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论新中国革命和毛泽东思想的本质

2025-02-1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论新中国革命和毛泽东思想的本质  

 

柳鲲鹏

http://www.wyzxsx.com/m/quantum6

 2008-11-3 

 

关键字:新中国革命 毛泽东思想 中华文化 马克思主义

简介:本文深入思考了新中国革命和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形成了许多新的观点。新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而旧中国无产阶级主力是农民,所以是农民革命。毛泽东思想是在中西方思想大碰撞中产生的,是中华民族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借用了西方公式理论化工具对中华民族思想进行了一次重塑。其关系是一种相乘或指数的关系,是不能也无法分裂的。

 

 

上层建筑主导经济基础... 2  

如何看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  

新中国革命成功是偶然的吗... 4  

政权的变质问题... 4  

人生的意义是追求永生... 5  

党是上层人物的工具... 6  

革命领袖必然出于知识分子... 7  

中国现状远远超出毛主席的预想... 7  

洋奴思想哪里来... 8  

新中国革命本质是无产阶级起义... 8  

农业国家必然是农民起义... 9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创立的... 10  

军事思想是社会思想的先锋... 10  

毛泽东思想的本质是中华思想... 11  

思想体系的三角论... 12  

毛泽东思想的三角论... 13  

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论... 13  

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 14  

其他革命如何正确看待毛泽东思想... 15  

结论... 15  

 

 

 

  以前学习《大陆猜想》时,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宣传思想时,要特别注意以中华民族思想为主。这让吾一惊:近代到今天,右派鼓吹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左派(特色当局不在其中)宣传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中基本没有中华民族思想,这如何是好?毛泽东思想跟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是什么关系?所以就研究分析起毛泽东思想来。在写作中思路不断深入,新观点也层出不穷。此文较长,因此在这里特别指出本文的一些主要观点:

  新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起义,因为中国是农民国家,所以然也是农民起义。

  中国的奴才思想,由清朝开始,在末期转变为洋奴思想。

  评价思想的三角论,即价值观(立场),方法论,实践。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是人类历史上的军事思想最高峰,首次把军事理论和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结合起来。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的军事部分,同其他所有军事思想有根本区别。

  毛泽东思想在中西方思想大碰撞产生的,是中华民族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本质上是借用西方公式理论化工具对中华民族思想的一次重塑。

  毛泽东思想的价值观是为人民服务,方法论是矛盾论(即阴阳论),实践的结果就是创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思想中用“群众”取代了无产阶级,因为认识到无产阶级还是要把权力给官僚执行,而官僚体系有变质的倾向。所以存在一个官僚和群众的巨大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大矛盾。

  领导和人民,是相乘的关系,领导的方向决定了创造还是破坏,取得多大成就。这也可以理解为意识主导物质。

  中国的现状,根本不是毛主席料想到的,他没有想到有人喜欢当洋奴,也没有想到今天的中国堕落得如此彻底。

  革命领袖必然从小资阶级中产生。

  党仅仅是上层人物施行自己意志的工具,下层人物对党无法产生任何影响,而当局勾结的巨富们又不是党员。因而执政党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不在政府中的下层党员跟执政没有任何关系。用当局和统治阶级最准确。

  任何政权都有变质的可能,而变质是政权灭亡的根本原因。历史上所谓的窃取政权并不准确,变质才是本质问题。

  权力的变质问题在于权力的单向性,而单向性则来源于组织性。只有基层组织起来,才可能解决权力的单向性。

  世界未来的革命,肯定还是从农民国家开始。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永生,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一种是肉体永生,就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全力培养好孩子,但是这个在断子绝孙的一胎化政策下希望基本破灭;还有一个就是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印记,为后人前进提供更高的阶梯,这方面精神印记远远胜于物质。

  

  

  

上层建筑主导经济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表述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表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个表述起始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样表述是能够解释一些现象的,不过也对某些现象显得无能为力。

  同样一盘棋,换成低手或者高手,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更具体的来说,一盘棋甲方尽管占据巨大优势,但是如果由低手面对高手乙方的时候,大败是必然的。这时明明是意识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主导了局势的发展。

  以新中国革命为例,如果用物质决定意识,那还革命什么?人家国民党、日本人势力强大,打什么?同样在革命过程中,由毛主席领导和没有毛主席领导,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时明明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了决定作用。

  又如1970年代末,中国完全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论从工业、农业来说都是如此,而且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没有人会相信中国会成为殖民地加奴隶。但现实是,笑贫上台之后,轻轻松松的就推行了洋奴主义,把中国推向了殖民地加奴隶的深渊。这时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在哪里?

