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看当前经济工作
12月26日是中国各族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18周年纪念日。每年的今天,各地各界都会以各种方式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胡锦涛总书记说过:“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老一辈革命家历经千辛万苦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诗继续谱写下去。”
作为一名经济媒体工作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能够从毛泽东思想的宝库里挖掘出来一些有利于我们当前进一步搞好经济工作的素材来,也是对毛泽东同志另一种方式的最好纪念!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一代先进中国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又长期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并在一个历经百年动荡、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基础上,初步建成了一个独立自主具备较为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的东方大国。这是我们今天依然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重要事实依据!
毛泽东同志对于国民经济全局工作的论断,最著名的当属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指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就是后来著名的《论十大关系》。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毛泽东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否则从长远来看,农业轻工业的基础不牢仍要拖重工业发展的后腿。
联系到刚刚闭幕不久的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明年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这个总要求,和毛泽东同志当年的论断实质是相同的,这也体现了共产党人始终把民生放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毛泽东指出,要在坚持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基础上,加快工业平衡发展的布局,两者要互为促进,不能厚此薄彼。
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虽未明确提出沿海与内地工业之间的布局问题,但是中央一再提及的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的政策。也正与这种工业平衡布局思想一脉相承,同时,我们今天能够借鉴前人的论述,也更加能坚信两者之间的这种互补关系。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上。面对当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毛泽东的论述就更显得高瞻远瞩。毛泽东形象地指出:“对于原子弹,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要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
即便我们今天看来,这种能够以经济建设为本的论断,也是值得称赞的!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国内外的各种困难,但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然把稳中求进作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总基调,这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要在发展中去解决的总前提。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自巍然不动,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为其它一切活动提供根本动力。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毛泽东巧妙地指出,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在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我国出现了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经济过热现象,物价增幅过快,需要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中央在调控总目标的基础上,坚决不搞一刀切,把更多的自主权下放给地方,因地制宜,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一项政策,再一次印证了党和政府已经能够熟练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执政本领。
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毛泽东表现出了一个高瞻远瞩政治家的品质。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客观看来,我们新时期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与这一论断也是一脉相承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强调要大力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经营管理技术等一切优秀成果,这为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近年来我们也特别提到了自主创新,因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在学习后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来。
毋庸讳言,曾经一个时期,少数人以毛泽东在建国后所犯的种种错误来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对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意义,更有甚者认为毛泽东本人不懂经济。但是在笔者看来,我们无需做更多的争辩,从这篇《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就能看出毛泽东思想对经济工作有无指导意义,也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违反他自己正确的东西。
王猛
2011年12月26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