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会越来越贵吗?
粮食会越来越贵吗?
文/奇鹤
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人恐怕不会忘记,对于人来讲粮食意味着什么——当粮食出现麻烦的时候,问题是很严重的。时间匆匆流逝,经历过饿肚子的人都已渐渐远去,当我们进入了21世纪,现代人似乎都已经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遗忘。我们还会饿肚子么?这似乎成了一句笑话。那么,对于粮食,我们真的能够高枕无忧么。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居安思危,今天,全世界还有8亿人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尽管我国发生粮食危机的可能性较小,但中国的粮食问题依然令人担忧。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现有耕地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人均耕地大约只有0.1公顷,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的四分之一。目前,我国人口总量已经达13亿,并将以每年1~2千万的速度增长30年。人多、地少、缺水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粮食的需求与生产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缺口。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农产品的净进口国。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曾忧心忡忡地说:中国的粮食年产量警戒线是4.85亿吨,而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几年徘徊在4.5亿吨左右,产不足需。2003年则只有4.3亿吨,为1991年以来最低点,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跌到340公斤以下,为20年来最低点 。虽然2004年开始抑制了继续减产的趋势,但未来粮食增产仍面临许多困难。
对于我国粮食供应产生威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因素。缺水导致农作物水利灌溉严重不足。资料显示,我国有15个省、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7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的起码线。全国600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因农村每年缺水数百亿立方米,使粮食减产数千万吨。另外还有2千多万人连吃水都困难。一方面是严重缺水,一方面是浪费及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年排放污水量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污染严重。更令人担心的是,大量农业灌溉用水被转移用作他途,并且浪费严重,大量住宅用水和工业用水增长量中,大部分可能取自农业用水。这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很大,其影响可能要超过国家长期担忧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的问题。
土地形势同样令人不安,一方面,随着工业污染环境破坏以及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得土地被不断腐蚀,耕地质量连年下滑,农田和土地沙化严重。另一方面因大规模开发建设造成大面积农业用地被征用,农业用地变为住宅、商业、公路和工业用地。农耕地大肆被占用,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据统计,粮食播种面积已由1998年的1.13亿公顷减少至1亿公顷以下。粮食产量从1998年开始走下坡路,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总产量由1998年的5.1亿吨下降到2003年的4.3亿吨。粮食人均占有量,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3年的331公斤。2003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为建国以来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最低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的农村反哺城市的低粮价政策严重抑制了农业人口的收入,逐渐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了改善生活,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剩下老弱妇幼在家种地。从长期来看这必将造成农业生产力下降,从而影响粮食的供应。今后我们不愿面对但必须正视的是:一边是国际粮价逐步上涨,一边是我国粮食进口逐年增加;一边是农村粮食产量上升乏力,一边是城市粮食消费浪费严重,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240亿公斤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掉,这个数字相当于1亿亩的粮田总产量。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的粮食供求已经出现从供大于求转向求大于供的“拐点”。未来是否会发生粮食危机存在许多变量。严重自然灾害和发生战争可能会成为诱因。据估计,2010年前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全球的平均温度从七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在上升,最高温度都出现在近五年内。国际小麦研究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气温一旦超过粮食生长的适宜温度后,每升高1摄氏度则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10%。近些年,作为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的中国、美国和印度,都出现了历史最高温,并且伴随着干旱,造成粮食减产。这种高温的杀伤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困难。可以预见,今后的粮食生产将面临更严重自然灾害的挑战。发生战争是另一个变量,粮食是战略物资,一旦发生战争粮食进口恐怕就要受到影响。目前我国的粮食储备到底有多少,这属于国家机密,但似乎近几年有所减少,据专家估计到2006年前后,粮食储备量可能将降到安全储备警戒线以下。
长期来看,就算不出现大规模的粮食短缺,但粮价上涨的趋势已然形成。也许某一天你会忽然发现,水和粮食不仅是最宝贵的商品,或许还是最昂贵的商品。但愿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注:粮食,是指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大麦、荞麦、燕麦、大豆、花生、蚕豆、黄豆、绿豆、豌豆和其他小豆、甘薯、马铃薯以及成品粮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