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有机农业饿不死人--位中科院学者的试验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有机农业饿不死人——一位中科院学者的试验

  实际上,在整个农场里,生态农业就是围绕着牛舍里喂养的100多头肉牛展开。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饲养肉牛,肉牛产生的牛粪一方面用来制造沼气,提供能源,另一方面用来做有机堆肥,为农作物提供有机肥料。

  

  根据多年试验结果,“农场场主”蒋高明在一篇研究中计算道,“每7公斤左右秸秆配合2公斤粮食可转化1公斤活牛重。这样,500亩大田区产出的 600吨秸秆,加上170吨粮食,可转化为85吨活牛重;同时可生产3000多吨鲜牛粪,用于生产能源和有机食物,利用反刍动物实现了秸秆等废弃产物的第一次升值。”

  如何处理害虫和杂草

  

  据曾彦介绍,农田里的害虫通过“物理加生物”的方法防治,整个生长季节用诱虫灯捕获害虫,捕获的害虫可用来养鸡;或直接在玉米田里养鸡养鹅,将害虫变成鸡鹅的饲料,粪便又成为肥料。

  

  “如果打农药,不仅杀死了害虫,也杀死了益虫,如果你不打农药,因为有害虫的存在,麦田里的七星瓢虫也会很多,而七星瓢虫是专门吃蚜虫的。”曾彦告诉记者,保持了一定害虫,可以让益虫生长。在弘毅生态农场,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形成一个完整的、无污染的生态链。

  效果:村里的低产田取得了高产

  

  2006年7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在他的家乡山东平邑县蒋家庄村租下25亩大小的农田。以曾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意,取名弘毅,开始了他的生态农业试验,在此之前,蒋高明因“ 无为而治”的治沙理念取得的成功被人们熟知。

  

  “这片土地是村里最差的低产田,土层厚度只有薄薄的20多厘米,下面是一些碎石。因为地里打不出多少粮食来,30年前公社生产队曾将这片地辟为打麦场,还一度成为建筑垃圾堆放场。”蒋高明说,很多村民都问,种这样的地,难道有更有效的农药、化肥,还是有神奇的种子

  

  让村民们意外的是,蒋高明种地的秘诀居然是六个不用:不用化肥、农药 、除草剂、添加剂、农膜和转基因技术。

  

  经过6年试验,蒋高明农场的害虫不仅很好得到了保持,而且试验证明成本也要比农药防虫成本低。在成本方面,蒋高明也进行了比较。“在山东一带,农民种植6种作物,实际打23遍农药。人工成本费加农药费每亩地要445元。”蒋高明研究发现,物理+生物方法算上电费人工费和工具费用总计58元,两者之比为7.6:1,即生态防虫的成本比农药防虫成本低667%。

  

  当然,让蒋高明最自豪的还是他证明了不用化肥也能取得高产。2008年小麦和玉米两季加起来,才收1000来斤。第二年也如此。到了2011年,蒋高明说:“ 农场小麦亩产产量 900斤,玉米1100斤,接近周围农田产量的一倍。”就这样,村子里没人要的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

  

  “化学农业经济模式”需反思

  

  最近因焚烧秸秆造成的雾霾天气以及媒体爆出内地大棚菜地土壤污染严重问题引人关注。事实上,近几年人们一直为农残问题以及中国农业的出路焦虑不安。蒋高明认为,取消国家对化肥农药的补贴和提高生态农业的直接补贴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弘毅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弘毅生态农场的试验证明,生态农业不仅不会降低粮食产量、饿死人,而且可以让人吃得更好。但这种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的农业模式是否适合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呢“最大的困难就是3年的轮换期和劳动力投入。3年的轮换期就是指用有机肥改造依赖化肥的土壤所需的时期,在此期间粮食产量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主要用于人工锄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蒋高明坦言。

  

  其中劳动力成本却是制约其现实推广的最大障碍。在蒋高明看来,在发展有机农业上,由于人工成本等问题,发达国家并不具备有利条件。而对于国内的有机农业试验者来说,如果得到政府与消费者的配合,依靠中国人的技术完全能够解决“吃得饱、吃得好”问题。

  

  “美国动用了29亿亩耕地,动用了大量政府补贴资金,才生产了3亿多粮食。中国用18亿耕地生产了5亿多吨粮食,孰优孰劣,不是一目了然吗”蒋高明提醒道,现代农业科技采取的是与大自然对抗的办法,不从造成粮食安全的源头开始治理,盲目学美国,让少数人养活多数人,“长期下去是很危险的”。他说,传统的可持续的农业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但关键的出路要找对。

  

  文章:半岛都市

标签:高明   农业   农药   成本   害虫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