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薪酬相差数百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国企薪酬相差数百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 决战 ] 于2008-06-27 强国论坛
国企薪酬相差数百倍这是个事实,老百姓看到了,媒体也报道了,如果敢于面对事实,并且希望解决问题,就应当允许剖析。对于这个事实,我不做价值判断,不进行功过是非的评论,只分析其来龙去脉。请版主放行。
既然是事实,就先看看事实,事实是这样的。
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国企薪酬也有差别,全国范围内最大薪酬可能达到二十倍。比如最少的20块,最多的400块。但那是全国范围内比较,如果缩小到国企内部大概在10倍以内。过去也有差别,但差不不大。这是第一个事实。
在看看私企和外企,私企或外企,薪酬差别巨大,大老板一年可拿上亿美金,我们公司老板的薪酬就一亿多美金。而薪酬最低的员工呢?大概一万美金。也就是说薪酬相差10000倍。国内的私企也差不多,少的年薪一万,而老板的薪酬可达六千万,差6000倍。这是第二个事实。
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的中国,薪酬主要指工资,而经济改革之后的薪酬则包含年薪、奖金、股票。
如今国企的薪酬已经相差数百倍,这是第三个事实,也是不争的事实。
国企薪酬的差异主要在于工资差别、股票差别、奖金差别。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别?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只要分析一下领导为什么变老板了,工资为什么涨了,为什么拿那么多奖金了,为什么拿那么多股票了等等问题就清楚了。
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要以为治国很难,关键是逻辑和结构,这两点搞清楚了,治国的确很容易。相反如果搞不清结构和逻辑,则只能抓瞎,只能乱骂,只能没头苍蝇地乱撞。治国如此,分析企业也是如此。具体到企业薪酬而言,其差别是这么来的。
政经要分开,但社资要混同,要搞市场经济,公有制弱化,私有制加强,外资要引进。
于是乎,国企必须改革。如何改呢?自然是市场化、私有化、股份化、法人治理化,厂长经理负责制度化。
最先搞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于是专权制度产生了。厂长经理们说了,要改革,要提高积极性,所以就给自己涨工资嘛。工资涨了还不够,要激励制度。人家私企外企工资高,分红多,我们不激励人才就跑掉了,所以大发奖金的事情出现了。于是产生了早期的区别。
但还不够,企业不是我们的,我们不安稳,也不会全心全意地搞企业,如果非让我们不贪污不不败,你们实行年薪制好了,一年三百万我就不贪了。结果真的如此,一旦年薪制,当然不贪了,贪污可能进局子,而年薪三百万多安稳呢?
只是年薪制不仅少了,而且还有转移国有资产的可能。我不贪污,我把企业利益卖给亲戚朋友行不?于是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化,法人治理,这么一来企业部分地属于我了,我自然不会出卖自己的利益。而且,一旦上市我的股票增值10倍,还可以赚的更多。
因此,所以,于是,总之,就这么低国企薪酬相差数百倍了。
相差数百倍完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而不是其他任何原因。同时这些改革都是有十足理由的。既然我负责,我当然有权决定怎么加薪。既然需要向私企外企看齐,自然需要奖金激励,既然反贪腐,自然要年薪制,既然社资部分,我拥有股份不很正常嘛?
既然一切都很正常,相差数百倍也正常,你们急什么?而且,我还可以说,为什么只盯着国企薪酬差别呢?全世界的私企差别可能达10000倍呢,我相差数百倍你红眼什么?如果我搞平均主义,人才必定流向私企和外企,国企不垮台了吗?你瞧,国企老总有十足的理由。
市场经济,人才自由,没有薪酬你拿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国企薪酬相差数百倍这样的文章必定是《南都报》或者《新京报》们搞出来的。似乎很民生主义,其实完全是扯淡。他们所以必须强调国企二字,目的就是将国企搞掉搞垮搞臭。但问题是,这些差别的产生恰恰是《南都报》或《新京报》们过去鼓吹出来的。
难道《南都报》或者《新京报》反对厂长经理负责制?反对奖金制度?反对年薪制?反对法人治理?反对股权改革?不,他们不反对,他们就是急先锋,就是始作俑者。他们咒骂平均主义,搞出了悬殊的差别,却反过来说相差数百倍了。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献环球只大丑吗?
试问《南都报》或者《新京报》们,你们反对去掉国企二字的相差10000倍吗?事实上,一些私企的确最大相差10000倍,但《南都报》或者《新京报》不反对私企,只反对相差数百倍的国企。并且更加反对曾经的最大相差20倍,这才是事实的全部逻辑。
对于《南都报》或者《新京报》我们只能说,无耻啊无耻。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出来的数百倍差别,我们只能说,政府应当慎重,领导应当有自己的思维,不应被《南都报》或者《新京报》,或者某些经济学家,牵着鼻子走,否则人家骗了你还反过来骂你混帐王八蛋。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