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媒体从胡锡进微博“乌龙球”中捞到了什么?
某媒体从胡锡进微博“乌龙球”中捞到了什么?
星岛环球网消息:@南方都市报【解放军报官微批胡锡进:胡说八道】@胡锡进4日微博称,见到一对越作战老兵,讲他当年参加敢死队。晚上挑选出一批敢死队员,表决心,然后集中在一个大房间里,由两倍于敢死队员的士兵看着他们,怕有人跑了……5日早上@军报记者回复称,胡锡进的相关微博内容是胡说八道,子虚乌有。
后续:胡锡进6月5日发微博道歉,如下:
@胡锡进
我发了一个越战老兵讲的故事,展示了人性面对战争时的怯意和痛苦。我想说战争的残酷。那些带了些许恐惧走向战场甚至牺牲的军人,唤起了我一份特殊的崇敬。我不希望引起其他军人的不快,我本人从军11年,至今是解放军的坚定支持者。如果我的微博给某个现役或退伍军人带来了伤害感,我愿向他们表达歉意。
一段时间内,军报和《环球时报》都是某些媒体和某些人围剿的对象,这次,竟然让一直以此为己任的《南都》找到了机会,似乎在打煽风点火、推波助澜让军报和《环球时报》火并的小算盘,这种目的会达到吗?一句话,能够在这里面捞到稻草吗?
平心而论,我对《环球时报》是肯定的,一小撮人对《环球时报》的咬牙切齿甚至对胡锡进恨之入骨证明了我是对的。而在这里面,作为《环球时报》总编的胡锡进功不可没。
但是平心而论,这一次胡锡进的确玩了个“乌龙球”,究竟他遇到的那个对越作战老兵所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人会不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于某种原因加油添醋,这些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媒体的总编在发布消息的时候应该慎重,应该考虑到自己发的消息在特定情况下会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产生其它不应有的负面效应。也许他的本意的确是“说战争的残酷。那些带了些许恐惧走向战场甚至牺牲的军人,唤起了我一份特殊的崇敬。”也许他希望在国人面前尽量保持一种相对中立、客观的印象。
但是他的“乌龙球”出现的机会被某些人紧紧抓住,希望借此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或者借胡的微博的话达到靠他们自己煽风点火不容易达到的目的,或者借军报反驳胡的微博的话达到除掉《环球时报》这颗眼中钉的目的。最起码让他们心目中的对立面自乱阵脚。
作为媒体人,胡锡进的政治敏感还是有的,他的道歉的微博就是对此事情的补救,我觉得某些人在此事件中可捞的稻草不多。但是作为处于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的人们,光有正义感还不够,还必须时时刻刻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所作所为多留个心眼。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