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是我们(美国)的狗娘养的”
因为“他是我们(美国)的狗娘养的”——罗斯福
评西方“自由”系 2008-07-04 11:37:20 阅读215 评论13 字号:大中小订阅
尊敬的用户,由于该篇日志含有违反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内容,暂不支持外部访问。我们非常理解您在文章撰写过程中倾注的心血和急于将内容分享给朋友的心情,但为了保证能继续为您提供稳定的服务,希望您能理解。
您可以修改本文后重新发布或在对我们的判别存在异议时可申请快速审查。 申请快速审查
——评西方“自由”系列之九:独霸全球才是美国的最高原则
【转发者按】值此美国建国200周年之际,我们应当向美国人民表示祝贺;与此同时,作为同是地球人,也不得不向伟大的美国人民进一言:你们的统治者走得太远啦——他们完全背弃了当年“自由民主人权”的崇高原则,反而步当年希特勒之后尘,不择手段地谋求称霸世界,甚至不惜连年不断地在全世界各地以“反共”“反恐”为名进行无耻的掠夺和残暴的杀戮,......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人类又一次带入世界大战的深渊。看看在你们近邻中南美所发生的事情,就一目了然啦!——说来也怪:“自由世界”那一套在我们中国一些“精英”们心目中都那么吃香,简直崇拜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为什么在自己门口(后院),折腾了200年,还是推广不开呢?难道美国是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先“解放”欧洲,亚洲,最后才顾自家门口?
支持独裁政权不自今日始——摘自一篇《论文简介》
作为二战的直接后果,杜鲁门政府面临一个在拉美推行民主的绝佳机会,因为在这个地区美国的利益没有外部地缘政治威胁。国务院在这里推行以民主化为目标的政策,包括使美国疏远当地那些不可救药的威权政权,特别是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特鲁希略(RafaelTrujillo)和尼加拉瓜的索莫查(AnastasioSomoza)独裁政权。特鲁希略和索莫查政权也是加勒比军团——一个由政治流亡者和亡命徒组成的组织松散的多国团体,在1940年代末致力于推翻加勒比几个独裁政权——的首要目标。论文以美国对拉美的民主和独裁的政策为背景,考察美国对加勒比军团的态度和反应。美国对加勒比军团的看法随着美国决策者对拉美威权主义的看法的变化而起伏,所追求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要视乎美国利益是否在该地区受到威胁而定。美国最终决定反对加勒比军团推翻索莫查和特鲁希略政权,因为1947年中期以后冷战已经兴起,反独裁的使命要让位于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目标,索莫查和特鲁希略又一次作为反共盟友而赢得身价。而此后杜鲁门政府的官员也开始将加勒比军团视为破坏稳定的力量,认为他们将会破坏西半球的团结,制造社会和政治动乱,最终将使国际共产主义从中渔利。【看来“独裁”也“内外有别”:对自己有利者应予以支持和保护——这就是美国的“自由”原则的灵活运用!】
2002年美国“倒查(查韦斯)”内幕曝光
查韦斯事先得到警告
英国《卫报》5月13日报道说,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早在上个月的政变发生之前就接到了一个人的警告。此人身份不同寻常,他就是当时的欧佩克秘书长、委内瑞拉人阿里·罗德里格斯,现在已经辞去欧佩克秘书长的职务,转而担任委内瑞拉国营石油公司总裁。而根据一项调查,正是由于罗德里格斯的这一警告才使得查韦斯能够制定一个应急计划,最终不但挽救了他自己也挽救了委内瑞拉政府。
据悉,在4月12日的政变发生前几天,罗德里格斯从维也纳的欧佩克总部给查韦斯打去电话,说据欧佩克掌握的情报,一些阿拉伯国家准备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原因当然是美国在巴以冲突中支持以色列。后来国际社会知道,罗德里格斯说的一些阿拉伯国家就是伊拉克和利比亚。
