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其实粮食产量是下降了!

2025-02-1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其实粮食产量是下降了!  

  

C教授说一九八O年分田的时候他主张分。他主张分,而他的父亲不赞成分,是担心没人种。他就说:“没人种,我种”。事实是,没种几年,他就不种了,他的全家都转成非农户口了。

我就问他:“你感觉分田之后粮食产量比没分田之前有多大的提高呢?”

“哪里提高来?比大集体时还下降了。”这倒是我第一次听说,有些惊奇。

“分了田之后,就只顾自己家附近的地了,远处山脚的地就糊弄着种一种。在大集体的时候,远处的地也组织人去种。”

去年,听C教授讲他赞成分地的时候,我就以为他挨过饿,觉着在统一步调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农活。但是,现在他的说法却让我犯糊涂了,有些想不通了。

我的家乡是山东东平,我们村的土地绝大多数是山地,在一九八六年(不会晚过八七年)之前,村子里还没有机井,全是靠天吃饭。我们在生产队的时候,化肥也很少上,主要靠农家肥之类。到了夏天,社员就把自己家的大锅头扒掉,都集中到一块儿,把牲口棚的牛马驴粪等运来,掺上草和麦秸之类沤肥;到了冬天,还有专门的社员到各家去收集尿挑到麦地里去。就是那样,产量也不是太高,社员们分不到多少小麦,分到的玉米也不是很多。

在我的印象中,只是到了八三年或以后,我们村子才比较缺水的,需要到有深水井的地方(比如一些厂子)去拉水,而在七十年代并没有那种状况。而说粮食产量的提高,则是到了将要分地的那一年。我不确切记得是哪一年分的地了,或许是八二年,也或许是八三年春夏天的时候才分开的。

这个事情也挺有意思。我要说来让大家听一听。在分地的头一年秋天,我们还是在生产队里头,小麦是集体种上的,到了春上,就分给每家每户管理了。浇过地后,我就和姐姐一块去用小抓钩搂麦地,给麦子松土,以免地结成块。当然,以前也把这样的活分给小学生们干,只不过我们小的时候没安排我们去。而到了那一年春天,那就是彻底地分给每家每户了。到了夏收的时候,自己就收自己管理过的那一片地了,后来就是彻底的分地了。

那一年,听我的父亲说我们家收了约四百斤小麦,很让人高兴。现在想一想,那产量的提高到底应算在谁的头上呢?种地时候是大人们一块种的,后来管理的时候,是小孩子们出了一些力。难道土地听说着要分开了就多长了一些麦子吗?  

风调雨顺的时候,我们那里的地就不需要浇多少水;如果干旱的时候,产量肯定会受影响,但影响不是太大。除非拿一滴雨水没有与风调雨顺相比较,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老天很少会到那种绝情的地步。其实,直到现在,我们那里的大部分地还是靠天收,能浇上水的地不足三分之一,甚至不到四分之一。实事求是来讲,我们那个村的粮食产量有明显的提高确实是在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但并不是在一九七八年“春天”来了之后就明显提高的,也不是紧接着在分开地之后就有明显提高的,而是随着农民们比较多的使用尿素、二铵或复合肥之后才出现的。从那时开始,农民们也开始比较注重种子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靠种子的改良和化肥的使用。

  

以前的时候,一想到分田单干没有遭到多少反对,我就想着是因为以前产量低,有些农民觉着有劲使不上(统一组织,再加上经常开会学习什么的也可能对效率产生一些影响)。其实,那只是我凭对自己村庄的经验得出来的认识。中国这么大,生产条件好的地方很多,在集体的时候能高产的地方已经不少。就像C教授所讲,分了田之后产量下降的情况也可能大量存在,特别是在那些人少地多土质又不太好的地方(如江西省),分田单干之后,缺少了劳力投入产量就会下降,这就是历史事实。

这就有了一个问题,分田导致了粮食产量下降,那么分田到底是为什么呢?如果不为了增加粮食产量,那坚决主张分的人又是为什么呢?不让农民多产粮,是何居心呢?

当然,对于分田这事儿,我们也不能光怨上面,的确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喜欢分开。那就是因为所谓的不自由。分开近三十年了,三农问题出现了,严峻了,城乡差别和对立更严重了。这是历史的报复吗?我是相信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所坚持的辩证法的。但是,这个轮回得需要多少年月呢?难道必须需要付出几千万,甚至是几亿的生命的代价,我们这个民族才能螺旋式上升吗?

当初把田分开的时候,也并不是中国人到了饿得不分不行的地步。分开之后也并没有全面地提高粮食产量,而到今天却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三农问题和城乡差别和对立。即使这个党有回心转意之意,会那么容易吗?而再等发展到矛盾全面激化的时候,代价将是什么样的呢?

某些人的逆历史而为是可饶恕的吗?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它们的滔天罪行吗?

标签:时候   我们   粮食产量   到了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