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质问买办:华尔街的底能抄吗?

2025-02-2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华尔街的底能抄吗?

(2008-02-26)


● 韩方明(香港)


  美国次级债(次贷)危机爆发有一段时间了,损失究竟有多大呢?舆论一度认为是小事一桩,但不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事并没有化了,而是越来越大,乃至巨额亏损的消息不断:美林证券、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美国银行、摩根大通、万国银行。事实上,从北美到欧洲、亚洲的日本,也包括中国,都有银行受损。有分析师预计,次级债可能导致全球银行高达4000亿美元的损失。

  豁然“洞”开谁来补呢?如我们所见到的,最先的救市动作来自各国央行。美联储进行了注资,欧洲央行也进行了注资,各大国央行也相继注资。接下来,可能就是各大投资银行都有行动。毕竟,这些呼风唤雨的巨头们不是“西风瘦马”,它们的家底一个个都不算小。

  除此之外,在次级债危机中,还出现了新的情况,那就是新兴市场向发达市场伸出了橄榄枝。美国最大的银行花旗集团在2007年11月爆出65亿美元的巨亏后不久,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就向花旗注资75亿美元,被认为掀开了亚洲资金入股华尔街的序幕。

华尔街也有政治障碍

  一时间,亚洲资金纷纷“拯救雷恩大兵”,乃至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局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科威特投资局、新泽西投资局也都出手,还包括沙地阿拉伯王子塔拉勒(Alwaleed bin Talal)。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也曾经出现在拯救者的名单上,出手金额据称是20亿美元。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是对花旗的前景把握不明,也可能是先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入股黑石和摩根士丹利一时失利,也可能是纯粹是技术原因,中国行政程序上慢一些,国家开发银行最后没有入股花旗。

  不只是花旗得到了亚洲资金的驰援,其他投资银行巨头几乎都接到了来自新兴市场的橄榄枝。比如截止2008年1月底因次级债亏损最大的美林证券,就得到过韩国投资公司、科威特投资局、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日本瑞穗银行等多家亚洲主力资金机构的入股。特别要指出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商业银行还从来没有向欧美金融机构注资过,但这次出手就是15亿美金。似乎是不甘示弱,韩国投资公司也宣布将斥资20亿美元购买美林的优先股。

  或许正因为这样的热闹阵势,舆论出现了“抄底华尔街”的说法。华尔街因为次级债危机而虚弱,此时不抄,更待何时!前不久,中国平安保险因增发募资而导致议论纷纷,就有传言是平安企图趁势抄底华尔街。当然,也有人认为次级债可能使华尔街有点感冒,但远没到虚弱的时候,哪有什么底抄呢?

  即使是华尔街虚弱,它的家底可能也不是外人可随便抄的。2月7日,正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一场警惕主权财富基金的听证会就在华盛顿举行。几位参议员呼吁布什政府审核外国政府主权财富基金对美投资,“不管是多么小的投资”都要审查。

中国是否有后顾之忧?

  华尔街的这个底不是一般的实,完全称得上硬。在美国监管机构的常识中,如果股权在10%以下,算是被动投资(Passive stakes)。外国投资委员会一般不审查购买不到10%股权的基金主体,尤其是在外国买家不获得董事会席位或其他可控杠杆的情况下。但就是有一些参议员认为,小型股权也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根据这次听证会的主席拉里的说法,尽管听证会进行了一整天,但并没有对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美国的问题形成最后结论或明确建议。可这样的底谁又能抄呢?不得不说的是,听证会还格外探讨了中国的问题,因为有议员提出对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要制定特殊规则。

  华尔街的老底其实在华盛顿,没有谁能够抄,能摸一摸就非常难得了。有事实作证,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11月8日,美联储对外发布消息,批准中国的招商银行设立纽约分行,从事批发性存款业务、贷款业务、贸易融资业务以及其他银行服务。

  不知底的人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有什么了不得,美国是自由国度,搞一家银行不是三下五除二的事吗?但现实却是:招商银行为了在纽约设立分行,从申请设立代表处到分行获批,走了整整八年时间;并且招行还是1991年美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颁布以来首家准入美国金融市场的中资银行。

  而且,银监会一直把招行设立纽约分行当作“走出去”一个标志性事件而参与其中,为招行提供全力支持。完全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支持,招行可能还在漫漫征途上——想抄华尔街的底?中国建设银行在纽约的代表处已开设十多年,至今不能升格为分行,用媒体的话说,“还在积极争取”。

  在中国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书面发言中,笔者就特别谈到:“中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中的安全,比起产业安全更加迫切。”反观银行业这几年对外开放的狂飙突起,坊间有说法称中国银行已成为外资超级提款机。的确,忧从中来,经济安全的考量显然不够。

  尽管中国也有维护金融安全的专门规定,但可能过于宽松。资料显示,如外资单独参股中资银行,股份不能超过20%;如联合起来参股中资银行,股份不能超过50%。

  中国是不是要以这次“摸底”华尔街为契机,回头看看自己的底,再总结一点什么呢?

·作者是旅居香港的投资银行家,中国全国政协委员

某学者误导下中资机构抄底美国资产出现巨亏

/Article/Class4/200801/31689.html

标签:银行   中国   华尔街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