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北车”遭遇停产整顿,铁道部又在耍什么花招?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中国“北车”遭遇停产整顿,铁道部又在耍什么花招?  

  Yangguo

  今年7月23日发生了动车追尾事故,举国震惊,无数有识之士自发调查事故原因,而出事列车的所有部件的生产厂家也被逐个列举出来,进行排查。

  然而就在今天,我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京沪高铁车辆生产商长春客车遭局部停产整顿》!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事故调查的重点都在列车的信号控制系统上,而信号控制系统的生产厂家是“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称“通号院”)。如果要“停产整顿”,也应该从“通号院”开始。

  并且,从现场的照片来看,绝大部分车厢的外观都是完整的;也就是说,即使车厢也存在问题,问题也不会太大。

  

  更何况——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出事的两辆车的车厢,都是由“中国南车集团”生产的。据悉,发生事故的车型为庞巴迪-南车四方CRH1B型动车组,以及南车四方CRH2A型动车组,分别由中国南车下属的合营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生产,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并无关联!

  那么,为什么铁道部突然把板子打在了“北车”的身上,却没有追究“南车”、以及“通号院”的责任呢?这一举措,究竟是铁道部“一时兴起”,还是“早有预谋”,甚至是——为了配合“铁路部门私有化”的进程?

  

  

  京沪高铁车辆生产商长春客车遭局部停产整顿  

  

  2011-08-08 23:56:46 : 21世纪经济道(广州) 有6677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31)  

  

  鉴于京沪高铁故障率过高,其中一家车辆生产商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京沪高铁提供CRH380BL车型的生产线已经被停产整顿。消息人士称,因为长客生产的车辆故障率过高,铁道部遂勒令其停产整顿,直至问题改好。  

  

                                    

  

  记者从铁道部内部人士获悉,有鉴于京沪高铁故障率过高,其中一家车辆生产商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客”)为京沪高铁提供CRH380BL车型的生产线已经被停产整顿。  

  

  记者了解到,京沪高铁目前有96列高铁在运行,包括CRH380BL和CRH380AL两种车型,前者由北车集团生产,后者由南车集团生产。而在北车集团提供的48列中,有24列为旗下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另外24列由唐山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8月8日晚,长客的母公司、北车集团上市公司 中国北车(.SH)董秘谢纪龙向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但谢纪龙解释称,长客的CRH 380BL生产线并没有停产,只是暂缓了该车型出厂,以便进行安全整改。他还表示,事实上暂缓出厂的决定是北车集团从安全负责的角度出发采取的举措,并向铁道部主动告的。  

  

  本记者了解到,涉及停产的长客CRH380BL生产线,目前的月产量为4大列(16编组)。  

  

  故障频发源于“太灵敏”  

  

  CRH380BL动车组上有1000多个传感器,对列车的关键系统和部位的温度、速度、加速度、压力、绝缘性能等均进行实时的监测,采集列车运行状态的各种信息,然后显示在司机室显示屏上,这种信息一旦超出限值,列车监控网络系统就会通过控制系统触发列车的紧急制动。  

  

  “与其他高速动车组相比,CRH380BL的故障保护信息代码已经从此前的三位数升为四位数了,这样,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数量升了整整一个数量级,所以会非常灵敏,反应很快。”北车的技术人员向记者解释称,这恰恰是对安全隐患零容忍才会如此。  

  

  即使北车方面解释故障与安全无关,但是,频繁停车确实影响了京沪高铁的运营秩序,对京沪高铁的“安全、正点、可靠”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铁道部才会勒令长客股份对其产品进行整顿整改。  

  

  京沪高铁自6月30日正式运行,小故障不断发生。见诸端的故障就达6起之多,其他默不作声的小故障更多。“7·23”甬温线事故之后,铁路系统的“安全之钟”更是高高挂起,全面审查自身的安全隐患,从严处置安全故障问题。  

  

  7月24日夜间9点,铁道部召开了全路运输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了“7·23”事故有关情况和铁道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指示,会议要求整个铁路系统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记者注意到,7月25日,中国北车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了铁道部7月24日全路运输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议表示,中国北车将组织对机车、客车、货车造修及运营情况进行全面质量安全检查,确保产品质量。  

