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为什么“人均城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3平方米”却“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住房”?

2025-02-2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昨日,温家宝总理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直播间与听众进行交流。今天,新京以标题《温家宝:有信心让房价回到合理价位》道了这次交流。

本网友首先要指出:新京这个道的标题,使读者以为温总理“有信心”让房价降到、回到某个合理价位,这曲解了温总理的原意。

温总理在交流中谈到房价时,是这样说的:“我在去年访谈当中曾经向广大群众承诺过,在我的任期内,一定要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还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决不会退缩。”
很显然,温总理说的是“使房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根本没有“使房价下降”的意思。

当然,这不是本网友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本网友要讨论的是温总理在交流中提到的两个重要的数据。

在回答主持人“今年有人说“房价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算”,您对此怎么看?”的问题时,温总理说:
“大家肯定知道,1998年我们人均平均住房面积只有15平方米,到现在我们人均城镇的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3平方米。当然,各地房屋的质量和条件有所不同。第二个就是现在城镇的居民自有住房率,已经达到80%,这个比例相当之高。

我们应该让群众懂得一个道理,我们国家人口多、土地少,住有其居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住房,有些刚毕业的学生、有些农民工都可以采取先租房的办法来解决住房的问题,租价要合理、条件要完备,使他们住的能够感到方便。”

“到现在我们人均城镇的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3平方米”,如果按照每户三口计算,则城镇居民平均每户的住房面积应该有99平方米。
对于城镇的普通三口之家而言,如果能够有九十平方米的住房,其实就已经相当足够了,何况是99平方米呢?
而且“现在城镇的居民自有住房率,已经达到80%,这个比例相当之高”,那么,是不是说现在城镇居民当中已经有80%的三口之家都有了99平方米住房呢?
本网友认为,显然不是这样的,否则,房价不会如此飙升。

为什么“人均城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3平方米”“现在城镇的居民自有住房率,已经达到80%,这个比例相当之高”却仍然“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住房”呢?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收入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基尼系数已经高到国统局像朝鲜面对韩国炮击挑衅的反应那样认为“不值得公布”的地步了。
早先的收入两极分化问题,还可以说主要是由于城乡差别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分别公布“城镇基尼系数”和“农村基尼系数”来化解。
由于当时农村的收入差距并不大,可以把整体的“平均基尼系数”拉下来。
现在,不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很大了,以至于这种当年某某某先生创新的“双系数”也不再“适用中国国情”了。

那么,类比于描述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我们也可以发明一个描述住房占有面积差距的基尼系数。
虽然可能没有人去统计这个系数,但是,很显然,随着住房产业化的启动和推进,“住房基尼系数”一定也是一路飙升的。
与收入基尼系数类似,直到前几年,农村的住房分布仍然是比较平均的,所以也可以定义“城镇”和“农村”住房基尼系数,然后通过平均来拉底总值。
但是,随着这几年“拆迁运动”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的住宅被拆迁,使得这种“双系数”也显然不再适用中国国情了。

本网友认为,“人均城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3平方米”、“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已经达到80%“却“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住房”,并不在于城镇住房总面积还不够多,而是由于住房实际拥有非常地不平均。

政府如果打算解决住房拥有的不平均问题,需要做的事情恐怕并不是去建造更多的住房,而是如何调整已有的住房的分配情况。
事实上,目前“人均城镇的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3平方米”,这个“人均33平方米”恐怕并不是真的都在住房消费者手里,而是有相当一部分是掌握在“投资者”手里了。政府的责任,是把这部分掌握在“投资者”手里的住房予以没收或低价强制购进然后卖给消费者,而不是自己去建造更多的住房。
这就好比有人囤积绿豆,使得绿豆价格暴涨,难道政府应该去种更多的绿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对囤积者予以直接的惩罚么?
标签:住房   城镇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