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补贴穷人吴敬琏很担心“蛋糕”会变小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是中国国企改制最伟大的设计师。他对人类社会的杰出贡献,就在于不改变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生产关系最伟大的变革。这一成就,超过了美国专家为苏联设计的“休克疗法”,超过了任何诺贝尔获奖者,也超过了邓小平先生的改革构想,因为邓小平只提出“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却希望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更好地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从来没想到对生产关系、也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变革。
最值得人们敬仰的是,吴老以80高龄不忘忧国。国企改革留下的几千万失去主人翁地位的下岗职工和千千万万所谓农民工如今要求政府在二次分配上公平合理,这种要求将会给没有钱的中国政府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因此,吴老以年迈之躯,再次走上讲坛。
他在18日《中国经济时报》举办的“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引用“马克思”的观点,谈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本,是要调整居民在生产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收入分配改革要有步骤进行,要有框架和顶层设计。
他说,所谓分配结构,其实就是各种要素所有者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这个是由各种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决定的。如果说我们的经济增长中,主要的贡献者是投资和土地,那么一定是投资的主人和土地的主人,它的收入的增长最快。如果主要是靠普通劳动力的投入,那么就是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最快。如果主要靠人力资本,就是专业人员的劳动驱动增长,那么他们的收入增长最快。当西方国家在19世纪末期开始第二次产业革命,增长的方式由投资驱动,转向技术进步和消费提高。他的收入结构里面,就是所谓专业人员增长的最快。整个劳动者白领工人加蓝领工人的收入在整个分配中占了主要的地位。
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的贡献者毫无疑问是投资和土地,那么一定是投资的主人和土地的主人(?),它的收入的增长最快。
他说,如果一次分配比较公平,二次分配再加以调节,财政手段上,月收入多的人财政负担越大,虽然财政支出对低收入的人有帮助,对高收入的人就会降低收入水平。要设计一套财政体系来符合二次分配所作的需要。所以,收入分配改革要有步骤进行,要有框架和顶层设计。
因此,吴老认为:用个别手段去调节,有时候的结果刚好会跟你的意图会相反。比如各种补贴的方法,这个各种补贴的方法要短期看。对低收入者是有利的。但是政府用了大量的钱去补贴,用补贴的方法,他自己是没有钱的,他补贴的支出多了以后就加税,加税的结果是蛋糕变小,蛋糕变小受损最大的还是“低收入的居民”。所以就需要有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有顶层的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来推进具体项目的改革。
吴老年纪大了,口齿不如从前,这段话不好懂,有必要“翻译”一下:用补贴穷人的手段去做二次分配,有时候结果刚好会跟你的意图会相反。比如各种补贴的方法,对低收入者短期看是有利的。但是浪费政府大量的钱。政府自己是没有钱的,补贴的支出多了以后就要向有钱人加税,加税的结果是有钱人的蛋糕变小了,蛋糕变小受损最大的还是“穷人”。所以就需要有对一些“基本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的研究,有顶层的(“专家”们的)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来推进具体项目的改革。
确实,富人的蛋糕变小了,国企改革的成就何在?
吴老从“忧国”走向“忧民”,专家善莫大焉,中国利莫大焉,老百姓福莫大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