  为了更好的解释上述现象,韩德强提出新的看法,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应该是:物质产生意识,意识受物质制约,意识主导物质。同样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也是如此:经济基础产生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主导经济基础。吾当时看到此观点,恍然大悟,能够彻底解决自己的困惑,对此是完全赞成的。这并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巨大发展,有力的支持毛泽东思想。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更好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如何看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如果在近代、现代说某人写诗(词也是诗的一种了)比自己好,柳亚子一定不服气。但是柳亚子对毛主席的诗才却佩服得心服口服。说句实在的,柳亚子对毛主席的赞美,到了让某些人听起来很肉麻的地步。但是吾以为,在他的想法里,自己不过是说了实话,因为毛主席的诗才,的确是气势非凡。

  林彪提出一个天才论,当时引起不少争议。作为一位军事家,林彪也应该是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虽然毛主席说“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也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别的不说,在军事上,有毛主席指挥就不断取得胜利,没有毛主席指挥就败仗连连。没有毛主席,长征途中红军必然被消灭。毛主席对历史的推动,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能让人信服的解释这个现象。

  有一句话“时势造英雄”,但是时势并不一定有英雄。在革命形势出现的时候,并不确定会出现一位恰当的英雄。千里马和伯乐,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也就是说,革命形势常有,而毛主席不常有。比如眼下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成天吃的谁也不能保证安全的食品,但是就是没有英雄出现。英雄和人民,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爱迪生有公式,成功=99%的努力+1%的灵感,绝大多数人都注重99%的努力。但是爱迪生却解释说,没有后面的1%的灵感,前面的99%就不会有作用。所以这个公式应该改成乘法关系:成功=99%的努力*1%的灵感。把这个公式扩展到历史中,人民是99%的力量,但是没有那1%的英雄推动,这99%的力量就无法发挥自己的力量,效果几乎接近于0。有了这1%的推动,小力量可以打败大力量,可以从小力量变得强大。

  毛主席,就是这1%的灵感。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的一切胜利。这也就是意识主导物质的最充分体现。

  

  

  

新中国革命成功是偶然的吗

  新中国的革命,现在某些人还在不断的攻击或者污蔑。这包括三部分:

  国外反华势力。他们完全不提1972年他们的霉国老爷带着无数小兄弟到中国朝圣的情形。

  洋奴。三大势力,贪官奸商学霸。

  被洗脑的大学生。这些人还有一个特点,面对洋奴统治的黑暗,他们开始美化蒋介石的时代,可悲啊。让人非常佩服的是洋奴(奸商贪官学霸)的洗脑能力。明明是学霸们出的主意,对人民疯狂的剥夺,让大学生们负责沉重的学费,但是大学生对学霸们鼓吹的东西仍然非常非常的相信。这整个就是被人卖了还在帮助别人数钱。

  

  在污蔑新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拼命的证明共军的胜利是多么的偶然:是他蒋总统手下留情放过的,如果日本不侵略中国共军就被消灭,如果某人到了国军这里胜利就属于国军,如果三大战役这样打共军就完蛋……真是狗屁不通。

  国军前四次围剿,围剿一次共军的根据地和势力就扩大一次。

  共军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撤退,这么漫长的路上,几十万的国军拿几万共军毫无办法,这国军的无能,也实在是闻所未闻。

  抗日期间,大批国军被日本鬼子象赶鸭子一样到处逃窜,或者大批的投降日军当了伪军,这种军队有什么战斗力?

  共军要钱没钱,要地没地,为什么有那么多杰出将领坚定不移的跟着共产党?那么多的共军士兵,难道是共军变戏法出来的?

  918事变发生,国军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枪不放就把整个东北给了日本,让日本得以发展壮大。这怎么回事呢?把东北打烂,总比把整个中国打烂好吧?民族存亡关头不集中力量抗日,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来消灭骂自己是卖国贼的人,这跟今天某些人是多么相似。

  

  如果仅仅从军队而不是民心向背来看,那么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都不可能成功了。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

  

  

  

政权的变质问题

  每次农民起义成功之后,当政者都会实行有利于人民的政策,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跟起义之前的成功相比较,取得这样的结果,代价虽然是很大,但是也只有这一条路子。随后一般会出现一个某某中兴的盛世,再后来,这个朝代就开始腐败了,疯狂的掠夺人民,逼得人民再次起来造反。

  现在教科书对这种现象的描述是,农民起义成功之后,政权被地主阶级给窃取了。这只能解释一部分问题。有一点必须肯定:在起义的时候,那些首领们固然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思想是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至于后来统治者的腐败,并不能用来否定朝代开创者的用心和清明(当然也不能无限拔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巨大变化呢?很简单,后来的统治者变质了。

  也就是说,农民失去政权,不仅仅是因为政权被窃取,还因为统治者发生了变质。

  那么如何防止统治者变质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解决权力的单向性问题,而权力的单向性,来源于组织。所以仅仅靠着选举是不可靠的,当上头决心变质的时候,选举是无可奈何的。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让人民组织起来并拥有强大的武力,以组织对组织。一旦第三世界国家能够团结起来摆脱殖民地处境,那么霉国选举下的权力单向性问题必然暴露无遗,只是现在靠着从中国身上大量吸血维持自己的繁荣和国内稳定。

  

  是不是只有封建社会的政权才会变质呢?实际上任何一个政权都会变质。只要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少数,只要权力的单向性、人民的弱组织性不解决,任何一个政权必然变质。即使大多数人参与国家管理,也很难防止某些人逐步窃取政权。