罗德里格斯警告查韦斯说,美国政府现在已经知道可能发生的石油禁运并且正在考虑如何应付这一威胁,而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把一场针对委内瑞拉的蓄谋已久的政变付诸实施。说蓄谋已久是因为查韦斯对美国的不听话是出了名的,从来不把美国放在眼里也是早就众所周知的,因此美国早就看查韦斯怎么都不顺眼,而现在正好是个机会,因为利比亚和伊拉克如果真的要实施石油禁运就必须拉拢说服更多的阿拉伯国家【产油国?】加入行动,而在这方面,查韦斯是最有可能的支持者,早些年有胆量访问利比亚和伊拉克,会见卡扎菲和萨达姆的外国元首可能就只有他查韦斯一个。正因为如此,卡扎菲和萨达姆早就把查韦斯看成是可以称兄道弟的哥们。但是对于美国来说,这无疑是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要想防止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干掉查韦斯,当然,杀了他太过分,发动政变把他赶下台就这样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1973年,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起石油禁运之后,就是委内瑞拉乘虚而入扩大了对美国的石油出口,从而使得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效力大打折扣。而现在如果希望委内瑞拉再次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指望查韦斯是肯定不可能的,那么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他搞下台。另外,美国支持委内瑞拉少数军方将领发动政变推翻查韦斯还有其他考虑,那就是查韦斯的石油政策已经使国内民众怨声载道,为此,全国石油工人以及其他民众已经决定在4月11日举行总罢工,美国觉得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而罗德里格斯在电话里警告查韦斯的最有可能的政变日期也是4月11日。
忠心精兵逼退政变头子
上述内幕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二台的“夜间新闻”节目经过调查之后才被揭露。这一调查的全部内容于当地时间13日晚上在“夜间新闻”播出,从而揭开了查韦斯为何能够在政变发生两天之后就迅速返回首都重登政坛的秘密,原来是查韦斯早就做了安排,一切的发展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同样,政变之后被推上台的总统卡尔莫纳为什么在得到政变军人的支持下仍然要坚持辞职也就不难理解了。据接受“夜间新闻”调查的一位查韦斯的心腹透露,原来,在政变发生之后,那些政变军人和登台亮相的卡尔莫纳总统很快就知道,查韦斯已经在总统府“观花宫”的秘密走廊里埋伏了几百名精锐部队,个个对查韦斯忠心耿耿。他们没有轻举妄动实际上是在等待查韦斯发出反攻的命令。
查韦斯被软禁期间,和他一起被关押的执政党议会领导人胡安·巴里托透露,政变发生之后,忠于查韦斯的空降兵师师长何塞·巴杜埃尔率领几百名精兵强将一直呆在“观花宫”里,直到政变军人推举的总统卡尔莫纳进入总统府之后才开始反击。他给卡尔莫纳打电话说,总统府里到处是忠于查韦斯的军队,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连他的座椅下面都有,在这种情况下,他卡尔莫纳俨然就是一个人质,比查韦斯的处境好不到哪里去。巴杜埃尔向卡尔莫纳下达了最后通牒,命令卡尔莫纳在24小时之内把查韦斯送回首都,而且必须安然无恙毛发无损。而这时候卡尔莫纳已经是走投无路,因为他进入总统府实际上是自投罗网,外面早就被数以万计的查韦斯的支持者包围起来,想走出总统府已经是绝无可能,除了知趣地下台并且把查韦斯送回首都之外已经别无选择。
运筹帷幄粉碎阴谋
再说查韦斯在事后在向“夜间新闻”解释政变前后经过时候表示,当他接到了来自罗德里格斯的警告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发布一个声明,表示委内瑞拉既不会支持更不会容忍新的石油禁运。他以为这样一来就能够讨好布什政府。但是,政变最后还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发生了。
那么,其中的原因何在呢?归结起来可以有三个方面,第一,查韦斯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政府早就对他恼火万分了,尤其是他宣布削减原油产量使得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顿时上涨了将近一倍,每桶原油的价格超过了20多美元。第二个原因是,查韦斯的政治对手已经表示,他们不会遵守欧佩克制定的原油产量规定,而且会取消他向外国石油公司收取的开采费上涨一倍的计划,而这些在委内瑞拉开采石油的外国公司中规模与实力最大的就是美国的埃索美孚公司,如果按照查韦斯的做法,那么埃索公司要失去一大笔本来可以到手的利润,而如果推翻查韦斯让他的对手上台,那么美国的利益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第三,美国政府对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石油禁运呼吁十分害怕和紧张,而在这种呼吁终于在4月8日和9日公开化之后,美国国务院觉得,不下手搞掉查韦斯,万一让他跟随伊拉克和利比亚结伙采取行动,那就为时已晚了。这时候美国的意图和目的已经昭然若揭,这也就是为什么政变一结束委内瑞拉政府就指责美国指使和发动了这场流产的政变。
