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文人的“侠气”来看孔庆东与不良媒体之战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从文人的“侠气”来看孔庆东与不良媒体之战

  

  碧海晨心

  

  “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清朝)张潮

  

  小时候,曾经觉得书生过于文弱,故世人有:“文弱书生”一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累积,我对书生的“文弱”有了新的转变。读大学的时候,看到清朝书生张潮的诗句:“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 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当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震撼,但我知道这种震撼是因为中国文人的侠气——心忧天下的胸襟。

  

  在中国文学中,我曾经尝试着用中国文人的“侠”的精神内涵来解读之。如果说“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这副对联是左宗棠这样的中国文人内心的“不平”。那么,“书生岂有封侯想,只为天恩播太平”就是中国文人书生“侠”精神内涵的体现。

  

  说了这么多关于文人的侠气,是为了提出笔者所推崇的新时代的侠客——孔庆东。这位在国内享有“北大醉侠”之美誉的山东大汉,有着山东半岛男人的豪爽与不羁,同时又有着齐鲁文化的谦逊与博学。

  

   看到孔庆东的侠客气度并不是从其表面上的诙谐语言——《东博书院的主要武功》介绍:“语文八卦掌,现代文学六合拳,通俗文学扫堂腿,武侠连环套,金庸倚天剑……”看出来的,也不是从其霸气的《东博书院保卫部工作守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初犯我,我让三分。人再犯我,我回一针。人恒犯我,斩草除根。”中体现出来的;而是从其提出的“真正的学问功夫是道德良心”之言论和其一个人面对不良媒体而坚持正义的不屈勇气中感受出来的。孔庆东的这种侠气是一种内在的勇气和无畏,是一种中国文人心忧天下的胸襟,是一种中国文人在面临危险目前所表现出的浩然正气!

  

   也不知道从多久开始关注孔庆东了,这段时间以来,孔庆东与某些不良媒体的“争吵”吸引了我的注意。之所以在这里的“争吵”词语上加上引号,是因为在我看来,根本不是争吵,而是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在有着话语权的强势媒体面前的无畏与抗争。

  

   打开网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诸如此类的新闻:“红包记者随处可见”,“有偿新闻屡禁不止”“舆论监督灯下黑”等等对不良媒体和道德低下的记者的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媒体能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绝非片刻之功,更非一两个人所造成的结果。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监督者,把持着社会传播的话语权,应当以良心和道德,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己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是像少部分媒体那样:假新闻满天飞、为了挣钱不顾社会道德收受贿赂、为企业进行所谓的“形象宣传”……目前不少不良媒体和不良记者在以财富崇拜为兴奋点的价值观的驱使下,丧失了对其职业操守的敬仰、敬畏,逐渐堕落成危害社会的败类。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不良记者头顶耀眼的“光环”,担负着公众舆论监督的职责,拥有曝光的舆论“资源”,所有的这一切这构成了这些不良媒体和不良记者进行敲诈勒索的“资本”。

  

   不良媒体和不良记者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利益组织,因此我说孔庆东在与这一组织相面对的时候,体现了中国文人的侠客风度。孔庆东为什么不惧怕?因为他凭着自己的良心在坚持!因为他有社会责任感,不能再让不良媒体危害社会!因为他无私,清朝名臣林则徐曾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心底无私天地宽!

  

   孔庆东是文人,是英雄,更是侠客!笔者写下此文目的在于呼吁社会各层面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督,避免“新闻媒体监督社会舆论,却极力排斥被监督,造就畸形的舆论生态”。同时,也通过本文告诉孔庆东:您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天、明天……还会有更多有良知有道德的人们站出来,与您风雨同舟!

  

  2010-11-27

标签:媒体   不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