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谈媒体道德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谈媒体道德  

  

  最近“醉侠”孔庆东关于“全国人民都应该起诉南方系”的言论引起了网络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网友对孔庆东的观点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还是认识一下孔庆东教授是何许人也?孔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现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超越雅俗》、《谁主沉浮》等专著。曾在电视台和大专院校讲授金庸小说,广受欢迎,人称“北大醉侠”。如果你读孔庆东的书,说得寒碜点,不仅是狂补自己那点蹩脚知识的好机会——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学,还是一个智力飙升的好机会。此人行文风格天马行空,从不拘泥。或许所有当过学生的人,都曾这样在心里暗暗许愿:我要是能碰上个博古通今外带懂点时髦,头脑清醒还很爱护学生,个性十足并有神采风骨的老师该多好啊!孙庆东就是一位令众多学子所追捧的老师,有多少学子曾几何时为他的学术魅力和讲课风格痴迷、癫狂。  

  

  这位“北大醉侠”孔庆东在这次网谈节目中,对少数流氓媒体直指重庆警方“双起”的问题进行的犀利反驳,可以说是大快人心。孔教授真是惹怒了媒体,确切地说是惹怒了部分媒体,再具体点,就是某些南方媒体。结果,节目一做完,就遭到了网络上以南方系为首的流氓媒体的攻击。  

  

  孙庆东对南方系评判和南方系对孔庆东的回击,到底谁说的对?到底理在哪方?再下结论前,还是通过实例来看一下目前的部分媒体:  

  

  1.凭空捏造杜撰新闻。2010年3月,某新闻网站刊登出一则《美女不配合强奸被判有期徒刑》的新闻, 3月30日 ,河南洛阳市洛龙区法院、检察院声明称,该案并不存在,纯属别有用心的人凭空捏造杜撰的案情和细节,是对法院、检察院名誉的恶意诋毁和诽谤。  

  

  2.迎合低级趣味追求所谓“卖点”。部分媒体追奇猎艳,格调庸俗,充满低级趣味;有的刊周末版或是电视娱乐节目,到处是某某揭秘、某某内幕,炒作明星的奇闻逸事,热衷于“老少恋”、“新旧恋”、“婚外恋”、“恋外恋”,宣扬暴力、凶杀、跳楼、赌博、吸毒。某甚至刊出《偷情俱乐部》,绘声绘色地描写6个明星偷情的故事,大赞“偷情是人性以越轨的方式爆发出来的一种经典形式”,进而概括其为“偷情文化”。  

  

  3.红包记者随处可见,有偿新闻屡禁不止。2010年3月,河北蔚县李家洼煤矿矿难“封口费”事件有了结果,据查,2008年7月至8月,中国产经新闻社记者任志明、王月新以不道河北蔚县矿难为条件,共同收受他人财物44万元;农民日社河北记者站站长李俊奇以不道蔚县矿难为条件,强行要求基层单位订阅《农民日》并索要20万元……⑥这起事件让受众对媒体的职业道德产生怀疑,给媒体的道德建设宣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4.错误引领舆论导向。极少数媒体对副刊、情感故事栏目等文章把关不严,导致一些观点与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符,有的强调脱离集体和国家的个人利益,有的崇拜及时行乐、玩世不恭的生活方式,有的充斥消费至上、拜金主义的观念,有的甚至宣扬错误的观点。比如,新疆某刊登两篇文章,变相为三陪女和卖淫女鸣不平,还混淆是非,以调侃口吻鼓吹色情服务是社会需要,不仅无害,而且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看完这些,你就会对孰是孰非作出明确的判断了。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传媒界往往有权力意识没有职业意识,没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行业,而这个行业是有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其实,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应该明晰自己的社会责任,明确自己其实谁也不代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张传有教授也认为,新闻媒体的权力主要是一种话语权,它来自于民众本身所具有的知情权、政治参与权、发表言论的自由权以及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权。从终极意义上说,新闻媒体应当为之负责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部分媒体到了该好好反省一下的时候了,孙庆东教授对不良媒体的直言不讳,立场鲜明的指出了流氓媒体的卑劣行径,可以说是对公众的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孙教授那样敢于揭露媒体的不好的一面,为营造一个健康的舆论氛围做出自己的努力。  

标签:媒体   教授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