查韦斯最近在接受“夜间新闻”节目采访的时候言辞确切地表示,他对于这场政变的前前后后了如指掌。他说,“我有书面证明能够证明两位美国军官进出政变军人总部的确切时间,包括他们的姓名,他们见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证据有录像的,有照片的。”也许是为了证实查韦斯这一说法,在政变失败后的4月下旬,一位美国情报军官透露说,美国为搞垮查韦斯已经密谋了一年多。·王银泉·
人民特稿:民主的胜利美国的孤立
人民网驻巴西记者张卫中
委内瑞拉“4.11事件”发生后至查维斯重掌总统大权的48个小时内,美国没有谴责推翻委民选总统查维斯的政变。查维斯返政后,美国安全委员会希
望查维斯听取民众呼声,放弃错误的道路。
看来,美国还没有认识到这一历史性事件对拉美民主的影响。14日,巴西总统卡多佐祝贺查维斯继续执政。委外交部也感谢巴西总统坚决谴责“反查”政变,感谢巴西外交部在国际机构中要求委回到正常的宪法秩序中所做的努力。巴西认为,查维斯重新执政加强了南美洲的民主原则。巴西外交部在一份公告中指出,“查维斯继续执政是南美洲民主价值加强的重要事件。”巴西劳工党国际关系秘书、众议员梅尔卡丹特认为,查维斯回到总统府是“民主的胜利”,无论何种原因,中断民主进程是不能接受的。
拉丁美洲国家的态度是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重新执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事实:孤立了美国。据巴西媒体透露,美国的情报部门自今年2月以来一直在监控推翻查维斯的运动,美国官员承认,白宫决定不介入拉美军事政变,但指示查维斯的反对者们以“民主方式”将其赶下台。事态的轨迹证明,加拉加斯街头的抗议活动动摇了军心,一个企业家亦为富豪的人物被拥戴为总统。一时间,受到美国仇视的古巴驻委内瑞拉使馆被围困,委临时政府还决定不再向古巴输出一滴石油,美一箭双雕的谋算似乎得逞。
可是好景不长,卡尔莫讷只过了24小时的瘾。短命政府上台后,没有也无法按民主、合法方式补办手续,而行天下之大不韪,解散议会,迫害“拥查”政治人物,导致拘禁查维斯军人们的不满,将卡尔莫讷也关了起来。“拥查”军人们重新占领总统府,民选副总统暂管大权,后将查维斯再次引进“观花宫”。拥护民选总统的民众欢呼民主重返委内瑞拉,拉美脆弱的民主得到加强。
委“4.11事件”的48小时内,无论是委国内还是国际社会的各种政治力量都异常活跃。尊重民主的拉美国家都反对在委破坏宪法秩序,唯美国的表现不一,这不得不叫人深思,美国到底想在拉美干什么。幸而民主终于取得胜利,美国人总得反思点什么,否则以后会更孤立。(人民网巴西利亚4月13日电)
想起罗斯福的坦率
王山禺生
最近委内瑞拉发生未遂政变,是否有美国背景或幕后支持,美国是否以某种形式卷入了,国际媒体有不少报道、评论和猜测。在国际上,涉及政变这类高度机密之事,一般说来,是不容易搞清楚的,似乎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它“水落石出”。
不过,从美国官方先后几次表态和对比中,人们不难作出自己的判断。
未遂政变刚发生时,美国对委内瑞拉民主制度的中断“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同情”更没有“一丝遗憾”对查韦斯的下台美国白宫和国务院都感到“满意”,没有人“为他哭泣”而对卡莫纳宣布自己是临时总统,则保持“令人怀疑的沉默”。
4月13日,美洲国家组织在华盛顿召开紧急会议,除美国外,所有成员国都执行《美洲民主宪章》,谴责委内瑞拉政变。可是,美国大使诺列加却说,这些国家只重视委内瑞拉最近24小时发生的事情,不重视那里最近24个月发生的事情;企图说服大会相信查韦斯下台对大家都有好处,不要谴责。
次日,当查韦斯重新执政后,美国负责国家安全的高级官员又说,“查韦斯应该反思”,“他的航船很长时间以来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航行。”
更令人玩味的是,美国自己的一些主要媒体,如《纽约时报》等,对美国在委内瑞拉未遂政变问题上的态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它们指出,“政变”什么时候可以不被称为“政变”呢?如果美国认为这不是一场“政变”,那就不是,那就是“政府更迭”!
