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南街村致富行正道,南都报指桑骂错槐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红色亿元村致富行正道,黑心南都指桑骂错槐

  

  --评南方都市“新闻”《南街真相》

  

  在近日的南方都市上刊出了一篇上官敫铭撰写的题为《南街真相》(以下简称《南》)的所谓道,据说是揭开了南街这个“红色亿元村”的盖子,据说是打倒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最后一座堡垒。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传媒精英竞相跟进,围绕这则道写出五花八门的评论。那些曾经为MBO拍手称快的人们居然开始对“改制”咬牙切齿了,那些曾经对公有制咬牙切齿的居然开始道貌岸然得批判私有化了。于此,不得不对这篇起着小标题的“新闻”审视一番了。

  

  【一】 “那时候,随便做个什么生意基本上都能赚钱”。

  

  这句引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刘倩的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用意在于证明南街村的发展不是得益于毛泽东的集体经济,而是依靠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但我倒想请教一下上官大记者,请教一下刘大研究员,这句话的理论依据在哪里?如果随便折腾能赚钱,那么那个时候成了亿元村的怎么偏偏是这个据说是“不要脸”的南街村而不是那个据说是“不要命”的小岗村?信口雌黄却作为理论依据,此道至此以难称道,只能冠以更加科学的称谓,称之为“小说”了。

  

  【二】 2000万的现金

  

  “2003年5月,南街村主任王金忠因病死亡。清理其遗物时至少发现了2000万现金及多本房产证。”这也是反复出现的一个段子,中间的“现金”两字尤为扎眼。上官大记者如果不知道这点现金的重量的话,我们可以做个算术题。一张100元大钞的重量是1.15克,那么一万元就是115克,两千万现金的重量就是230千克,也就是460斤。这里面着实蹊跷。

  

  如果说王主任(也是公司副董事长)贪墨如此巨额公款,还出于种种考虑折算成了现金,既是贪墨,又是现金,为何不转移到家中?既是贪墨,即为私款,如何又能让外人“清理其遗物时”发现?上官大记者引述王宏斌的原话如下:“以后谁再敢这样胡来,死了我再也不给开追悼会了”,似乎是有了旁证。但是并不能解释为何把贪墨之私款留在办公室,又能让外人整理出来。唯一靠谱的解释就是,这2000万压根就是公款,而对于企业来说唯一需要用到如此巨额现金支付的,唯有工人工资。据上官原文,“南街村集团雇佣的员工已逾万人”,人均2000,合情合理。而依次断,王宏斌所言之“胡来”之事不过只是现金存放过多或不应存于分管后勤的副董办公室而已。

  

  以上当然只是笔者的凭空推断,但《南》原文所言完全是在混淆视听,误导读者,若能给出王金忠主任贪墨的确凿证据,何必言之如此模糊?

  

  【三】 好一个“毛泽东共和国”

  

  《南》文别有用心得写下如此危言耸听之论“‘至此,一个拥有财政(银行)、武装力量(武装部、民兵营、派出所)、司法机关(法庭)、‘法律’(‘村规民约’)、工业部门、农业部门等设置的‘小国家’现出雏形。南街村人自称其为‘毛主席共和国’。”

  

  文中所述之财、军、法大权不过是与乡镇平级而已,若此即为“小国家”,那么中国有多少个乡镇也便有多少个“国中国”。须知,“小国家”这顶帽子可谓不小。中国历代统治者最忌讳之事莫过于“尾大不掉”,中国历代奸佞祸害忠良之论亦莫不出于此。而《南》文以银行、武装部等种种机构便妄言南街村为“小国家”,居心何其毒也!

  

  【四】 南街动力真的“吊诡”吗?

  

  上官大记者绝不承认南街村的发展是依靠毛泽东思想,而指出“一个隐秘的事实是,南街村高速发展的背后,真正的动力是两个能量巨大的“隐形外援”:巨额的银行贷款及大量廉价的外来劳动力。”

  

  对于贷款,他言之凿凿得引用王宏斌书记1995年的原话如下:“国家农业总行给南街拨了5000万元贷款,这是南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而1995年南街村的产值是12个亿,一个年产值12个亿的企业获得5000万的贷款很“吊诡”吗?

  

  关于廉价外来劳动力,《南》文中说的是月工资150-300元。关于河南地区的工资酬我没有做过什么调查,但是,我知道河南临颍不是山西洪洞,这里没有什么黑砖窑的奴工,“外来劳动力”是长了脚的,如果工资真是如此之低,为何劳工不赶赴别处做工?或者就是河南全省已经民不聊生至此?谎言不需调查已自破。

  

  【五】 改制时机真“吊诡”

  

  《南》文的重头戏在于言之凿凿得指出了南街村已经改制成了股份制,也终于私有化了,这是为了说明王宏斌有多伪君子,有多坏。而为了说明南街村集团有多烂,《南》文同样言之凿凿得指出了南街村已经资不抵债。

  

  这让笔者有些看不明白了。按照主流经济学家们“靓女先嫁”论、“冰棍”论的逻辑,资不抵债的企业送出去倒是卸了包袱,这是好得很而不是糟的很。而王宏斌生于1951年,南街村早不分晚不分,偏偏在“卖光”“送光”已不那么时兴的2004年分;不在MBO侵吞公产甚嚣尘上的时候分,偏偏在“郎旋风”刮起的2004年分;不在可以安然享乐的四十多岁分,偏偏在王书记已经五十有三,有命拿没命花的2004年分;不在效益蒸蒸日上的九十年代分,偏偏在据说已经“资不抵债”的2004年分,时机之吊诡令人叹为观止!

  

  此“改制”若是为一己私利,我们可以怀疑王书记一人拜毛泽东把脑子拜坏了,但参与者至少有12人,莫非12人都真的创造世界创造成了“傻子”?对于改制说王书记不屑一驳,直接利益相关的村民则是压根不信传媒精英们的胡言乱语。而若真如上官大记者所言集团至2004年方分,笔者对于王书记的敬仰便真如滔滔江水了,为人民甘冷对千夫所指,谓之“孺子牛”;为集体甘背“资不抵债”包袱,谓之“老黄牛”。

  

  【结语】 上官大记者的动机只有一个

  

  《南》文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混淆视听之处远不止以上五点,据《南》文所撰写的种种恶毒攻击南街村的新闻评论更是漏洞百出。然而,这次他们前后矛盾的语句是彻彻底底得指桑骂错了槐。

  

   看到有人评论此事件:不是说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吗?怎么有人在乎起猫的颜色了?并称“《南街秘闻》客观上否定了改革开放”。可不是么,上官大记者一再声称南街村之所以发家是因为政策好时代好,那么,南街村倘若变糟搞垮,那么原因又何在?看来南街村真是中华大地上的一棵奇桑,指之既可以用来拔毛也可以用来批邓,那么上官们的动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反华。

  

  毕尔优科夫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biryukov

  

   

  

  附:

  

  《南街秘闻》客观上否定了改革开放

  

  专题:南街“秘闻”

标签:现金   就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