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转基因扩产逼死东北大豆!哭泣的泪水在问祖国你在哪里?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转基因扩产逼死东北大豆!哭泣的泪水在问祖国你在哪里?

核心提示:在国家临时收储大豆第二次竞价销售再次流拍后,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透露,已经向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高层建言,向东北油厂支付加工费用,让油厂将国储大豆加工成豆油、豆粕,由中储粮回收,解决东北油厂停工停产问题,拉国产大豆一把。但消息人士却透露,就在此时,中储粮却上马进口大豆加工项目。中储粮已计划在广东新建产能达100万吨的一座大型油脂加工厂,压榨进口大豆。   

  豆协会建言中储粮拯救中国大豆 时间:2011-09-16

豆协会建言中储粮   

  2011年09月15日

在国家临时收储大豆第二次竞价销售再次流拍后,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透露,已经向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高层建言,向东北油厂支付加工费用,让油厂将国储大豆加工成豆油、豆粕,由中储粮回收,解决东北油厂停工停产问题,拉国产大豆一把。   

  在国储大豆二次流拍后,业内人士将消化500余万吨库存大豆的希望放到了中储粮身上,一位业内人士建议:"希望中储粮在产区扩建豆油仓储设施,新建小包装豆油生产车间,与产区油脂企业建立联合企业。这样第一可以通过收储豆油来保护我们的豆农利益;第二,在市场不好时还可以扶持本土加工企业;第三有了储备,我们还可以随时调控市场;第四,做大做强我们国产大豆油品牌,以品牌提升价值,使国产大豆价格最终摆脱受进口转基因大豆控制的怪圈。"

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刘登高已将上述意见向中储粮高层面呈,刘登高亦向CBN记者表示确有其事,他说:"主产区大豆加工厂是国家计委(现在的国家发改委,记者注)批准的,主产区加工企业开工关系豆农收入、工厂职工就业。停业不仅是企业自己的损失,更是农民、职工的生计问题,也涉及国家经济发展。搞重复建设不仅浪费国家资源,也是抢主产区农民、加工企业职工的饭碗。据我了解,中储粮也赞成这个想法,欢迎这个建议,他们是国家全资企业,他们会从振兴中国大豆产业立场出发,发挥国储粮的特殊职能作用,勇挑重担,正确处理当前面临难题的。" 但消息人士却透露,中储粮已计划在广东新建产能达100万吨的一座大型油脂加工厂,压榨进口大豆。 就在此时,中储粮却上马进口大豆加工项目。进口大豆的价格和收益现在都要高出国产大豆。   

  中国大豆网提供的数据显示,昨日进口大豆销售价格最高位上海港为每吨3720元,最低为青岛港的每吨3620元,都低于国储大豆的拍卖底价每吨3750元。

从收益上来看,进口大豆的诱惑力也大得多。昨日黑龙江四级豆油价格每吨6800元左右,豆粕价格为每吨3350元,国产大豆出油率为16%,进口大豆出油率为19%;国产大豆豆粕产出率为79%,进口大豆为80%,因此使用每吨国产大豆可获得的销售收入为3734.5元,而使用进口大豆可获得的销售收入为3972元,两者相差约238元。 进口大豆压榨产能节节升高令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忧心如焚。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表示:"国内大豆压榨能力严重过剩。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全行业开工率逐年降低,2000年超过90%,2007年降至44.2%,其中2000吨/日以上加工厂开工率仅为52%左右,1000吨/日以下的小型加工厂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发改委表示油脂加工总能力要压缩到合理规模。到2010年,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7500万吨/年;到2012年,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6500万吨/年。   

  从目前情况看,大豆压榨产能特别是进口大豆的压榨产能有增无减。央企中粮集团和中储粮今年已经或将要上马新的进口大豆压榨设施,东北的民营企业由于加工国产大豆无利可图也将在沿海建厂使用进口大豆。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草拟了一份《关于限制国内油脂油料加工企业重复建设的紧急告》,上给有关部门,希望遏制进口大豆加工产能膨胀的态势。

(文章: 第一财经日)附文:  

  美国用2500万吨转基因轰炸中国,中方四大帮凶浮出水面

  

  核心提示:2011年,中国或将再度刷新大豆进口量,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可能达到或超过2500万吨。据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披露,山东渤海实业公司、中储粮油公司、广州冬陵粮油公司、江苏泰兴振华油脂公司等企业参加了此次签约。渤海实业贸易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共签订了约1170万吨的大豆订单,我们也签订了很大的量。”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来自美国的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2500万吨的数量,相当于中国人每年人均可摄入约20公斤的转基因大豆,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而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国内一直争议不断,也缺少专项法律进行监管。

  

  【慧聪食品工业网】

  

  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或创纪录 国产大豆怎生存?