《纽约时报》说,在拉美,美国一直倾向于让对美国友好的面孔坐在总统府里,不论这些面孔穿不穿军装,只要他们对美国忠实可靠就行。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后,为保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美国一直支持整个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独裁政权。
说得多么透彻!【西方媒体可以,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这使我又想起了当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一段妙语。当年某记者质问罗斯福总统,美国为什么要支持拉丁美洲某位杀人不眨眼的独裁者。罗斯福非常形象地回答说,这位独裁者“也许是个狗娘养的,但他是我们(美国)的狗娘养的”。说得多么坦然。《纽约时报》和罗斯福总统说的,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异曲同工。原来,在美国的字典里,所谓“民主政权”的解释,是有双重标准的。说穿了,就是美国利益高于一切,既高于别国的主权,也高于它自己津津乐道的所谓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其他一切,全不算数。【这段话值得我们那些把美国当“天堂”,视布什如“上帝”的“精英”们三思】
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02年5月14日
谎言一:和委国政变无关
在被问及最近发生的委内瑞拉军事政变时,你能从布什转动的眼睛里看到: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布什政府的官员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和委内瑞拉的政变者都谈了些什么,目前不得而知。但据匿名人士透露,布什政府在委内瑞拉政变问题上撒了谎。布什政府鼓吹扩张民主,特别是在拉丁美洲,但布什政府却对委内瑞拉民选的查韦斯政权垮台显得无动于衷。最初对查韦斯垮台的反应是:面无表情的白宫发言人弗莱舍只简简单单地说,他(查韦斯)辞职了。隐含的意思是,查韦斯辞职很好。但2天后,查韦斯又重掌政权,这让布什政府非常尴尬,弗莱舍又赶紧就此发表讲话,申明这次政变和布什政府无关。【此地无银三百两——越抹越黑!】
此次委内瑞拉政变招致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和反对,但惟独美国政府的反应不同,这与美国以往对待其他国家的政变态度极不相同。布什政府曾试图摆脱和这次政变的干系,但他们又做了件“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情:在政变发生后,他们立即承认了新政府的地位。谁知,仅在48小时后,事情就有了戏剧性的变化,查韦斯又重新掌权。此前,《纽约时报》曾刊登文章说,布什政府官员支持委内瑞拉反对派发动了政变。英国《观察家报》日前也报道说,美国政府的某些高官和委内瑞拉政变发动者有密切关系。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在职时,他们之间就有着不可告人的瓜葛。
谎言二:一切都是为了反恐
布什的第二个谎言是号召进行反恐斗争。一时间似乎美国只有一个叫做“恐怖主义”的敌人,谁要提出疑议,谁就是恐怖主义的帮凶。但沙龙却拆穿了布什的谎言。沙龙发动了入侵行动,大规模进攻巴勒斯坦,但他却宣布是像美国一样在进行反恐行动。布什也对沙龙的行动予以支持。布什20日虽然呼吁以色列继续从其入侵的约旦河西岸巴控城市撤军,但他没有强调以军必须立即撤军。预计这一信号将使以军更肆无忌惮地在西岸继续其军事行动。
