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关于谷歌事件话题调查遭到来自多个IP地址的攻击
据1月14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1月13日,谷歌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和首席法律官德拉蒙德在谷歌官方博客上发表文章威胁退出中国市场,并表示“不愿继续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对谷歌中国的搜索结果进行审查”。谷歌罕见地表现出强硬的公开对抗姿态,以前从来没有哪家跨国公司这样做过,路透社称谷歌在中国走上一条“玩战争边缘政策游戏”的道路。
谷歌威胁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一出,中国互联网上13日出现激烈辩论,要求谷歌“滚得越远越好”和呼吁谷歌留下的网民都大有人在。13日晚,有人对环球网的一项调查发动干扰,致使“赞成中国政府接受谷歌条件”的投票数出现不正常急升,在遭到干扰前,反对和赞成中国政府让步的投票者分别占7成和3成。中国信息化与信息安全专家俞晓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这一问题可能非常复杂,但谷歌不应该用外媒所说的类似摊牌的方式“威胁”中国,这不是一家商业公司所应当进行的赌博。
《环球时报》记者13日下午来到位于清华大学东门附近的谷歌中国总部办公大楼,当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时立即被守候在谷歌公司大楼门前的保安拒绝。随后《环球时报》记者多次致电谷歌中国公司总机,但一直无法接通。在大楼外,记者遇到了美国《洛杉矶时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无线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他们的采访要求也一样遭到拒绝。
在谷歌大楼外,记者还遇到一些闻讯后前来的中国网民。清华大学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杨姓大学生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是听说这一新闻之后专程骑自行车来到谷歌大楼附近打听消息的。他说:“我很担心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会对像我这样的用户带来很大影响,我非常担心Gmail因此会用不了。但如果谷歌公司想要逃避审查,我无法接受。”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前谷歌中国雇员13日对《环球时报》说,如果谷歌退出中国,将使广大互联网用户失去一个便捷快速的搜索引擎。
不过,在IT业工作的一名姓张的先生认为,从网民的角度来说,少谁都一样过,不会特别在意,因为没有谷歌会有其他替代产品。如果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并不会像西方媒体所说那么大。
环球网1月14日消息 世界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公司13日抛出“正考虑退出中国”的消息,并表示“来数周将就如何在没有审查的情况下运营在华业务与中国政府谈判”。环球网于1月13日下午推出了题为“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接受谷歌的条件吗”的话题调查,但这一调查当天晚上遭到了外界恶意干扰。环球网技术人员监测显示,某一用户在短时间内投票6000多次,导致调查显示的票数出现非正常激增。鉴于恶意刷票行为已经使调查活动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环球网不得不于当晚被迫停止此项话题调查。
环球网在13日下午4点左右推出这一话题调查的,截至当天晚上8点左右,正反两方的投票都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其中选择“不应该接受”的票数(约占70%)一直高于选择“应该接受”的票数(约占30%)。但当晚8点多之后,投票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选择“应该接受”的票数比例迅速增加并超过选择“不应该接受”的票数。
据环球网技术总监介绍,在正常情况下,话题调查投票的数量增加是比较平稳的,即使正反两方比例出现逆转,票数也是相对均匀的交替上升,不太可能出现短时间内正方两方比例大比例逆转的情况。而在昨天的话题调查中,甚至出现了瞬间票数激增500多票的情况,显然已经属于非正常情况。环球网技术人员监测显示,某位用户在短时间内对这一话题投了6000多票,导致选择“应该接受”的票数大幅增加并远远超过“不应该接受”选项的票数,正反两方比例出现大逆转。
环球网声明
环球网自1月13日下午开始就谷歌欲撤出中国开设网络投票。投票的题目是:你认为中国政府是否应接受谷歌的条件?14日下午,本网再次举行投票。投票的两个题目是:1.谷歌提出要“在没有审查的情况下运营在华业务”,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接受这一条件吗?2.你认为谷歌的做法是否构成对中国政治主权的侵犯?上述两次投票均遭到干扰和攻击。13日晚上,投票遭到来自多个IP地址的攻击。其中一个IP地址就狂投6000余票,造成投票结果的混乱,该投票被迫于13日22时许取消。14日的投票亦遭到来自多个IP地址的攻击。环球网技术部查出若干境外IP地址通过非法技术手段恶意刷票,在一个小时内投出假票3000余张。为了维护投票的公正性,环球网于14日16时15分将上述假票全部删除,维护正常的投票结果。
环球网认为,网络投票是中国网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一人一票是投票民主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呼吁所有网民都尊重社会的民主诉求,杜绝造假,鄙视造假,维护并捍卫互联网在表达民意方面的公正和真实。
环球网
2010年1月14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