  政权的变质,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某个能力很强的人的权力欲、金钱欲、奴才欲恶性膨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是因为绝大多数人的短视和易欺骗性。因为人是很短视的,所以是喜欢贪小便宜的,给点小便宜之后就会交出自己的权力。

  

  必须指出,变质论并不是否定阶级斗争,而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补充。固然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对立的,但是不能否认,统治阶级身上天然的负有振兴民族的责任。如果统治阶级疯狂到连人民死活也不顾了,这伙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中总有人号召“民为重”,因为他们清清楚楚的觉察到这个责任。尽管他们也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却明白剥削不能是无度的。

  

  

  

人生的意义是追求永生

  谈到哲学,就不能不谈到人生的意义。统治阶级也是人组成的,统治阶级的主流是如何看待人生,从而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直接就涉及到统治阶级的行为。比如统治阶级的眼里如果看到人生就是享乐,那么其统治自然是竭泽而渔了。特色当局号召发财致富,想办法让人民各顾各,其实就是可以不顾人民死活掠夺,人民又没有办法革命。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就个人来看,大概可以说是三个根本的意义和目的:

  人生的意义,就是要搞清楚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不是一个循环认证嘛。本来这不是一个问题,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因为还没有搞清楚所以这就成了他们人生的意义。而文化的传承,教育的意义,其实很大程度都是为了这个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活着、活得更好一点,是一种追求,绝对不是人生的意义;而对于读书人来说,如果不能站得更高一点,那绝对是一种耻辱。

  探索宇宙的秘密。宇宙为什么存在,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宇宙是什么,人为什么存在等等,这些秘密,对人类来说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毫无疑问是人生的意义之一。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不了解一点相对论和量子论,是一种悲哀;对于今天的任何一个当局来说,如果不能让适龄人群接触科学知识的话,也绝对是一种无耻!

  追求永生。人生百年,对于宇宙来说,几乎连一瞬都算不上。就在短暂的人生中,人们可以发出灿烂的光辉。可惜的是,这灿烂也是短暂的,从而让人生充满了遗憾。如果能够永生,那么不就可以让这种光辉一直持续吗?但是在物质上,人是绝对不可能永生的,那么怎么办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肉体永生,就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全力培养好孩子,但是这个在断子绝孙的一胎化政策下希望基本破灭;还有一个就是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印记,为后人前进提供更高的阶梯,这方面精神印记远远胜于物质。

  不论人们是否觉察到人生的意义,却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中追究着人生意义:自己过得不好,就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想方设法让下一代学习知识文化,为此不怕吃各种苦头。显然,这三个目的是相互关联的,而且都是在集体的力量之下才能进步。所以在进化的长河中,人的组织性和集体性越来越强。但是由于个体和集体、眼前和长远的天然矛盾,所以导致各种战争和掠夺。

  

  可怕的是,由于30年的宣传,一胎化深入人心,很多人觉得生一个甚至不生都很好,而且信奉“管好自己的事”。那么人活着仅仅是为了钱?可悲到可怕的地步。

  

  

  

党是上层人物的工具

  党是个什么东西?吾相信绝大多数人被忽悠了。吾认为,党是少数有共同理想的人组建的,但是很快就变成上层人物施行自己意志的工具。党的基层和中层人员,对上层是没有任何制约能力的,下层党员只有听从上层的份,选举权也仅仅是个形式,那是上层玩的游戏。也就是说,如果上层的意志发生了巨大改变,下层是无能为力的。这也是权力的单向性导致的。

  即使现代意义上的党出现之后,也是这样。不论哪个国家的党,组织性的活动跟下层党员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只有当上层人物需要借用下层党员表现自己或党的力量时,才想起组织下层党员进行某种活动。除此之外,下层对党的事务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

  换一句,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只要上层人物变换要搞洋奴制度,下层党员是无能为力的。当然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何保证上层人物的变质呢?靠制度吗?如果可以靠着好制度就能够解决问题,那好制度是如何产生、施行、保证的呢?当然是人,同样也是人废除的。

  现在问一个问题:当某人通过伪装上层人物之后,要废除一个好制度,请问,好制度如何保护自己?显然,只有一种力量可以挽救,就是广大基层人员。而广大基层人员只有一种方式可以挽救,那就是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同样,伪装人物上台之后要废除好制度,第一个事情就是打散基层的组织,这样就可以废除基层人员的集体意志和大脑,只有听从上层意志的份。而这个过程,由于人的短视性和易欺骗性,可以断定是容易轻松达成的。所以伪装人物的上台,上层人物的背叛,基层的溃散,党(统治阶级)的变质,是容易的事。而党,此时完全成为个人的工具,用来发财、掌权。

  同样,执政党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不在政府中的下层党员跟执政没有任何关系,而当局勾结的巨富、学霸、买办洋奴卖办们又不是党员。用当局和统治阶级最准确。

  

  

革命领袖必然出于知识分子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革命领袖也必然产生于人民当中。但是有一个现象必须注意:革命领袖都是产生于下层统治阶级或者候补的人群当中,所以必然是知识分子。再推论一下:只有当下层统治阶级或者候补人群当中,能够清醒的觉察到自己民族兴旺责任并为之行动,社会才可能改变。