正在以色列访问的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斯20日在参观了约旦河西岸杰宁难民营后对记者说,这个难民营中现在的情形是一场“可怕的惨剧”。他承认,以军对难民营的进攻使营内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人遭受了一场灾难。自以军3月29日在约旦河西岸开始“防卫墙军事行动”到4月19日,杰宁难民营始终处于以军的重兵占领之下,而且以军至今没有结束对难民营的严密包围。19日以后,部分巴方医疗机构派出的小分队开始进入该难民营,他们在营内倒塌的房屋废墟中、街道上,每天都要清理出数十具腐烂的巴勒斯坦人尸体。巴方认为以军对该难民营内的居民进行了集体屠杀,要求联合国派出调查组进行调查。布什的前任克林顿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他愿意帮助以巴进行和谈。但白宫对此反应冷淡。克林顿在任期间曾经组织以巴戴维营和谈,被广泛认为在处理中东问题上要比布什政府更为成熟和成功。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2年4月22日
【美国,以色列所说的“恐怖主义”完全是“贼喊捉贼”“猪八戒倒打一耙”的卑劣伎俩:近60年来一直在对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实行抢占,抢掠,驱逐,杀戮等国家恐怖主义行为的正是他们自己!令人十分不解的是:二战时的无辜受害者,怎么转眼就变成了嗜血成性的杀人魔王?这可能就是资本主义“个人利益之上”,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法则的具体体现——毋庸置疑,这种理念只会使人类倒退。】
【请看,各国反对派,分裂分子和恐怖分子的保护神——美国】
大洋网讯 在委内瑞拉前不久的政变中出任临时总统的佩德罗·卡莫纳14日离开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前往美国寻求政治避难。
卡莫纳是5月29日乘坐哥伦比亚军用飞机从委内瑞拉飞到哥伦比亚的。据新华网消息,他在哥伦比亚停留一段时间后,于本月14日转往第三国避难。哥伦比亚媒体随后披露他的目的地是美国的迈阿密。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曾指责美国支持纵容了4月的政变。
今年4月11号,委内瑞拉发生军事政变,民选总统查韦斯被反对派和部分军人扣押,时任委内瑞拉企业家商会联合会主席的卡莫纳被推选为临时总统,但政变仅持续两天即被粉碎。查韦斯重新执政后,卡莫纳一直被软禁在家中。5月23号,他逃到哥伦比亚驻委内瑞拉大使官邸,向哥政府寻求政治避难,并获得允许。委内瑞拉政府随后表示尊重哥政府决定,允许卡莫纳前往哥伦比亚避难。
三名委退役军官在美国要求政治避难
人民网6月5日讯据委内瑞拉联合电台报道,三名委内瑞拉武装部队的退役军官4日在美国要求政治避难,理由是他们在公开要求查韦斯总统辞职以后受到委内瑞拉政府的“迫害”。
原国民警卫队上尉莫拉莱斯在美国迈阿密对外国记者说,美国当局在本周内将告诉他们何时能够会见移民和入籍服务机构的官员。他说他们是4月14日以后到达美国的,他们在委内瑞拉受到玻利瓦尔群众组织和警察的威胁和跟踪,他的脸上曾被政府的一名枪手打了一枪。因此他们要求在美国进行政治避难。
莫拉莱斯和退役的两名空军上校巴斯蒂利奥和索托在今年4月份的政变之后曾在玻利维亚驻委内瑞拉使馆躲藏了一段时间,4月27日他们到达美国迈阿密。他们曾在2000年公开要求查韦斯总统下台。
莫拉莱斯说,他们的“使命”是提醒委内瑞拉人民意识到国家的形势,不要害怕查韦斯总统,要求查韦斯离开总统府。他们正与一些国际组织联系,向它们说明委内瑞拉的情况,他们认为“在委内瑞拉没有民主可言”。
据报道,被指控参与4月政变的海军上将塔马约要求到萨尔瓦多政治避难,正在等待萨尔瓦多政府的回答。政变发生之后塔马约被软禁在家。(管彦忠)
【相关资料链接】
2003年
新华网华盛顿6月10日电(记者赵毅 李学军)玻利维亚驻美国大使古斯塔沃·古斯曼10日对此间媒体发表讲话,要求美国政府对是否向玻利维亚前国防部长贝萨因提供政治避难做出说明。
