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着一字 尽得泪流-——乱读随钞之一百一十一

2025-02-1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不着一字 尽得泪流*

  ——乱读随钞之一百一十一

  马望野

  =========================

  12月20日晚上读报,在《文艺报》上读到了两首诗,在《北京青年报》上读到了一条消息,都与父母儿女有关。撂下报纸,静坐无言,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便打开电脑,在这个标题下,剪贴在一起。我想,大家的体味大概不会没有同感吧?

  *此题乃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套来,我只把风流改成了泪流而已。附注。

  (2013/12/21)

  请看:

  【一】

  +++++++++++++++++++++++++++++++++++++++++++++++++++++++++

  我的父亲是农民

  张俊彪

  原载《文艺报》2013/12/20

  亦见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20日09:08

  ++++++++++++++++++++++++++++++++++++++++++++++++++++++++++

  我的父亲是农民,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父亲长到十多岁,

  红河两岸有了红军。

  在一个鸡叫的黎明,

  父亲担水来到红河之滨;

  荒草滩头昏迷了一个汉子,

  满身伤裂,遍体血淋……

  父亲将他救回家中秘密养疗,

  后来才知道伤员的真实身份:

  红军游击队的指导员,

  临走时发展父亲为红军秘密送信……

  我的父亲是农民,

  一个威武勇敢的农民。

  从此,父亲是一名地下情报交通员,

  传递红军信息,仍以种地为本。

  有一天,他在红河北岸为牛割草,

  突然山洪暴发,红河涛吼浪奔;

  一个小战士在洪水中挣扎,

  对岸敌兵追击,枪弹打得土飞石崩。

  父亲用扁担和草绳,

  救出了陕甘边特委小警卫的性命……

  我的父亲是农民,

  一个舍身救人的农民。

  红河两岸游击割据,

  昼走白军,夜迎红军。

  白军将父亲当作游击队指导员,

  押到红河南山上喝令新兵瞄准;

  父亲站在一道悬崖边上,

  在枪响前毅然纵身跳下崖根……

  半天一夜,山风吹醒,

  绳断索碎,活下一命……

  我的父亲是农民,

  一个九死一生的农民。

  终于,父亲渐渐地老了,

  犹如一袭影子,一盘树根;

  更像一座大山,一条长河,

  愈来愈清晰地融入我的魂灵,走进我的身心。

  三十四十,他早已白了须发,

  五十六十,黄土地嵌满他播撒种子的身影;

  七十八十,他依旧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年将九旬,春去秋来,他每日就痴坐地头,

  笑看花开花落入梦,愣对谷穗糜穗出神……

  我的父亲是农民,

  一个离不开土地的农民。

  谁知,父亲永久地走了,

  他走在今年立冬之日的清晨。

  神州阴霾,大地冷雨,父亲去时——

  如同落叶无声,灯灭无音。

  我是一个可悲的游子,没见父亲最后一面,

  却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南国海滨。

  一路雨雾迷茫,一路雪霰弥漫,

  还有那一路的寂冷,一路的锥心;

  我携妻带女,千里奔丧,

  起五更,赶夜路,回乡祭葬父亲……

  我的父亲是农民,

  一个一去不返的农民。

  【二】

  ++++++++++++++++++++++++++++++++++++++++++++++++++++++++

  老去的母亲

  艾吉

  原载《文艺报》2013/12/20

  亦见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20日09:25

  ++++++++++++++++++++++++++++++++++++++++++++++++++++++++++

  母亲 您怀胎十月

  把我接到世上

  又喂奶十月

  把我背在身上

  里里外外劳累

  回忆的路长满了野草

  我长这么大

  惦记您的时间

  还不到十月

  我没有在意过

  您什么时候老去

  我懂得在意时

  您已老去

  哪天我来到世上

  您挖空心思都对不上日子

  可是 当您累不动

  在蓑衣上缩成一团

  眼前模模糊糊飘浮

  您在远方的儿子

  像平日跟小鸡们嘀咕一样

  口水湿透我的名字

  【三】

  +++++++++++++++++++++++++++++

  本市首判两起“常回家看看”案

  法院判决子女须每月看父母

  本报记者 李 罡

  原载《北京青年报》2013/12/20

  +++++++++++++++++++++++++++++

  【两起案件的原告都是年过八旬的老父亲,两位老人膝下都有多个子女。两个老人不但要求子女们给付赡养费,还都特别提出要求子女们每人每星期看望自己一次。】

  本报讯(记者 李罡)儿孙满堂、衣食无忧,老人却并不感到幸福。原因是子女长期不探望自己。为此,家住昌平区和石景山区的两位八旬老人先后将自己的子女起诉。昨天记者获悉,“常回家看看”法规出台后,本市首判两起此类案件,昌平法院和石景山法院相继判决两案的子女需每月回家探望父亲。

