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谈谈个人对土地流转的看法

2025-02-2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近几年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农业和农村的,足见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最头痛也最无可奈何的事,亦非三农问题莫属。种粮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农村土地大量抛荒,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至不得不靠进城打工维持生计,等等等等,几乎可以宣告纯粹的农民已经破产。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发达国家内,农业已进入现代化大生产阶段,以小农经济对抗现代化大生产,无异以卵击石,小农经济已走入死胡同,三十年前推行的“包产到户”政策已经陷入困境。但是,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包产到户”不能否定,上层无论如何不愿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也不可能自抽耳光向左转而重回集体化的道路,可以说“土地流转”已是板上钉钉,无法逆转,也算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左派预言,一旦“土地流转”全面实行,必将演变成民族的灾难,我认为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有人说,不就是担心土地私有化吗?有什么了不起,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土地私有,不是好好的吗?我承认,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实行土地私有的国家,农民的日子甚至过得比城里人还好,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工业化国家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很少,比如美国,农村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个城市家庭收入的30%用于购买农产品,城市和农村人均年收入基本上是持平的,而我国农村人口占百分之六十以上,如果每个城市家庭年收入的30%用于购买农产品,那么农村人均年收入仅为城市的20%,若再扣除成本和中间商利润,农民能剩下的就更少了。农村人口太多,这是我国的国情,是三年五载无法改变的现实。农村就那么一小块蛋糕,那么多人要吃,每个人吃一点,还能保得住性命,如果让一小部分人吃掉大半,其他人还不饿死!土地流转的结果必然会将更多的农民挤出农村,如果城市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他们必然陷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处境,成为无业流民,成为流氓无产者,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如果政府能在三五年内为农民提供两到三亿个城市就业机会并让进城民工享受市民待遇,我也许会赞成土地流转,可能吗?

  

也有人说,在城市呆不下去了还可以回去呀,不是产生了新的农场主吗,给农场主打工也可以嘛。过去土地所有收入全归自己尚且不能养家糊口,如今土地的收入大部分归农场主所有反而能发家致富了,你信吗?土地流转的目的就是集约化经营,就是要减少农民数量,能容得下多少农民成为农业工人?

  

还有人说,流转不等于出卖,合同满了还可以收回嘛。我且不说流转之后又会出台什么措施彻底私有化,你想收回就能收得回吗?即使收回了,还是不是你原来的土地,还能不能用来种粮?如果大家都收回,那还流转个屁!

  

如果不搞土地流转,三农问题如何解决?如果我再开出集体化的药方,精英们必会嗤之以鼻。这里倒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毛泽东时代是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改良土壤。近几十年来,我国基础建设项目不可谓不多,规模不可谓不大,城市的房子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挖了修修了挖,楼堂馆所富丽堂皇,花了很多的钱,不仅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反而占去了农民很多土地。相反,农村大量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甚至成为隐患,村民修条公路还得自己掏钱,凭什么!如果政府发动一次农业基础建设的高潮,把浪费在城市形象工程上的钱花到农村去,不仅有助于农业的发展,而且让农民在不耽误农事的情况下就近获得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现在在农村做个小工每天也有50-70元工钱,如果天天有事做,收入并不比外出打工少,同时也能照顾自己的土地和家人。如果农民能在家乡获得就业机会,赚取足够的工资收入,谁还愿意抛妻别子离乡背井呢?

标签:土地   农村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