  从新中国的建国领袖中,也可以看出这个道理。而从五四运动开始,那时的中国大学生大多数都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投入到救亡图存的行动中。毫无疑问,这是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当然,作为社会的中上层,知识分子很容易蜕变为统治阶级的同伙,这同样值得警惕。

  革命领袖必然出于知识分子,但是人民却是基础和力量。中国人民中的一员,都以当汉奸为耻,这就是新中国革命力量的来源。如果把中国人民教育得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一旦敌人入侵(哪怕是入侵),由于是一盘散沙,几乎没有抵抗的力量。

  所谓的知识分子,其实就是小资。小资天然的有倒向统治阶级的特性,同样的在后期也天然的有破产被统治阶级抛弃的危险。这真是一个矛盾,哈哈。

  

  今天的中国人,被主流精英教育得一切向钱看,在黑心学者的指导下大量生产假冒伪劣或者有毒产品。而绝大多数大学生则被洋奴洗脑,天天幻想发财过上高人一等的好日子。大学生们辛辛苦苦工作的钱被洋奴们掠夺,却成天鼓吹洋奴们的那一套,鼓吹西方的好制度和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成就和西方的黑暗视而不见,于是自觉不自觉的成了中华民族劣等论的宣传者。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希望在哪里?革命领袖产生的基础在哪里?

  

  

中国现状远远超出毛主席的预想

  自从毛主席提出中国存在“走资派”、“修正主义”的观点之后,在那个时代,没有人能够理解。而1980年代初,这个概念就开始被接受了。左派现在喋喋不休的抱着这两个说法不放,实际上是很教条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今天的中国现状远远不是毛主席的预想。

  今天的中国现状,有几点毛主席是预料到了:左派一些人被河蟹;穿着社会主义的马甲鼓吹西方一套理论;中国企业的全面崩溃;贫富分化急剧扩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更多的是出乎毛主席的预料:全国性的水污染;全国人被洗脑的只知道赚钱;大学生没有任何救国救民的想法,成天幻想成为“成功人士”;中国重新成为殖民地;军队经商和腐败;老干部们全体背叛了人民和信仰;左派从上到下的一网打尽;灭绝中华民族的一胎化;社会风气的彻底败坏和伦理道德的完全崩溃;大学生们都成了霉国的迷信者;他们不是真心搞资本主义,而是搞的特色理论。

  这个特色理论,也就是特色某主义,是对笑贫理论的发展和概括。现在是“修正主义”吗?对比苏联的修正主义,人家可没有把本国人民创造的血汗送给别人。有人喋喋不休的说什么现在搞的是“资本主义”,这完全是对笑贫理论的赞美和对资本主义的污蔑。如果中国搞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相信左派批判起来很难说找到着力点。那么其本质是什么?听说《制台见洋人》和《包身工》已经从教科书中删除了,因为影响河蟹。为什么删除了?因为容易让人跟现实联系起来。而这两篇文章所批判的东西,就是特色理论的内容:一个是洋奴主义,一个是奴隶主义。

  

  李敖曾经拿当过共产党的李登辉为例子,认为背叛共产主义的人是最无耻的,因为共产主义是全人类最美好的理想。毛主席的最大错误,就是对叛徒太手软,明明知道有人会变成叛徒却让他活了下来,而强大的组织被叛徒反过来对付人民。

  

  

洋奴思想哪里来

  中国文明一直远远领先于世界,按理说中华民族没有洋奴产生的基础,这洋奴主义从哪里来?吾经过思考,认为是清朝的洗脑政策给中国文人播下了种子,而鸦片战争则使洋奴主义发芽,民国期间因为大批去洋老爷那里认祖,所以得以壮大,比如民国蒋介石的政府有众多霉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就成功了制造了世界第二高的通货膨胀,领土也丢失了大半。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跟洋奴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但是由于某些人天生就是洋大人的奴才,而且又出国认祖,一旦有机会就叫来洋老爷欺压中国人民了。

  有人说中国是被和平演变的,其实这完全是借口。如果这和平演变有用,怎么不见他们去演变别人?而且人家的行动也是清清楚楚的,就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打过来?象中国这样的大国,只要不是上层出了叛徒,是绝对不可能被别人入侵的。

  洋奴思想当然是上层人物开始有的,先是崇洋媚外,接着崇拜洋人的文化和制度,最高阶段是洋人优等论。行为一定是要洋大人不要的东西(比如污染垃圾),把洋大人喜欢的东西送出去(资源利润),不顾国内人民的死活而孝敬洋大人。

  如何清除洋奴思想?一个绝对必要的办法就是凡是有洋奴思想的官员,就必须清除出去;其实就是揭露其发家的秘决是侵略,繁荣的本质是掠夺;再就是宣传其黑暗的历史。但是清除官员是最重要的,否则随时有翻案的举动。

  

  