  

  本记者同时获悉,部分排查内容上周上铁道部之后,铁道部对京沪高铁故障率之事颇为不满。据消息人士透露,京沪高铁正式运营之后,共发生38起车辆故障,其中37起是出自北车,1起出自南车。而出自北车的车辆故障,基本上集中于长客所生产CRH380BL车型。  

  

  公开资料显示,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是由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在原长春客车厂主营业务和优良资产的基础上经改制、重组后组建的新型股份制公司,公司总股本和注册资本均为11.1亿元,拥有3家控股子公司,1家合资企业,1家境外参股企业。公司员工人,厂区占地面积310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总资产为79亿元,净资产为20亿元。  

  

  消息人士称,因为长客生产的车辆故障率过高,铁道部遂勒令其停产整顿,直至问题改好。  

  

  “长客生产的CRH380BL车型存在一些自动保护系统故障误的毛病,影响了京沪高铁的正点率。”谢纪龙向记者解释,这不属于安全类别里的问题,而是运行过程中因为烟火、轴温过热等原因,列车的自动保护系统反应过于灵敏,自动锁车造成列车停止,影响了列车正点运营。  

  

  停产“罗生门”  

  

  按照北车方面的解释,虽然承认CRH380BL有些问题,但对于长客因故障停产一事,中国北车有不同的解释。  

  

  “不是铁道部勒令我们停产,是我们主动排查、暂缓出厂、整改后告给铁道部的。”谢纪龙称,铁道部要求全系统进行安全排查第二天,也就是7月25日,中国北车召开专题会议,指出虽然“7·23”事故中涉及的动车组非中国北车制造,但该  

  

  公司亦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  

  

  谢纪龙称,在上述会议之后,北车内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动车组运行特点,重点检查走行部,车下悬挂件,车电系统,各种接触器、连接器以及插针,采购件入厂、装车的检查环节,组装环节和试验调试环节,现场工艺等。  

  

  也就是在此次大检查中发现,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所生产的380BL车型存在一些自动保护系统故障误毛病。因此,中国北车方面决定长客CRH380BL暂缓出厂,已经组装完成待出厂的列车全部留在厂里再度全面检查一遍,将故障排除了才予以出厂。  

  

  “不是停产,而是暂缓出厂。”谢纪龙再三强调,长客并没有完全停产,只是CRH380BL这条生产线受到影响,而且这条生产线也并非停产,仍然按照既定步骤在进行车辆生产中,“当然,生产进程会因此受影响,以后订单交付很可能会推迟,所以我们需要告诉铁道部”。  

  

  “主动和被动,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人士评价道,之所以北车方面的说辞与铁道部内部人士提供的消息如此不同,是担心“未及时主动备一事,会影响其公众形象,且有信息披露不及时之嫌。”  

  

  按照中国北车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内容,中国北车直接持有长客股份公司35.20%的股权,通过长客装备公司间接持有其36.42%股权,通过北车长客集团间接持有15.82%股权。因此,中国北车直接和间接共持有长客股份公司87.44%的股权。  

  

  作为上市公司所持有的子公司,长客这一重要事项迄今未被披露。北车方面解释称,已经给证监会告了,预计9日晚间将出公告予以解释。  

  

  据记者了解,CRH380BL车型是中国北车在从德国西门子公司技术引进的CRH3型动车组基础上,优化设计和再创新而成的。“一个技术平台,两个生产基地。”谢纪龙解释道,其所获得的京沪高铁48列订单,分别由长春轨道客车公司与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共同完成,两家公司也平摊了京沪高铁的车辆供应订单。  

  

  按照中国北车公告披露的数据,中国北车迄今共获得京沪高铁车辆订单240列,其中112列是由长客生产。目前交付的24列只占其中少部分。  

  

  谢纪龙坦承,整顿事宜将会影响长客的生产能力。目前,整顿何时结束尚未决定。  

  

  责任编辑:NF074(本文:21世纪经济道 )       

标签:铁道部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