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昆明学生深刻讨论的“范跑跑”事件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昆明学生深刻讨论的“范跑跑”事件

  

  
都江堰市光亚中学范美忠的一篇《那一刻地动山摇》的文章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向那本来都不平静的海面上,激起千层浪。

  

  范美忠被广大网友冠之以““范跑跑””的“美”名,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同时也引起了我们昆明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6月15日下午,由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大学,西南林学院等9名学生在师范大学组织了一场特别讨论会,讨论会由尚同学主持,着重讨论了“范跑跑”事件。

  

  尚同学首先对讨论会做了简要的说明,然后将“范跑跑”事件做了详细的说明,并提出如何认识“范跑跑”事件的问题。

  

  第一个发言的是民族大学的清茗同学。清茗同学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讲道,1 “范跑跑”事件看起来完全是个偶然事件,但是在它背后有深刻的必然性;2 有人讲,“范跑跑”是个替罪羊,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也是一只麻雀,虽小,但它自身所包含的以及背后的东西却异常丰富;3 现在社会上对于“范跑跑”所持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甚至一度出现“挺”“范跑跑”的人多于谴责“范跑跑”的人,这是不是说,人们对于“范跑跑”事件有某种寄托或者讲对此有一种期望呢?

  

  接下来有昆明大学的胡同学和民族大学的费同学表达了另一种相似的意见:1 “范跑跑”在此事件中有故意炒作的嫌疑,这是很多人惯用的一种卑鄙的手段;2 “范跑跑”连基本的道德底线、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都抛弃了,名为自由,实为无耻,没有人性;3 这种抛弃道德和职业精神,追求一种所谓的自由的思想危害是很大的,这是这些年来我们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轻视甚至忽视精神文明,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恶果。这是我们现在必须深刻反思的问题。

  

  胡接着讲道,“范跑跑”是对人性的挑战,是对道德的挑战,也是对师德的挑战。我们现在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范跑跑”的女儿当时就坐在那间教室,“范跑跑”当作何为?如果那些力挺“范跑跑”的人的孩子当时也坐在那间教室,他们现在又该作何想?他们还会为“范跑跑”辩护吗?

  

  刚从广西回昆明的丁同学对此事虽然还不怎么了解,但也略有耳闻:社会总是呈现出他的多面性,汶川地震发生后,有谭千秋这样的舍己为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教师;但另一方面也会出现“范跑跑”这样的老师。社会就是这样,还是可以理解,可以容忍的。

  

  民族大学的段同学对这件事情很热心,她这样讲了一句话,很有启发性:这是一个道德问题,但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整个事件,包括社会的、国家的、个人的责任。

  

  民族大学的曹同学和林学院的李同学表达了比较一致意见:我们的社会是必须要有一个道德底线的,不管我们的国家是怎样的,是主动地推动道德建设,还是在道德建设方面无作为,我们的社会道德底线万不能丢弃,它是我们基本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尚同学肯定了前面同学的发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范跑跑”事件的发生有很深层次的原因,那么这种原因又是什么呢?现在“挺范”的人很多,这容易给人一种假象:“范跑跑”的做法是正确的,无可厚非,而且范又以一种“诚实,敢于自我解剖”、“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站出来揭露各种丑恶现实、“继续批判现在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胸怀占领“道德的制高点”,但是这样造成的社会影响将更加恶劣。 “范跑跑”虽然给我们竖立了一个靶子,但同时也给一些人树立了一根标杆。我们都不否认他的行为违背了起码的道德和人性,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道德究竟又是怎么回事,我们今天的道德又该怎样建设呢?面对道德滑坡现象又应该这样解决呢?

  

  “范跑跑”事件具有很大迷惑性——他的所谓的“诚实”和甘当靶子的精神,很容易让人不能明辨其是非,而且截止目前来看,“范跑跑”事件也显示了一定的“号召力”——引起了这样广泛的关注和如此深入的思考。该事件所包含的和所反映的很多,包括社会的道德底线、人性良知、师德建设、个人的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问题,这种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特别是当前亟待改革的高等教育;政府责任、个人责任以及政府和个人共同对社会应有的责任; 信仰问题,个人、社会以及政府应该有的价值取向问题等,都是我们应该从这件事情思考的。

  

  尚的总结式的发言显然具有说服力,大家都很赞同。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讨论会就在大家的思考中结束了。大家都感到很受教益,觉得整个讨论会很有意义。

标签:跑跑   道德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