而已。
这恐怕就是我们痛苦的吧!
面对资本的淫威,摆在大众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除了从良,只剩卖身。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