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色·戒》争论:艺术与政治

2025-02-1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色戒》争论:艺术与政治

远征南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最近看到针对《色戒》的一些争论,特别是黄纪苏先生的文章( http://blog.voc.com.cn/sp1/huangjisu/093426390318.shtml )在网上被广泛转载以后,有不少的人不满把争论上升到政治层面。我摘录一些比较典型的看法:

"中国导演所不会的,就是把人当作一个人,就是一个人。 中国的电影,什么样的口号和教育意义都被尝试过了,但从中看不到人性。"
"李安、张爱玲的"主子"是艺术,朝代可以更替,政治可以左右摇摆,而艺术是恒固不变的。"
"张爱玲是政治上有问题,可在艺术上还是有一定的成就的!可能会被看作靡靡之音,应该让艺术的归艺术,政治的归政治!"
"政治,让人作呕的东西,暂且不论艺不艺术,电影只是电影,扯出什么汉奸政治挺无聊的。"
"政治投射在艺术上是独裁政治,艺术依附在政治上是伪艺术,有纯粹点儿的东西没有?"
"艺术和人性于政治或者爱国无关。只要是人,只要是尊重人性的人,就永远会是站着的,不管是那国人或是什么时代的人,也不管他的国家或民族是在什么样的状况,就像是我们曾经的香港同胞或现在的伊拉克同胞"

我把这些观点抽出来,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应当与政治无涉,跟政治有关的都不是好艺术,好的艺术是关于人性的。那么艺术与政治到底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二者可以相互完全独立吗?凭我的感觉,这个题目足可以写出几十篇博士论文。我自知学识浅薄,难以驾驭,但仅凭直觉还是能够感觉到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我避免从学理上探讨这个问题,因为那样的话就太抽象太枯燥,最后不免是懒婆娘的裹脚布,还是把这样的任务留给博士们吧。

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和艺术,二者都要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政治特别体现了人群在社会中的利益和权力关系,相对说来,艺术似乎要远一些,但如果我们承认艺术反映的是也是人类的社会生活,那么作为社会生活的核心成分:利益和权力的结构--也就是政治,能逃避得了吗?如果认为艺术可以不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而有其自在的范围,那我实在是不知道那是什么。现在我只想简单地探讨几个问题。

1)艺术只是关于人性的吗?

很多人说艺术就是要表现永恒的人性。人性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人既有动物性又有社会性,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性我就不知道了。如果写人的社会性要想逃离政治我看还真是挺难,《水浒》写造反,《红楼梦》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如果抽出这样一些带有政治的或隐含政治的内容恐怕就只剩下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梁山好汉的断臂情,以及贾宝玉和十几二十个姐们儿的荒唐事了,我不知道这样下来《水浒》和《红楼梦》是不是就更艺术一些。对于不喜欢艺术跟政治挂钩的人来说,看来只有人的动物性才应当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了。

说到动物性恐怕最重要的就数生存与繁殖的本能了。求生是永恒的人性,所以叛国投敌是无可指摘的;性爱也是永恒的人性,所以如果因敌人做爱技巧高超而爱上他们,也只是人性的体现而已,是应当赞美的。这大概就是人性论者的基本逻辑。对于他们来说,为国牺牲、为民族牺牲、为理想牺牲不是人性,是反人性。

说到这里我真的搞不清楚什么是永恒的人性了。记得中学里学过鲁迅的杂文《文学与出汗》,鲁迅有个绝妙的比喻,他说道:

譬如出汗罢,我想,似乎于古有之,于今也有,将来一定暂时也还有,该可以算得较为"永久不变的人性"了。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

按我的理解出香汗的自然是统治阶级、精英,出臭汗的自然是被统治阶级,歌颂香汗还是歌颂臭汗立马看出作者的政治分野。要想避开香汗还是臭汗的问题那最好是写一篇关于"汗"的科学论文,那样就不会有此尴尬了。

2)艺术中有政治就不是好的艺术吗?