新中国革命本质是无产阶级起义

  新中国革命究竟是什么呢?跟主流的看法不同,吾认为,新中国革命的本质,跟工人阶级没有太大关系,本质上是一次农民起义。但是由于这次农民起义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因而跟以前完全不同。这是一次在国内政府腐败无能,外敌侵占大半个中国,配合国际上反法西斯的浪潮,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联合其他各种力量中国农民一次成功的起义。跟以前相区别,这次农民起义有以下显著不同:中国首次出现工业和工人,中国大半被日本侵占,最重要的是首次在一个思想(毛泽东思想)下。吾并不认为政党在其中有多大作用,实际上只要形成一个领导集体,政党仅仅是一个旗号而已。

  说新中国革命是农民起义,有些人很不服气。在新中国革命之前,那些自认正宗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发动工人进行武装暴动,结果都没有成功。这让他们非常不服,明明就应该是工人阶级起义成功,理论没有问题,实践也有点成就,甚至专门有了共产国际顾问,为什么就是不成功呢?

  后来是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创立了革命根据地,新中国革命才出现了曙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也跟工人没有关系,完全是基于农村农民的;而新中国的革命主力,毫无疑问是农民;最重要的是,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几乎跟那些自认正宗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完全没有关系,也极少工人阶级的思想。所以说跟工人没有关系,完全是一次农民起义。这其中还有一个因素,中国的工人还不够成熟,没有坚定的立场,所以后来文革期间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背叛毛泽东思想,在官僚挑逗下发生内斗,这是文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若论起新中国革命环境,颇似明朝末期,政府腐败无能,内有农民造反,外有外敌侵略。这个时候,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所以起义者和当局如果能够团结起来,必然迎来一个新的强大局面。结果可好,双方内斗都灭亡了。同样的,在日本侵占东北、侵占大半中国的时候,谁能够高举民族团结救亡图存的大旗,谁就必然掌握未来——不过这往往是弱势才高举的旗号,强势是不屑一顾的。其实不同的是,明朝政府是全力抵抗清军,而蒋介石政府则把东北送给日本用来发展壮大,到头让中华民族遭受几乎灭亡的灾难。在如此残酷环境下诞生的毛泽东思想,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生存强大的唯一思想。

  

  那么工人阶级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的呢?实际上工人阶级的作用,在北洋军阀时期有作用,那时学生是发动者,工人是先锋队。而孙中山革命成功,完全靠着军阀。而共产党开始也是想靠着工人,结果却失败了,直到毛泽东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不就是农民起义嘛!

  

  

农业国家必然是农民起义

  近来尼泊尔的革命取得了一定成功。同样的,他们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采取农民包围城市的政策成功的。这是巧合吗?以吾的观点,在一个农民为主的国家中,革命必然靠着农民为主。为什么呢?这是工业和农业的差别造成的。

  工业和农业有什么最大差别?就是产量的提高速度。不夸张的说,只要决策正确,工业产量可以以指数的形式迅速放大,一年要搞个10%增长很容易。而农业要增产是非常吃力的,新中国发动全体人民建梯田、修水利、培良种、产化肥、搞科研,平均下来一年也就3%而已。这样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就是工人的待遇要好于农民,所以革命的动力自然就不足,天然的具有某种背叛性和妥协性。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就是由于待遇的差别导致工人阶级的部分背叛。

  有人奇怪了,俄国当年为什么工人能够取得?其实起义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都是无产阶级。而当时俄国的工人待遇非常糟糕,引发多次反抗,再加上战争的灾难,当局也摇摇欲坠,所以通过城市起义取得了成功。换一句话,如果当时的农民情况更加糟糕,那么就是农民起义了,本质还是无产阶级。

  

  今后的革命形式又是如何发展呢?必然还是农民包围城市。过程大体如下:

  首先从农业国家开始取得胜利,通过自主发展改变资源出口的困境。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这里的农业国家,可以放宽理解为资源出口国家。

  当资源出口国家改变状况时,必然引起帝国主义的侵略,就会引发战争。自然的,那些远离帝国主义势力的国家,成功机会较多。同样的,革命领导层必须明白武力的极端重要性,要时刻牢记“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若干资源出口国家(尤其是资源重要国家和一些大国)取得胜利并成功改变殖民地现状之后,就会造成帝国主义国家困境——无法通过吸血来维持国内的繁荣。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开始显现,工人的处境变得困难,所谓中产阶级不断萎缩,人民跟统治阶级的冲突斗争不断激化。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工人政党有可能通过议会民主方式掌握政权,当然也是在大量流血牺牲之后了。

  统治阶级当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历史会反复。而防止反复的根本办法,就是掌握政权之后,迅速把基层组织武装起来。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创立的

  新中国革命,打上了太多的毛泽东印记。新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如果是毛泽东指导,革命就不断取得胜利,革命就有希望;一旦换成别人指导,革命立即惨败,前途暗淡无光。跟历次农民起义不同的是,这次起义只有一支武装相对强大,指望不上别人。所以,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反复证明的。

  指导新中国革命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完全是毛泽东一个人创造的,因为找不到其他人的可以看得见的贡献。自然,说到这里,有人就不服:难道其他人就没有用了?就靠毛泽东一个人就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当然不可能,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创造者和指导者,而其他人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者。

