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周恩来:在主权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糊
学习周恩来:在主权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糊
近日,媒体报道,中日两国围绕东海主权纷争所展开的多轮谈判和博弈,终于在双方共同致力于构筑新型中日关系的善意下,达成了“东海共识”,中日两国已经就开发东海油气资源达成协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使我立即想起周恩来总理外事活动中的一件事。
1972年1月3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率领一个18人组成的先遣小组来到中国,为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进行技术安排。
先遣小组负责新闻报道的白宫发言人齐格勒提出:尼克松访华期间,有大批记者随行。这些记者将通过通讯卫星播发电视图像、图片、电讯等,请中国政府给予方便。齐格勒还说:在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很多人想看到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实况。尼克松本人对这个也很重视。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熊向晖召集有关方面的负责人讨论落实这件事。
熊向晖把情况向周恩来汇报。 周恩来对熊向晖说:“你告诉齐格勒,中国政府原则上同意他代表美国方面提出的这一要求。我们现在还没有通讯卫星,请他帮助我们租用。在转播技术方面,也请美方协助。”
当熊向晖告知齐格勒时,齐格勒说:“我没有经手租用过通讯卫星,但我想租金肯定很贵。尼克松总统访问8天,8天的租金可能要100万美元。中国政府不必花钱租用,我们已经准备了卫星终端站,只要求中国方面在北京、上海、杭州修建地面工程,费用由我国承担。”熊向晖一听,这是一笔不错的买卖。既然美国作了这方面的准备,我们何苦去花100万美金呢,100万美金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因此,熊向晖没有表示反对意见,只是说:“在中国修建地面工程的费用由中国负担,美国方面只要在技术上提供协助就可以了。”周恩来听了熊向晖的汇报后,提出严厉批评:“这哪能行呢,让你商谈租用,你一听100万美元就想缩头。这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这是涉及我们主权的问题。在主权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煳。”
周恩来这么一点,熊向晖恍然大悟,羞愧难当,后悔当初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主权的问题。周恩来对熊向晖说:“你去告诉齐格勒,第一,请他负责为中国政府租用卫星终端站,租用期是北京时间1972年2月21日13时至2月28日24时;第二,在租用期间,卫星终端站的所有权属于中国政府。美国方面事先向中国政府申请使用权,中国政府将予以同意。中国政府向使用者收取费用;第三,租用费和使用费都要合理,要齐格勒提出具体数目。我们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国际上的一般价格,不做‘冤大头’。”
应该说,这是一件普通的外事工作,但是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却把它提到国家主权的高度看待它,既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又不做冤大头。周恩来不愧为是伟大的外交家,他的外交策略和艺术都是以维护我国的主权为基础,涉及到我们主权的问题,没有丝毫的含煳。
但是,在东海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却完全倒过来。东海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我们避开主权这个原则问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不谈主权,达成了共识,这是什么共识?一种理解是,这资源虽然是我的,你也可用;另一种理解是,这资源说不明白是谁的,管它是谁的,我们合伙用吧。这难道不是明确的牺牲自己的主权吗?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钓鱼岛也好,南沙群岛也好,东海油气田也好,我的就是我的,不容日本及其他国家染指。外国要得到好处,可以,先得承认主权归我,然后欢迎你来投资。只有解决了主权问题,才能谈如何开发问题,才能有真正的共识。
应当承认,中国和平发展面临极为复杂的国际时局,中日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争议和东海油气田争端,这三大障碍长期困扰着中日关系,中日长期敌对,不利双方长远发展,亦无法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良机。审时度势、化解矛盾、营造发展空间及时间为我所用。但是, 涉及大是大非问题,应坚持原则,寸土不让,展示不卑不亢的大国气魄和风范。外交的灵活性,不应突破主权这条底线。退一步说,即便合作开发油气田能得到巨大经济效益,但与国家领土、民族气节相比较,一切都是次要的。
联想到我们很多矿产资源为外资廉价圈占,更使我们忧心忡忡,在人生彼岸的周恩来总理若有灵得知,该作何感想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