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的“6+1”理论不符实际
在中国我所知道的教授里面只佩服两人,一个是新东方的徐小平教授,另一个就是郎咸平教授。徐小平教授教了我一句话,使我受益匪浅。郎咸平教授渊博的知识,高层次的理论水平固然让人心折,但我佩服的是郎教授讲真话,讲实话,又不虚伪做作的人品!看了很多郎教授的文章,学了不少宝贵理论知识,使我获益良多。我是做实事的人,看了郎教授对于工商链条“6+ 1” 的理论觉得不符合实际,更不适合企业以此为目标。中国企业大量倒闭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缺少了“ 6 ”而导致大量倒闭。
郎教授的“6+ 1” 理论即:1产品设计→2原料采购→3仓储运输→4订单处理→5批发经营→6终端零售 + 生产制造。在这7个环节里面通常情况1产品设计,3库存运输,4订单处理和5批发经营其实是一块,名字叫做“批发商”,原料采购和生产制造为另外一块(一般情况工厂负责采购原料),就是国内企业所做的,是为“生产商”,最后一道也是利润最高(风险也最大)的是“零售商”。也就是说郎教授这一套看起来眼花缭乱的理论其实是3大部位: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在这个里面大哥是零售商,坐着大块吃肉,二哥批发商在一旁蹲着啃骨头,最后的小弟即我们中国广大以生产出口产品的中国企业只能站着喝汤了。简而言之就是肉,骨头让国外公司拿去了,只剩下一些汤让我们中国企业喝喝。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理解郎教授,他要演讲赚钱,当然要用些技术名词来解释这些,象我这样满口肉呀骨头呀的,怕下面的听从跑光连汤也没得喝了。
为什么我说这一套理论不符合实际,或至少不符合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呢?按郎教授的意思就是说如要想企业走出困境就必须要产业升级,除了“ 1” 还要“ 6” ,即如今小弟不满足于喝汤了,骨头要啃肉要吃!就以郎教授常提起的西班牙ZARA公司为例吧,ZARA只是一家西班牙叫INDITEX的上市公司下面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品牌,除了ZARA,旗下还有MASSIMO DUTTI,BERSHKA, STRADIVARIUS等品牌,每个品牌都是开了无数家的连锁店,目前全球拥有约2500家连锁店。而他成功之处并不是把“6+ 1” 里面各个环节全部自己包了,恰恰相反,其实真正他们自己在做的只是设计,下单,库存,零售。其他原料采购,生产是生产商完成,因其全部是自己连锁店直接销售所以批发这个环节不存在,运输也是交给运输公司来做,即把批发和零售的利润全部自己赚去了。他们的经营模式就是把服装业中两块最大的利润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肉自己吃,骨头也自己啃,只留些可能掺有三聚氰胺的汤给其他为他们做牛做马的企业喝喝。
这样看起来是让人羡慕,也是很多企业所追求的终生目标。但在这成功的背后是有理由的。他们公司光设计人员就拥有400多人,他们的零售店全在世界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一年设计的时装款式不少于款。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公司的严格制度化管理,以及快速的生产流程。他们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商店销售不是郎教授所说的12天,也绝不可能是12天这么快,做过服装的都懂,当一个至少几万件的单子下来是不可能12天完成的。而是在款式已经设计好后最快需要4-6星期,这个时间还必须在本国或摩洛哥等附近国家完成,如在中国生产至少要3个月。之所以知道这么纤细因为我在西班牙以前就帮ZARA公司生产过!所有的这些条件我们中国怕难有一家企业做到这点,尤其在设计方面!我们中国企业普遍的毛病是创新能力低,复制(仿冒)能力强。如冒冒然让中国企业去国外市场追求“6+ 1” 的话只会西装笔挺出去,剩条短裤回来。“ 6” 这块肥肉是很吸引人,但对于目前普遍还没这能力吃到的中国企业来说与其吃了消化不良不如暂时先喝汤。君不见在最近几年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到国外收购,有大公司投资他们的金融产品(如平安和中投也是想冲出去吃肉的),结果不要说赚了多少,基本是亏得乱七八糟,哈七八溅!!
那么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面前中国企业该如何自处,如何度过难关呢?知彼易知己难,我认为对于各种企业不能一概论之,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每个企业要清醒,客观,深刻地了解自己,根据自身情况和拥有多少现金可支配来决定判断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走。如以你目前的能力可以挑100斤的话你最多去挑70-80斤,千万不要挑超过100斤的东西。隔行如隔山,在现在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冒然去做自己不懂的东西。如你的企业一直在喝汤的,那就暂时喝下去,总比没得喝强,不要老想着别人碗中的肉。
2,守住自己的利润底线,放弃恶性竞争。很多企业倒闭并不是没有业务,相反在倒闭的头一天还在大量生产着。为了取得订单相互把价钱压得奇低,再加上汇率的波动搞到最后亏得一塌糊涂。每个企业有个最低标准,如根据不同情况净利润在10%到20%之间波动,这样哪怕外商再拥有定价权只要我们守住利润底线仍然有利可图。芭比娃娃在美国可以卖9块美元的话,在中国生产1.5美元的价位绝对是他们接受的范围。ZARA公司销售价钱是产品价钱的3倍,如一件在中国生产的服装到了西班牙是10块欧元的话他们就卖30块。
3,宁可少掉订单,也不可为了接单子去借高利贷买原料生产。在如今危机下,一切不稳定因数太多,去年在东莞就有很多企业在收取了外商30%定金后等生产好要发货时候,外商自己已经关门大吉了,或看后面市场实在太差宁可损失30%也不要货物了。如你是借了高利来生产的,那恐怕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4,保证质量,绝不拖欠工人工资,这句连在一起好像有点牵强,却是重中之重!去年东莞是倒闭很多企业,但我所接触的几家企业仍然业务稳定。他们的秘诀就是对内不欠工人工资,善待工人,对外保证产品质量。也只有在对内按时付工人工资的前提下才可以对外保证产品质量!如你是工人,在老板欠了你几个月或半年的血汗钱不付的情况下,你还会有激情为公司拼命吗?企业欠钱在所难免,你可以欠任何人请不要欠工人辛辛苦苦的血汗钱!不但是道德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你企业明天的发展。如你拥有一批以企业利益为利益的忠心耿耿的下属,外面再大的风雨你仍然可以稳如泰山!!
以上几点就是我送给中国企业的建议,希望对看过这篇文章的各位有点启发。我在西班牙多年,从基层做起到如今有着一定规模的公司,理论水平不行,但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所有企业的壮大都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做大,那些大跃进式做大的企业通常倒下也更快。目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我觉得还不具备冲出国外去和已经有牢固根基的本地企业分享他们碗中的肉。在当前情况不要追求一定要赚多少钱,先稳定住自己的企业的正常运作,等危机过去后再慢慢做大,即先稳后大。到时等已经有丰富的经验,一定的资金做后盾了自然可以出去大碗吃肉了( 郎 教授所说的“6”)。
我写这篇文章绝不是攻击 郎 教授。人各有所长, 郎 教授在金融方面和其他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演讲水平一般人是不能比拟的,他敢说真话也常坦率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更是让人敬佩。可 郎 教授所知道以书面理论居多,因他本人没真正做过企业,更不要说从基层做起,有些事情没自己实践过,再多的书面知识也是没用。
包子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