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好蛋糕才能做好蛋糕
分好蛋糕才能做好蛋糕
薄熙来同志多次强调:不能只顾做大“蛋糕”,不管分好“蛋糕”;而应在做大“蛋糕”的同时,重视分好“蛋糕”。如果“蛋糕”分得不公,做“蛋糕”的人本身就没有积极性,这个“蛋糕”就永远做不大。只有“蛋糕”分得合理,分得公平,大家才有积极性,蛋糕才能越做越大。
汪洋同志最近大发“高论”:现在把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尤其强调要注重民生问题,但是要做大蛋糕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分蛋糕不是重点工作,做蛋糕是重点,这点是有针对性的。这不是新话,但是在这个时候强调它就有新意。
看了汪洋的“高论”,不禁心凉半截,既然要强调注重民生问题,为什么分蛋糕就不是重点工作呢?难道分好蛋糕会背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吗?其实,民生问题是社会工作的根本,解决民生问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好途径,也是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力量投身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关键一环,只有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才有人去做蛋糕,才能把蛋糕做大,才能把蛋糕做好。试想,做蛋糕的人如果不能吃到蛋糕,或是只能吃到一小块,蛋糕能做大吗?蛋糕能做好?我看,即便是做大,也是个臭蛋糕。
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将两者统筹起来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的福祉所在。30年前强调要做大蛋糕是因为那时候蛋糕很小,当前强调在做好蛋糕的同时要分好蛋糕,更具有时代性和紧迫性,说分蛋糕不是重点工作的论断早就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特别是在在广东就更不应该出现这种逆历史潮流的谬论了,汪洋同志强调分蛋糕不是重点的针对性和新意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贫富悬殊、两级分化正在成为经济建设的最大负面因素,如果不能破解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改革开放的动力将日趋减少,到时候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很有可能会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试想在那种情况下人们还有心思去做蛋糕吗?只有把分好蛋糕放在做大蛋糕的战略高度,才不至于将做蛋糕这一事业半途而废,全民才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改革开放才更有动力,人民才会更加幸福,社会主义才更有生命力。
其实,改善民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分好蛋糕的过程,同样也是把蛋糕做好做大的过程。从重庆的实践来看,“民生10条”投入3000亿,可以带动以内需为主的消费4000多亿,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重庆市民生投资比例超过财政的一般,但财政不仅没有枯竭,反而增长率居全国首位,这是为什么呢?从陕西神木的免费医疗来看,1.5亿元就把全县的医疗问题解决了,这难道不是高回报吗?
薄熙来同时多次强调,民生才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生产关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只是被动地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主动地去调整生产关系才能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到作用,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论断。
分好蛋糕的目的是为了把蛋糕做的更大更好,但做大蛋糕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做蛋糕的人吃到更多、更好的蛋糕,脱离了这一点,就会栽历史性跟头,人民将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