  这两起案件的原告都是年过八旬的老父亲,两位老人膝下都有多个子女。两个老人不但要求子女们给付赡养费,还都特别提出要求子女们每人每星期看望自己一次。

  81岁的尹老爷子共有四子两女,他将2个女儿告上法庭,称其近年身体不好,又没有任何收入,1994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生活到现在。19年来,两个女儿从没给付他赡养费用,现在他身体不好生活成本增加,因此起诉要求两个女儿支付从1994年2月1日到2013年8月1日期间的赡养费23400元;每人每月支付赡养费共计1000元;承担医疗费用的六分之一,并且每人每星期看望他一次。

  另外一起案件的原告是89岁的林老爷子。他起诉称,他和老伴(2009年去世)一共有四个子女。多年来老两口一直与小儿子一家共同生活,并由小儿子尽赡养义务。而现在林老爷子体弱多病而且不能自己行动,进出家门及在屋内都需要轮椅才能活动,需要保姆进行看护,日常生活需要支付大量费用,但是三个孩子却不支付赡养费。尤其是大儿子,虽然与他们住在同一小区的前后楼,却从未探视过他。因此林老爷子起诉要求三个子女每月各支付1500元,并每周及法定节假日到住处对他进行照顾探视。

  ◆判决◆

  【法院要求被告子女 每月回家看望老人】

  案件审理中,两起案件的被告子女,都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是两个法院的判决都支持了老人的诉讼请求。

  两个法院的判决书,都不约而同地指出,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履行赡养义务应当包括对父母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等多方面。

  对于尹老爷子的起诉,法院指出赡养费是保障被赡养人目前及今后生活的费用,除非有协议约定,否则不存在拖欠的问题,因此法院没有支持尹老爷子索要拖欠的赡养费。判决尹老爷子的两个女儿每月各支付父亲赡养费1000余元,对老人今后实际发生的费用承担1/6,并判决两个女儿每月自行安排时间到住处看望尹老爷子一次。

  对于林老爷子的起诉,法院判决其三个子女每月给付赡养费150元,并每月自行安排时间到住处看望林老爷子一次。

  不着一字 尽得泪流*

  ——乱读随钞之一百一十一

  马望野

  =========================

  12月20日晚上读报,在《文艺报》上读到了两首诗,在《北京青年报》上读到了一条消息,都与父母儿女有关。撂下报纸,静坐无言,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便打开电脑,在这个标题下,剪贴在一起。我想,大家的体味大概不会没有同感吧?

  *此题乃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套来,我只把风流改成了泪流而已。附注。

  (2013/12/21)

  请看:

  【一】

  +++++++++++++++++++++++++++++++++++++++++++++++++++++++++

  我的父亲是农民

  张俊彪

  原载《文艺报》2013/12/20

  亦见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20日09:08

  ++++++++++++++++++++++++++++++++++++++++++++++++++++++++++

  我的父亲是农民,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父亲长到十多岁,

  红河两岸有了红军。

  在一个鸡叫的黎明,

  父亲担水来到红河之滨;

  荒草滩头昏迷了一个汉子,

  满身伤裂,遍体血淋……

  父亲将他救回家中秘密养疗,

  后来才知道伤员的真实身份:

  红军游击队的指导员,

  临走时发展父亲为红军秘密送信……

  我的父亲是农民,

  一个威武勇敢的农民。

  从此,父亲是一名地下情报交通员,

  传递红军信息,仍以种地为本。

  有一天,他在红河北岸为牛割草,

  突然山洪暴发,红河涛吼浪奔;

  一个小战士在洪水中挣扎,

  对岸敌兵追击,枪弹打得土飞石崩。

  父亲用扁担和草绳,

  救出了陕甘边特委小警卫的性命……

  我的父亲是农民,

  一个舍身救人的农民。

  红河两岸游击割据,

  昼走白军,夜迎红军。

  白军将父亲当作游击队指导员,

  押到红河南山上喝令新兵瞄准;

  父亲站在一道悬崖边上,

  在枪响前毅然纵身跳下崖根……

  半天一夜,山风吹醒,

  绳断索碎,活下一命……

  我的父亲是农民,

  一个九死一生的农民。

  终于,父亲渐渐地老了,

  犹如一袭影子,一盘树根;

  更像一座大山,一条长河,

  愈来愈清晰地融入我的魂灵,走进我的身心。

  三十四十,他早已白了须发,

  五十六十,黄土地嵌满他播撒种子的身影;

