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商品房,扼杀民生的工具

2025-02-17 文摘 评论 阅读


  房地产市场的存在究竟是拉动了经济增长还是抑制了百姓的需求?
  改开30年,究竟什么是可持续的,又有哪些需要我们上层建筑们来决策摒弃的?
  昨天(15日晚7点)央视《新闻联播》用了3分钟的时间阐述了“为什么坚持改开不能动摇”的社论文章。弄偶一头雾水……难道错误的路线也要一直坚持吗?毋庸讳言,改开的整体设想是没有任何瑕疵的,但是在30年行走的过程中,一些不和谐因素也应运而生,这也是有目共睹的。难道,难道这一切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高昂的商品价格让所有普通民众难以承受,官方称为“通货膨胀”或者是“通货紧缩”,但是我们可爱可亲敬业的权威们,你们想过没有,造成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房地产的市场化!
  虚高的房价造成了所有行业的土地成本、厂房建筑的维护成本大幅提高,而为了满足利润的制高点,生产商必然要通过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来转嫁给消费者。而在生产商到消费终端的整个商品流通的链条中,每个环节都要以高昂的价格进行出让以满足房屋的租赁、建设成本,并获得收益,造成了所有物价的虚高。而且,在每个环节中的的纯利润并不可观。那么,大宗的货币都流向了哪里?当然是政府和开发商。
  有人忽悠百姓说,供需决定市场。纯粹的市场经济学理论确实是如此定位的。不过市场经济学最大的欺骗在于忽略了的人性的贪婪。因为贪欲遍布市场的各个角落,从而“供需”演变成了“交易”,真正意义的需求被人为扩大、缩小、杜绝或者延续,从此市场上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购买者往往不是消费者,真正有需求的人要用高于数倍的产品价值来购买这种需求。如此循环往复。
  但是,在政府部门联合打击高物价的同时,唯独对房地产市场保持低调.对其他商品高价的执行冠以“涉嫌垄断”、“哄抬物价”的罪名。但是同样对房地产却以“不干涉市场”为由,拒绝评论。为什么我们农民朋友手里的粮食上涨几分钱都要引发一些无良媒体和精英专家的“除之后快”呢?
  房地产价格机制无外乎两点:土地成本与建设开发成本。纵观国内的土地市场,近几年各主要城市纷纷出现“地标王”。每亩地价格上亿元的出让值使一个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让全世界的人类为之乍舌。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的主管部门在征收土地时,农民的补偿却少的可怜。土地属于国家,既全民所有,那么我们的民众为何要高价买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有的观点甚至认为,以楼房的销售价格补偿被拆迁户是“重视民生”。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当然也有一些弱智或者装傻的群体),即使是开发商按原有面积大小送给被拆迁户一套房子(这种情况少之又少),记住,这可是毛坯房。人们入住时,必然要为新居进行配套,装修、家电、厨具、卫浴……等等下来几乎倾尽一家普通收入群体所有积蓄----钱没了,希望没了,幸福没了。
  而我们这个社会不是每个人都有房子等待被拆迁,更多的人是一无所有。衣食住行(确切地说,按其重要性,应该是食、住、衣、行),是我们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和需求。当我们用了三十年、五十年还不能拥有自己的居住时,当我们晚年在病榻前还要考虑银行的按揭时,这该是人生中多么大的讽刺!
  房地产的市场化,导致了高房价,让民众碌碌一生难所作为,何来幸福?
  房地产的市场化,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贫富分化,何来和谐?
  房地产的市场化,让民众持币观望。货币不能流通,何来发展?
  房地产的市场化,让科研经费捉襟见肘,科技难发展,成果难转化,何来壮大?
  房地产的市场化,让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土地被侵占,何来安定?
  房地产的市场化让某些政府官员利令智昏、贪污糜烂,干群脱离,何来团结?
  既然延缓和谐幸福,既然阻碍发展壮大,既然破坏安定团结。如此市场,不要也罢!

标签:房地产   我们   市场化   市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