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六十年小记

2025-02-18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民族思想的高度,其实是个别人思想的高度。不要幻想一个民族所有的人某一天突然整齐划一的达到了一个高度。因个人的高度拔高了民族的高度,这样是可能的,但是也是悲哀的。独自撑起时代的思想高峰,背负着黑暗因循的压力,毫无疑问,这种人会拔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高度。六亿神州尽舜尧,绝对是不可能的。

这种天才式的思想者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但也是旷世罕见的。

鲁迅写过《未有天才之前》,既有天才之后呢?天才陨落了,思想就该堕落吗?其实也不是堕落,应该是回落。有人很准确的说过这样的话:毛思想的真正继承者,从来也不在庙堂而在草野。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两句并不矛盾。

六十年来的历史,不能简单幻化为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人民不会变,毛也不会变,他已经成为历史。社会却变了,变的翻天覆地,变得眼花缭乱,那么,是不是当局,转向了?

历史不是这么简单。

当初起步的时候,改革起步的时候,大部分人(当然不排除一小部分人别有用心)都不是蓄意背叛,大部分人都相信,这一切,自己做的这一切,是拾疑补漏,“任何修正,都是进步”。于是在当时大众认可的范围内扬帆起步,“那是一个春天”,歌曲里这样唱。可是,走着,走着,突然现,自己似乎与出发的目标相差甚远,越来越远或者遥不可及。

彼岸在哪里?有人故意给出另一个答案,这不奇怪,人都是阶级的人。

当初呼喊春天的人都错了吗?不是的。英雄的高度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的。英雄既倒之后,民族的思想,必然要回落到自己的原本水平,合乎大众的水平。曲高和寡,于是英雄的呐喊成为绝响。

民族的苦难史就是民族的思想发展史,苦难的深度与思想的高度将成正比。这就是“反面教材”的价值所在。

于无声处听惊雷。右翼不能占有大众,不能占据思想的高度,那必将裸奔。如果没有制约,前途实在不可言说。

思想不能代替体制。体制固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也没有那么好。

君权神授,那是过去皇帝对自身合法性的解释;现代的社会,这个解释肯定不行。

革命是不需要选举的,革命也不等于执政,所以革命有天然合理性。问题是,现在,有人在告别革命了。

私相授受的权力,必然导致密室政治;也必然导致或东或西或左或右的政策摇摆。

在我个人,试图从右的方面学习体制,从左的方面吸取思想。左和右,必须共存。没有左,也就无所谓右。不要做赶尽杀绝的事情,右的势力是大了些,但是其实也是纸老虎。左的力量应该在群众中,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知识分子的喧嚣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从清末开始,所有的进步都是铁和血。今天阳光很好,我很珍爱这样的天气和这样的季节。但是,我知道,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知识分子的作用,至多也就是“但开风气”几个字而已。

“阶级斗争”这个武器很锋利,也有效,但是杀伤力太大。一但祭出这个法宝,真的是玉石俱焚,我不希望这样。

伟大的国庆,国旗方队是从1840年起步走了169步,1840年以来的历史,所有的思想者应该从头读起,特别是清末以来,政权更迭之际。

标签:思想   高度   民族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