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是中国学术仅存的希望:在百度、谷哥和必应上搜索“汪晖”的结果
请版主帮忙更新一下“在百度、谷哥和必应上搜索“汪晖”的结果”一文。谢谢!
汪晖是中国学术仅存的希望:在百度、谷哥和必应上搜索“汪晖”的结果
想了解一下汪晖,特别想去读读他的原著,所以想到去找他的博客。
在 上键入 “汪晖 博客” 两字:没有他的博客,有一个名叫汪晖的小姑娘的。
在 上键入 “汪晖 博客” 两字:没有他的博客,有一个名叫汪晖的小姑娘的。
在 上键入 “汪晖 博客” 两字:没有他的博客。
不甘心!所以去掉“博客”两字,继续搜索:还是没有!不但没有博客,连采访都没几个。
再键入易中天、朱学勤、丁学良、贺卫方、秦晖...:满眼的博客,记者采访,还有参加活动的道。
看到这个结果,我有一点点感动。
汪晖之所以和上面那些人不同,就在于,汪晖是个文化名人,他的知名度却不来自于在网络和媒体上吸引眼球。他不写博文,但每个人都希望知道他想什么;他不到媒体上出风头,但每个人都关注他;他从不对学术上的敌人(其实那些人算不上学者)做非专业的评价,但敌人从不敢对他作专业的评价;他写的书不媚俗,但所有关心现实的读书人都希望读他的书。
在现在这么浮躁的世风之下,这么多大学教授,只学到了半滴水就急不可赖的把它泼出来,只看懂半句西方名著急不可赖的拿到网上去秀,从不做严肃的学术研究,整天和媒体混在一起,用一些没有定义和验证的假大空话,加入这场媚俗的历史和时政文化消费。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在媒体的诱惑和恐吓之下就范,同流合污。
在这种环境下,居然还有汪晖这样的人,不羡慕别人如何风光亮相,不管别人靠卖文字卖舌头赚了多少钱,也不为媒体的赞美和挑衅所动,能够潜心于学术研究,能够坚持学术的专业精神。这才是学术品德和学术操守。
如果学者不能忍受孤独而成为公众人物,如果学者在面对媒体的时候像政客一样精于舆论的游戏法则,这样的学者还能创造新思想吗?这种没思想的机器中国不够多吗?
看到汪晖,我感觉中国的学术还有一点希望!中国的大学还有一位称职的教授!
如果一位读书人立志做一名纯粹的学者,如果他想在中国找一个榜样,那就是汪晖。
那些觉得汪晖不该当教授的教授们,作为公众我向您问四个问题。请你们如实作答。
1、你的博士论文比得过汪晖的吗,配不配拿学位?
2、你这几年的学术成果,对不对得起你的职位?
3、你带出来的硕士、博士,他们的学位论文比得汪晖的吗?按现在(比以前高)的标准,他们配不配拿学位?
4、你和汪晖同为教授,你们俩谁的学术成就对得起人民给的饭碗?
你们的腰子弯了,心灵不干净了,和媒体混在一起了,像政客一样玩弄舆论,那是你们的事。
还要强迫汪晖就范,让中国所有的学者都失去学术的傲骨和操守,要扼杀整个中国学界吗?
你们正在利用的陈寅恪,他会在当年民众舆论面前低头吗?你愿意他低头吗?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