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市场化地位”是“新36条”非公进程的助力器

2025-02-20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市场化地位”是“新36条”非公进程的助力器

  

  

紧随“新36”条出台之后,中美高层对话也有一个令人惊讶的新亮点。这个新亮点就是美国打算迅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中美政治经济交往史上的一块碑石,也是多少年来令市场化精英梦寐以求、求之不得而又怎么做都难换取的政治壁垒。假如进一步地研判起来,似乎中国不搞适应市场化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个类似于引逗婴儿的斑斓玩偶,恐怕总也够不着。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市场化难题的大量显露,随着中美政治壁垒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冲突四起,随着中国对于世界市场化进程影响力的不断增长,随着中国迅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潮流涌动,随着中国广大民众对于资本主义市场化的充分反思,随着“新36”条引领的中国经济非公进程的困难重重,随着全球市场化进程终于到了迷失方向进退维谷的十字路口,美国则戏剧性地抛出了“市场化地位”的橄榄枝,不得不让人难抑思绪。

  

也许市场化的“大鱼”没有钓着,但也聊以自慰了。多少年来,人们正是面朝“市场化地位”的斑斓玩偶,义无反顾地推动了市场化的非公进程,不惜杀开一条血路。当代中国史无前例的市场化,早已取得“全球瞩目”的惊人成就,就一定的经济总量看,中国非公经济成分可能达到了70%以上,主要行业的国际化非公进程已经超过了70%,整体经济的世界市场(贸易)依存度早已超过70%,中国的非公经济实体据说已经“养育”了超过80%的打工族。“市场化地位”的获利空间不小了,假如再去拿捏一把,恐怕有些不好意思。

  

当非公进程,总体上达到70%以上水平时,如果有人以为,这种经济仍然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而私有制既不是主体也没有主导,似乎找不到令人信服的“创新”理论了,就算不想让人笑掉大牙,也是一件难事儿。至于瞪着眼睛说瞎话的市场精英们,也就只能撕破脸皮胡搅蛮缠了,当然是要胡搅蛮缠地绑架民众,而且绑架民众用以要挟政治,以为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攒够最后摊牌的资本了,大有我是流氓我怕谁的黑道气派,甚至公开摆出政治撒野的强人架势。不管“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如何吵闹,市场化的基本目的实际已经达到,如果不给“国际认证”,信徒们将会哇凉哇凉。

  

而关键在于,中国民众已经缺乏耐心了,或者说已经到了承受底限,面临包括美利坚最为关注的“人权问题”的难堪了。同样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新近推出的具有非公经济攻坚意义的“新36条”,似乎很难继续获得比较充分的民众基础。假如没有包括中美在内的大国间进一步的“友好合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良好的国际环境,全球市场化进程恐怕也很难堪的,毕竟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嘛。当然,如果能够顺手牵走“分配问题”隐含“人权问题”的一头肥羊,也是“市场化地位”能够多挣政治附加值的退求其次的好台阶。

  

恰恰是在这个时候,只要中国自主经济启程,世界双边关系成长,“市场化地位”的虚拟泡沫也就缩水了。而在市场教义中,一旦“市场化地位”获得了,据说具有竞争优势的非公经济,也就有了如鱼得水、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必然要为“新36条”的顺利实施创造难得的市场机遇,并使国际国内的市场化的“信心”大大增加。关键就是“信心”了,对于非公经济的重要信心,正在大面积地人间蒸发。这时候,“市场化地位”的牌坊,分明就是获得非公经济重大突破的强心针。

  

  

  

标签:市场化   中国   地位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