当下小资们最反感艺术跟政治挂钩,认为凡是跟政治关系紧密的就不是艺术。样板戏全是为政治服务的,是文革的遗产,所以呢,那不是艺术。可滑稽的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不知不觉已经成了经典。如果上面这些还有疑义的话,那《黄河大合唱》我相信都会认为那是伟大的艺术作品,不过那也是冼星海为当时最大的政治--抗战而写的。

不要以为只有中国的文艺作品写政治,外国的例子恐怕更多。手头没有资料,随便想一个,马克土温的《竞选州长》就是典型的政治讽刺小说,电影《甘地》、《尼克松》都是关于政治人物的,类似的例子就不多举了。要说离政治最远的就数音乐了,可是连柔弱的钢琴诗人肖邦还有一首著名的练习曲叫《革命》。

如果算上那些有政治背景的,隐喻政治的就更是数不过来,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逃脱不了政治,不管它们是从哪种立场出发。有苏联文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歌颂,像我们熟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有苏联的异见者写的《日瓦葛医生》(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批判极权统治的《1984》;甚至咱们的《红楼梦》也被不少人理解为是政治小说。这些作品都被具有不同政治立场的读者们所喜爱。所以并非艺术和政治是水火不容的。

3)"好艺术"真的跟政治没有关系吗?

说某件文艺作品是艺术品当然是一种褒扬,但是关于艺术的评价有客观标准吗?全世界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吗?在这些评价背后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因素掺杂进来呢?

梁实秋说莎士比亚写了永恒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莎士比亚在中国也是大名鼎鼎,权且认为他的东西都是艺术,那《红楼梦》是不是艺术,我们中国人都认为是艺术,可是我认识的中国人几乎都知道莎士比亚,可我认识的美国人没有一个知道《红楼梦》,难道《红楼梦》的艺术就比莎士比亚的艺术差一个数量级吗?稍微想想就知道原因,因为大英帝国在最近几百年里靠着他的坚船利炮把自己的殖民旗子插遍了全世界,靠着强权它把它可数的几个文学家也鼓捣到了全世界,这就是军事霸权背后的文化霸权,这里有没有政治?有,而且是国际政治。

同样还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在欧洲人眼里是艺术,可是在犹太人眼里那可能就是诬蔑、种族歧视,犹太人会认为夏洛克是个精彩的艺术形象吗?这背后是什么决定了这样不同的看法呢,是民族立场。还是政治。

中国人最迷信诺贝尔奖,近二十年尤甚。中国的作家老吵吵着什么时候得诺贝尔文学奖,好像不得到它咱们中国人写的东西就不是文学、不是艺术。不幸的是,评判诺贝尔奖的一群人都是西方白种人,文学界翘首企盼诺贝尔就差求他们了,可是人家就不尿你那一壶,吵吵来吵吵去,最后人家终于赏了你一个,结果还是个流亡的不知名的政治异见份子高行健,给我的感觉就像让我吃了个苍蝇。如果谁认为这里面没有政治只有艺术那我只能说他不是SB就是洋人的同伙。

国际当代艺术和政治的关系在这篇文章里有精彩的描述( http://www.wyzxwyzx.com/Article/Class12/200711/27117.html ),有兴趣的朋友更应该看看文章里提到的这本书《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中译本)。文章提到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将近30年的时间里,美国中央情报局动用马歇尔计划和160多个基金会(尤其洛克菲勒基金,福特基金和卡内基基金)的巨额资金,全力在欧洲宣扬'美国文化'和'美国艺术',首先把抽象表现主义,然后把波普、行为、极简、观念、装置、观念、影像等'美国式'艺术确立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主流,由此把世界艺术的中心从巴黎'移到'纽约。"这后面大量的政治背景和政治运作相信对某些人的观念恐怕是很有冲击力的。

很多小资(知)们的浅薄之处就在于总以为自己站在文化的浪尖,但对波浪往哪个方向走并无意识,是谁鼓动的波浪更是茫然,为什么往那个方向鼓动就不在他们的思维范围以内了。他们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反感我们自己的评论家、观众讲政治,可是对西方人讲政治他们却完全没有任何抵御,更不要说批判了。他们趋之若鹜地去看《007》,却不知被潜移默化地灌输了"苏联是坏蛋","北朝鲜是恶魔"这样的观念,如果没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后可悲的结果就是被洗脑而不自知。对于《色戒》的各种评论无非就是用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它,是香花还是毒草(抱歉我借用一下这两个文革词汇),只有通过这样的审视而让观众最终有所取舍。如果对任何"艺术"作品、特别是被吹得很凶的作品都盲目地接受,其结果恐怕就像我们常见到的那些由于信任广告而狂吃垃圾食品,最后长得是脑满肠肥,目光呆滞,没有辨别能力的消费者们。

标签:艺术   政治   人性   就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