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出身、成分论”到“身份置换”!

2025-02-18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从唯物主义的“出身、成分论”到唯心主义的“身份置换”!  
高山美  

   

   

全总终于表态了!应当说这是不容易的,我们应当佩服他支持工人的勇气,虽然要认真落实全总《通知》的要求,还会有很多困难,我们愿意和全总一起努力,在斗争中使之实现。  

   

目前“私改派”“市场化改革派”的确在加紧他们的“改革”步伐,高校出版社企业化改革必须明年底完成,不完成就下马的命令;文艺团体的“企业化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这些本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上层建筑的单位,偏要让他围着“资本”转,让旧社会艺人的悲剧重演,制造出无穷的社会问题,让后人唾骂。我担心在当前的形势下,不得人心的、必然损害大多数人民利益的“资改”,就怕等不到将来,树敌无穷的他们,就要在全民的包围中灭亡,他们倒行逆施的唯心主义的政策还能坚持几天??  

通钢事件让我们熟悉了一个新名词——“身份置换”!  

一个30年工龄的工人,只要在一个什么协议上签了字,他的中国社会主义产业工人的身份就被“置换”了??他就不是全民所有国营企业的工人了!那么他是什么呢?那就要看参与“重组”的私方想要让他成为什么了!?私方就有这样的本事!变戏法似地抹杀一个人的历史的本事!  

本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总结了阶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从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我们党自从建立以来,就是按照这一科学观点来组织自己的阶级队伍的。  

党组织了解一个干部,主要是了解他在参加革命前所处的社会地位,再实际的了解他的思想形成过程,这样一般就能科学、全面、如实的了解每一个干部和革命同志的思想,就能够恰如其分的来培养、使用和教育所有的革命同志了。而了解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主要就是了解他的“家庭出身”和“个人成份”。  

“家庭出身”就是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个人成分”就是你在社会中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记得我在看原一机部的部长沈鸿的自传时,读到他带着他的机器和学徒,从上海千里跋涉到延安,把一切献给党的经历,在延安他的徒弟逐渐都先后入党了,而他还没有能够入党,因为他的成分是“资本家”。从资本家阶级转变成无产阶级,党对他的考验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坏处,如果真正信仰共产主义,是一定经得起这点考验的。果然,他成为了我们党的一名优秀党员。这个例子生动的说明了,党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唯物主义的原理来组织自己的阶级队伍,使之不断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  

不知什么时候,共产党员王喜东崇尚起了资产阶级投机分子的 “身份置换”这个哲学了?使人感到有点怪怪的。  

一个有了30年工龄的产业工人,甚至他的父辈也是工人。也就是说他的“家庭出身”是“工人”,他的“个人成分”也是“工人”,这是一个既定的历史事实啊!怎么能够“置换”呢?如果这个“理论”能够成立,我们所有的人,在参加革命的一刻,不是就都可以摇身一变,就把自己的身份“置换”成“共产党”了!?就像变戏法一样,还要了解什么“家庭出身”“本人成分”?这真是典型的为投机分子所需要的理论!  

可是,事实上一个有了三十年工龄的产业工人,他的身份是不可能被“置换”的,30年的艰苦劳动培养了他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他也为社会主义国家作出了自己长达30年的贡献,因此他必然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光荣的一员,他的成份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这个身份是不可以“置换”的,因为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不是一纸协议,一个什么人的命令就可以抹煞的!不论他是下岗、还是退休,他永远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工人!  

我们共产党不需要资产阶级投机分子所需要的,变戏法式的、唯心主义的“身份置换”!我们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肯定我们社会主义工人阶级60年来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历史身份!这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标签:他的   一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