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企业腐败无人管,终将酿大祸!(之二)
首篇引起广泛关注,不到半天就有上千网友点击,有人支持,有人质疑,尤其是一家网站将标题改为“党委兼纪委书记实名举报一把手的真实经历”,进一步触动了我的话匣子。
这些真实经历写出来,肯定比肥皂剧更精彩,更有认识价值。何况不写,对本单位职工也无法交代。在不影响查处,不暴露关键线索和证人的前提下,我愿将一年来走过的迷宫,完整地呈现给网友,希望大家能感兴趣并从中受益。
这里,我郑重声明:文中提到的人和事,本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欢迎随时对簿公堂,更欢迎在网络的阳光之下讨说法。
有国企参股的前三年
仪征怡华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前身是中石化下属的仪征化纤怡华商贸发展有限公司,是2003年中石化首批改制的55家企业之一。
前三年,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仪化公司,共持股四百多万。仪化派一位处长代表仪化行使股权。
前三年公司有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按期召开的股东会,有必须考核完成的《三年发展规划纲要》,有公司内部权力制衡的构想和实践。经营班子一旦出现大的矛盾和分歧,仪化公司领导就会出面协调,及时解决。这三年公司的整体运作,是比较规范的。比如按仪化领导的要求,公司一把手一般不插手具体事务,重点是抓公司的发展规划、经营的督促和监督。比如年终向一些单位和领导发“公关费”或称“辛苦费”,都是以单位的名义,由职能部门造表,公司领导班子分签存档。
这三年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166.9万元,分红达1122万元。平均每年实现利润达七百多万元。职工收入加上每年的分红,甚至超过了母公司仪化。
没有国企参股的后三年
2006年4月,国有股退出,现任一把手孙玉宏上任后。上一届的规矩被一项项地打破。首先是公司《三年发展规划纲要》的约束力没了。上任时提出的赢利目标,不完成就不提了,反正没人考核。二是把监事会主席所在的单位“分流”了。三是经营班子会一年多不召开,班子实际上名存实亡。四是一把手“亲自”抓工程。五是年终向一些单位和领导发钱,都改为暗箱操作,免去了书记签字的程序。至于是以个人名义还是以单位名义,送了多少,送给了谁?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这三年在公司三年营业额和前三年差不多,毛利率也差不多,上缴利税也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一共只赢利六十多万!
大酒店?大黑洞?
本公司东园饭店,于2007年实施装修改造。股东会通过的决议为280万元,要求上浮最多不得超过10%。工程立项后,孙提出要“亲自负责”。
土建招标时,就有职工反映,说工程队是孙找来的,不怎么样。我说反正要招标评标,让那些有实力有信誉的,一块竞争就行。但评标时,好单位都没有见到,中标的是一家村办公司。工程质量极差,酒店刚开张屋顶就漏水!卫生间下水管四根并一根,造成堵塞。
采购也是如此,如38万元中央空调,中标的是一家地址都难找的代理公司,门面象个维修铺。空调从来都是卖家负责安装,可买这家38万元空调,他自己设计,自己变更设计,却要加付5万 “安装费”!
更荒谬的是,工程花费完全失控。问花了多少,具体经办人和孙都说“不知道”!但职工中却在传言,说花了四五百万了!我感到非常震惊,重新盖一座饭店才花多少?突破这么大的投资,为什么不开股东会?我就此事问孙,他说:如果超了,就要现场经办人和后期参与采购的一位科长写检查。然而,两人都说自己没责任,至今都没有写。(待续)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