  

  不少人主张,毛泽东思想应该改成毛泽东主义。其实并没有这个必要,“思想”可能更好。这是因为思想决定一切。在现实中,人民并不能决定一切,实际上是干部决定一切;进一步就是干部的态度决定一切;干部的态度由什么决定的?由思想决定的,即思想决定一切。干部的思想又是由上层决定。所以毛泽东思想的提法,比毛泽东主义的提法,要深刻得多。

  现在不小地方鼓吹文化。其实文化这个东西非常的不可靠,可以轻易破坏或者改变。所以不论企业文化的建设成就如何,一旦出事就轰然崩溃,包括“先进制度”的霉国大企业也是如此。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重视思想建设,让员工完全与企业共同进退。要让员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就必须让员工参与管理。谁愿意让刁民参与呢?毛泽东思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年的文化大革命,应该叫做思想大革命。

  

  

  

军事思想是社会思想的先锋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追求真理来指导社会实践,那么真理从哪里来呢?毛泽东指出,真理来源于科学实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思想就是人的斗争指导,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就是军事斗争。人类的思想突破,基本都诞生于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而最先发展起来的一定是军事思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军事思想可以说是其他思想的开路先锋。值得深思的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一位伟人,由军事思想家直接进化为大思想家,直到出现了毛泽东。为什么呢?问题出在立场上。古今中外的军事思想,从来都没有涉及到一个立场问题:为了谁而战争?也就是说,一旦某人能够解决军事思想的立场问题,必然由军事思想家进化为大思想家。

  毛泽东思想的最早诞生,毫无疑问就是军事部分,随后从军事斗争扩展到其他斗争,比如经济、统一战线、政权等等。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古今中外无人能及。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最高峰,是人类斗争思想的最高峰。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之所以能够变成毛泽东思想,原因就是解决了战争的目的问题,即是为人民而战争。这一伟大的思想成果,直接就导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人民军队的诞生。这也导致毛泽东思想天然的占领着人类正义的最高峰。所以,毛泽东思想的最初形式是军事思想;在解决了战争的目的之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军事思想和社会(阶级)思想完美统一的机会就到来了,然后诞生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军事思想哪里来?相信没有人会否认是从中国古代思想特别是军事思想中继承来的。毛主席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论持久战》,可以参考《《论持久战》绝不是“空间换时间”》。

  

  

毛泽东思想的本质是中华思想

  要讨论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实际上有另外一个问法:毛泽东思想的本质核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这里文化思想不予以明确区分),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个问题,吾看《大陆猜想》的时候,就被提醒过。想想看,对于中华民族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他最引以为荣的思想竟然是外来的,这不给中华民族劣等论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吗?这可能发生吗?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

  毛泽东创造了毛泽东思想,要讨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来源,就必须讨论毛泽东跟其他领导人明显的区别:

  所有的人都承认,人的早期教育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道理。毛泽东早期的教育,上大学之前,毫无疑问是以中国传统教育为主。上大学之后,西方教育则扩展了毛泽东的视野。同时下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一无所知,毛泽东的思想基础,理所当然的是中华民族的思想。

  毛泽东的诗词、书法、古文功底之高,是新中国其他领导人完全不能比的。如果成天“言必称希腊”,是绝对不可能有此文化功底的。有人说毛泽东的诗最大特点是“壮”,吾认为应该是“气势”。那传诵千古的《泌园春-雪》就不用再啰嗦了,据说毛泽东最好的一首诗(词也是诗)是《忆秦娥-娄山关》,其中一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是中共一大代表之一,但在陕北写出一系列著作之前,并没有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者。当时中共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自认自己是正宗的,回国后搞革命搞得被迫撤退转移,至少在遵义之前对新中国革命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二十八个半都没有贡献,只能说明新中国革命的本质并不是他们代表的理论。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法宝之一。本来好好的,但是自从西方文化入侵之后,中医马上就面临生存的难题,比如从民国期间的废中医浪潮。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就得到迅速的发展,反倒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医又面临灭亡的绝境。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思想的,跟中华思想息息相关,生死与共。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发掘、整理、保护。在这期间,还注意吸取历史教育,并批判中华文化的错误,做到有继承有扬弃。有人奇怪了,那文革期间破坏文物又是怎么回事?其实看看今天的文物肆无忌惮的破坏速度(比如北京的胡同的消失),其实就明白,他们都是一伙的,即官员势力(当时破坏文物的都是讲究血统论的高干子弟组成的黑卫兵)。

  再看看太平天国的太平理想,虽然有西方的基督形式,但是本质却是建立大同社会的思想。这这个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人早就提出的梦想。而毛泽东发起的文革,毫无疑问就是大同社会的雏形。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显而易见的结论,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和本质,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有人就奇怪了:那么为什么都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呢?或者说,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呢?

  

  

思想体系的三角论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吾没有考评这个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认为这个说法是某些人有意把马克思主义引向错误的方向提出的。如果这个结论是对的,请问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观点?如何看待剩余价值?这个说法,即使对唯物辩证法来说也是错误的,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这三大规律最终被毛主席统一为对立统一论,即矛盾论)却都没有扯上,怎么可能正确呢?

