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登陆互联网的影响不亚于两弹一星
毛泽东登陆互联网的影响不亚于两弹一星,什么是两弹一星?中国人都应该知道,那是六十年代震撼世界的中国产物,那是毛泽东留下的镇国之宝。但毛泽东留给我们的东西,经近三十多年知识精英们的褒贬损益,操弄阉割剩下的不多了,台面上几乎都要消失淡化了。
在现代社会里生活的年轻一代人眼中,毛泽东的形象与上个世纪相比有了许多的不同,虽然教育和宣传的缺失几乎淡化了伟人毛泽东,但他们已经逐步通过网络或这样那样的渠道开始认识毛泽东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人民领袖;而更多中年人内心里,他们回味毛泽东那个质朴,真情,全民建设祖国的时代。毛泽东为使中华民族强大起来,付出了巨大而艰苦的努力,这仍是这个时代乃至今后许多时代的主题。我们不再把毛泽东看得像过去那样神圣,因为我们知道,毛泽东也是普通一人,他的一生只是维护普通人民利益的一生;
毛泽东不是神,但在普通人民的心里他就是一尊守护神,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情节.守护神其实是难以在一夜间消失的,无论是下达政治命令也好,或者多出版几本书污蔑毛泽东的书也罢,这都不会影响毛泽东在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地位。改革深入了,场经济全力发展了,国有企业要倒卖光了,工人也下岗了,学子失业了,农民没有土地了,普通商人慢慢的失去自己辛苦创下的血汗了,文明实质成了少数人玩弄的面具;由于出现的阶级对立,官民对峙,人民想到自己的保护神毛泽东;有人文章里极度的污蔑毛泽东时代没有人权,但恰恰是毛泽东把人民的地位提高到了全世界最高点;社会主义,官民平等,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时代的终极目标;民众备受尊重,老百姓最关注贪污腐败问题也得到根本解决。这就是毛泽东伟大之处,因为他坚信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人民成为他最尊重的群体,人民可以在他眼睛里成为至高无上的:“万岁;”而中国人是有良心的,是有感情的,所以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守护神,称呼他是最伟大的伟人,人民领袖也完全是。
曾经看见过这样一个伤感的事件,南方某电视台的一台综艺节目引用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些上了年纪的观众发现,电视台打出的字幕中,短短的一阕词里,竟然出现六七个别字。如“唯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错成“唯欲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涛涛”;“须晴日,看红妆素裹”,错成“需晴日,看红装素裹”;“江山如此多娇”,错成“江山如此多骄”;“俱往矣”,错成“俱望矣”,等等。中国看似越发展但文化底蕴越落后,中国的那些精神文化终要被“缺乏文化底蕴的”、“不负责任的”新新人类消解。毛泽东成为了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和“读图文化”的一个元素。对有些文人精英来说,这毫不惊奇,或者拍手叫好;但对绝对多数中国人民人来说,这真是痛惜。
我记得有这样的新闻记录,早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他就已经走进了电脑时代:军队的一个单位开发了有关毛泽东用兵策略的电脑软件。十多年后,毛泽东在网络上“普及”了,真正开始登陆互联网。具有纪念毛泽东性质的网站纷纷出现,如“红旗”、“韶山”、“旗帜”、“毛泽东纪念馆”“”等;但这些基本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网络,很多人建议官方应建立一个大型的以纪念毛泽东为主题的网站,或者以毛主席纪念堂的名义建立纪念毛泽东网站,但这个建议至今在努力。
社会在进步中发展,我们无以考证毛泽东生前是否关注过电子计算机以及它带来的巨大影响。但今天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能登陆互联网,在虚拟电子空间也有了他的归属,有了特殊神圣的地位。因为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没有身份、地位和国籍之分。我想主席他老人家也因此品尝到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多元滋味,虽然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他已经能与他的人民更加亲密无隙。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如日升天,毛泽东和他的思想能成功登陆互联网,影响不亚于当年两弹一星横空出世.
==================
张羽:历史进程谁爱毛泽东谁恨毛泽东
[一个纯毛泽东思想文章的地方,一个只谈论毛泽东伟大思想的地方,一个毛泽东思想复兴的地方。]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