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新劳动法会造就一些懒人,但不会拖垮中国—答张五常

2025-02-22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反对新劳动法的主要观点是:劳动者会利用劳动法的保护不再努力劳动,从而降低社会效率——这是我们改革的思想基础。土地要承包给个人,在一起干就是吃大锅饭,大家就会不好好劳动;工厂要承包给个人,否则都没有人会在意厂里的效益,只会把东西往家里偷。这种观点跟深层的主导思想是:人都是自私的,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他们不会干活;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和生存。从这种观点出发,我们应该很容易可以理解现在的种种冷漠了,大街上看到抢劫的无动于衷,宁可让病人死在医院门口,也不愿意改变要先收押金的流程——没有利益,就不会有行为。

  管理者和经济学家注重劳动效率,不能让劳动者成为懒人,就一定要他们有压力,不能轻松。一天不劳动就没有饭吃,时时要担心生病了没钱上医院,孩子没钱上学,没有房子住。一旦这种压力没有了,人就不会去劳动了。总而言之,就是一定要绝大多数人每天要忧心忡忡,担心生计,然后去卖命劳动,以此换来他们的享受和发展。

  然而,暂且不说苏联和中国在前几十年公有制的巨大成就,现在说起来这些经济学家理解不了,也不会相信,因为那些如今不是主流了。但就现在的世界范围内,仿佛每个国家都在养者相当数量的懒人:日本义务教育到高中;普京竞选总统时一个很重要的承诺是改善穷人的生活,俄罗斯小学生在校食宿全部免费;印度的免费医疗;而西北欧的挪威,芬兰,卢森堡更是高福利的国家,生存所需的东西可以全部免费;就连这些代表着精英的经济学家所崇拜的美国每年也要养着400万懒人。那么西北欧的高福利国家的人都不劳动了吗?美国被这400万懒人拖垮了吗?

  普通劳动者也是人,除了吃喝拉撒的生存之外也会有乐趣,也会从劳动成果中体会到成就感;他们也绝不是经济学家想象的那样每一个都懒惰成性,一旦没有压力就会躺着等救济。不可否认,新经济劳动法会造就一批懒人,但不会把每一个劳动者都变成懒人,这批懒人也拖不垮中国的经济;相反,大多数劳动者会以更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标签:没有   劳动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