  关于毛泽东思想,不知道谁提出其精髓是“实事求是”。吾有一篇《“实事求是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庸俗化》专门讨论过此事,并在此文中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矛盾论”。吾因此洋洋得意,并自封“毛泽东思想权威之一”。

  随着自己的深入思考,发现自己中了别人的圈套,所以被局限在这个“精髓”中打转。一个思想竟然可以只用一个“精髓”就能够归纳起来,那其他人不是瞎忙活了?而且这其中有一个严重的偷换概念问题:即成功的跳过了思想的立场,让别人喋喋不休的讨论精髓,显然是居心叵测。在此基础上,吾正式提出思想体系的二元论,后来又提高为三角论。是哪三角呢?

  出发点问题。一个思想的出发点,也就是这个思想的立场,即是为谁服务的。如果连这个思想都不搞明白,讨论这个思想,毫无疑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历史发展来看,大多数理想的出发点是有点模糊的,简直的说,口头上是为人民,实际上是为统治者。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无产阶级。

  方法论。思想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指导实践,解决实践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

  实践。理论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指导实践,并从实践中检验是否正确。也就是说,一个思想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能称为思想的。当然,实践之后的结果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应该采取哪个角度?这又是立场问题。

  

  

毛泽东思想的三角论

  西方思想比较偏重“非此即彼”。直到辩证法之后,才开始认识到万物的矛盾关系。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还会相互转化,相互包含。因此提出三大定律: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如果深入思考,发现这三大定律都是在讨论一个事情,什么事情呢?矛盾。其实想想也没有错误,所有的事情都充满了矛盾,在矛盾斗争中发展。所以毛泽东思想在《矛盾论》中,更深入的分析了三大定律,提出对立统一论是根本。对立统一,也就是矛盾论了。

  其实早在几千前,中国古人就对于矛盾的规律认识得清清楚楚。中国古人认为阴阳是宇宙的根本规律,阴阳就是矛盾。他们早早就认为,阴阳是相互依存、包含、斗争、转化,进而促进这个世界的发展的。现在听起来当然觉得没有什么,但是几千年前中国古人就对这个世界理解得如此深刻,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实际上正是基于这种看法,中华民族的历史跟世界上其他民族完全不同。这个不同,体现在对文化思想的吸收消化,相对应的西方历史倾向于消灭一方而解决问题。

  而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上,非常讲究策略,有两点特别不同:

  一个就是建立统一战线,抓住最大的矛盾。

  一个是在斗争的同时注重对对手的转化。对付国军,对付伪军,对付联合国军,都是如此。三年解放战争的时候,共军兵力大大小于国军,后来却大大超过国军。这些士兵哪里来的?就是转化过来的。

  而这些战术,是不可能在西方历史上看到的。这说明毛泽东思想对矛盾的把握,到达了无与伦比的程度。这当然是从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中来的,即阴阳论。这一点,在《“实事求是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庸俗化》就最先提出,但是说毛泽东思想精髓是矛盾论也不准确,实际上是被别人预先设下套子。

  说到阴阳,特别需要指出阴阳虽然是对立转化的,却是不对称的。比如说负负得正,正正绝对不可能得到负;比如说世界最先是无的,即阴,后来产生有,也就是阳。

  

  

  

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论

  正如矛盾的双方一样,一个伟大的思想理论,不可能仅仅有一个核心因素。为什么呢?思想理论一方面要解决方法论问题,另一方面必须解决目的问题,即理论是为谁服务的。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用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用阶级分析理论为无产阶级服务。

  马克思主义提出无产阶级专政,这让无产阶级为之奋斗。但是谁代表无产阶级专政呢?自然是官僚,这自然就形成一个怪圈。无产阶级的政权既然是官僚掌握的,自然就会有变质问题,而这个过程本身有一定的必然性。无产阶级有没有有效手段来防止这个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周期律问题。毛主席提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毛主席并没有仅仅局限于监督,而是提出“人人负责”。

  监督权是一个末权,有了法律的制定权、解释权、执行权再谈监督权才有意义,否则就象特色当局就是监督揭露了也不在乎,因为靠着说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而“人人负责”的“人人”,是指的谁呢?实际上毛主席指的“群众”,这比无产阶级的提法更加科学。为什么呢?因为这把握了主要矛盾。换个说法,一个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号称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或者人民民主专政,似乎再谈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有些奇怪了。尽管是人民民主专政,依然要依靠官僚执行权力,而官僚体系本身有腐败变质的倾向,此时主要矛盾就变成官僚与群众的矛盾。表指望权力制衡,官官相护才是本质,所以群众制约的唯一力量。这一点毛主席意识到了,只是用了修正主义和走资派的说法。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由于权力的天然单向性和官僚的武力支持,所以官僚一方占据优势,要解决(实际上这个矛盾是无法消灭的,所以也可以叫做平衡、斗争)这个矛盾就必须解决权力的单向性,就要给群众以各种斗争方式。这就是文革发动的理论系统。毛主席后来的解决办法,一个是要求官僚融入群众,一个是要求群众组织起来。本来这是很成功的,只是没有想到笑贫的心狠手辣,把左派一网打尽,执行中华民族劣等论的洋奴殖民地政策。毛主席的群众理论在中国失败了,在外国却开花结果了。

