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资本的探讨(十一)(关于物价)

2025-02-2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中国资本的探讨(十一)(关于物价)  

  

  ——给老同学的信(31)  

  

  老同学:你好!从这封信起开始探讨与三大资本有关的具体问题,我从物价开始。  

  

  商品的价格是什么呢?就是商品交换货币的数量,或者说货币交换商品的数量。一件衣服交换(售卖)100元人民币,或者说100元货币交换(购买)一件衣服。这里,100元人民币就是一件衣服的价格。  

  

  商品价格是怎样确定的呢?从价格发展史可以知道,第一,是由价值决定的。第二,是由生产价格决定的。第三,是由纸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  

  

  第一,因为商品包含价值,金货币也包含价值,一件衣服的价格就是由这两种商品的价值经过计算得出来的。这个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以前是普遍是适用的。  

  

  第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当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一件衣服的价格就是由商品生产价格决定的。一件衣服的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平均利润,成本价格是由生产资料的价格+劳动力的价格,平均利润是不同制衣厂家的平均利润(为简单起见,这里撇开全部生产部门的利润,撇开商业利润不说,全部社会利润的平均也是这样)。在这里,重要的是金货币包含价值,所以,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都是按照价值计算的,但是每个制衣厂家的劳动生产力不同,所以得到的利润不同,这些利润在这些制衣厂里完全表现为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单个制衣厂家的利润是剩余价值,总和起来的并加以平均的利润自然也是剩余价值。所以,在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一件衣服的价格是由全部的剩余价值的平均计算出来的。所以,商品总价值调节总剩余价值,也就调节商品的生产价格。所以在金货币的条件下一件衣服的价格是由总的剩余价值决定的,因而,价值规律在这里仍然起作用。  

  

  第三,当金货币发展到纸币的时候,只要这个纸币仍然是金货币的代表的时候,就和金货币一样遵守价值规律决定商品的价格。但是当纸币不再代表金货币脱离了金本位的时候,因为纸币没有价值,所以衣服的价格就不是受价值规律调节,而是受纸币的交换价值调节或者说由纸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在这里,一件衣服的价格仍然是成本价格+平均利润,但是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不再是用它们的价值决定,或者用包含价值的生产价格决定,而是用没有价值的纸币决定。纸币没有价值但是有交换价值,所以就是按照纸币的交换价值决定。纸币的交换价值是由流通中的数量决定的,是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减增。纸币的数量增加了,它的交换价值就减少了或者贬值了。这样,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就随着纸币的减少或贬值而涨价,并由此决定的一件衣服的的价格也就随着纸币的贬值而涨价。由此可见,商品价格是随着纸币的数量的增减而涨跌,纸币贬值了物价就上涨了。这就是改革开放决定物价的本质因素。  

  

  改革开放的事实是,一件衣服今年卖100元或者说价格是100元,明年卖1000元。这个事实不过说明,一方面人民币流通量增加了十倍,也就贬值了十倍,物价就上涨了十倍。另一方面说明这件衣服完全不是按照价值计算出来的(因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衣服的价值是减少了,不是增加了。)所以价值规律完全丧失作用了。  

  

  问题是改革开放中的物价或者说市场价格为什么波动那么大呢?这就是受供求规律影响。但是我们要记住,供求规律只是影响物价,并不决定物价。决定物价的是由纸币的交换价值规律决定的,而绝不是由供求规律决定的。供求规律是围绕着由纸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价格上下波动的。  

  

  我们已经知道,改革开放中的一切人民币都是货币资本,一切商品都是商品资本,一切生产都是生产资本。这些资本的运动的目的就是赚钱,就是赚取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商品资本的生产价格的变动就是随人民币的交换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第二,商品资本的市场价格就是围绕着商品的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  

  

  在改革开放中,商品资本的供给是产业资本的供给,商品资本的需求是产业资本的需求。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正是商品资本的这种供求关系,影响着商品资本的市场价格。  

  

  商品资本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供给是产业资本家供给的,生产资料的需求是产业资本家的需求。这种供给和需求是在不同的产业资本家(就是人们说得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的。因此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是随着产业的繁荣、停滞、危机的波动而波动。当产业繁荣的时候,到处需要生产资料,需求就大于供给,生产资料的价格就上涨。当产业停滞或危机的时候,供给就大于需求,生产资料的价格就下跌。劳动力的价格也遵守这个规律,产业繁荣的时候对劳动力的需求就增加,劳动力的价格就上涨,产业停滞或危机的时候,劳动力的价格就下跌。  

  

  生活资料的供给是产业资本家的供给,生活资料的需求是全体公民的需求主要是工人阶级的需求。生活资料分为工业日用品和农副产品。就工业日用品来说,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就会降价,当求大于供的时候就会涨价。因为工人阶级的工资有限,所以,工业日用品处于降价的趋势。就农副产品来说,也符合这个供求规律。但是工人阶级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总是大于供给,所以农副产品总是处于涨价的趋势。农副产品虽然是农民的产品但是随着农业的商业化不断的发展,加之商业资本家的垄断,农副产品的价格就控制在商业资本家手中,这种涨价的趋势就会越来越加快。  

  

  这就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物价变动的的一般的情况。  

  

  在人民币流通数量不断增加的时候,资本家手中的人民币就会大量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操纵物价的情况。这种操纵不仅出现在住房问题上,而且出现在股市期货问题上,不仅出现在上学、看病问题上,而且现在已经出现在生姜、红葡萄酒、大蒜、白糖、苹果等等问题上。在这里,完全不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是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的赚钱的本质决定的。  

  

  经济学家们,各级政府,总是认为,房价上涨、股市上涨、期货上涨、学费上涨、医疗费上涨、生姜等价格上涨,是因为供给不足引起的。因此,就要用大力提高产量增加供给来平抑物价。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网友们统计,大城市有三分之一的房子没人住,能说房子供给不足吗?因此房价的上涨,不是供给不足而是资本家们为了赚钱人为地把房价飚上去了。可以看出,操纵的高物价都是商品资本家、货币资本家、产业资本家们为了赚钱人为的利用这些商品资本赚钱的必然结果。  

  

  因为中国资本家赚钱是唯一的目的,所以,物价的上涨是为了赚钱,物价的下跌也是为了赚钱。因此物价的波动并不是供求关系没有控制好的原因,也不是用增加供给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是按照经济学家们和政府按照增加供给的思路去做,结果就是商品资本的过剩,从而引起货币资本的过剩,进而引起生产资本的过剩。这种过剩不仅是通货膨胀的根源,也是经济危机的根源。随着小的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们利用通货膨胀发展经济是多么的危险啊!)的增加,随着小的经济危机的增加,最终在中国出现的就是东南亚的经济危机,就是墨西哥的经济危机,就是美国的首先是金融危机而后是经济危机。  

  

  这个结果并不是政府控制的不好,而是中国资本利用物价的波动作用的结果。房价的大涨大跌,股市的大涨大跌,生活必需品的大涨大跌就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  

  

  劳动者 2010年11月5日   

  

  

  

标签:价格   商品   决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