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容不下的是平庸:也说孔庆东教授骂人事件
最近北大教授孔庆东在微博里自述曝“粗口”骂人,演变成“群众”要求北大免除其教职的事件:“我们期待北大方面讲句话,期待我们的女性团体站出来”,更有学者对孔教授骂记者的行为表示“真是震惊不已”,可见,不少中国人对“道德修养”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并不像小悦悦事件中见死不救的18路人所表现那么低。但可惜,这些道德的高要求往往都是针对别人的。
教授骂人,到底对不对?新浪网博客头条文章里说:“但骂就是骂,骂人就不对,不管骂的是谁。就如强奸,你振振有辞说强奸的是汉奸的老婆,但强奸就是强奸,强奸就是兽行,不会因为你强奸的是汉奸老婆就立马成为一件无比正义的事。”这种貌似“义正辞严”的说法还真是糊涂,仅仅因为“骂人”与强奸都“不对”,就把二者混为一谈,这在现实生活中是说不过的:骂人最多是道歉,强奸最少要坐牢;强奸的确是“兽行”,但骂人不是。而在逻辑推理上也是说不通的:同样是“不对”,你怎么不把“骂人”与“睡懒觉”相提并论“呢?难道是刚好轮到孔教授这里,才“现在开始五讲四美”?
骂人的对错是需要商榷的,不过说到底是“茶杯里的风波”,不必上纲上线到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地步。记者如果真的挨了骂,可以先检讨自己的言行对不对,自己的礼貌周不周到,毕竟是自己先打电话要求采访别人的;也可以骂回去,在这个把“粗口”当时髦,骂人当吃饭撒尿的世道,担心学生听到一句脏话就会学坏太天真了。当然,还可以要求道歉。
说起“粗口”的普及,真正功不可没的是王朔,你今天问王朔,他也是承认的。当年王朔骂人的时候,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有说理的,有骂回的,有不理的,但没有人要找“上级”的,就事论事,这才是正常的做法,但比较糟糕的是,现在孔教授骂人,被骂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却是“寄希望于北大”,这让人想起当年北大开除陈独秀事件,这个事件的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为正是由于被北大开除,才“导致”陈独秀南下到上海,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当年陈独秀主办《新青年》杂志,鼓吹新思想,守旧人士利用“嫖妓弄伤妓女下体”的谣言,要求北大开除他。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开头坚决反对以“私德”决定公务:“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指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嫖赌娶妾等事,本校进德会所戒也,教员中间有喜作侧艳之诗词,以纳妾挟妓为韵事,以赌为消遣者,苟其功课不荒,并不诱使学生而与之堕落,则姑听之。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但最终迫于压力解除了陈独秀的教务长职务。
后来证明,正是攻击陈独秀的“诸人”才是“私德”最有问题的人,汤尔和后来还做了汉奸;所以胡适先生回顾说“当时外人借私行攻击陈独秀,明明是攻击北大的新思潮的几个领袖的一个手段。”“我也不赞成任何人利用某人的私行为来做攻击他的武器。当日尹默诸人,正犯此病。以近年的事实证之,当日攻击独秀之人,后来都变成了‘老摩登’,这也是时代的影响,所谓历史的‘幽默’是也。”
能让孔教授成为北大明星教授的肯定不是“骂人”,“骂人”不是孔教授的“特长”,也不是他的“主流”,能代表他的是:理解文革,推崇雷锋,欣赏鲁迅,崇拜毛泽东,还有就是把一些人和集体指责到“汉奸”的地步,所谓“纲举目张”,你要反对他,要冲这些方面入手。而在“说过一次脏话”上纠缠不清,倒像文革时抓“小辫子”的手法,既没有创意,又缺乏技巧。其实,反对孔教授偏激观点的人多了去了,并不会因为他在“第一视频新闻网”上多念几封支持者的来信就可以改观,------但那是他的选择和自由,拥有“凡事找上级”思维的朋友一定要明白:保护这个自由不是在保护孔教授,也是保护你们自己。本来上级单位跟这件事是无关的,你硬生生要把“有关当局”扯进来,后果很严重。
更糟糕的是,孔教授虽然嘴上说“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但在回复铺天盖地的非议时首度澄清:我从来没在“微博上爆粗口”,我只是说“我在电话里骂人了”------多么小心谨慎的外交语言啊。他行动的慎重恰恰说明他开始担心了;明明心里狠狠地想骂人,嘴上却只说出“我骂过人”,与北大前贤追求自由不惜生命,为了理想敢做敢当的传统差之千里。而号称“脍炙英雄”的孔大侠都在害怕,才是真正可怕的事啊。
在中国的历史上,北大起过任何大学都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在中国崛起的未来,北大更是任重道远。所有希望中华民族强盛起来的人都要深思,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北大过去的辉煌和成就,到底是什么导致北大今天的平庸与驻足。当年的北大,同时容得下迷恋帝制吹捧慈禧的狂儒辜鸿铭与鼓吹革命思想新潮的志士陈独秀,今天北大的心胸,应该容得下一位骂人的教授,容不下的是平庸。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