  

  美国大豆又来了 2011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可能达到创纪录的2500万吨。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国产大豆的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非转基因保护”能否成为最后的屏障?

  

  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美国,给美国大豆业带去了大订单。

  

  2011年1月25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办事处向本记者证实,1月20日和21日两天间,中美双方共签署了21项采购协议,合计4.23亿蒲式耳的大豆订单(折合约1170万吨),涉及金额66.8亿美元。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共进口大豆5480万吨,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其中,来自美国的大豆为2280万吨大豆,是最大的进口。事实上,中国目前已是美国大豆的头号进口国,进口量超过美国出口总量的50%。

  

  不过,在进口大豆汹涌而至之时,一个让人忧虑的事实是,在国产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大豆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锐减。而最终,当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在豆油市场遭遇时,它们的力量对比是9:1。

  

  66.8亿美元大单

  

  2011年,中国或将再度刷新大豆进口量。

  

  据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披露,山东渤海实业公司、中储粮油公司、广州冬陵粮油公司、江苏泰兴振华油脂公司等企业参加了此次签约。渤海实业贸易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共签订了约1170万吨的大豆订单,我们也签订了很大的量。”

  

  不过,这份大订单中的“进口价格”一度引发争议。中方此次进口美国大豆的订单价平均为每蒲式耳1579美分,远高于期货市场价格。1月21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2011年3月交货的大豆期货收盘价仅为每蒲式耳1412美分。

  

  不过,多家参加这次贸易代表团的企业均对记者表示,订单价格,只是一个指导价,不是最后交易价,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最终交易价要随行就市。

  

  这一大单,将有力巩固中国“美国大豆头号进口国”的地位。仅此次的采购量,就达到了2010全年美国向中国出口量(2280万吨)的一半。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项目副代理主管张小平此前表示,在即将到来的新作物年度,中国可能将再次刷新进口量纪录,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可能达到或超过2500万吨。

  

  不过,巨大的采购量,并未有效增强中方的“议价能力”。在中方大举采购之时,美国农业部宣布今年的大豆种植面积将下降。在东方艾格大宗商品分析师马文峰看来,“美国此举是有意向中国抬高大豆价格,他们也公布说,阿根廷旱灾将导致大豆减产”。

  

  被挤压的国产大豆

  

  在豆油市场,进口大豆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

  

  1月20日、21日,代表美方与由商务部副部长王超领衔的中国贸易代表团签约的,是嘉吉公司、邦基公司、ADM公司等公司。事实上,嘉吉、邦基、ADM,不仅是向中国出口大豆的主角,亦是在中国市场进行进口大豆加工的主力。一位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外资已占据了中国大豆压榨市场40%的份额。

  

  黑龙江大豆协会秘书长王小雨对本记者称,“进口(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加工豆油,国内食用豆油90%以上是转基因豆油”,而国产非转基因豆油不到10%。

  

  进口大豆的剧增,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市场份额的下降。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农委最近公布的信息显示,2009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294万亩,2010年降至6717万亩,减少了580万亩。

  

  而王小雨则指出,黑龙江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实际仅为6300万亩左右,产量仅为1650万吨左右。

  

  保护“非转基因”?

  

  国产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将寻求“非转基因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来自美国的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而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国内一直争议不断,也缺少专项法律进行监管。

  

  王小雨表示,“目前,不知道美国有多少人食用转基因豆油,我们跟美国大豆协会有过交流,但没有了解到这个情况,相关机构应该对此去深入了解。”据了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动物饲料和出口。

  

  在王小雨看来,“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在转基因安全性没有真正明确的情况下,通过转基因技术,把大豆工业化生产,来迅速占领市场,是不道德的。”

  

  但上述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人士表示,将来耕地会越来越少,怎么来满足越来越大的需求,需要转基因技术的支持,不能夸大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不过,“转基因争议”,仍可能帮助国产大豆改善生存处境。

  

  王小雨称,今年两会期间,黑龙江人大、政协代表团将会提出议案,建议在黑龙江建立“非转基因保护区”。此前不久,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曾建议有关部门,“对立法涉及的粮食转基因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争取2011年将粮食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标签:大豆   进口   中国   美国   基因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