  理解了群众论,也就理解了毛泽东思想的“走资派就在党内”的论断。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资产阶级总体上不存在了,想专政都找不到对象,如何对他们专政?有能力变质的,当然是党内一些大官僚。所以主要矛盾就变成了群众跟官僚的矛盾。但是群众又很容易被一些钱给忽悠蒙蔽,这还是官僚跟群众的矛盾。

  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论,对于如何建设一个美好将来,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

  在哲学上有一个排中律,主张非此即彼,所以西方思想特别注重消灭对抗。这个定律很有道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是错误的,不能解释自然界的现象。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完全打破了排中律,出现了亦此亦彼的现象。在这一点上,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完全不同,注重兼收并蓄。比如佛教到了中国,尽管也发生了一些排斥,但是总体进程是不断吸收消化的,以至于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表现。也就是说,当不同文化相遇的时候,如果在西方,必然导致残酷的战争,而在中国则会共同发展融合。这一点历史也反复证明了。

  同样的,毛泽东思想吸取了马列主义的精华,马列主义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强大内涵,成为毛泽东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毛泽东思想吸取了马列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吹去了覆盖在人类历史上沉重的迷雾,让人类历史从此清清楚楚,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区别还是较为明显的:

  西方文化体系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符号化、公式化,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中国文化在周易中有符号,但是之后几乎没有符号的存在。而毛泽东思想中就没有符号和公式。

  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到了毛泽东思想中,就只有一个规律,对立统一,即阴阳论。而阴阳论的深刻辩证思想,对立、统一、包含、转化,确实是人类辩证思想的最高峰。而毛泽东思想把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统一为阴阳论,不仅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伟大创造,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飞跃。

  在西方思想上,特别注重斗争武器,相对对人就不够重视。因为注重武器,西方就对人就不在乎,经常发生屠杀灭绝事件,最典型的就是对美洲原居民和黑奴的灭绝性屠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首次对人的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而东方思想从来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的,到了毛泽东思想,可以说把人的作用发挥到了极端。毛泽东思想认为人是最可宝贵的,具有最大力量的,历史是人创造的。

  

  总结来说,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借用了西方公式理论化工具对中华民族思想进行了一次重塑。其关系是一种相乘或者指数的关系,是不能也无法分裂的。这是中西方一次思想大碰撞的结果,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大发展。

  

  

  

其他革命如何正确看待毛泽东思想

  此文费尽心机,论证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产物,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的人就问了,这下可麻烦了,难道各个国家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革命?这也不尽然。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这样的机会只有极少数,而且必然属于那些剧烈动荡中的大国。一个小国由于人数所限,很难产生自己的大思想家,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不就是说小国就没有机会了。比如毛泽东思想被新中国的政府抛弃,却在尼泊尔发展起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尼泊尔共产党一旦放弃人民武装,必然就成了叛徒,希望尼泊尔在这方面要清楚。

  每次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都是一次伟大的创造。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学习理论,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想家,并不一定就是要跟别人截然分开,表明自己完全是独创的,这不可能。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独创思想家。尤其是对于小国而言。

  当然,对于大国来说,完全是可以认为是毛泽东思想跟本国思想的一次创造。因为世界各大文化中都有类似“大同”的思想。

  

  

  

结论

  本文并不是专门论证毛泽东思想属于中华思想体系的,而是为了探讨新中国革命中的一些特点,而不断深入的。这些特点,因为毛泽东而变得特别明显。只要承认这些特点,就只能得出毛泽东思想植根于中华思想的结论。主要结论就是:新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而旧中国无产阶级主力是农民,所以是农民革命;毛泽东思想是在中西方思想大碰撞中产生的,是中华民族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本质上是借用西方公式理论化工具对中华民族思想的一次重塑。

  正如从鸦片战争以后无数的事实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振兴中华的唯一道路。如果1980年代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新中国的军事和高科技必然突飞猛进,相应的霉国无法从中国吸血,此消彼长,新中国必然继续成为世界的思想圣地。这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那些成天鼓吹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人,必然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劣等论,实际上是把中国引向灭种。而蒋介石统治时期和改革开放的30年,都充分证明西化就是灭种。

  事实上,中华民族灭种是非常现实的,由于叛徒掌握了整个系统和武力使得反抗非常困难,得以推行灭种的政策:全中国污染,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健康形成巨大危害;强制推行一胎化政策;崇洋媚外,污蔑中华民族劣等,鼓吹西化……如果30年内不革命,中华民族灭种几乎就是必然的。可能吾就是悲观者,但是这种担心却很有道理。

  保护和坚持毛泽东思想,就是保护和坚持中华民族。毛泽东思想,归来兮!

标签:思想   毛泽东   革命   就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