  七十八十,他依旧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年将九旬,春去秋来,他每日就痴坐地头,

  笑看花开花落入梦,愣对谷穗糜穗出神……

  我的父亲是农民,

  一个离不开土地的农民。

  谁知,父亲永久地走了,

  他走在今年立冬之日的清晨。

  神州阴霾,大地冷雨,父亲去时——

  如同落叶无声,灯灭无音。

  我是一个可悲的游子,没见父亲最后一面,

  却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南国海滨。

  一路雨雾迷茫,一路雪霰弥漫,

  还有那一路的寂冷,一路的锥心;

  我携妻带女,千里奔丧,

  起五更,赶夜路,回乡祭葬父亲……

  我的父亲是农民,

  一个一去不返的农民。

  【二】

  ++++++++++++++++++++++++++++++++++++++++++++++++++++++++

  老去的母亲

  艾吉

  原载《文艺报》2013/12/20

  亦见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20日09:25

  ++++++++++++++++++++++++++++++++++++++++++++++++++++++++++

  母亲 您怀胎十月

  把我接到世上

  又喂奶十月

  把我背在身上

  里里外外劳累

  回忆的路长满了野草

  我长这么大

  惦记您的时间

  还不到十月

  我没有在意过

  您什么时候老去

  我懂得在意时

  您已老去

  哪天我来到世上

  您挖空心思都对不上日子

  可是 当您累不动

  在蓑衣上缩成一团

  眼前模模糊糊飘浮

  您在远方的儿子

  像平日跟小鸡们嘀咕一样

  口水湿透我的名字

  【三】

  +++++++++++++++++++++++++++++

  本市首判两起“常回家看看”案

  法院判决子女须每月看父母

  本报记者 李 罡

  原载《北京青年报》2013/12/20

  +++++++++++++++++++++++++++++

  【两起案件的原告都是年过八旬的老父亲,两位老人膝下都有多个子女。两个老人不但要求子女们给付赡养费,还都特别提出要求子女们每人每星期看望自己一次。】

  本报讯(记者 李罡)儿孙满堂、衣食无忧,老人却并不感到幸福。原因是子女长期不探望自己。为此,家住昌平区和石景山区的两位八旬老人先后将自己的子女起诉。昨天记者获悉,“常回家看看”法规出台后,本市首判两起此类案件,昌平法院和石景山法院相继判决两案的子女需每月回家探望父亲。

  这两起案件的原告都是年过八旬的老父亲,两位老人膝下都有多个子女。两个老人不但要求子女们给付赡养费,还都特别提出要求子女们每人每星期看望自己一次。

  81岁的尹老爷子共有四子两女,他将2个女儿告上法庭,称其近年身体不好,又没有任何收入,1994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生活到现在。19年来,两个女儿从没给付他赡养费用,现在他身体不好生活成本增加,因此起诉要求两个女儿支付从1994年2月1日到2013年8月1日期间的赡养费23400元;每人每月支付赡养费共计1000元;承担医疗费用的六分之一,并且每人每星期看望他一次。

  另外一起案件的原告是89岁的林老爷子。他起诉称,他和老伴(2009年去世)一共有四个子女。多年来老两口一直与小儿子一家共同生活,并由小儿子尽赡养义务。而现在林老爷子体弱多病而且不能自己行动,进出家门及在屋内都需要轮椅才能活动,需要保姆进行看护,日常生活需要支付大量费用,但是三个孩子却不支付赡养费。尤其是大儿子,虽然与他们住在同一小区的前后楼,却从未探视过他。因此林老爷子起诉要求三个子女每月各支付1500元,并每周及法定节假日到住处对他进行照顾探视。

  ◆判决◆

  【法院要求被告子女 每月回家看望老人】

  案件审理中,两起案件的被告子女,都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是两个法院的判决都支持了老人的诉讼请求。

  两个法院的判决书,都不约而同地指出,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履行赡养义务应当包括对父母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等多方面。

  对于尹老爷子的起诉,法院指出赡养费是保障被赡养人目前及今后生活的费用,除非有协议约定,否则不存在拖欠的问题,因此法院没有支持尹老爷子索要拖欠的赡养费。判决尹老爷子的两个女儿每月各支付父亲赡养费1000余元,对老人今后实际发生的费用承担1/6,并判决两个女儿每月自行安排时间到住处看望尹老爷子一次。

  对于林老爷子的起诉,法院判决其三个子女每月给付赡养费150元,并每月自行安排时间到住处看望林老爷子一次。

标签:父亲   子女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