古斯曼说,他已经为此向美国国务院发出外交照会。针对贝萨因上周宣称他已经获得美国提供的政治避难,古斯曼指出,美国的做法破坏了玻美关系,使得本来紧张的两国关系更加复杂化。
2003年10月,时任玻利维亚国防部长的贝萨因下令镇压反政府活动,导致67人死亡,400多人受伤。事后,时任玻利维亚总统贡萨洛·桑切斯被迫辞职。
遭古巴等多国通缉 恐怖分子向美国申请政治避难
http://news.163.com 2005-04-15 02:20:00 来源: 新闻晨报
“大名鼎鼎”的古巴人波萨达·卡里莱斯13日在迈阿密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政治避难的请求。可以说,这位被古巴、委内瑞拉等多个国家通缉的恐怖分子能否获得避难权,将决定近期美国与古、委两国关系是否会进一步雪上加霜,也能帮助人们看清楚,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是否在采取双重标准。【实质上,从来就是一个标准:是否符合美国统治集团独霸全球的“美国核心利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听我的,就是“民主斗士”,否则,你就是十恶不赦的“恐怖分子”!君不见,连南非曼德拉都是在美国立案二十余载的“恐怖分子”吗?还好,在这位老人九十大寿前,2008.06.26终于给摘了帽子——也算“自由世界”的一点人道主义吧! 】
作案累累臭名昭著
波萨达·卡里莱斯现年77岁,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他就一心投身于针对古巴政府和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袭击活动。他参加了1961年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的准备工作。
1976年,卡里莱斯制造了一架古巴客机在巴巴多斯上空爆炸坠毁的惨剧,造成73人死亡。1997年,他策划了哈瓦那多家饭店的系列爆炸案,造成1名意大利游客死亡,11人受伤。同时,卡里莱斯在委内瑞拉、墨西哥和萨尔瓦多等其他国家也留有犯罪记录。
2000年11月,卡里莱斯及其5名同伙策划利用第十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巴拿马城举行的机会,用炸弹暗杀卡斯特罗。在卡斯特罗本人出面揭穿暗杀阴谋后,他们被巴拿马警方逮捕。
身份竟是美国特工
去年3月,在历经三年半时间以后,巴拿马法院终于开始对卡里莱斯及其同伙进行审判。然而,法院仅仅以危害公共安全等罪名判处了他们7至8年监禁。
8月26日,即将离任的巴拿马总统莫斯科索不顾古巴政府的严厉警告,宣布对卡里莱斯等4名参与上述事件的恐怖分子实行特赦。古巴随即宣布断绝了与巴拿马的外交关系。
就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恐怖分子,据他的律师透露,竟然自从60年代初开始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正式特工,同时还是美国军队的成员。而如今卡里莱斯申请避难的理由之一是,他“近40年来一直在为美国的利益努力”!
美国包庇激起公愤
去年8月底在巴拿马获释后,卡里莱斯的3名同伙回到了美国(他们都拥有美国国籍),而卡里莱斯本人则神秘“失踪”了。直到几天前美国媒体披露,卡里莱斯现在就在美国,并可能在不久后获得美国居留权。
本月11日,卡斯特罗就此发出了严厉责问,他指出,这就如同本·拉丹进入了美国一样,美国总统难道会毫不知情?12日,委内瑞拉副总统兰赫尔也表示,委要求美国政府慎重考虑其在反恐斗争中的立场,拒绝卡里莱斯的避难申请,并将他引渡给委内瑞拉,因为卡里莱斯1976年制造的古巴客机爆炸案中的死难者大部分是委内瑞拉人。杨川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人家是“自由世界”的英雄,说不定过几年还要给颁发勋章呢!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